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9127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11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原创】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亘古(gèng)阜盛(fù)背包袱(bēi)光阴荏苒(rǎn)

B.摭拾(zhí)翘楚(qiáo)踮脚尖(diǎn)得鱼忘筌(quán)

C.戕害(qiāng)癖好(pì)处(chù)女作自出机杼(zhù)

D.盥洗(guàn)牛虻(máng)瞭望哨(liào)兵不血刃(xuè)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本题所选词条基本出自必修教材,考查的重点是平时容易误读的字。

【原创】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近日,一段“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

专家表示,这一消息为假命题,樱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奇微。

B.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是我国群众体育基础薄弱的主因,“学校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的说法提倡了很久,但真正实现完全向社会开放的却曲指可数。

C.当接到母亲从机场打来的电话,知道她老人家大老远来看他时,他就箭步如飞出门开车去了机场。

D.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愈来愈明火执仗的强盗式霸占行为,被迫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后发制人,颇有气势,既铿锵有力,又不显突兀,真正体现了有理有利有节。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语料贴近现实。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

【原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来,鄱阳湖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成为世界候鸟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哲理诗可谓“尺幅千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D.从3月底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一句“微信有收费可能”起,“收费说”被炒得沸反盈天,各种猜想轮番上阵。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本题沿用近几年的命题思路,语料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考查的是虚词、实词和成语、(三字/多字)熟语。

【原创】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战狼Ⅱ》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国崛起的集体共识,而且是国内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

B.韩济生在试验中发现,“针刺后的镇痛效果并不是立即显现,需要20到30分钟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停针后麻醉效果也不会立刻消失,而是缓慢下降。

”这与临床中一般针刺麻醉施针“诱导”半小时后才能开始手术,基本一致。

C.“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老人,他们或睿智,或慈爱,或幽默,或有着更多让你备受感染的性格和品性。

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命题意图】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等语病。

语料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原创】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们更容易理解在性别、年龄、经历、爱好等各方面与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的想法和感受,这叫做共情的熟悉效应或相似效应。

,,,,。

①这种共情偏差效应其实有理有据,因为对于共情的发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认同。

②换句话说,人们对熟人更容易产生共情,相对于圈外人而言,总是对圈内人表现出更多的理解。

③只有认同对方,我们才会愿意分担和分享对方的感受,因此最容易让我们产生共情的是交际圈的最内层,我们的共情心随时准备为最亲近的人开启。

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一个人和你不是一类,你就很难产生认同感。

⑤而在这个圈子之外,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得看我们愿不愿意被影响,以及能不能承担受影响的代价。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⑤④③

【命题意图】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能力。

能力层级为E。

【原创】6.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代某中学××文学社拟写一个春游通知。

(4分)

(1)出游对象:

各班文学社的社员。

(2)出发时间:

3月28日早上8点半。

(3)旅游地点:

绍兴兰亭。

(4)注意事项:

自愿报名,乘车免费,门票和午餐自费。

【命题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让高中生掌握一些应用文的格式和要求应成为“语言文字应用”复习中的重要内容。

【原创】7.当你走进乌镇,踏着因时光流逝而刻有深深痕迹的青石板路,沐浴着午后煦暖的阳光,听着远处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戏曲声,看着这些沉寂了千年的古物,将情感投注在那件件珍品串联而成的文明的河流里时,你会想起什么呢?

请根据以上情境,以“独步在文化的河流前”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要求:

有文采,有意蕴,不超过60字。

(4分)

独步在文化的河流前,

【命题意图】本题为扩展语句题,考点涉及“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学生在做时普遍犯难甚至选择放弃,主要反映不知何为描述性,何为抒情性。

此题既考查了表达应用能力,也是对考生文化视野感知的测试。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文化认知应告别无限度“啃老”

提起文化符号,最容易想到的还是孔子、书法等传统中国文化,两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秉承了中国文化的先驱与精髓。

事关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宏篇叙事自然也少不了这些祖辈先烈世代相传的“中国味”,譬如京剧,譬如书法,譬如造纸术,譬如中医。

中国文化也因为传统文化的彰显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

  传统文化的体认与传承,彪炳着国人在现代性社会里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特别是在功利主义洪流大举进犯的文明危机下,常怀缅怀传统文化之心能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扬弃。

无需附庸风雅,也无需故作清高,在传统文化符号的推选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古色古味”。

  传统文化符号被大举推崇,是好事,至少说明其在开化性的文明发展史中有其立足之地。

但我们又应该有所认知,与之相对应的当代文化缺失使我们的切肤之痛。

  无限度的透支传统文化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中,我们鲜有看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对普罗性的大众而言,传统文化成了万金油——大家都大概了解,大家都为之骄傲,大家都能侃侃而谈,但对其体认也仅停留在骄傲和谈资的深度。

