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381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docx

创新方案届高考复习语文安徽用高考模拟冲刺卷一

高考模拟冲刺卷

(一)

(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徽商文化的作用

程必定

徽商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体系:

一是观念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地域文化。

观念文化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它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徽州号称“东南邹鲁”,又是“程朱理学”的故乡,封建理学的观念文化在徽州地区牢固地处于思想统治地位;制度文化是社会管理和政治层面的文化,在封建社会的基层,它的核心是以家族宗族乡族为形式的宗法制度文化,徽州地区形成并保留着最完整、最有效的家族宗族乡族结构体系,世世代代维系和控制着徽州人的思想和行为;地域文化是劳动人民历史地创造的乡土文化,但徽州的地域文化却是层次很高的乡土文化,扬名于世的就有徽剧、徽菜、徽派建筑、徽州朴学、徽州版画、徽州篆刻、徽州文书、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洋洋大观,光彩夺目。

观念文化从思想理念的层面推动着徽商的繁荣发展。

徽州地区儒风甚盛,受封建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州人仍然崇尚业儒进仕、扬名显宗。

所以,徽州地区书院甚多,明清时期考取进士、状元的徽州人屡为安徽之冠。

读书做官固然很好,但成功者毕竟只有少数人,而经商是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因而大多数徽州人便“弛儒而张贾”,经商渐成风气,形成“徽人什六七从商”的局面。

在从商过程中,徽商更以儒商为荣,他们笃信生财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仁心为质,和合为用;程朱理学的价值观、义利观渐成徽商的经营理念。

徽商的大量史料表明,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从观念文化层面对徽商繁荣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巨大的。

制度文化从家族和社会层面推动着徽商的繁荣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着“双重统治格局”的制度体系,即“国”与“家”的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基层组织统治体系的基础,是家族宗族乡族严密而有序的组织,这在古徽州地区表现得最为充分。

从中原迁来的每一户士族都希望能在徽州繁衍发展、举族兴旺,乃以家谱、宗祠、祭祀等多种形式维系着家族的精神与文化联系,各姓氏、各门户都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进取性。

宗族中的每一户人家,都以家族为重,以从商的业绩光耀门户,为族人争光;而族人又以经商富户为楷模,鞭策子孙,努力奋进。

徽州的商人以家族宗族乡族为纽带,表现出很强的团队精神,所以,他们能走出徽州,在各大城镇和商埠从商,不仅站稳脚跟,而且能蓬勃发展,形成气候。

地域文化或乡土文化从个人素质层面推动着徽商的繁荣发展。

徽商是一个文化修养水平较高的社会阶层,他们非常注重从书本中去学习经商技能,又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并且非常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可以说,这也是繁荣昌盛的徽州地域文化所培育的。

徽州商人在幼年时期大多在由宗族兴办的学堂或书院受过启蒙教育,成人后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而走向商海;许多商人本身就是理学信徒、诗画戏曲爱好者或文物方面的收藏家,更有一些商人本身就是理学鸿儒、诗人、画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戏曲家。

他们经商致富后,更加热衷于乡土文化建设,在家乡投资办学、刻书、藏书、建戏班、办文会,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繁荣昌盛的徽州地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商,而徽商的发展又为徽州地域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选自《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有删节)

1.根据原文,下列对“徽商文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徽商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可分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地域文化三个系列。

B.徽商观念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封建理学观念处于思想统治地位。

C.徽商制度文化就是以家族宗族乡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文化。

D.繁荣的徽州地域文化抚育了一代代徽商,而徽商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解析:

选C “就是以家族宗族乡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文化”有误;制度文化包括社会、家族两个层面,“在封建社会的基层,它的核心是以家族宗族乡族为形式的宗法制度文化”。

2.下列各项对“徽商观念文化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受封建理学的影响,徽州人崇尚业儒进仕、扬名显宗,因而在徽州地区建立了许多书院。

B.由于徽州人在书院读的书多,大家以儒商为荣,因而形成了“徽人什六七从商”的局面。

C.徽商以儒商为荣,笃信生财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的经商原则。

D.受封建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价值观、义利观逐渐成为徽商的一种经营理念。

解析:

选B “以儒商为荣”是从商之后的选择,而非从商的原因;第二段原文为“但成功者毕竟只有少数人,而经商是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徽州人创造的徽州地域文化是当时中国社会层次最高的乡土文化,并形成了洋洋大观、扬名于世的文化形式和流派。

