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797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docx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型:

新授主备:

同备:

审批:

课标要求:

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置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学习目标:

知识:

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让学生养成把生物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习惯,使生活丰富多彩。

学习重点:

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学习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堂预学:

1.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             。

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范围内,在  ℃时最适宜。

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      。

2.果醋制作原理:

利用的微生物是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

在    ,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原时可将  转变成  ,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 ℃。

3.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微生物

温度

氧气

联系

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__________。

4.发酵操作:

⑴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    的葡萄,然后依次  和榨汁。

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

⑵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   、   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     状态。

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

⑶控制发酵条件:

①发酵液装瓶后保持   的剩余空间。

为什么?

②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天左右。

③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  ℃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 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

5.结果分析与评价:

⑴现象比较:

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气味和味道

气泡和泡沫

发酵液颜色

混浊

混浊,液面形成白色菌膜

⑵检验:

酒精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  。

为了控制和了解发酵进程,不断进行取样检查,其中检查的项目有。

三.合作与思考:

思考一:

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思考二:

1.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

2.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它是怎样形成的?

                   。

思考三:

设计发酵装置:

根据图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

(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在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    发酵中补充氧气;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    ;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测评:

1.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

A.①②①③B.③②①①C.③②①②D.②②③①

2.下列叙述能够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多选)()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B.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C.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3.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4.在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质)量及有机物种类的变化()

A.减少、增加B.减少、减少C.增加、增加D.增加、减少

5.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大致如下:

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

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

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

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

其余1.5%则用于。

反思与积累: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型:

新授主备:

同备:

审批:

课标要求: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3.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学习目标:

知识:

1.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2.设计腐乳制作实验的过程。

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腐乳有理论指导更科学、健康,养成用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习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堂预学:

1.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其属于,其同化作用类型是。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和;产生的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和。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

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3—8)

3.毛霉的生长:

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

温度,保持一定的。

4.自然条件下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腐乳过程中毛霉来自。

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构成的。

加盐腌制:

在长满毛霉的豆是。

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

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8.配制卤汤:

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并可以抑制。

阅读“操作提示”,完成相关问题。

(9—10)

9.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一是控制好的用量:

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

二是控制卤汤中含量在12%左右:

过高会延长腐乳的,过低可能导致。

10.防止杂菌感染

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

玻璃瓶用消毒;装瓶过程中操作要;装瓶后用胶带;密封后用消灭瓶口杂菌。

三.合作讨论:

11.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

为什么?

12.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13.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

14.用盐量对腐乳制作有哪些影响?

15.发酵温度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

16.发酵时间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1.以下发酵产品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

2.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右图显示了细菌的生

长层。

据此判断:

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A、Ⅲ、Ⅰ、ⅡB、Ⅲ、Ⅱ、Ⅰ

C、Ⅰ、Ⅱ、ⅢD、Ⅰ、Ⅲ、Ⅱ

ⅠⅡⅢ

3.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经检测发现一个毛霉细胞中的RNA比一个青霉细胞中的RNA多,最有可能的是()

A.DNA的含量毛霉比青霉多B.DNA的含量青霉比毛霉多

C.合成的蛋白质毛霉比青霉多D.合成的蛋白质青霉比毛霉多

5.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

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辛香料的用量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③④

6.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A.脂肪B.磷脂C.葡萄糖D.蛋白质

7.在果酒、果醋、腐乳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

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

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

8.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腐乳制作中,加盐的目的是(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何要控制在12%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豆腐乳的品种很多,说明红方腐乳、糟方腐乳和青方腐乳在辅料上的区别: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积累: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主备:

同备:

审批:

课标要求:

1.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识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2.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

了解制作泡菜的原理和亚硝酸盐的相关性质。

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泡菜有理论指导更科学、健康,养成用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习惯。

学习重点:

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学习难点: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这是一种细菌,在下,将葡萄糖分解为。

2、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及。

3、常见的乳酸菌有和两种,其中用于生产酸奶的是。

4、亚硝酸盐为色状,易,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5、蔬菜,咸菜,豆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为(平均量)mg/kg

6、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mg/kg。

酱腌菜中不超过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mg/kg。

7、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总量达到g是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g会引起死亡。

8、体内的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这对动物具有作用.

