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933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

2014-11-2514:

44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一二两句写的是隐者所处环境,远离世俗,清静幽远。

三四两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足不出户,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ng):

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联系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阮籍的处境和思想。

明确阮籍身仕乱朝、处境危险,不得不处事谨慎,因此思想情感反映在诗歌中比较隐晦曲折,往往借助象征等手法表达心意,这首诗就是以凤凰自比。

抒写自己高洁的品格、艰难的处境,表达自己志存高远却报国无路的哀伤。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思考“凤凰”的品性。

   饮醴泉——体现爱洁净,提取“洁”;

   栖山冈——体现居高处,提取“高”;

   彻九州——以声高写才高,提取“才高”;

   望八荒——以望远写志远,提取“志远”。

   答案:

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3.(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答案: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4.(201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答案:

暮春 飞花       

                                         阅卷实录                      

 

   1.(201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题目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4分)

【学生答案】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失分原因】得2分。

考生没有具体回答出“素蝶的哪些活动”和“怎样描写”,叙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地描绘出文中的画面。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2分)。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分)。

【增分技巧】本题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笋壳。

③帙,包书的布套。

    题目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分)

【学生答案】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

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

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转换了描写的角度。

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

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

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

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

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

21世纪教育网

【失分原因】得1分。

该答案对诗句分析比较细致,且很准确。

但未按题干要求去概括形象,语言稍显啰嗦。

【参考答案】形象:

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增分技巧】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所吟咏事物的特征。

诗中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根据题干要求,保证不丢要点,准确地概括出竹子的形象特点即可。

                                         课后即学即练

考点一 鉴赏人物形象

   1.(2011·厦门市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

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2011·龙岩市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以此诗唱和酬答。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请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并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情境:

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昭君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以为是“汉宫月”来凝视遐想。

在犹抱琵琶的恍惚中,她魂魄逸飞,似乎跨过了千山万水,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身行万里,心怀祖国,魂系故土的悲剧形象。

   示例二:

一曲弹罢,昭君鬓发低垂,泪洒衣襟,举头望明月,竟以为身处汉宫。

一刹那的恍惚与时空的交错,编织出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神话。

一个一往情深,魂系故土的昭君形象,悲情地站在我们面前。

   3.(2010·三明二中质检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顾炎武,在明亡后一直从事反清活动。

   这首诗中的“精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目标远大,矢志不渝,英勇顽强,坚毅不屈,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

   4.(2011·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