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495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docx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

作者:

小河有雨

 

首先声明:

本文仅给初学摄影的朋友一个基础性的交流,既没有高级教材那样完整,也可能存在某些技术上的缺陷。

因此,本文仅供初学者参考。

已有摄影基础的朋友,请就不要把您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我这篇拙文上了。

另外,本文已在《夕阳红》上分六期进行了连载,所以,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谢谢大家。

第一讲 我们摄影为了拍些什么?

当我们拿起相机,或打开手机的拍摄功能时,我们到底要拍些什么呢?

大家会说,我们要拍眼前看到的景色或人物。

但是,摄影这个过程和目的远非这样简单,如果单纯地只拍摄“到此一游”的照片或仅仅是为了记录下我们原来所未见过的风景,这样拍摄出的照片就缺少一些让人激动的内容。

也带有一种任务观念,将很少能拍摄出产生视觉冲击力的效果的照片,结果拍摄出来的照片无非只是一些场景的记录。

因此,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这次拍摄能够掌握点新的什么技巧,能够发现点新的什么视角?

只有当我们用大脑和眼睛满怀热情的去发现那些大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自然界里的美好事物时,我们才会有真正拍摄的兴趣。

很多人都比较缺乏摄影技术方面的技能。

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很多图像,但怎样把它们记录在相机里呢?

不少人购买一架新相机以后,很少会把相机的说明书认真、仔细、完整地看上一遍。

往往只在掌握的自动拍摄以后,就带上相机出发了。

也朋友会说,我用是卡片机没有那么多的功能。

其实不然,假如你能把一架卡片机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都用足了,你也会拍出好照片的。

说到这里,为方便以后的交流,按照网络上大家认可的习惯,我们把大家常用的相机大致分一下类。

(1)有拍摄功能的手机,就称为手机。

(2)便携式薄型活超薄型小型数码相机,一般都可以放在衣服的口袋里的,称之为卡片机,见图1。

(3)不可更换镜头,有较全面的手动控制功能,光学变焦在6倍以上,我们称之为长焦机,见图2。

(4)可更换镜头、取景方式采用单镜头反光方式取得物像进行观察拍摄的相机,称为单反机,见图3。

对于更专业的导轨式摄影机、后背式胶片机等,这里不作讨论。

上面说了,摄影的过程应该一个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记录这些发现的过程。

在这个摄影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许多思考而使我们周围杂乱的事物变的有序。

我们必须做出决定,要突出强调我们发现的事物的哪个方面,而忽略其它的次要因素。

我们会希望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表现某个主题,以表达我们自己是如何被它感动的。

为了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做出冷静的决定:

取景器里应该包括那些东西,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应该舍弃什么内容,这个思考过程称为“构图”,请大家注意“构图”这个名词,在以后的照片评论中将会经常出现这个名词。

然后看看自己手里的相机的性能,在自己使用的摄影设备上作出一些技术性的考虑:

使用什么白平衡模式、如何曝光。

如果是单反机使用什么镜头、如何用光等等。

摄影的过程应该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和有计划的。

摄影创作的任务就是对可见环境的设计和组织,但是这个设计是要靠我们用自己的大脑去主观控制的。

要我们在学习中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熟练地应付在摄影中遇到的构图美学以及摄影器材的技术问题,如果想拍出精彩的照片,对摄影技术和美学知识两方面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但作为摄影,第一先是要使拍摄出来的照片画面清晰,要是拍出来的画面一团模糊,不但没有美感,严重的连拍的主体细节都看不清楚,那就失去了记录某个场景的意义了。

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怎样使照片的画面清晰。

 

 

第二讲 怎样使拍出照片的画面清晰

 

作者:

小河有雨

 

说到照片的清晰度,首先我们要弄懂一个概念:

什么叫照片的清晰度。

在摄影中,清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拍摄出来的画面要表现的主题的要求不同,所以,我们对清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我们拍摄时的需要,整个画面是否需要尽可能的做到全部清晰?

或者为了突出某个主题只让主题清晰而使背景虚化模糊(以下都简称为虚化,在一般摄影知识讲座或评论中,也只称为虚化),也许为了表现某个题材使画面的前景虚化模糊等等。

(见图1背景虚化和图2前景虚化)

 

图1

图3

但有一点是必须搞清楚的,照片背景或前景的虚化和由于在拍摄时的时候,因持相机的手不稳定而造成的抖动模糊完全是两个概念。

手持抖动的结果是整张相片的画面都成模糊状,画面上没有清晰的内容,这类照片,很少有后期挽救的好办法,往往只能成为废片。

拍摄时,用是三脚架支撑相机是个稳定相机的好办法。

但在摄影中,经常会出现没有带三脚架或不方便带三脚架的时候,因此,掌握正确的握持相机的姿势,并在拍摄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手持相机的稳定性,这是摄影爱好者必须修炼的一门基本功。

