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工作报告学习心得.docx
《人力资源工作报告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工作报告学习心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工作报告学习心得
人力资源工作报告学习心得
篇一:
学习HR心得
通过在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中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不管是在HR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是在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等相关知识方面,自己都收获很多。
而且,我对HR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人的管理即人事管理,而是已逐步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对人才的管理。
21世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毫无疑问,就是人才。
不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制造业、服务业,一位高技术人才都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制造业,熟练工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而企业如何才能招入员工,将他们培养成才,并将他们留下来,这就成为了HR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我对这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结合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上工作,就要充分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课程中有学习过过一个原则:
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号称日本两大百货公司之一的大荣百货公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由初创时的一家小百货店扩展到经营糖果、饼干等食品和百货。
大荣公司提出的“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被人们称为“大荣法则”。
这告诉我们一家企业不但需要用好人才,更要培养好人才。
因为
现有人才更熟悉企业历史,深知企业所需,并有着为企业奋斗的信念,他们的成长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员工的培训和开发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知识经济趋势下的培训理念更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
最近看到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运用到了著名的“木桶理论”还将其引申到了“漏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漏桶理论”强调了企业在育人时不仅要培养个体优秀的能力,更要着眼于高绩效团队的创建。
这也为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如何培养人才
人才不是天生的,是通过不断的磨练,才会出现人才。
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助力企业更好更快的培养出人才。
1、提供优质培训通道
为使招聘来的员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更快的适应新的岗位,我们必须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补充专业知识,发展员工能力,转变观念以及交流信息等。
首先,我们应改变对员工的态度。
你怎样对待员工,员工便怎样对待客户。
赢得员工的心与赢得客户的心同样重要,也是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有一则故事讲:
苏东坡善辩但不敌经常与其辩论的道僧。
某日,苏问:
你看我象何?
僧答:
象佛。
僧问:
你看我象何?
苏答:
象牛屎。
苏窃喜并转告苏小妹。
小妹曰:
僧心中有佛,看物均为佛。
你心中有何?
回到企业如何对待员工的问题上,可依员工在企业”心”中为何而(比较极端的)分类:
一种是将员工当作”手”、”干活的工具”。
这种”作坊”式的企业对待员工的方法是”管、卡、压”,有时甚至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存在对员工实施体罚、污辱人格的现象。
属”原始没落”的企业文化。
第二是将员工作为”脑”、”高智商工具”。
特征之一是企业的系统和制度非常完善。
特征之二是在招聘中的”精英策略”,和注重技能培训,希望将员工”武装到牙齿”,成为大机器的一部分。
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可替换的,而部件对系统会产生依赖感,缺乏适应性。
属于”温室文化”。
第三种是将员工作为”人”--具有个性情感的人。
在招聘、培训中注重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灵”的要求和培育。
所以,首先我们应该端正对员工的心态。
其次,在培训内容上,我们可以分文化与战略、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四个部分实施。
在培训层次上可分为三类:
包括高层培训、中层培训、职员培训。
在培训性质上又可分为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和晋升培训。
在培训渠道上分为岗位实习、业余自学、课堂培训、外派培训、参观考察、企业交流、外请讲师等等。
并通过人才测评、个人培训需求调查、公司对岗位的要求等方面来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
涯规划、组织相关培训,保障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这样才能有优质的人才培养通道。
绩效考核
绩效评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是员工的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工作能力的评估,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样将自己的能力与对企业的贡献结合起来,提供薪酬依据,发现员工潜力及作出相关人事调动。
员工激励与实践
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人的重要手段,健全的激励机制体现的是一种真诚,这种真诚是对人尽其才的一种回报和尊重。
我曾看到的一篇案例中提到“绩效+奖励机制”——低标和高标的工资标准制定,在保证基础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优秀员工实施奖励机制,形成竞争PK模式,在对抗中成长。
这个机制能够发挥其有效激励的原因在于它把激励与绩效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创造学习、发展、升迁的机会。
薪酬与福利
作为对团队所有员工绩效的认可形式,薪酬首先在设计上应该表现出“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特点。
掌握的水准是,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在福利制度上,体现留人的做法和愿望。
如“配股制度”留人,给优秀的员工适当配股,同企业“捆绑式”发展。
无论是金钱报酬或非金钱报酬,其目的应该在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晋升机制
三、怎样降低人才流失率
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用工资和福利已经很难留住高层次的人才。
课程中,我们有学习过这样一种效应:
雷尼尔效应,即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这是说,在一段时间内,华盛顿大学教授们的工资,与当时美国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要低20%左右。
教授们在没有流动障碍的前提下,宁愿留在华盛顿大学,而牺牲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就是因为留恋西雅图的湖光山色。
这种偏好,后来被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
这就告诉我们,要留住团队的人才,人事工作者必须知晓这些人才的真正需求。
单纯靠薪资的量的变化不一定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我们也可以试着用“美丽的风光”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当然,这里的“美丽的风光”是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
由这个案例从“环境留人”,我们还可以拓展到企业体制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等等诸多企业留住人才的策略,充分说明了HR工作的挑战性。
而从情感出发,给员工带来一种归属感,在公司给予员工一种家的温暖,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
篇二:
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心得体会