9、鉴定亚硝酸盐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

10、泡菜盐水是按照清水与盐质量比为,配制并经形成的。

11、将蔬菜装入泡菜坛时,再往泡坛内徐徐注入盐水,使盐水,盖好坛盖。

12、为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无氧环境需在坛盖边缘的水槽中,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

13、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重氮化反应,与结合形成色染料。

14、将与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三.合作讨论:

1.合作探究—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流程。

 

2.为什么泡菜坛内会出现一层白膜?

3.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

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1.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100mL各4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和400mL的烧瓶内,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24h后产生乳酸最多的是()

A.100mLB.200mLC.300mLD.400mL

2.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

C.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

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膳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死亡

B.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kg

C.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0mg/kg

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mg/kg

4.在制作泡菜时,大蒜、生姜及其他香辛料要放在()

A.坛底B.坛中间C.坛表面D.与泡菜混合均匀,分布在整个坛内

5.(多选)在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到的试剂是()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N—l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铝溶液

6.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有()

①果酒②果醋③腐乳④泡菜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7.(09浙江自选模块)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

请回答: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

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填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遇上述中间产物呈红色。

第二步:

用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

第三步:

用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氧气。

(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还有少量的亚硝酸。

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色化合物。

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

8.某学生把甘蓝切丝后制作泡菜,为了探究甘蓝在不同的温度下经过3天发酵后所生成的乳酸量,在第4天检测的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160C

260C

310C

350C

430C

乳酸含量

0.81%

1.04%

1.20%

1.12%

0.95%

(1)分析资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在泡菜制作时,乳酸含量大致在o.8%左右时风味最好,此时维生素C的保存率也较高,结合以上材料,你在制作泡菜时应该注意什么?

反思与积累: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主备:

同备:

审批:

课标要求:

1.尝识制作泡菜,并尝识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2.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

了解制作泡菜的原理和亚硝酸盐的相关性质。

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

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泡菜有理论指导更科学、健康,养成用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习惯。

学习重点:

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学习难点: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选用泡菜坛的标准是、、。

2、不合格的泡菜坛易引起。

3、检查泡菜坛是否合格的方法是。

4、、、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5、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是在腌制天后开始的。

6、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1)配制溶液:

4mg/kg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称取g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mL体积分数为盐酸中,避光保存。

2mg/kg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

称取g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解于mL水中,避光保存。

5ug/mL的亚硝酸钠溶液:

称取g于硅胶中干燥器中干燥24h的亚硝酸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mL,再转移mL溶液至mL容量瓶中,定容至mL。

提取剂:

50g氯化镉和50g氯化钡,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调节pH至1。

氢氧化铝乳液和2mL的NaOH溶液:

(2)配制标准显色液:

用吸取为0.2mL0.4mL0.6mL0.8mL1.0mL1.5mLNaNO2溶液分别置于50mL的中,再取另一支作对照。

在各管中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min后,各加入1.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添加蒸馏水,使各比色管中总体积为50mL,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3)制备样品处理液:

称取0.4kg泡菜,用榨法机粉碎,过滤后得到大约200mL汁液

(4)比色:

吸取40mL透明澄清滤液,转移到50mL比色管中,将比色管做好标记,分别加入和,并定容至50mL,混匀,静置15分钟,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对比,记录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

(5)亚硝酸盐含量的计算方法是

三.合作讨论:

1.如何防止取样时泡菜被污染?

2.如何评价制作的泡菜质量?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1.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

B.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4.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氢氧化铝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

5.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一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A.血红色染料B.棕色染料C.玫瑰红色染料D.桃红色染料

6.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7.在制作泡菜时,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放在()

A.坛底B.坛中间C.坛表面D.与泡菜混合均匀,分布在整个坛内

8.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的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9.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

C.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

10.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

A.蒸馏水B.氢氧化钠C.亚硝酸钠D.氢氧化铝

反思与积累: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型:

新授主备:

同备:

审批:

课标要求:

了解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技术的操作。

学习目标:

知识:

了解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设计微生物培养过程,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能力:

学会用实验对某种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能力。

情感: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培养,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学习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培养基是指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

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2.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和,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3—5)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具体操作如下:

①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和进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和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4.消毒是指。

常用的方法有、、消毒法。

5.灭菌是指。

常用的方法有:

、、灭菌。

分别适用于那些用具?

6.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

、、。

7.微生物接种:

最常用的是法和法。

另外还有和等。

8.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然后将进行培养。

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

三.合作讨论:

1.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

2.如何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3.如何倒平板?

 

4.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是什么?

5.讨论教材P20——结果分析与评价。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2、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D.接种针、手、高压锅

3、以下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人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4、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