B.因为当时徽州儒风甚茂,封建理学影响深刻,书院很多,所以明清时期考取进士状元的徽州人是安徽最多的。

C.在徽商制度文化的影响下,徽州商人表现出很强的团队精神,进而使得他们最终走出徽州,蓬勃发展,并形成气候。

D.徽商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很注重从书本中学习经商技能,同时很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解析:

选C A项,“是当时中国社会层次最高的乡土文化”有误,原文是“层次很高的乡土文化”,“并形成了……文化形式和流派”原文无据;B项,“是安徽最多的”有误,原文是“屡为”;D项,概括不全,原因除其注重书本学习、道德修养外,还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简字季伦。

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余,涛不之知也。

简叹曰:

“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

”后与谯国嵇绍、沛郡刘谟、弘农杨准齐名。

初为太子舍人,累迁太子庶子、黄门郎,出为青州刺史。

简欲令朝臣各举所知,以广得才之路。

上疏曰:

“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

唐、虞之盛,元恺登庸;周室之隆,济济多士。

秦、汉已来,风雅渐丧。

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之始也。

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

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言。

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皆率职。

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

臣以为不先所难,而辨其所易。

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俊才、乡邑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

是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

”朝廷从之。

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

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

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

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

时刘聪入寇,京师危逼。

简遣督护王万率师赴难,次于涅阳,为宛城贼王如所破,遂婴城自守。

及洛阳陷没,简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

时华轶以江州作难,或劝简讨之。

简曰:

“与彦夏旧友,为之惆怅。

简岂利人之机,以为功伐乎!

”其笃厚如此。

时乐府伶人避难,多奔沔汉,宴会之日,僚佐或劝奏之。

简曰:

“社稷倾覆,不能匡救,有晋之罪人也,何作乐之有!

”因流涕慷慨,坐者咸愧焉。

年六十卒,追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晋书·山简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不为家公所知      知:

了解

B.人思尽诚尽:

完全

C.次于涅阳次:

驻扎

D.因流涕慷慨因:

因此

解析:

选B 尽:

竭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广得才之路    时华轶以江州作难

B.至于后汉,女君临朝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臣以为不先所难以为功伐乎

D.唯酒是耽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析:

选B B项,介词,到;A项,目的连词,来/介词,在;C项,认为/把……作为;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山简性情温文尔雅,有父亲的风度,与谯国人嵇绍、沛郡人刘谟、弘农人杨准齐名,历任朝廷要职,死时六十岁,追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B.山简认为唐、虞的兴盛,是有好的辅佐大臣;周室的兴隆,是因为人才济济。

秦、汉以来,教化逐渐衰败,尊贵的官位,出自左右幸臣,这是乱的开始。

C.山简希望皇帝命令公卿大臣议论选举自己所见的后辈英才、乡邑中出众者、有才能可以任用的人,主事的人根据才能加以叙用。

这是授人官职,与众人共同决定的办法。

D.永嘉三年,四方作乱,天下分裂,君威不振,朝野危惧。

而山简却整天悠闲自得,沉迷于饮酒,常常出外娱乐游玩。

解析:

选C “主事的人根据才能加以叙用”应为“主事的人根据缺员情况优先叙用”。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稷倾覆,不能匡救,有晋之罪人也,何作乐之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认为自古以来的兴衰,在于用人;如果得到了适当的人才,就能治理好国家。

(2)因此郭泰、许劭一类人,在民间发表高论;陈蕃、李固一类人,在朝廷坚守忠节。

(3)国家颠覆,不能匡正救难,是晋人的罪人,怎能作乐!

参考译文:

山简字季伦。

性情温文尔雅,有父亲的风度,年龄二十多岁,山涛不了解他。

山简叹息说:

“我快三十岁了,而不被家父了解!