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啃老”行为。

一方面,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社会的建构中被屡屡搬上台面,能够和国外媲美,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被用了再用;另一方面,当代文化的发展和架构始终落后半拍,或者说上不了台,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当然,这里面有个心态问题。

传统文化的“中国化”情结根深蒂固,固化的思维和逻辑锁导致的是容不下其他能够代表中国特色文化的存在,即使是当代先进文化也不能上升到“中国符号”的高度,对被抽查的大学生而言如此,对广大国人亦是如此。

因为可能无需多想,提到文化符号,脑子里都会理所当然的将孔子、书法、中医等“文化元老”拿出来,这已经变成一种毋庸置疑的体认习惯——这就衍生为在文化符号选择上出现的趋同性和理性化及其与日常文化趣味的分离的情况。

  另外的问题还在于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建构中,功利主义泛滥,肤浅和偏执文化如洪水猛兽,文化多元化的一种弊病就是文化冗杂繁多,核心文化价值缺失。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因为即使是传统文化都会出现最近的“糟粕精华”如何界定的学术争论,而当代文化虽然批判性和抵制性大有,却依然不能消弭和摆脱落后和腐朽文化的扰攘侵蚀。

在现代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建构下,当代文化缺少“领头羊”,既有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尚需锤炼,特别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符号岌岌可危。

需要拯救和弘扬的,正是那些身处庞杂文化侵扰的“中国味”,譬如鲁迅,譬如鸟巢等等。

在各种思潮泛滥的情况下,中国当代文化既要自证清白,出污泥而不如染,还要自我升华,自我琢磨。

而这一切,都得依靠国人的力量,那么在这场当代文化符号的提格与抛光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纠偏——不能无限度“啃老”。

——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3期

【原创】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文化多元的弊病是文化的多样化,然而核心文化价值缺失。

B.文化符号选择出现趋同性和理性化及其与日常文化趣味的分离。

C.文化功利主义、肤浅和偏执文化影响当代社会对待文化的态度。

D.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是自证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原创】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京剧、书法、造纸术、中医等等,这些祖辈先烈世代相传的“中国味”实际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B.对传统文化的体认与传承,显示着国人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常怀缅怀传统文化之心能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扬弃。

C.当前,传统文化符号被大举推崇,不但如此,我们也已经常看到,大多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

D.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符号岌岌可危,譬如鲁迅、鸟巢等等,尤其需要我们的拯救和弘扬。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原创】10.根据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

(至少写出三点)(3分)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

能力层级为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共20分)

修鞋的

筱敏

①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

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

②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

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

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

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③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④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

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

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⑤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

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

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惟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⑥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粘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

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

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

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⑦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

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惟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

⑧他惟一理解的是这棵他叫不出名字的路树,他想对于这棵路树,他也已经是个面熟的人。

他听见人说这种树命贱,贴着墙缝也能长,树身上挂下来的每一条气根都是一条命,触到地面就能长成新树,甚至可以独木成林。

于是他时常欣悦地数头顶的气根。

那些气根真是多啊!

而且每天都有嫩生生的端尖冒出来,垂挂着向地面奔去。

但修鞋的还是担心,毕竟这些气根不知道,它们要去往的土地,已经是水泥封严了的,水泥很光滑,一丝缝隙也没有,他不知道那样的地面怎么样挤得下一条命。

他这么担心着,那些气根已经悠悠然垂到他的眉棱处了。

⑨有一天,穿制服的人出现了,修鞋的卷起摊子拔腿飞逃。

现在他知道他不必逃得太远,钻进一条岔道很多的小巷子大体就躲过去了,他还能找到一处断墙,掩着自己向外张望。

他看见穿制服的人今天颜色不大一样,更不一样的是他们手里抄的是特大的剪子,扬手间金属声刮着空气刺骨地响,他们熟练地一路剪过来,把路树垂挂的气根和低斜的枝杈全都剪干净了,路面瞬时宽敞明朗,像灯箱广告里的画。

修鞋的明白,无论有多少条命,也无论命有多贱,那些气根是再也扎不到地里去的了。

(节选自《捕蝶者•角落三章》)

【选材意图】近三年浙江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的选材,均为叙事类散文,生活气息浓郁,并且闪烁出底层的光芒,尽管选材为散文,但在所命的题目和所拟的答案中,又可见小说题的解题影子。

【原创】11.文章首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布局谋篇方式的分析,属评析题型。

【改编】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言表现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1)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