20XX年7月17日-18日,于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了我所举办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席间讲课老师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详尽细致的介绍,并结合讲解的内容,通过剖析针对性的案例,有效的提高了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认识。
现将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1、经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smart法则,合理安排工作,通过使用工作日志、工作看板等管理手段,积极完成工作;及时跟踪项目进度,以科学发展的态度,通过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方法,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
2、经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
作为计划员,在采购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纵向上密切联系采购申请部门、计划管理部门、部门领导、招标办、采购员、仓储员,对采购环节中的相关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横向上及时同其他计划员沟通采购信息,规范采购行为,充分合作。
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反省等方式,努力提高内、外部客户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经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合理化建议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对发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及
时实施解决方案,并着力迅速解决问题,减少工作中出现的无效动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完善工作流程,以更快、更好、更优的完成本职工作。
本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我学习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诸多知识,丰富了自身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努力实现工作的合理化、精细化、科学化、最优化。
篇三: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心得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心得
叶伟
简单的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地组织、协调、培训、调配,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的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监督,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协助组织实现目标。
通过这几个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学习,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有关人力资源
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源?
学术界对此见仁见智,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伊凡?
伯格认为,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
雷西斯?
列科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人力结构的生产力和顾客商誉的价值。
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下的定义,我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
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现实的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参与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的人口以及由于非个人原因暂时未能从事劳动的人口。
潜在的人力资源是指处于储备状态,正在培养成长,逐步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者虽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从事社会劳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动员参加劳动的人口综合,比如在校青年学生、现役军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家庭妇女等。
心得: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这表明随着知识经济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源的观念正在我国树立,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也逐步得到提升。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对“人”的问题上,却总是左右摇摆。
要么就是“人多好办事”,要么就是“人满为患”,政策也随之大起大伏。
今天我们要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真正珍视人力资源,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著名管理学者爱帕雷说:
“管理不是管物,而是开发人”,开发人就是对人合理的使用和不断的培养。
现在,许多学者甚至建议将“人力资源管理”改为“人力资源开发”。
看来,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说人就是资源,也不能盲目地认为人就是包袱,而是要在“使用”和“培养”上下功夫,做好开发工作,使人成为第一资源。
二、有关文化凝聚与价值共识
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它更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
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一个组织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文化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使员工在价值取向上达成共识。
组织的凝聚力强,员工对组织的目标有价值认同,才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组织才有竞争力,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点尤为重要。
组织的凝聚力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对个人的吸引力,或是个人对组织的向心力;二是组织内部个人与个人的之间的吸引力或黏结力。
组织的凝聚力不仅与物质条件有关,更与精神条件、文化条件有关。
可以说,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这些物质条件,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没有这些就无法满足成员生存、安全等物质方面的需要。
而组织目标、组织道德、组织精神、组织哲学、组织制度、组织形象这些精神文化条件,则是组织凝聚力的根本,缺
了它们就无法满足组织成员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超越自我等精神方面需要。
这也就是说,一个组织凝聚力的大小归跟结底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共同价值观。
一方面,员工一旦形成了与组织目标一致的价值趋向,就会与组织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就不会为外在的各种诱惑所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方面的需要,注重获得尊重、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
过去那种重奖重罚、“胡萝卜加大棒”、只注重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难以凝聚人才了。
在当代,组织只有建立良好的群体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用高尚的组织目标、组织精神感染人、塑造人,增强组织凝聚力,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和壮大。
心得: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向传统人事管理进行的挑战,就是从控制型管理转变为建立一个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和运作的系统,使员工具有协调性、创新性、参与性和亲和性,以增加组织的竞争能力,达到组织所追求的长远目标。
我们有“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如果再加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在对组织目标的“认同”上做文章,不就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吗?
