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814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docx

心理学复习题名简填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是由信号刺激引起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的过程。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的过程。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

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

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

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

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

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

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带有弥散性。

51、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狂喜悲愤等,易感情用事,不计后果。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或是急中生智或者惶然失措。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

88、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

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89、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90、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

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1、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9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

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

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

(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

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1)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3)排除干扰。

(4)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

(2)主观因素:

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

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

(2)主观因素:

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1)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是遗忘的主要原因。

(3)同化说。

奥苏伯尔理论。

(4)动机说(压抑说)弗洛伊德。

·16、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7、简述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

(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

(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19·简述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过程,

(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

(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

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

(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

(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

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

(1)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

(2)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

(3)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

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

(4)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

自制力有所增强,但水平不高:

(5)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

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功能性和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

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

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

(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

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

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

它们的不同点是: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早期形成。

性格是后天的,具有社会性是在生活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第二、从可塑性看,气质变化较小,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性格可以改变。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性格有好怀善恶之分。

联系是:

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气质在教学中的意义:

(1)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2)其次,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方式。

(3)最后,教育学生正确剖析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行为的自我修养。

,客服自己气质的消极面,发扬其积极面。

36、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1)课堂教学的系统教学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意志。

(2)良好的校风班风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不良的班风导致学生懒散。

(3)教师的影响,是学生的榜样。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

(1)家庭影响:

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

(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

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

(3)社会影响

(4)自我教育。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

(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

(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

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

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舍远求近。

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

(2)具体明确。

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

(3)非难非易。

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

(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

(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

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

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主观原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

(1)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

(2)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

(3)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三.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

(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

(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4·什么是观察?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

(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

(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

(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

(6)在观察过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

(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

(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

(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

(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9·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兴趣的个别差异表现:

(1)兴趣的倾向性

(2)广阔性(3)稳定性(4)效能性

·10·举例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

(1)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发展早晚差异;

(3)能力类型方面的差异;

(4)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11·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培养:

(1)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

(2)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3)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4)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内部动力。

(5)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

·1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

(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

(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

(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

(5)模糊概念教学。

·1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

(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

(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

(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

(2)家庭关系紧张。

(3)自我评价不客观。

(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四、填空题。

1、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2、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从心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久状态、比较稳定特征等来看,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3、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整个个性结构的核心。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行为现出来的。

4、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按照其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

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照范围可分为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

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

布洛卡解剖失语症病人的脑,最先发现了心理是脑的技能。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6、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称作神经细胞。

人脑神经元的数量大约在100亿个以上。

它的构造是:

胞体、树突和轴突。

7。

神经元主要有两种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信息,及冲动和传导。

神经元包括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等。

8、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

两半球由胼胝体组成。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是“生命中枢”。

低级中枢包括脊髓、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及皮下神经节等。

9、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其中额叶确定方向,使活动服从坚定意志,顶叶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对听觉进行加工。

10、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

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

11、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12、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由冯特创立,他的学生铁钦纳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