对与手机拍摄来说,双手持机肯定比单手持机要稳定得多,拍摄时注意握机的手指不要遮挡住手机的镜头。

而对于使用卡片机的朋友,值得注意一点是,尽量也用双手分持相机的左右,以提高相机的稳定性。

但要注意有些卡片机的镜头在变焦时需要伸缩的,所以手指不要影响镜头的伸缩运动,也不要不小心遮挡闪光灯的窗口。

而对于长焦距相机和单反机的用户来说,要求相对就高一点。

在用长焦距机或单反机拍摄橫的画面时,右手握住机身握把,食指按快門钮,中指無名指小指握住机身握把,大拇指按住机身另一端,左手撑住机身,大拇指和食指可做转动对焦环用。

(见图3)

图3

拍摄竖的画面时,右手握住机身握把,食指按快門钮,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机身握把,大拇指按住机身另一端,左手撑住机身,大拇指和食指可做转动对焦环用。

(见图4)。

但现在,单反机在市场上可以配置一个电池手柄,那个手柄不仅有安装备用电板的作用,而且也还有一个竖拍按钮,使竖拍时和横拍时握相继的手式基本上是一样的,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图4

在有些较暗的环境,当快门的速度只有1/30秒甚至1/8秒,当时又沒有带三脚架,这时正确的手持相机的姿势就非常重要了,图5为一张比较稳定的持机姿势,右手臂靠在右脚膝盖上,身体呈低角度且压低,左脚膝盖着地增加一支撑点,这个动作的稳定性较好。

这样在弱光的环境下也能拍出一张比较清晰的照片了。

当然,不管是手机、卡片机还是长焦距机或单反机,在拍摄时都可以借助周围可利用的东西来提高相机的拍摄稳定性,如把拿相机的手或直接把相机搁在桌子或椅子上,也可以搁在窗台或栏杆上,还可以借身边的树干或电杆支撑一下自己持相机的肘部等等。

反正在了解了相机稳定的必要性之后,就应该尽量消除或减少相机因振动造成的模糊后果,以拍摄出清晰度较高的照片。

图5

现在,大家都知道保持稳定相机的方法了,但在拍摄的过程中,还必须在准确地对焦后才能拍摄出一张清晰的照片,下面我们接着就来讨论一下拍摄时的对焦问题。

照例,说到这里首先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焦距,什么是变焦,什么叫对焦。

但有些朋友比较性急,不喜欢了解比较专业性的基础知识,所以,我把基础知识的解释和叙述放到后面,先来说一下对焦的问题。

首先,我们根据所需要摄的画面的需要,利用相机的变焦性能,把被拍摄的对象拉近或推远,在显示屏上或取景框里看到我们满意的图象。

然后进行对焦确认,简称对焦。

手机的摄影功能中,一般都依靠全自动的对焦功能,所以不再赘言。

卡片机一般的对焦方式,都是以取景构图完成后,即在液晶显示屏上看到自己满意的画面后,半按快门按钮进行对焦和测光确认。

对焦和测光确认后,相机一般都会有个提示,有的是发出“嘀嘀”的对焦完成提示音,有的是画面中间一个小方框的线条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样,相机的焦距确认和测光都已经完成,这时再把快门按钮一按到底进行拍摄。

才能获取清晰度满意的图象。

如果半按快门后没有拍摄就放松了手指,那再次按下时就会重新对焦和测光。

不少使用卡片机的朋友,在拍摄时往往会忽略半按快门后,稍微停顿一下让相机完成对焦和测光的过程,而是一按到底就完成了拍摄,虽然现在的卡片机也很先进,芯片的运算速度也很快,但把快门一按到底终究不如半按快门确认对焦后拍出来的相片清晰度高。

所以在这里重申一遍:

用卡片机或长焦机拍摄时,一定要先半按快门等相机自动对焦和测光确认后,再把快门按到底完成拍摄。

长焦机和单反机,一般也都有自动对焦功能,用法和卡片机基本相同,但有些长焦机和一般单反机,还都有手动对焦的功能。

手动对焦功能在这里也无须细说,因为各人手中的相机使用说明书上都有明确的解释。

只是我个人使用后的感觉有一点,就是长焦机的手动对焦几乎没什么大的用处,既难对准,又不很精确,所以我一般不推荐使用。

而单反机有些镜头本来就只有手动对焦的功能,那就只能手动对焦了,好在单反机的手动对焦还是比较好用的。

总之,对焦不准确的照片,拍摄的画面也是一片模糊,这种模糊程度较轻的时候,还可以用软件略作调整,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要是模糊得严重了, 那就很难调整好了。

