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324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docx

江苏省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语文2

江苏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语文

(2)

高三

2014-05-2709:

11

2014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戏谑/头皮屑   揶揄/向隅而泣   参拜/功过参半                   

 B.傲慢/拗口令     辗转/龙车凤辇    通缉/开门揖盗         

 C.勘测/看家戏    讥诮/峭拔刚劲   裨益/奴颜婢膝

 D.媲美/庇护所     昙花/弹冠相庆   绝唱/角逐激烈

C(A.xuè/xiè、yú  cān;B.ào,zhǎn/niǎn,jī/yī;C.kān,qiào、bì;D.pì/bì,tán,jué)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们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C.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去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A.南辕北辙:

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不合语境。

B.俯拾即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多而易得。

用错对象。

C.火中取栗:

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不合语境。

(3分)

 

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

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

“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

”雕匠缓缓说道:

“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4分)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

(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

(5分)(不超过50字)

答:

                                                             

 

   示例一:

莫言获奖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点燃了国人的文学热情,期待这种文学热情能长盛不衰。

示例二:

莫言获奖唤起了国人的文学梦想,但愿抢购作品不是盲从,更不要让它成为过去的风景。

示例三:

莫言热可以理解,但不要过头,如果给莫言造成巨大压力,干扰了他创作,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明确观点2分,论证分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

公少好学,有文。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

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

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

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

“真宰相器也!

”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

“吾固已知之矣。

”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其所荐引,人未尝知。

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

公大惊曰:

“将相之任,岂可求邪!

且吾不受私请。

”准深恨之。

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准入见,泣涕曰:

“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

”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高考资源网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

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

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

“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

”公独以为不可。

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

“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

”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

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

公曰:

“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

”真宗怒不解。

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

“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真宗曰:

“此事已发,何可免?

”公曰:

“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

“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

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日者:

以占卜为业之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                 干:

求取  

B.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除:

免除           

C.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   籍:

抄没

D.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否:

邪恶

 

 B(任命)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贤宰相”的一组是(3分)

①常称公曰:

“真宰相器也!

”          ②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⑤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C(排除①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旦持身严谨。

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

真宗朝,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也一直未当官。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

真宗曾经把他们两人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朝廷议事,常能以理服人。

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言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实事求是。

天下大蝗,有个宰相为迎合皇上心意,献死蝗请求庆贺,唯独王旦不同意,使朝廷免于被天下人耻笑。

 

                                                         

 

B(真宗召对的只是钱若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4分)

                                                                     

(2)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

(3分)

                                                                     

(3)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3分)

                                                  

 

8.

(1)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

(第一、二分句各1分;第三分句2分,“宜”“迁”各1分)

(2)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每分句1分)

(3)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第一分句1分;第二分句2分,其中“寒士”1分,句式1分)

附参考译文

   王公名旦,字子明,是大名莘地人。

年轻时好学,有文才。

太平兴国五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右谏议大夫赵昌言任参知政事,王公因为自己是他的女婿,就避嫌请求辞官。

太宗赞许他,改任他为礼部郎中。

王公为人严肃庄重,能做大事,远离权势,(别人)不能拿私事求他,因此真宗越发了解他的贤能。

钱若水以能识别人才出名,常常称赞王公说:

“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

”钱若水卸任枢密副使时,真宗召他到宫苑,询问谁可以重用,钱若水说王公可以用,真宗说:

“我本来已经了解他了。

”王公任宰相十多年,没有夷狄侵犯的外忧,不用打仗,天下富足殷实,群工百官都能做好自己的事。

所以天下至今称赞他是贤能的宰相。

   王公用人,不凭人的声誉名望,一定根据他的真实才干。

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

他推荐谁,别人都不知道。

寇准任枢密使,正当卸任时,托人私下请求王公让他担任节度使。

王公很吃惊,说:

“将相的任命,哪能求取呢!

再说我不接受私下的请求。

”寇准非常怨恨他。

不久,皇帝的命令下来,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

寇准入宫觐见皇上,流着泪说:

“不是陛下赏识我,我哪能任这一职务!

”真宗详细地告知王公推荐他的情由,寇准这才羞愧叹息,认为自己比不上王公。

    王公同人交往,不苟言笑,他的话虽然不多,但能以理服人,他整天默不作声,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大中祥符年间,天下蝗灾严重,真宗派人在田里找到死蝗虫来给大臣看。

第二天,有个宰相在袖子里藏着死蝗虫进献,说:

“蝗虫确实死了,请在朝廷上公示,率领百官庆贺。

”只有王公认为不能这样做。

过了几天,正有人上奏,飞蝗遮天蔽日,真宗看着王公说:

“如果百官正在庆贺,但蝗灾却如此严重,难道不被天下人耻笑吗?

