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4677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

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

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

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

(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

(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

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整理和复习

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

习;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习

5

17

6.9-6.15

总复习

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

期末总结

2008.2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试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

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关系

  2、选取联系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

课题:

解决问题(例1、例2)

一、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1-P5) 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

四、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  45-6  22-7  16+23

  45-7  49-22 8+42  64-20

  2、看土说一说、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

他们都在干什么?

还有想去做什么的?

分别有多少人?

数一数,说一说。

(二)、教学新课

1、节假日小朋友们想去哪儿玩?

小组互相说一说

  问:

你在游乐园玩过吗?

玩过什么?

2、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有什么?

能挖掘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互相讨论,展示。

“我们先来看木偶戏。

3、出示例1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请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有22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啊?

问:

可以怎样解决,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法,列式,启发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

  

(1)22-6+13=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或13-6+22=29(人)

  (4)22+(13-6)=29(人) 

  小结:

对于一个实际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方法。

4、出示例2图,学习小括号

  

(1)显示面包房图片,说说这幅图意。

  

(2)看图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面包房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小朋友买了22个,又有小朋友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

可以怎样解决?

  a.54-22=32(个) 32-8=24(个)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