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446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投资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市第二人民医院

3、建设性质:

新建

4、项目负责人:

***

5、建设地址:

**市**镇

6、项目总投资:

估算总投资365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285万元、地方投资80万元。

7、资金来源:

自筹

8、项目建设周期:

13个月

1.2编制依据

(1)**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市急救中心和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综合楼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万国土资【2011】219号

(2)**市环境保护局文件《**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市急救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万环建【2011】7号

(3)**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急救中心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承诺书》万府函【2011】285号

(4)《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5)《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数据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医疗服务市场的供需状况、项目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等进行研究,并对项目投资作出估算,提出初步的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对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论意见,供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4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市急救中心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创建于1978年,总部位于**市白沙镇工农路88号(万白路22公里,原航天部712医院)。

分院位于**市城区**镇东门万白路旁,总占地面积70余亩,业务用房面积万余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100张,下设综合住院部1个,分院1个(位于**市**镇东门万白路旁),综合门诊2个,一级临床科室6个,二级临床科室12个,职能科室10个。

全院现有职工128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2人。

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98人,我院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院,走自我发展之路”的思想,努力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近年来医院经过多渠道集资购买了部分设备如彩超、CT(单排机)、全麻呼吸机、手术电刀等设备,为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了诊疗手段,并且新开展了部分高新手术,拓宽了业务范围。

我院是本市规模较大的一所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60余万人民群众和航天部七一O二厂军工职工的医疗救护任务,同时医院还系**市红十字医院,**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国家爱婴医院,达州卫校、达州中医校、**卫校教学医院,市医疗保险合同医院、放心药房达标医院。

1.5项目概要

1.5.1建设内容

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1.5.2主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当地居民的就医环境,也使患者就医能够有多元化的选择余地。

能够满足辖区居民就医保健、防病治病的需要,全方位满足低保群众和市民的医疗需要,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6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市卫生规划和城市规划,将较好地完善**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改进当地医疗卫生建设现状,提高其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项目建成后,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空间,建设条件落实,方案合理,财务指标基本可行,建议尽快批准实施。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2.1城市概况

**历史悠久,夏商为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地,春秋战国时属巴国疆土,秦属巴郡宕渠县,东汉属益州巴郡**市,隋属通州**市、东乡县、巴州始宁县和集州白石县。

唐初属南并州**市、东关县、壁州白石、诺水县和巴州始宁县,贞观元年(627)属通州,天宝元年(742)属通川郡**市、始宁郡通江、白石、巴东县和清化郡始宁明通县。

五代时置明通院(治今县东南旧院坝),属通州,后属壁州。

宋崇宁初长时通院为明通县,是时县地属通川郡东乡县、明通县、巴州清化郡通江县、曾口县。

元直隶达州和巴州曾口县。

明属重庆夔州达县,后属东乡县正德十年(1515)割东乡县东北境**里置**县。

清初属夔州府,嘉庆七年(1802)升为**直隶厅,设直隶同知,直隶四川省承宣布政使了司川东道。

民国三年因与安徽**县重名,遂改名为**县。

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原**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建市。

**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市的交通已经具备了达州“大都市”的基本特点,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却十分突出,是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七个县(市)交汇处,210国道、襄渝铁路、襄渝铁路复线、达陕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可东去武汉,南下重庆,西至成都,北上京城。

**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界于北纬30°39′—32°20′,东经107°28′—108°31′之间,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7个县市的交汇处,襄渝铁路、国道210线(包南路)及川东电网纵贯全市,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是连接川陕渝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卫生事业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市山高路陡、地势险要,农村急救中心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对于保障群众健康,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急救网络不健全,综合救治能力差,不能满足群众急救需求。

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建成一个适合市情、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农村急救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急救服务需求,提出了**市急救中心建设项目。

本项目建设符合**市总体规划

2.3项目的可行性

**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国家综合性二级乙等医院,设有急诊科,院内各临床及功能科齐全,具备院前及院内急救能力,医院其综合功能完全符合该项目条件,急救中心新建也属于该项目建设范畴。

