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61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docx

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两首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授课时数

2课时

年月日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采用韵文的形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

方法

注意让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理解课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究植物王国秘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文是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难点

难点

在多读自悟中了解课文介绍的植物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解决办法

1、在读中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三种植物为什么用各自的方法传播种子。

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科书、教师用书,下载的资料,自己买的教案等。

3、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

蒲公英降落伞(风)

苍耳动物皮毛

豌豆太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质疑引入

1、出示花草、树木、庄稼等图片,谈话:

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称作植物。

(板书:

植物)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

2、补全课题,设问: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小结过渡:

这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植物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写得很美,也很有趣。

读一读这首诗歌,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1、自由回答,说说麦子、棉花等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以及其他野生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齐读课题,自由回答、提问。

3、感知课文内容。

激趣导读,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巡视,了解识字情况,调整识字重难点。

2、参与同桌学习,及时纠正、表扬。

3、检查生字。

(1)正音:

注意读准“炸”、“察”。

(2)扩词造句。

(3)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4)总结识字经验。

4、重点指导:

“知识”的“识”应读轻声。

5、想一想:

课文讲了几种植物?

它们各自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6、问:

再读课文,刚才你想知道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你还知道了什么?

1、自由试读课文,划出生字,互助学习或请教老师。

2、同桌检查学习情况。

3、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1)贴字卡,读生字。

2)“开火车”扩词造句。

3)同桌玩“扑克牌”游戏。

4)交流识记字形的窍门。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6、自读自悟。

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独立读通课文。

 

三、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组织集体讨论,以点带面,指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学第1小节点拨:

1)“得、告别”是什么意思?

2)朗读指导。

4教学第2-4小节。

1)指导学生看图或出示实物。

2)“纷纷”是什么意思?

3)点拨“带刺的铠甲”。

苍耳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

(板书:

动物)

4)指导交流:

豌豆妈妈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

太阳)

5)指导朗读,结合评议,随机板书。

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的办法?

为什么?

该怎么读?

请你读读试试,其他同学评价。

5、学习第5小节。

(1)参与学生讨论。

(2)指导学生朗读。

6、指导学生背诵。

提示背诵方法:

抓住每节的主要内容。

第2-4小节结构相似,记住1节,再记其他两节也就容易了。

1、听范读,自读。

2、集体讨论,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1小节。

1)自由阅读第1小节,读后讨论:

“孩子”为什么要告别“妈妈”。

2)赛读,齐读。

4、学习第2-4小节。

1)认识蒲公英、苍耳、豌豆。

2)读一读,议一议。

3)思考苍耳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

4)交流:

豌豆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5)议一议,读一读。

5、学习第5小节。

1)讨论:

为什么说“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2)齐读第五小节。

6、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感悟,看、读、议、画结合,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在互评中互学。

引导学生懂得留心观察获取知识。

学会总结背诵的方法,掌握诀窍。

四、自读课文弄懂问题

1、让学生先自由课文,然后小组内讨论,弄懂理解题目时提出的问题。

2、巡视指导,

1、边读边思考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弄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自由回答,课外观察,能干的学生写调查报告。

激发动手实践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复习巩固

1、及时表扬,正音。

2、检查背诵。

1、”开火车“认读生词、生字,自评,正音。

2、背诵课文。

复习巩固字音。

 

二、正确书写,归纳方法

1、出示小黑板。

2、表扬简单有效、较为科学的记字方法。

3、个别指导,特别注意指导书写不太好的学生。

4、范写,重点指导:

“娃”与“洼”,“已”与“己”。

5、表扬书写质量提高的学生。

1、集体读田字格里的字,同桌互读、互评。

2、用自己的方法。

3、自己读帖,想想读体字的笔顺规律,并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写得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示范写。

5、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小组同学互评互学写得最好的一个字,总结经验。

复习识字。

动脑筋记字。

自评与他评结合,提高写字质量。

三、拓展延伸。

开展“植物妈妈真有办法”的活动。

自由展示搜集的有关主物传播种子的资料,分层次开展综合性学习,丰富积累。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习惯。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4、古诗两首

授课时数

2课时

时间

年月日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

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方法

通过感知古诗内容,了解秋天景物的特征,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理解诗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秋天景色的壮美,体会诗人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

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解决办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感悟、启发想象来体会诗歌的越南为和意境的美好。

在本课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互教互学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归类指导。

如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还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识字。

教科书、教师用书,下载的资料,自己买的教案等

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荷尽橙黄

秋末好景君须记

菊残橘绿

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诵诗导入

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

初读古诗

1、引导学生默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3、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4、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4、全班汇报交流。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研读

1、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画面。

2、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的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听老师范读,想象画面。

2、看课件,欣赏画面。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象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故事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

 

1、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优美。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评价。

1、认读要写的字。

2、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看教师范写,讨论评价。

4、学生练写。

小组展示,欣赏展示。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六、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

说说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让学生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

复习

引导学生复习古诗及生字。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认读生字。

3、挑战背诵古诗

(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

自读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指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学生自学。

3、汇报。

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

三、

细读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古诗,学生评价。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韵味美。

1、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赛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引导背诵。

 

3、1、观看课件,欣赏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诗,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语。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

枫、于。

2、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学生认读要写的字。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学生练写,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1、填写课后“我会填”。

2、举行诵诗会。

将平日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