”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

真宗生气,要把这些人交付御史审讯。

王公说:

“这是人之常情,再说内容不涉及朝廷,不够定罪。

”真宗不消气。

王公就取自己曾经占问的书进献,说:

“我年少贫贱时,不免做这样的事,一定要拿这个定罪,请连我一起交官府治罪。

”真宗说:

“这件事已经被人告发,怎么能够免于处罚呢?

”王公说:

“我作为宰相,执行国家法令,怎么能够自己做了这样的事,侥幸没有被人告发却以此给别人定罪呢?

”真宗这才消气。

   王公一直用勤俭节约勉励子弟,使他们身处富贵却不奢华。

兄长的儿子王睦想要参加进士考试,王公说:

“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仍然没有做官,他留下奏章请求皇上不要施恩子孙。

   铭曰:

名声显赫的魏公,是我真宗朝的宰相。

他罢黜、升迁官吏,只看邪恶与贤能。

他执掌国家权力,天下安定太平。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斛斯山人:

隐士,作者的朋友。

②翠微:

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

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

世俗的心机。

9.

(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好。

“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豪放、洒脱的形象,而“饮”不具备这种表现力。

其次,“挥”押韵而“饮”不押韵。

(2)一是风景:

白天游山,怡人的山景让诗人沉醉;其次,饮酒时天上有明月星星,身边有绿竹、青萝、幽径,那环境让人迷醉。

二是人情:

能在朋友的家里和知己“欢言”、“长歌”,忘记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自然会陶醉。

(3)漫步山径;遇到了斛斯山人,与之携手到他的田家;欢言、笑谈、饮酒中主宾都很快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3)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琵琶行》)

 (4)奈何取之尽锱铢,             ?

(杜牧《阿房宫赋》)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6)锦帽貂裘,              。

(苏轼《江城子》)

 (7)            ,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第二》)

 (8)君子引而不发,             。

(《孟子·尽心上》)

(1)夙兴夜寐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别时茫茫江浸月 (4)用之如泥沙(5)空谷传响  (6)千骑卷平冈     (7)人而无信       (8)跃如也

   (每空1分,有错、漏、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

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

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

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

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

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

连毛笔都是纤细的。

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

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

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

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

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

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

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

桑上火车,泪眼婆娑。

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

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

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

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

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

那本是江南的绸缎。

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

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

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

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

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

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

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

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

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

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

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

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

她写,江南好。

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

再写,江南好。

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

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

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

桑说,不用了。

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

桑浅笑不语。

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

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

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

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

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

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

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

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

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

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

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

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

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

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

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

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

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

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

她站起来,往回走。

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

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

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

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

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

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

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

一张宣纸,三个字:

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

(4分)

                                                     

 

(1)外在:

纤弱、秀美

(2)内在:

痴情、内敛(软弱)(每点1分)

 

1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内涵: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传递出了“他”情感的细腻和热烈(2分)。

(2)作用:

为下文男人在北方大院的血战埋下伏笔(1分),同时与故事结局悲壮之美相照应(1分)。

 

1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

(6分)                                                       

 

(1)爱,是信心,是希望,是活着的全部理由和支柱。

(2)没有爱的活,是比死更难受的折磨。

(3)一个为爱所生的女子因爱死去,这种死是对真挚爱情的捍卫。

(4)抨击封建家长制。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1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6分)

                                                      

 

  

(1)作者隐去人物背后的故事,选取几个与人物相关的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1分),同时又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是小说留白艺术的高超运用。

(2分)

(2)这样写使这篇小说实现了小说和散文的完美结合(1分),让读者既可以看到具有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的小说,也可以看到具有小说情节因素的散文,是微型小说创作的突破,别具一格,独具匠心(2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谈关公文化的“义”

    ①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

“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

“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

西汉董仲舒提出:

“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

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

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②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标志性具象”。

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

而关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义”。

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关帝”的人。

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关系,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并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如军队、商人等都尊崇备至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因为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③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

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

(节选自2012年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5.阅读第①段,概括“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6分)

                                                           

 

(6分)汉代:

自制自律;利他。

唐代:

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

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每点2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6分)

                                                           

 

(6分)首先提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接着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具有“标志性具象”的特点;最后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

(每点2分)

17.结合全文,说说关公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