本项目为国家完善农村急救体系,全面提升急救服务水平,建立反应迅速的农村急救网络,基本满足农村居民急救服务需求所采取一项特别举措,体现党和国家对山区人民生命健康的关心和爱护。

该项目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为此建设积极配合支持,土地及建设用地规划和选址意见书、环评前期工作已落实。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同志为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各项工作,为此**市第二人民医院完全有能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如期完成务。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3.1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本项目建设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347号)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根据**市急救体系的现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发展和完善急救体系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使农村急救网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急救服务。

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村急救体系奠定基础。

3.2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

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对农村急救体系的建设标准和设置要求,以及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改变全市急救资源总量不足,基层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急救需求的现状,本项目建设将逐步改变农村急救机构业务用房短缺、急救车辆不足等状况,初步构建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农村急救网络,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农村居民急救服务需求。

3.3项目建设的主要业务功能

本项目要建立快速、高效、安全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形成“高效、快捷、及时、安全”的急救医疗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日常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

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疾病、人员伤害而提供服务;通过提供紧急或非紧急的救护车服务,降低可避免的死亡率、伤害、疼痛和痛苦;努力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医疗应急救援和快捷、方便、高效的特殊急诊服务的重要选择方式。

3.4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3.4.1建设规模的确定

根据《关于施远跟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标准:

急救机构业务用房建设以200平方米为基数,服务人口每增加10万人增加75平方米。

**市现有人口60万人,按要求业务用房建设面积应达到650平方米,故**市人民医院确定新建急诊业务用房650平方米,并配置急救车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施,是比较合理的。

3.4.2建设规模

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

3.4.3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主体工程:

包括建筑物的构筑与砌体、室内外装修等工程。

配套工程:

改造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系统、配电及照明系统、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通风系统、避雷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1.给水系统:

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室内、外供水管网,以及与业务用房外供水管网的连接。

2.排水系统:

包括室内外雨水管(渠)和污水管(渠)的建设。

3.消防安全系统:

包括室内外消防栓、消防灭火器等。

4.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

主要包括配电系统、动力系统(抽风机、风扇等用电设施)、日常照明系统。

5.通讯和计算机系统改造:

主要包括楼内、外通讯和楼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6.通风系统:

主要包括各室内排气、抽排烟等。

7.避雷系统:

主要建设构筑物防雷接地网络。

8.供氧系统:

主要建设从中心氧库至急救中心的供氧系统。

第四章场址及建设条件

4.1场址原则

选址符合**市城市卫生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到我院的服务区域、交通、土地利用现状等。

选址具备工程建设要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并避开受洪水、潮水或洪涝威胁的地区。

选址应满足功能与环境要求,满足医院急诊应急通畅顺达,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考虑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按照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方面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选址不在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断层区、地下蕴矿区以及易燃危险品库地区。

4.2场址确定

项目选址符合城市、环境规划要求,场地地势平坦,覆盖土层较厚,自然条件优越。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好,不仅交通便利,而且供水、供电、排水可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选址在**市**镇。

4.3建设条件

4.3.1气象条件

境内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霜日较多,雪日较少,风多、风大,常有旱涝交替发生。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差异性大。

市境内受北方干冷气流和海洋暖湿气流的交替控制。

夏季,强大的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由地势的抬升和大巴山的阻挡形成丰沛的降水。

当夏季风特别强烈的年份又容易造成伏旱。

冬季,受冬季风控制,空气干燥,雨水稀少。

按照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

夏季高温多雨,多雷雨大风,日照充足,伏旱严重。

秋季气温下降快,秋高气爽和秋雨绵绵天气交替出现。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有霜雪。

 境内平均气温14.7℃,最高年平均气温15.4℃,最低年平均气温为14.2℃,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小。

