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362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大将军

一、名词解释(共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论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

2.教学现象

教学现象是课堂教学中物质环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直观映像或直接呈现。

3.教学

教学是教师引起、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其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整体地促进学生成长。

4.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制定出来以指导教师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事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它规定了当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变化。

6.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规定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总和。

7.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变形的纲要性文件。

8.教科书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一定教材理论编制的系统阐释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可以说,教科书是学校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9.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也叫科目课程、或叫显性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各门科学中,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

10.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它是打破科目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1.教学资源

所为教学资源,就是指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各类信息资源。

1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具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确定教学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1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运用某些材料的有效活动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14.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帮助、尊重等社会性品质,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15.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

16.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即“创设典型情境,激发儿童热烈情绪,把情感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

也就是将图画、音乐、戏剧、实物等直观手段与语言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和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喻其中”四个特点。

它主要包括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语言情境五种类型。

17.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这是一种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反映和将学生的反应正误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

程序教学程序主要有两种,即直线式的程序和分支式的程序。

18.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

它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及合理的教学程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9.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评价由评价者(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基本要素构成。

20.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

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中可利用的条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背景以及学生的能力、知识、学习特点等方面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相关的依据。

  2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这种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过程顺利、正常进行而对教学行为所做的考察和认定。

2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的评价。

一般来说,它是对学期、学年等一定期间教学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既包括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又包括学生学习进步程度、学习态度、思想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3.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颖问题或者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进行的一种系统评价。

评价者以真实的生活或者模拟的练习为起点,引发学生的独特反应,在观察这些反应之后,给予相应的评价。

24.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个人作品的系统收集。

在教学评价中,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

25.班级授课制

班级教学将学生个体组成为班级,教师以学生班集体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班级成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组织。

26.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称分组教学,它主要根据儿童能力的大小,把他们分成若干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体施以不同的教学,或者按不同的年限学习同样的课程。

27.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就是将教学安排在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场进行。

28.学年制

学年制是指学校规定学生的修业年限和学习总时数,经考核合格后升级、毕业或留级。

29.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生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教学管理制度。

30.课堂管理

所为课堂管理就是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建构积极的合乎伦理的课堂环境的过程。

31.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它既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

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2.教学叙事研究

教学叙事研究是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具有质性研究特征的研究方法。

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述,呈现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下的学生状况,展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和解释。

教师既是事件发生的经历者,也是解说者,即研究者。

 

二、简答题(共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教学论研究的任务与学科性质

研究任务:

(1)对教学现象、教学规律给予解释和说明的任务。

(2)对教学目标和教师教学过程给予规范的任务。

学科性质:

理论性和应用性。

2.教学论发展的学科基础

(1)哲学作为方法论而成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2)具体学科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

3.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

(1)教学现象是教师与学生日常教学生活的表现,是教师理解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2)教学现象是教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揭示教学规律的起点。

(3)研究教学现象反映了教学研究思维方法的进步。

4.教学本质讨论的意义

(1)教学本质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

(2)教学本质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教学规律。

(3)教学本质的讨论推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5.关于教学本质的主要观点

关于教学本质的观点主要有:

教育本质的“特殊认识说”、教学本质的“发展说”、教学本质的“层次类型说”、教学本质的“学习说”、教学本质的“实践说”以及教学本质的“交往说”。

6.教学的基本性质

认识性、实践性、社会性、伦理性、文化性。

7.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2)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3)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8.教学的目的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

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依据教学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过程,反对教学上的盲目性。

依据:

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教育目的的要求;教学的目的性原则也是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的反映。

要求:

其一,教学内容要有正确的思想性,确保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其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统一起来;

其三,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9.教学的积极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

教学的积极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依据:

教学的积极性原则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的反映;教学的积极性原则建立的依据之一是学习理论中的动机理论。

要求: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适当运用奖惩机制,从外部奖惩过渡到内部奖惩,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意象的学习方式。

  10.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

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及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地展开教学。

依据:

科学知识发展的系统性要求教学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还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

要求:

第一,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第二,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

第三,按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11.教学的整体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

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的功能,更要加强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求发挥各个因素的整体功能。

依据:

整体性原则确立的依据是系统论中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

要求:

第一,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如时空、物质设施等),合理安排,提高效果;

第二,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方法与组织形式;

第三,注意显性目的与隐性效应的一致性。

  12.教学的创造性原则的概念、依据和要求

概念:

教学的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以一定的创新思想为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依据:

教学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实践,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这就决定了教学要具有创造性。

要求:

第一,树立创新思想,发展教学个性;

第二,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

第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3.教师的职责及角色特征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学的各种变量,以便达到教学最优化。

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角色有:

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者、学生发展的引导着和促进者、教学的组织者、教育的研究者。

14.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

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

15.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学生的发展既有共性又具有个别差异性。

16.理想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

(2)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

17.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

构建理想师生关系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之下,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平等的师生观,教师要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地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2)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

(3)教师要民主公平地对待学生

(4)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

(5)教师要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

18.教学目标的作用

定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标准作用。

19.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布卢姆将认知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依次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2)情感领域。

克拉斯沃尔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的评定、价值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五个层次。

(3)动作技能领域。

辛普森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为知觉、准备状态、引导下的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在反应、适应和创作七个层次。

20.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目标的表述。

行为目标是一种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的表述必须清楚三个要素:

行为、条件和标准。

(2)表现性目标的表述。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位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2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总体上说,教学内容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保证。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内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最后使之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