”后来与谯国人嵇绍、沛郡人刘谟、弘农人杨准齐名。

起初任太子舍人,多次升官任太子庶子、黄门郎,出任为青州刺史。

山简想让朝廷大臣各自推举自己所了解的人,以此广求人才。

上疏说:

“我认为自古以来的兴衰,在于用人;如果得到了适当的人才,就能治理好国家。

唐、虞的兴盛,是有好的辅佐大臣;周室的兴隆,是因为人才济济。

秦、汉以来,教化逐渐衰败。

到了后汉,女主临朝,尊贵的官位,出自左右幸臣,这是乱的开始。

因此郭泰、许劭一类人,在民间发表高论;陈蕃、李固一类人,在朝廷坚守忠节。

这样君臣的名节,古今遗留下来的典章,得以流传。

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接受魏的禅让,泰始之初,日理万机,辅佐执行天命的大臣,都能奉行职事。

当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开始在太极东堂听政,评议尚书奏报,一般是议论刑法,不议论选举。

我认为这是不先弄清难事,而弄清容易的事。

陛下刚开始治理天下,人心欲竭尽忠诚,每当在听政的日子里,命令公卿大臣先议论选举,各自说出自己所见的后辈英才、乡邑中出众者、有才能可以任用的人,把名字都奏报上来,主事的人根据缺员情况优先叙用。

这是授人官职,与众人共同决定的办法。

”朝廷依从他。

永嘉三年,出任征南将军。

那时四方作乱,天下分裂,君威不振,朝野危惧。

山简整天悠闲自得,沉迷于饮酒。

习氏,是荆地的豪族,有优美的园林水池,山简每逢出外娱乐游玩,大多去池上,设酒喝醉,命名水池为高阳池。

当时刘聪入侵,京师受到威胁。

山简遣督护王万率军队去解救,屯兵涅阳,被宛城敌人王如所破,于是跑到婴城自守。

等到洛阳陷没,山简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人归附。

当时华轶在江州作乱,有人劝山简讨伐他。

山简说:

“与彦夏是老朋友,我为他惆怅。

山简怎能讨伐朋友,为自己捞取功劳呢!

”他的笃厚就是这样。

当时乐府艺人避难,大多跑到沔汉,宴会时,手下人有的劝说奏乐。

山简说:

“国家颠覆,不能匡正救难,是晋人的罪人,怎能作乐!

”由此流涕慷慨,在座的人都感到羞愧。

死时六十岁,追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题。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①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 ①觱篥(bìlì):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8.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人物形象和诗人情感鉴赏。

本诗属于边塞诗,鉴赏时抓住边塞景物明月、西风、战袍、满弓刀等,将军形象则跃然纸上。

诗歌充满了对将军的赞美,作者情感由此可知。

答案:

塑造了一位刀枪在手、巍然挺立(忠于职守)的边将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9.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可着重景物描写的动静结合、融情于景、视听结合等来分析表现手法。

答案:

(示例一)动静结合。

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

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

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

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

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

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

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

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

(1)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云销雨霁,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6)___________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7)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8)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答案:

(1)勿施于人 

(2)术业有专攻 (3)舞榭歌台 (4)彩彻区明 (5)齐彭殇为妄作 (6)人生自古谁无死 (7)何妨吟啸且徐行 (8)揭竿为旗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残破的钞票

村田浩一

衣兜里有三张一千日元的钞票,这是昨天在火车站前商场买东西时售货员退给我的零钱。

仔细查看不由得心里一怔:

其中一张是破票。

那张钞票被从正中一撕两半,然后又用透明胶带随随便便地粘上。

粘贴手法十分笨拙,接缝不齐,票子的形状也歪斜着。

我想:

反正也是粘一次,为什么不弄得更整齐些?

与其他钞票相比,唯独这张让人感到与众不同。

这样的票子还能花吗?

由于它形状不整,恐怕在自动售货机上是不能用的。

它可能被当做假钞,机器可不通融。

在这点上人倒是好对付一些,我不就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收下这张残票的吗?

听说到银行去倒是可以兑成新票。

可是,这钞票又不是我扯的,特地为它跑一趟银行不值得。

它是被别人夹在其他钞票里当做零钱找给我的,凭什么我就不能这样干?

不过,赤裸裸地把这一张残票给人家总是有些欠妥,即使把它叠成四折交给店里,恐怕售货员交到收款机时也是要展开的。

售票员要是发现这是张破票子的话大概脸色好看不了,说不定还会拒绝收它。

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人家还可能认为是我把票子粘了个七扭八歪的呢。

我跑到饭店花二千元吃了顿饭。

付账时,我将一张崭新的1000元钞票放在上面,底下是那张残票,两张一齐递给女收款员。

我心里砰砰直跳,真担心被她看破。

而那个女孩子似乎全然没有留意她收进了什么样的钞票。

我大功告成了。

几天以后,收报纸订金的人走了之后,我猛然发现在他找给我的零钱里竟不露痕迹地掺着一张残破的千元钞票。

眼前这张虽然不像是上次到我手里来过的那张,可是,那随随便便的粘贴方法太令人难忘了,一定是同一个人干的。

糟糕!