1月平均气温为3.5℃,极端最低气温为-9.4℃,7月均温25.3℃,极端最高气温为39.2℃。

气温日较差年平均为9.2℃,4月最大为10.7℃,其次是8月为10.3℃。

历年中1962年3月为最大,为13.4℃。

工程施工组织应满足当地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

4.3.2水文条件

**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育呈树枝状的河网,支流众多地表水:

河流多,径流量较大,地表径流总量为28.3亿立方米。

人平拥用量7180立方米/人年,比全省人均量多4052立方米。

多年平均径流深973.3毫米,径流规模数为25.3公升/秒•平方公里。

地下水: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河流切割较深,岩溶裂隙发育,给地下水的储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境内降水丰沛,使地下水有丰富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储量为3.177亿立方米,已利用0.65亿立方米,仅占地下水总储量的20%。

4.3.3交通运输条件

**市的交通已经具备了达州“大都市”的基本特点,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十分突出,是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七个县(市)交汇处,210国道、襄渝铁路、襄渝铁路复线、达陕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可东去武汉,南下重庆,西至成都,北上京城。

项目所在地周边均为城市道路、交通极为方便。

4.3.4环境保护要求

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域开阔,大气容量大,且项目本身基本没有废渣、废气、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统一处理,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损害。

4.3.5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沙石、水泥等可到周边地区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

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总平面布置方案

5.1.1总平面布置原则

在总平面规划布置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工艺、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对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的统筹安排,力求做到布局合理、紧凑、节约用地以及方便经济;

2、尽量多保留植被,美化环境;

3、景观设计,使自然风光与人工景色相互映衬;

5.1.2总体布局

项目的容积率小于1.79,建筑密度27%,建筑高度小于20米。

总平面布置为三层楼,按科室设置合理布置。

5.1.3项目防护设施和绿化

**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设门卫室,周边设围墙隔离。

主要种植花草、低矮灌木,形成高低错落的立体绿化,并进行园林化设计,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在选择树种和草种时,应根据**的地理气候特征重点选择一些防毒、吸尘的植物。

5.2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本着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满足工作和管理的要求,方便操作便于安装及检修。

2、交通方便,机动车和行人的出入口分开设置

3、建筑材料贯彻节约的原则,尽量利用当地材料,选用价廉、高效、优质的材料。

4、大楼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窗户设置应避免排风短路。

建筑参照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16-8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 

5、建筑平、立面设计

建筑物从立面造型和风格上进行精心设计,立面简洁大方,对立面的风格重点设计,使建筑物既有美观、又有完整的总体形象,

6、建筑装饰

①外装饰

外墙装饰材料使用面砖,外部色彩待主体工程竣工后,规划部门审批。

②内装饰

墙柱面工程:

墙柱面工程一般抹灰、砼墙面、混合砂浆

天棚工程:

天棚工程一般抹灰、砼天棚、混合砂浆

③门窗

根据情况安钢质防火门,特级防火卷闸门,不锈钢门;塑钢窗。

④特殊业务用房的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一、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

踢脚线、墙裙应与墙面平。

第二、调度中心、机房、库房采用耐火极限为2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第三、车库应按汽车库消防设施规范有关条款执行,救护车车库包括车道的室内净高大于3.2米。

第四、物品存放库应有防虫、蝇、鸟、鼠等动物浸入的设施和防潮设施。

第五、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卫生间的洗手池和便器应采用非手动开关。

5.3结构设计

5.3.1结构参照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2001

5.3.2结构设计方案

该项目工程建设设计为三层,为全框架结构。

5.3.3电气设计

电气设计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业主提供的当地供电资料和项目用电的有关资料

5.3.4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包括:

指挥调度室(调度室、会商室、信息机房),业务用房(车库、隔离用房)、行政管理用房(综合办公用房、专业办公用房)、后勤保障用房(各类物资库房和其它服务用房)。

5.3.5用电负荷

本项目用电总安装容量50KV.A。

5.3.6安全节能措施

项目配置消防报警系统一套,采用烟温及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配备声光报警器和手动报警按钮;采用新型节能灯具和金属卤化物光源。

5.3.7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生活、生产用水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用水。

