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40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鹿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学情分析

本组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的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科学味道,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教学时,应将此区别于科学课,把重点放在对字词句的拼读理解上。

教学目标:

1.掌握1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重点

难点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难点:

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

《只有一个地球》3课时,《鹿和狼的故事》2课时,《这片土地是神圣》2课时,《青山不老》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单元

学法

指导

1.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一般问题可通过课前讨论解决,较难问题师生解决。

2.学习中要注意抓住句子的关键词,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采取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3.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

摘抄时,学生要思考并能说出这些句子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原因。

主题

教研

研究主题: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

单元分题: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实施

策略

初读时,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某一段课文反复阅读,提炼句子中关键词。

教师示范,引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美,理解课文内涵。

预设

效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重点句段,并能够加以分析,掌握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习资料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我在教学实施方面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我确立的个人研究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词眼的表情达意,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

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学生群情高涨。

融入了文本当中。

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当中。

如果说这节课的遗憾有两点:

1.生字的认识还保留在一二年级的特点。

缺少三年级识记生字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生字的进一步学习,如找近义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等等可以放手让小组间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文章开课之初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这一个问题,教师也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全片的解读。

可是在课堂的结尾,教师确没有回到这个主题上来?

即在结尾处,应该让学生明确“课文进入尾声了,现在你理解了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呢?

”这样才会让问题不失去意义价值,也紧扣全文中心。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带动作文。

 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坚持做到。

及时总结交流,让学生发作文形式汇总成简单的学习材料,贮存加工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然而要使兴趣常有,却是件难事。

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就会主动阅读。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并长期进行下去,到那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旦有长足的进步,就会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形之中也带动了作文的进步。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如果我能够在以上几方面重点提高,我相信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一定能得以提高,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自

分课教学设计简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讲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15日

授课时间

10月22日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初读感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难点:

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课时

分题

抓住重点词语、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实施

策略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某一段课文反复阅读,提炼句子中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预设

效果

学生能通过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懂得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预设

一、图片导入,提出质疑

出示太空中的地球图片,让学生根据所见说话。

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还有第二个地球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

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号,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中出现以哪些说明方法?

哪些修辞方法?

在哪些句子中体现出来。

提示:

段落的中心句一般放在段首或段末。

3、总结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是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生:

讨论交流……

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段意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两方面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用中心句概括,用关键词概括、理解段落内容进行概括)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课后作业:

1、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  不加(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    容易——    精心——    美丽——

3、比一比,再组词。

    竭(  )遨(  )赐(  )慨(  )

    渴(  )傲(  )惕(  )概(  )

    协(  )赌(  )薄(  )萤(  )

    胁(  )睹(  )簿(  )莹(  )

4、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的感叹?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可爱容易破碎

教学反思:

 

分课教学设计简案

第四单元第2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讲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16日

授课时间

10月23日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句子的理解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通过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本课时

分题

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并加以理解。

实施

策略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某一段课文反复阅读,提炼句子中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教师示范,引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美,理解课文内涵。

预设

效果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教学过程预设

一、围绕宇航员的感叹,理解关键句子,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⑴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一个晶莹的球体,……水蓝色‘纱衣’。

(2)学生齐读: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好在哪里?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读“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什么意思?

这球这么大,为什么又说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什么意思?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读“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

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二、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1、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⑵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径:

6300多千米  表面积:

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

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     陆地面积:

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

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⑴何谓“恩赐”?

为何不是恩赐?

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认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

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

体会地球太可爱。

⑵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

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⑴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

何为“本来”?

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⑵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

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人类别无去处,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⑴科学家证明什么?

是何意?

科学家设想什么?

是何意?

⑵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保护地球。

 

板书设计:

13  只有一个地球

                                    

渺小

资源有限

地质变化    太容易破碎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别无去处 

课后作业处理或补充练习:

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事实。

小练笔:

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或污染环境的例子,写一编倡议书。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第3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4狼和鹿的故事

课型

自读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日

授课时间

10月24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维护生态平衡。

3.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鹿群变化的对比,森林状态的对比,弄清狼和鹿的关系。

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生物链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以疑代讲,联系科学中生物链知识,分析生物链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本课时

分题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实施

策略

对20几年前后森林的变化和鹿的数量的对比提出质疑,通过小组合作,找出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

预设

效果

通过学习本文,知道人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不遵循自然之道,必然会受到惩罚。

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思,保护好身边的各种生物。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

(凶残、凶恶、贪婪)鹿又是什么样的?

(美丽、活泼、善良)

  2、从你们的刚刚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

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愕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①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

  ②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祸首”是什么意思?

  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

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

  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

  师:

“生机勃勃”什么意思?

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出示图片。

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指名读: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出示句子、图片

  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

有什么感想?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指名读,齐读。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

  

(一)狼的变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

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为什么要捕杀狼呢?

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

指名说。

  2、这里说狼对鹿下毒手,进行暗算,想想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

和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3、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什么?

  4、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

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

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5、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6、鹿是一起倒下去的吗?

一只一只,用了25年。

谁能再读读这段话,把刚才的悲惨的、凄惨的、血腥的场面读出来,还有那么长的时间,要读好。

  

(二)鹿的变化

  1、狼被杀掉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说什么了呢?

正如当地居民所想的一样,这一片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

(自由王国)自由王国还可以说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出示句子

  2、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

(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

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困了可以……

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

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5年前,鹿还只有四千多只,现在一下子猛增到十万只,是当年的25倍。

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

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

还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

(出示图片)

  5、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几年过去了,结果又怎么样呢?

(出示:

可是,……八千只病鹿。

  6、默读。

讨论:

鹿为什么相继死去?

  ①饿死。

(哪些句子说明它们没有吃?

不是有一片森林吗?

怎么被饿死?

鹿太多了,它们吃了灌木就吃(吃小树)吃了小树又吃(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树皮)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

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让你画上凯巴伯森林,森林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师出示句子:

“整个森林……蔓延”这个句子里面有一对反义词,哪一组?

(消退、蔓延)绿色是一点点消退的,还是突然消退的。

师引读:

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

  多么凄凉的景象啊!

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

  ②病死。

(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蔓延?

  7、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

此时,如果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这八千只病鹿,这些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8、多么悲凉的画面!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指导朗读。

  四、对照感悟

  1、在这份悲凉中,鹿怎能不回忆起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呢!

(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男女生分别读昔日的凯巴伯森林与今天的凯巴伯森林。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机和它的灾难、悲惨,面对着现在狼被除,鹿也惨败,森林也枯黄的景象,当地居民又会说什么呢?

 

3、为什么狼反而成为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为什么鹿又成为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

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呢?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4、同学们,鹿想当这个“祸首“吗?

真正的“祸首”是谁?

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

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

  5、同学们,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

(板书:

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

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

(板书:

保护)

  7、“保护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

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五、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课堂作业:

我会填:

我们是大地的(      ),大地也是我们的(     )。

(      )是我们的姐妹,(        )是我们的兄弟。

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        )。

我们和大地上的(       )、(     )同属于一个家园。

课后作业

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

     不能违背生物界发展规律

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第4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5这片神圣的土地

课型

讲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18日

授课时间

10月25日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