作用: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前提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它决定着教学的性质和存在的价值,是推动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23.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选择教学内容需要以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为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表述规范、观点准确、论据确实。

基础性是指选择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时代性是指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能体现现代社会甚至未来社会所要求的知识,也能反映科学进步的最新成果。

24.分科课程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特点:

分科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顺序、学习周期和学习时数安排。

优点:

(1)有利于传递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

(2)有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4)兼顾学习者的水平、科学的系统、学习心理的规律。

缺点:

它的主要缺陷在于因重理论和间接经验的获得,往往会造成对学生兴趣、需要和直接经验的忽视。

25.活动课程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特点: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优点:

(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2)以儿童的生活本身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个性。

缺点:

容易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降低教学质量。

26.教学内容组织的发展趋势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当前教学内容的组织最鲜明的特色。

教学内容组织的综合性趋势,对于改变学生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

(2)多样性。

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强,以及对地区和学校特色的重视,尤其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现代教学在目标和内容组织上,开始经历了从单一向多样的转换。

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倡导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27.拓展与重塑教学内容

(1)拓展教学内容。

拓展教学内容意味着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充实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

拓展教学内容的方式:

教师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

(2)重塑教学内容。

“重塑”教学内容,即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

28.教学设计的意义

(1)教学设计的学科价值

(2)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取得教学成效

(3)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29.设计教学方案的环节

(1)聚焦任务。

(2)了解学情。

(3)陈述目标。

(4)配置检测。

(5)安排过程。

30.优良教学方法的特征

(1)有一定的目的

(2)节省精力和时间

(3)有良好的结果

(4)符合教学伦理的要求

(5)教学生学会学习

31.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以陶冶情感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性情,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陶冶教学法、欣赏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

陶冶教学法的目的:

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要求:

(1)教师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情境。

(2)教师是要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和关爱学生的感情,感化和陶冶学生。

(3)陶冶教学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教学课目,并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欣赏教学法的目的:

在于发展儿童爱美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步骤:

(1)引起动机

(2)进行指导

(3)练习与创作

32.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方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直觉思维,以及团结合作等品质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和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和研究性学习等。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或者由学生们自己提出要研究发现的问题。

(2)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

(3)学生在实践上或理论上检验假设。

(4)得出结论,并作补充、修改和总结。

要求:

(1)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发现法要求学生以科学家的态度去学习。

(3)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

(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指导选题。

(3)组成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

(5)处理资料,得出研究结论或研究结果。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33.语文“六部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

第二步,自学。

第三步,讨论。

第四步,答疑。

第五步,自测。

第六步,自结。

3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1)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以团队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实施步骤:

(1)确定学习的内容或任务。

(2)小组设计。

(3)安排课堂。

(4)呈现学习资料、开展学习活动。

(5)展示小组的学习结果。

基本要求:

(1)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

(2)教学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

(3)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4)教师要关心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合作学习中。

35.程序教学的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

(2)小步子原则

(3)及时强化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低错误率原则

36.教学艺术的实质与表现

(1)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2)教学艺术还是师生真挚情感的共鸣。

(3)教学艺术具有和谐的节奏。

(4)教学艺术讲究引而不发。

(5)教学艺术源于教师完满的人格涵养。

37.教师教学艺术的养成

(1)认真专研教材。

(2)熟悉儿童心理,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

(3)加强文学修养。

(4)拓宽知识面,苦练教学基本功。

(5)热爱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

38.教学评价的功能

(1)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和反馈的功能。

(2)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

(3)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师生不断发展。

39.教学评价的动向与趋势

(1)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

(2)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3)教学评价越来越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40.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1)表现性评价以真实的问题和任务为出发点

(2)表现性评价是对行为过程和产物的评价

(3)表现性评价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制定严格的、科学的标准。

(4)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展现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41.成长记录袋的特征

(1)评价时间的平时性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3)评价对象往往是学生某作品产生、完善的整个过程。

42.编制课程表应考虑的因素

(1)课程计划

(2)教学时间

(3)学生

(4)教师

(5)教学设施、场地等

43.小班教学的特点

班额减少,是教学时空的重组更加灵活。

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增多,互动机会增加,平均每天获得的教育关照和个别辅导必然增加。

44.教师教学工作常规

(1)备课

(2)上课

(3)作业

(4)个别辅导

(5)成绩考核

45.同步学习的特点

同步学习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班级全员一起进行的学习。

教师面向班级全员同时施教,又使学生所有的反应再反馈给自己。

全员一起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将全员视为同一个人,这是同步学习的特点。

46.同步学习中的管理

(1)以任务促成纪律,强化目标的定向与调控

(2)制定并遵循共同的课堂规则

47.学生分组的原则

(1)匀衡

(2)学生自愿为主,教师适当调整

(3)规模适度

(4)合理分工

48.教学研究的意义

(1)深化对教学过程和问题的认识、发展、完善和创新教学理论

(2)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践的品质。

(3)锻炼教学研究者主体,提高教学研究者素质

49.校本研究的特点

(1)就研究人员而言,校本研究是教师为主体的一种研究活动。

(2)就研究目的而言,校本研究不在于验证某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创立某种学说,而是在于改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同时促进教学自我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改进。

(3)就研究范围而言,校本研究发生和进行的场所就是教育教学发生的具体情境——学校与课堂。

(4)就研究对象来说,校本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学校、课堂中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与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问题。

(5)就研究成果的表述来看,校本研究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叙事式”的表述。

50.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1)自我反思

(2)同伴互助

(3)专业引领

51.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

(2)课堂人种研究

(3)个案研究

(4)教学叙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