1、给水水源

利用现有**市城市供水管网,可以保证用水需求。

用水量计算:

①生活用水0.28M3/人

②冲洗汽车用水0.4M3/辆天

③浇洒道路用水0.0015M3/M2次,两天浇洒一次绿化用水0.002M3/M2.次,叁天浇洒一次

2、给水系统

给水采用管径为100毫米的PE管从市政供水管网接入生产、生活和消防合用系统应建消防储水池,容积90立方米。

给水量本项目室外给水量为40L/S和30L/S,自喷用水量经计算为38.85L/S。

项目范围内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分为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3、污水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粪便水和特殊毒水采用密闭收集,合用一根污水管道,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由污水收集管道排入城区污水干管。

4、雨水排水系统

项目范围内的雨水采用明沟和暗沟直接就近排入城区污水干管。

5、排水方式

本项目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水为地下管线,钢筋混凝土管,管径300MM。

管线按现场地形布置,但最小坡度不小于4‰。

6、消防

本设计根据“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在火灾发生时,以水消防为主,化学消防为辅。

并结合《建筑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中有关要求进行消防设计。

(1)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

本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2)消防措施

①消防水源:

城区市政供水管网,综合楼楼应建消防储水池。

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8)可知,室外设消防水泵结合器和室外消防栓。

③在室内按规定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内设有DN65消火栓,配消防水带20米、水枪口径19MM,消防栓箱的下部放置手提式灭火器,消防管道布置成环状,主管的管径为DN100。

④化学消防:

对于可能发生火灾的危险场所,针对不同装置的火灾危险等级及生产特性,分别配置MF4型、MF2型手提磷酸铵盐灭火器;MT7型手提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救可能发生的A类火灾及带电火灾。

⑤防火分区:

本项目设有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均按规范增加一倍。

如发生火灾,除配置有单位义务消防员负责外,还要依托**市的公安消防队伍。

⑥电气防火:

照明正常时由交流电源供电,当交流电源发生事故时由自动切换装置切换至蓄电池直流系统,事故照明电源直接供电;重要场所的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及计算机电缆均采用难燃型;电缆构筑物均采用防火设施,如阻火隔墙、阻火夹层等,采用涂料、堵料等防火材料,对电缆进行阻燃设计满足相应的规程规范规定;所有的消防负荷均为1类负荷,由220V/380V直接供电。

5.3.8安全可靠性

本项目采取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从总图布置、火灾危险性的划分、建筑设计上都以安全、防火为出发点,有系统地进行了全面考虑。

在消防措施上,将水消防与化学消防相结合,以保证扑灭初期小型火灾。

而遇有较大范围的火灾时应求救于本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队伍的力量,并及时采取扑救措施。

灭火器设置一经审查通过,一定要严格执行、加强管理、专人负责,要定期检查、维护消防器材,以保证灭火设施的有效可靠性。

维修设施本项目所选消防器材设备均简单可靠,基本不需大的检修工具来维修,只配备一些简单的工具即可。

5.3.9通风设计原则

1、为了保证工作环境的空气新鲜,采用全室通风。

2、配电室电气设备散发大量热量的科室采用机械通风。

5.3.10通信工程

根据医院急救中心工作特点,并保证车辆与医院各岗位之间和院内外联系畅通。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本项目根据建设地点的不同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市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为: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建筑施工声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SJ146-2004)

6.2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本项目主要新建急救中心。

项目选址位于项目拟建在位于**市**镇。

项目用地已平整,地块规整,无水土流失,无地质灾害。

场址处于规划中教育、商业、居住、物流区域,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

项目的供水、供电条件已完善,利用原有的供水、供电设施,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

6.3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回填、建设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到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

(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的噪声源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装卸机、水泥搅拌机、砂轮机、电钻、切割机及各种车辆等。

(3)施工排水、废土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排放一定量的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沙石、水泥、砖瓦、木料等。

(4)交通影响

施工期建筑材料的车辆为大型车,运输量的增加使得道路负荷增加,遇到高峰期将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