我懊悔着。

但是,为时已晚,收款人早骑着车跑了。

我马上出门在书店买了一摞杂志、新书什么的,照旧是用两张千元钞票蒙混过关。

这些读物对我来说并不是非买不可,然而,当我处理掉这个麻烦时,觉得肩上轻松多了。

从那以后,每个星期总有那么一两张残破的千元钞票转到我手上。

这些钱经常巧妙地混迹于零钱之中,藏身于整齐的钞票之下。

说不定售货员就是故意把破钞给我的。

每当收进了这样的钞票我就到站台前的商店街去花千几百元买些东西或吃顿饭。

破钞票是变着法子花出去了,可是,我惶惑不解的是哪来这么多千元一张的残票。

如果是同一人所为,那家伙一定不正常。

他为什么要把这样多的纸币撕破?

说不定他是个对撕钞票有特殊爱好的偏执狂。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破钞票的流通一直在巧妙地进行着。

其中最关键的是使用它们时如何不被对方发现。

在这种时候我总是倍加小心,同时,也随时提防售货员在找零钱时大模大样地把破票塞给我。

一天,我到药店去买感冒药,在售货员找钱时我不禁失声叫了出来。

售货员竟然把一张残破的千元钞票放在最上面!

这下可让我抓了个人赃俱在。

售货员发现自己做错了事而大惊失色,正当她惊慌地想把那张票子收回去时被我一把捺住。

“这件事,你怎么说?

“对……对不起。

”售货员的话音里带着哭腔。

“请您到这里来一下好吗?

我被引进里面的一个小房间。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胖墩墩的中年人。

“真对不住您。

“你是这里的老板吗?

“不,我是商会会长。

“噢,可是,为什么那种……”

“刚才,这家商店的人干了件蠢事。

听说她是勤工俭学的学生。

我曾经千叮咛万嘱咐地提醒他们一定要多加小心,可是……”

“您说的是千元钞票吗?

“是呀,您感到吃惊?

“喔,就算是吧。

”我点了点头。

“最近,破钞票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了。

“实话对您讲,这些全是我们策划的。

“什么?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最近,市场需要促销,商会为此大伤脑筋。

最后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这个残破千元钞票战术。

一张这种贴歪了的钞票是不容易花出去的吧?

“哦,确实如此。

“一般持有这种票子的人都会把它掺在其他钞票里两三张地花出去,这样一来,为了凑够几千元的购买额,顾客就要买一些实际上不需要的或超量的商品。

正因为如此,商业街总的销售额已大为增长。

“不过,我听说银行可以把破票兑成新钞。

“您说的不错。

可是,您这样做过吗?

“没……”

“就是嘛,谁也不会去找那个麻烦。

钞票又不是自己撕的,早花出去早完事,这跟打扑克的甩废牌心理一样。

同时,它又关系着活跃地方经济的问题。

“乖乖,这种做法可真是别出心裁。

商会会长向前探了探身子。

“我有一事相求,您想不想捞点儿外快?

这事很简单,但收入可观。

我给您一部分撕开的一千元钞票,您只要把它再粘上就行了,关键在于故意把它贴歪。

每天您在家里抽出一个小时就能干了。

这活儿没多少人愿意干,所以我们的人手很紧张,请您务必帮忙。

当然,您得向我保证:

不能把这个秘密泄露给任何人。

11.小说第②~⑥段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心理描写。

(1分)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为后文“我”花去残破钞票的举动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与后文商会会长指出无人会去银行兑换破钞相呼应,表现小说的主题。

(3分)

12.对于小说结尾商会会长的请求,“我”会答应吗?

请结合“我”的形象特征做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会。

(1分)“我”是一个自私肤浅、不愿吃亏却又极好面子,厌恶麻烦因而将麻烦转嫁到别人身上的人。

所以在利益面前,会屈从于利益,答应商会会长的请求。

(5分)

不会。

(1分)“我”厌恶麻烦又极好面子,面对众多破钞,我惶恐不解,认为始作俑者精神不正常,所以对于商会会长的请求不会答应。

(5分)

13.小说结尾商会会长说“这事很简单,但收入可观”,但为什么又说“这活儿没多少人愿意干”?

而且强调“不能把这个秘密泄露给任何人”。

为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