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188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①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

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________的目的。

②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独特的天籁嗓音和原生态唱法如入云端。

她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与韩红唱《青藏高原》时的嗓音都________,令听者为之一振。

③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______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穿云裂石振聋发聩

B.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穿云裂石

C.振聋发聩石破天惊穿云裂石

D.振聋发聩穿云裂石石破天惊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C.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D.听说博士村官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两个的一组是()

A.奔(bèn)命一叶扁(piān)舟甄(zhēn)别不胜(shēng)酒力

B.胚(pēi)芽颐(yí)指气使亲昵(nì)椎(zhuī)心泣血

C.成熟(shú)前倨(jù)后恭档(dǎng)次锋(fēng)芒毕露

D.颈(jìng)椎臧(zāng)否人物捆扎(zhā)引吭(háng)高歌

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

D. 行李之往来(行李,出行的人)

5.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不合规范的一项:

()

A.呕心沥血山清水秀望风披靡天翻地覆

B.不计前嫌丰功伟绩崇山峻岭星火燎原

C.寥寥无几陈词滥调披星戴月腊梅花开

D.好高骛远微言大义兼受并蓄沧海一粟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湘绣旗袍薛媛媛

薛师傅的案板上云集一堆红红绿绿的布料,都是些真丝布料。

这些真丝布料经过他的手,变成一件件女人旗袍。

再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过完大寿就准备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以及半个胸部端出来,腰部间夹了大块薄如蝉翼的雪纺,隐约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

薛师傅鼓起眼睛看,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

而年轻女人爱模仿薛蓝的派头,薛蓝穿什么,她们做什么,这样一来,找薛蓝做旗袍的人越来越多。

我想请您

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

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

你还喜欢那种旗袍。

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

薛师傅有好几年没碰到做这种旗袍的女人了。

薛师傅又看了女人一眼,这女人身材颀长,气韵好。

我父亲眼睛不好,我给你做吧!

薛蓝抢着说。

薛师傅说,不是我不做,我的眼睛不好,怕把你的旗袍做坏。

女人说,我相信你会做好,我也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你的。

薛师傅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当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把布料放在这里,你可以走了,七天后来取。

薛师傅的眼睛就是皮尺。

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他开始裁剪旗袍,旗袍的领口不能歪也不大,旗袍的腰部要收好,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的两侧不能露出大腿,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

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

特别那些针路,是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

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

是湘绣的大忌。

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的图案,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

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绷上绣件,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手中飞舞着,两朵艳丽的蝴蝶结,翩跹在领口上。

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薛蓝很用心地给模特儿头上戴上一顶荷叶造型的绸缎阳帽,翠绿色的旗袍,就像出水的荷叶。

一阵轻风吹过,闪烁而流动,泛出幽幽的色彩。

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

薛蓝几分得意地说,你不要这样看我,这是改良。

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

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

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能是越看越生气。

他只好不去看她,搬了条板凳坐在店门口,等女人来拿旗袍。

每天一早,薛师傅就去挂旗袍。

他将

叠好的旗袍轻轻打开,往模特儿身上一穿,他喜欢看这种水样滑落的感觉。

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

女人还没有来。

薛蓝怕父亲急出什么病来,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说看重就看重,说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罢了。

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适用。

薛师傅身体里猛然扎了一下。

他知道薛蓝从心底里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

她能做,是靠了她一股子灵性。

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而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

这时,坡子街要扩建,所有的旧房要拆。

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

他想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

他很不愿意搬。

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

薛师傅搬到新门面后,他又不放心了。

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

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跟上下班的人一样准时。

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

这天,他终于倒在了那块牌子前。

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

病床上,薛师傅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

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

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

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在她的那条消息旁边,还有一条讣告:

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省政协委员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48岁。

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订做旗袍的女人的女儿,并解释说,当时因为妈妈急于出周考察,把这事搁一边了。

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

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

薛蓝伤心至极,我这个主意馊啊!

原来,是薛蓝突发奇想,找来自己的女友,扮成那个取旗袍女人的女儿。

火化父亲和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

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

他走了,让你爸带走吧!

薛蓝她急忙抱过来.对母亲说,我要留着它。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薛师傅开始没答应给女人做旗袍,一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怕把旗袍做坏;二是因为女人要做的低领连袖圆摆旗袍过时了。

B.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薛师傅做旗袍时把自己关在房里可以看出,薛师傅对待这件旗袍非常认真,他要全神贯注把它做好。

C.女人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薛师傅,她相信薛师傅会做好她的旗袍,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可惜因为身患白血病,未来得及取因旗袍就去世了。

D.薛蓝并不喜欢旗袍,只是凭着一股子灵性,改良创新,给旗袍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拓宽了旗袍的用途和领域,也拓宽了旗袍之外的世界。

E.这篇小说对旗袍样式和湘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描写细腻、生动,在增强作品真实性的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7.小说多次写到薛师傅父女之间的冲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8.小说在刻画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9.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薛蓝留着父亲做的最后一件旗袍?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春从心出

刘心武

(1)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2)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话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3)当近照堆积

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

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4)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

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

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

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5)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

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6)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

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

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

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

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

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0.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11.结合文章内容,如何理解下面两句话。

(1)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

(2)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2.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八骏

(明)刘基

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

乃立天闲、内、外之厩。

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

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

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

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

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其厖①为中乘,居内厩,以备乘舆之阙,戎事用之;冀及济河以北,居外厩,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为散马,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