(2)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原创】13.请概括修鞋者的形象。

(4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读懂文本细节,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原创】14.文章第⑧⑨两段关于路树气根的描写,有什么用意(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讨文学作品意蕴以及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

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

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

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

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

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

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

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

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②旁午:

交错;纷繁。

【选材意图】选此材料试图体现各省自主命题的本土化特色。

【原创】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

先例

B.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登:

登上,到达

C.使者旁午旁午:

交错频繁

D.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或:

有人

【命题意图】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辨析、推知实词词义。

【原创】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皆争出谷以佐官敢以烦执事

C.寡求而不争           蟹六跪而二螯

D.故具载其说其皆出于此乎

【命题意图】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要求考生将选文例句与课文例句作比较。

【原创】1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C.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

【原创】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言句子内容和句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文意的基础上,注意文言句子表达特点,利用语言标志断句。

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原创】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命题意图】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

(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3分)

(2)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0-21题。

(7分)

南柯子

[清]钱维乔

绿树千村合,清溪百道连。

故乡风景最鲜妍,负了一筇双桨又三年。

有梦迷蝴蝶,无情忆杜鹃。

雁来时候燕归前,赢得一灯豆伴孤眠。

【原创】20.“燕归前”指(季节),“赢得”意为。

(2分)

【原创】21.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5分)

【命题意图】纵观近几年浙江诗歌鉴赏试题,第一题多为填空形式,第二题为赏析题,

且表达技巧的考查,似乎成为了历年的必考点。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2-23题。

(5分)

(1)《论语》:

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2)《论语》:

尧曰:

“咨!

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中庸》: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选材意图】纵观近几年浙江论语试题,《中庸》这一课还未涉及。

材料基本为课内外兼顾。

【原创】22.回忆书本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中庸”是一种至德?

为什么“民鲜久矣”?

(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

充分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度。

23.《论语》《中庸》都言及“允执其中”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F。

考查对《论语》思想精髓的领会、分析和评价。

【原创】(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子曰:

“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

(2)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

(《氓》)

(3),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青山隔送行,,。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西厢记》)

(5)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李贺《李凭箜篌引》)

【命题意图】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从“杭州一模卷”来看,一题必选自《论语》,一题近年来多从IA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选取,其余三题兼顾诗(词)文。

篇目无重复。

四、作文(60分)

【改编】25.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

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

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缺点。

然后发自内心地去改变,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

一个人的状态挺好的,想看书了就看书,累了就睡觉,不想联系谁就自己安静一阵,出去旅行或是宅在家。

对爱情最好还是保持点儿洁癖,不要随便开始,不要急着妥协,真正值得的东西都不会那么轻易。

生活当中总有一段路是需要你独自前行的,人应该活得安静一点,不妨就从拒绝开始。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意图】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选用材料作文的过半。

在试题的命制上,专家们更加重视对材料的剖析,普遍倾向于利用材料设置语境,或利用材料向考生提供启发因素。

另外,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命题思想:

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要求考生写出自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本作文题,编者选取了与“接受与拒绝”有关,又貌似矛盾的一组概念,试图引起身处转型期的高三学子们对自身作一次深入的反思,并考察理性的思辨能力。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Agèng—gènCpì—pǐchù-chǔDmáng—méng)

2、D(A微乎其微B曲指可数—屈指可数C箭步如飞—健步如飞)

3、C(A“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表条件或因果关系,此处应填“从而”B.“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不合语境;C,“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

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D.沸反盈天:

沸:

滚翻;盈:

充满。

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

4、C(A将“不仅”,“而且”关联词位置互换;B。

“20到30分钟左右”,逻辑不当;D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

5、B(注意提示语和标志词,如“换句话说”,“这种”,由“圈内”到“圈外”)

6、(4分)

各班文学社社员:

兹定于3月28日早上8点出发到绍兴兰亭开展文学社的采风活动,请自愿报名。

请注意门票和午餐费用自理。

2018年3月4日

7、(4分)粉墙黑瓦,枕水炊烟人家,青石板路,翘角屋檐等一幅幅字画呈现在眼前,这些画面似乎将时光倒流,向我们诉说着乌镇的古今。

她曾经是吴国驻兵防御越过的阵地,秦时被分而治之。

唐时定名为“乌镇”。

如今的她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美丽非凡的江南水乡。

(内容2分,表达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D(除了要出淤泥而不染,还要自我发展。

9、C(“经常看到,大多数人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错,原文是“我们鲜有看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

10、

不带功利推崇经典文化;②抵制糟粕文化;③文化发展要有核心文化;④对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二)(20分)

11、解题思路:

分析开篇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