但是,我们却习惯“顶层设计”与“向下传达”。
这样,省事是省事了,可是执行起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试想,当一个人并不认为你送给他的“宝贝”是好东西时,会为之奋斗吗?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鼓励公众参与温家宝总理指示,本次规划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同时实施了公众参与、沟通协调和战略咨询三大工作机制。
这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参与就是认同的过程,认同产生内在动力,认同形成凝聚力。
三、关于员工招聘
一个组织要想永远留住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是不现实的,组织内部人员的正常退休、人员辞退及人员调动都会引起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数量的变化,所以员工招聘工作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但是招聘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如果盲目招聘,不但员工队伍素质无法保证,而且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招聘的原则有:
效率优先原则、双向选择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原则、公开公平原则、竞争择优全面原则、确保用人才质量和结构合理原则、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原则。
择优全面原则要求在择优的同时不能忽略全面的原则,在考核时应兼顾德、智、体多方面的因素。
因为一个人的素质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专业技能,还与他的人格、思想等密切相关。
当然,在坚持全面原则的同时,对人也不能求全责备,任何人才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要确保人才质量和结构合理,意思是,在选聘人员时应尽量选择素质高、质量好的人才,但也不能一味强调高水平,应坚持能级配置和群体相容的原则。
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组织机构中各个职务岗位的性质选聘相应人员,而且要求在工作群体内部保持较高的相容度,形成群体成员间心理素质差异的互补,使整个组织的人员结构合理。
招聘到最优的人才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每一岗位上都是最合适、成本最低的人,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优。
心得:
在我国,至今人们还把学位、学历作为人才符号的象征。
所以,这几年忽视能力和技术的现象越演越烈。
技术遭到轻视,职业教育受到不公正的冷遇。
以至上海、广州和浙江等地区年薪16万也招聘不到一个高级技工,有价无市。
对于人才的标准,每个时期是不一样的。
但是,有一个标准是一致的——就是为
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或者说具备了为社会作贡献才能的人。
所以,我们再也不要把学历、职称和名声等表面符号作为人才的标准。
在我院知识创新初期,不是也把技术支撑队伍的地位另眼相看吗?
现在,我们的人事管理还没有把人的“健康”“能力”“技巧”等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我们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新时期的人才观念,认识人力资源素质内涵的全部。
四、关于绩效考评管理
绩效考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利用科学的饿方法,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员工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信息的过程。
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绩效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
绩效考评是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核心,任何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工作绩效考评。
工作绩效考评为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和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又是检验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手段。
工作绩效考评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员工自身的发展、组织的兴衰。
工作绩效考评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工作绩效考评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复杂、最难实施的一个环节。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它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是为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而服务的。
它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岗位,并且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头上,了解每个员工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绩效,使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绩效也随之提高。
通过绩效管理还可以租金组织绩效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因此绩效管理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心得:
考核,对我们并不陌生。
领导班子届中考核、届满考核、个人任期考核、年终考核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我们的一切考核最终是为了排出一个1、2、3的名次,奖励少数人。
澳大利亚的考核,其依据是在组织目标下的岗位职责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合同。
其目的不是与他人争高低,而是调动积极性,检查组织目标、岗位职责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差距,以求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国联想集团具有超前观念。
认为考核是为了发展,学习是竞争的法码。
为此,我们的考核可以从中吸取一定的有益成分。
五、关于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对特定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
具体来说,工作分析就是通过系统化的程序,确定某个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以及完成这一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的过程。
工作分析是组织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
工作分析可以为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员招聘、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也可以说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确定完成各项工作所需技能、责任和知识的一个系统过程。
管理者通过对有关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来分析评价工作本身,并以工作说明书的形式描述工作的内容、要求、责任及任职条件,为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面的资料。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对一个组织来说固然很需要,但安排适当的人从事适当的工作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组织在组织结构上很完美,但员工安排不当,那就永远不能把工作做好。
“人”之所以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因为他能完成工作或任务;然而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好本职工作,那么他对组织来说就是一种负担,不
仅浪费组织的人力成本,而且可能会影响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不是人,而是人的工作。
心得:
“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等用人机制的启动,使人力资源得到较大的效益。
但是,我们在“按需设岗”的问题上还显得比较粗糙,有的岗位分析做得不规范,经验性、主观性的东西起着内在作用。
“按岗聘任”没有将岗位和上岗人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缺少个性化和人文因素,从而导致聘用合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在管理上难以操作。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系统工程,既是工程就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也是艺术,既是艺术就要讲究精致。
人的能力、性格、爱好、专业是千差万别的。
人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的管理必须个性化,这里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六、总结
人是一切组织活动的主题,是众多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整个组织管理的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关系到组织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员工个人潜能的发挥与职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开发人的智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知识经济的产物,当前,要做好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这种过渡不仅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在人的管理上的革命。
我们切不可奢望走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两点直线的捷径,过渡是要走曲线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付出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