其士食亦视马高下,如造父之旧。

及夷王之季年,盗起。

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

乃参以外厩。

二厩之士不相能。

内厩曰:

“我乘舆之骖服也。

”外厩曰:

“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

”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

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北。

内厩又先,上以为功。

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

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

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

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

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

散马之士曰:

“戎士尚力,食充则力强。

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

”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

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

农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

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

(选自《郁离子》)

【注】①厖(máng):

通“尨”,杂;乱。

此指杂色。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企:

企及,赶上B.齿:

谈到,提及

C.阙:

通“缺”,补缺D.右:

袒护,偏袒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B.以递传、服百役,

大事弗任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C.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D.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16.下列句子中,与“乃参以外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B.我乘舆之骖服也。

C.马之高足骧首者

尽没D.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故事富有传奇性。

穆天子因为拥有八匹骏马而得以会见西王母和讨伐徐偃王,垂名于世。

而夷王之马因为不事戎、养尊处优而在战乱中损失殆尽,致使天下萧条冷落。

不同的结局可谓对比鲜明,褒贬尽显。

B.本文以马为议论重点,形象而又深刻。

马的优劣以产区分为四类,而天闲之马、内厩之马白白地享受优裕的物质条件却百无一用,而有用之马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变得灰心懈怠。

这种以出生地为选马的标准,荒唐而又愚蠢。

C.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讽刺素材,将严肃的社会问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予以揭示。

在战事面前,养马人之间互相推诿,夷王在无奈之下只好承诺一视同仁,但养马人争斗不断,各自为政,落得空欢喜一场。

这段细节描写可谓丰富、饱满。

D.本文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来寄予深刻的事

理,通篇讲的是“马政”,但实际谈的是“人政”。

寓言旨在告诫执政者要爱惜人才,不能按其出生地域、地位来区别对待人才,讽刺了元朝人才使用方面的民族歧视政策。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

(3分)

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

(3分)

四、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周邦彦的《菩萨蛮》这首词写荷叶的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2)《李凭箜篌引》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和表情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文采斐然,使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

如描写六国的宝藏使用了互文:

,,齐楚之精英。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

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20.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狐兔又重游”中“又”的妙处。

(2分)

21.请简要分析词的下阕如何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4分)

六、语言表达

22.今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各地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纪念活动。

假如你校也组织以“缅怀烈士、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宣誓活动,请你写一篇文字不少于150字的宣誓词。

(10分)

要求:

①主题鲜明,将“缅怀烈士”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语言生动、连贯;②符合宣誓人的身份和宣誓词的文体;③文字不少于150字。

七、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时间即财富”。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

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

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

的中外名著缩写本随身携带;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须熟诵“名句”。

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彩;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

请以“文化快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上述话题有关,都符合要求。

2.文体不限。

你可以找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发表看法,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断,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自拟一个有特色的题目。

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D

6.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7.①展现两代人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不一致;②表现出父女俩的个性,使其形象更鲜明更丰满;③引发读者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和对民间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注;④为下文写女儿逐渐理解父亲、珍视旗袍和尊重传统作了铺垫。

8.①技艺高超。

他不用量身就可裁衣,眼力好,手工好。

②对人真诚,讲究诚信。

他为顾客的信任而感动,坚持在原地守候顾客来取旗袍。

③对事业专注、执着。

他做了一辈子旗袍,将旗袍做到极致。

④坚守传统。

他接受不了女儿对旗袍的改良与创新。

9.①表现她的内心有了触动:

她重新审视父亲看重的湘绣旗袍蕴含的内涵与老一辈艺人的艺德;②使小说的结局意味深长,给读者一种想象和期待的空间——年轻的传人将选择回归到旗袍的内涵与意韵,湘绣旗袍的技艺或将后继有人;③与上文写她不理解父亲对传统的坚持形成对比,突出她认识上的转变。

10.

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

②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6分,1点2分)

11.

(1)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

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2分,1点1分,答出2点即可)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面对生活、珍惜青春的乐观心态。

12.

①内容上:

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结构上:

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下文的议论。

(4分,1点2分)

13.

(1)以感激、敬畏之心面对人生,珍惜并享受人生的每一段历程。

(2)面对人生的鱼龙混杂,要善于辨别,并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3)面对社会中追名逐利、无情无义等现象,要积极乐观,诗意地去看待。

(6分,

1点2分)

14.B

15.D

16.A

17.C

18.

(1)用造父担任管理马的官,所以天下的良马没有被遗漏的。

(2)如今平日吃得多的马尚且承担不了战事,而我们这些力气少而又常服重役的马,恐怕更不能胜任了吧。

(要点:

“克荷”、“吾侪”、“恒劳”、“肩”)

19.

(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燕赵之收藏,韩巍只经营

20.“又”字表明,狐兔已经不止一次群游。

历史上的朝代几经兴废,长安这座古代的都城,也一再变化。

表达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惋惜之情。

21.下阕开始直抒胸臆,“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直接抒发了哀愁

;接着融情于景,夕阳西下洒下余晖,塞北大雁已经南飞,浩荡渭水滚滚东流,在这壮阔而悲切的气象中,融入了作者浓重的哀愁。

22.①内容必须包括“缅怀烈士”和“中国梦”两个方面,只涉及一个方面的最多给5分。

②“缅怀烈士”或“中国梦”每一点内容3分,语言2分。

③与宣誓人的身份和文体不合的,酌情扣1至3分;文字不足的,酌情扣分。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