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900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

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选修板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

(09年上海卷)17.明治维新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难度比较低

【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中西服与和服并存,酒吧与茶室并存、西洋歌剧与能剧和歌舞伎共存等关键词。

【考点定位】明治维新

(09年上海卷)9.有一位君主在西方考察时,时而扮作水手,时而扮作木匠,总是在不停地做工。

这位君主是

A.彼得一世B.康熙大帝C.路易十四D.明治天皇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难度较低。

【答案】A

【解析】彼得一世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状况,亲自化装到西欧国家考查。

【考点定位】彼得一世改革。

(09年山东卷)33.(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

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

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I)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

(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清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4分)

【答案】

(1)含义:

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封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09年福建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XX甚多,惟要义有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7分)

【答案】A

(1)理由:

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地位:

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

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09年广东卷B)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2分)

【答案】31.(9分)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3分)

(2)方法:

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

(2分)

结论:

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

(1)主要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考生只要把所学知识归纳复述出来即可。

(2)是考查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

方法相同但角度和立场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3)评价历史事件要做到客观全面,论从史出,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09年辽宁卷)41.(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

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

“江淮。

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

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

“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期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5)

【答案】

(1)目的:

材料一:

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

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景:

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再政策上进行调整。

(09年江苏卷)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

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

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

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

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程式,

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

怎样的丰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

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答案】

(1)范仲淹:

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

主张考诗赋;

王安石:

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

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09年海南卷)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

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

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

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

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明史纪事本江陵柄政》

材料二: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

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

有才干),止于中考。

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

过错)掩其大节。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

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

(3分)

【答案】

(1)严格考核政绩:

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只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

(5分)

(2)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

(3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二)

(09年北京卷)21.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 )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近代社会转型”、“土地制度”、“法国”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土地小块出售”等。

B项为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排除。

C项为英国圈地运动,排除。

D项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政策,排除。

正确选项为A。

【考点定位】考查法国大革命知识

(09年上海卷)11.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

“14日,星期二,无事。

”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

因为在那天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的能力,比较容易。

【答案】C

【解析】巴黎人民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群众攻占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土底狱,巴黎人民取得了革命的第一次胜利。

7月14日后成为法国国庆日。

...

【考点定位】法国大革命

(09年天津卷)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09年四川卷)20.“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C

(09年海南卷)12、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

“这场战争持续四年其中有些好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之外,在19世纪发生地最惨烈的战争。

”该战争应是()

A.普法战争B.印度民族大起义C.美国内战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答案】C

(09年海南卷)14、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

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

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A.玻利瓦尔B.圣马丁

C.伊达尔哥D.华盛顿

【答案】A

(09年广东卷B)18.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发动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所以选C。

A选项拿破仑帝国是1815年被推翻的,法国在这次革命后建立的是七月王朝,而不是共和国,B选项错。

法国第一次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在大革命时期,通过1791年宪法,建立的。

D选项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光荣革命”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

(09年山东卷)34(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

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

(2分)“结构上的基

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分)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

(4分)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2分)

【答案】

(1)“建筑物”:

邦联体制。

“结构上的基本错误”:

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

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

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意义:

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09年福建卷)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材料二: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

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

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使。

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

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4分)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11分)

【答案】B.

(1)原则:

三权分离。

著作:

《论法的精神》。

(2)差异:

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利在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解析】

(1)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材料的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评价。

(09年辽宁卷)4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国家权力、国民立法、议会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5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10分)

【答案】

(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

《1791年》:

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

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总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09年海南卷)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一: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

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

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

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

“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

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

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

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

(5分)

【答案】

(1)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3分)

(2)斗争目标:

费边社:

消灭私有制;宪章派:

争取普选权。

(2分)

斗争方式:

费边社:

社会改良;宪章派:

罢工示威、工人运动。

(3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09年全国卷二)21.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

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

【解析】.A

【解析】《联合国家宣言》中规定“缔约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09年北京卷)18.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答案】B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一战后”、“战胜国”、“中国蒙受屈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

A项发生1901年,排除。

C项签署于1943年,排除。

D项签署于1945年,排除。

一些列不平等条约的通称《凡尔赛和约》,正确选项为B。

【考点定位】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09年浙江卷)22.一本史学著作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12B.23C.124D.23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的消极影响,符合题意的应该是②③④。

(09年天津卷)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答案】A

(09年安徽卷)21.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C)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解析】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

片内容:

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

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

(09年山东卷)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

……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

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最空上看到条希

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

(2分)“我们”有什么

共同的“理想”?

(2分)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2分)这

一行动有何意义?

(4分)

【答案】

(1)寓意:

合作。

共同理想:

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2)军事行动: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

意义:

使德军陷于两

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决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

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得分)。

(09年辽宁卷)4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

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

他说:

“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

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

“如果我是比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