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467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ocx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1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

①林则徐生平史迹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

2.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最早事件是()

A.《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成立C.日军制造屠杀惨案D.蒋家王朝覆灭

3.鸦片战争期间,曾有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

“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但鸦片战争后,那些在中国推销棉织睡帽的人,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织物许多世纪以前,这三万万居民的祖先从来就不稀罕这种东西,”结果是形成了亏本生意。

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包括()

①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英国向中国倾销的商品主要有棉织品等

③西方输入中国的商品由于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导致滞销

④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没有打开中国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世纪40年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史实是()

A.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渡江战役胜利,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5.与下图事件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A.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迫打开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C.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瓜分D.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

6.“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7.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主权D.领土主权

8.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禁毒引发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虎门销烟D.戊戌变法

10.“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1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C.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13.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4.八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讨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C.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大门被打开B.出现租借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香港岛被割占

16.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

这种“变局”开始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参看下图),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9.《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20.《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内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元

C.允许鸦片贸易正常化D.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

英国是否富强?

大臣答:

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

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

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

何以见得?

大臣答:

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

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

说的是。

材料二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1)材料一中,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

为什么?

材料一中的君臣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过,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上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爆发于哪一年?

(2)材料一中“林大人”指谁?

他是在广东哪个地方“禁烟”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什么?

(3)这场战争使古老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请写出变化后的社会性质的名称。

(4)这场战争给你带来了哪些历史思考?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选择题

1.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不平等条约是()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改订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它”及“最大的好处”是()

A.英国侵占的领土最多B.俄国侵占的领土最多

C.英国得到的战争赔款最多D.俄国得到的战争赔款最多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4.有人说:

“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

”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A.日本B.俄国C.美国D.德国

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多万平方千米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

6.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国家,马克思曾经说它在中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片“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这里所说的中国版图变化主要与下列哪个国家有关()

A.美国B.日本C.英语D.俄国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A.100万平方干米B.80万平方干米C.150多万平方干米D.120多万平方千米

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获益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10.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B.英国C.日本D.美国

11.如下图,图中A、B、C、D四处是中国近代损失的大面积领土,其沦丧主要集中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阿古柏侵略新疆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2.清朝因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之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不费一枪一卒就蚕食这片“枫叶”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地区大片领土,其中包括()

A.巴尔喀什湖东南地区B.库页岛C.辽东半岛D.伊犁地区

14.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法国D.俄国

15.近代史上通过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若干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并侵占过中国伊犁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16.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

17.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应选择()

A.英国B.法国C.沙俄D.日本

 

18.马克思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俄国得到的“好处”之一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共计()

A.100多万平方公里B.150多万平方公里C.60多万平方公里D.40多万平方公里

19.小李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字样,搜索到的结果应该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20.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未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

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有何感想。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

——(法国)维克多·雨果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指谁?

他们何时进入夏宫?

(2)材料所说的是什么事件?

(3)在这段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

“果园的主人”指谁?

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5)12月4日是该“夏宫”罹难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该宫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1.3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报载:

2013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之际,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赴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下列有关《马关条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签订的时间为1895年B.签订的地点在日本的马关

C.有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等内容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

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林菊:

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华敏: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王海:

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李兵:

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3.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①都规定了割地②都有赔款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6.“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①郑成功②林则徐③左宗棠④邓世昌⑤谭嗣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

邓世昌在威海卫战役中壮烈牺牲

B.小李: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的殖民奴役

C.小林: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小王:

《马关条约》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8.《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A.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9.帝国主义列强进入资本输出和全面瓜分中国的侵略新阶段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10.严重冲击中国民族工业,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列关于《马关条约》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开始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等。

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台湾给日本D.增辟通商口岸

14.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B.赔款C.开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15.“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

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以上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A.中日甲午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

18.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

“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

“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9.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让领土B.赔款白银2亿两C.开放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20.“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这是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的人物是在哪次海战中,率哪艘舰艇冲锋在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2)图二是哪一战争后留下的残迹?

看到这一残迹,你有何感想?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

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

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材料一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的例子。

(3)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3.(致敬致远舰)2015年10月5日下午,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支队孤山大队的9名官兵,和参与“致远舰”水下考古的考古队员们一起,为“致远舰”牺牲的北洋水师官兵们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海祭仪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部分日本人持这样的观点:

《马关条约》只是中国签订的众多条约中比较普通的一个,它远不及《南京条约》签订的早,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1)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战役?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民族精神?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过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D.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2.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参与侵略中国的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3.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的三部曲”。

下列事件能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另“一劫”发生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

5.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6.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

 

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8.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

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

9.你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能看到的内容是()

A.割地B.开设工厂C.开放通商口岸D.赔款

10.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

“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