所以,拍摄时的对焦是拍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来不得半点懈怠。

为什么拍照,想拍点什么也说过了,怎么拿相机也知道了,对焦的概念也基本了解了。

那么,下一章我们就要考虑在如何不同的光照环境下,怎么拍出高质量的照片了。

 

附第二讲名词解释:

对焦、焦距和变焦

对焦其实就一个调整焦距的过程,首先来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焦距。

焦距,本来是一个光学中的量,当一束平行光以与凸透镜的主轴平行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光心:

可以把凸透镜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

)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一个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我们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镜做照像机的镜头时,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会正好落在焦点上,或者说,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

具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实际上总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们照像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的距离不会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像,有时,想照全身的,离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

也就是说,像距不总是固定的,这样,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须随着物距的不同而改变胶片或感光元件到镜头光心的距离,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调焦”。

综上所述,我们所说的“调焦”调整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焦距,而是只不过在摄影中,把投射到底片或感光元件上的图象调整到最清晰这一过程达成共识的称谓罢了。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也就是说,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不能调整的。

因此,也有相当一部分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也是不能调整的,这类镜头被称之为“固定焦距镜头”,简称“定焦头”。

还有另一部分相机,它的镜头是“变焦镜头”,就是那些能够“变倍”的镜头,这种镜头的工作方法是通过多个镜片移动之间的距离来放大或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用那样的相机在进行变倍时才是真正的 “调整焦距”。

 

第四讲:

简述几种常用拍摄模式和景深的控制

作者:

小河有雨

当我们知道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后,那我们就可以根据拍摄的需要来控制照片的景深了。

一般的卡片机,由于几乎只有现成的模式,如“人像模式”、“风景模式”、“微距模式”、“夜景模式”等等,而没有手动功能,所以,这类没有手动功能的相机是没有办法自己控制调整景深的。

近来,有些新上市的卡片机也有了手动功能,那几个手动功能尽管简单,但也可以利用起来。

现在有个别卡片机,在各种模式中,还多了一个“M”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手动模式。

但卡片机的“M”模式与长焦机和单反机不同。

长焦机和单反机的“M”模式光圈和速度都可以分得很细进行调节,而卡片机的“M”模式走的是两个极端,即在自动测光后,调整到一端要么是光圈最大速度最快,调整到另一端要么是光圈最小速度最慢。

即拍出来的照片要么是大景深,要么是浅景深,惟独缺少的是由浅景深到大景深之间的可调过程。

尽管卡片机的“M”模式功能不是很强,但还是可以用用的。

只不过由于卡片机拍摄出来的虚化效果不是太好。

一般人都不太在乎卡片机的这个功能。

而长焦机和单反机就不一样了。

一般这两种机子除了数码相机除了提供全自动(auto)模式和“M”档外,还有“P”档、即程序控制曝光;“A”(或Av)档、即光圈优先曝光;“S”(或Tv)档、即快门速度优先曝光等

上面说的这几种拍摄模式在各人自己相机的说明书里都有详细的说明,而且不同型号的相机还略有使用方法上的差异,所以我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了,我在这里主要说一说这几个模式在一般拍摄时的使用要点。

先说说“P”档,不少人看来,“P”档和全自动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实际上,设置成全自动了以后,所有的模式都的自动的。

而在“P”档上,只有速度和光圈才是自动的,其它可设置的项目都还是手动的。

这个模式,图方便时用的感觉不错,但在景深控制上,就基本由相机自动决定了。

所以,我一般不用“P”档的,觉得这个模式下出来的照片还是太机械了。

(见图1)

(图1)

控制景深,主要还是控制光圈的大小。

“A(Av)”档,是光圈优先曝光模式,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光圈的大小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强度,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以配合。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所需拍摄画面的景深要求,来预先调整好光圈的大小后再进行拍摄。

例如,摄影中有句常用的口诀:

“拍景必景深,拍花必虚化”。

虽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在一般摄影中还是都遵循这个原则的。

那么,我们在拍摄山水风景的时候,就可以把光圈先调整到F11甚至F22上(长焦机的光圈最小一般只有F11,而好一点的单反机根据镜头的不同,光圈最小可到F32甚至64),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整幅画面都很清晰,容易让人产生山高地阔的视觉感受。

(见图2)而在拍摄花朵特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光圈设置得最小如F2.8甚至F1.2,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背景被虚化得很厉害,看起来就突出了花朵的这个主题。

(见图2)

(图2)

(图3)

S”(或Tv)档、快门速度优先暴光。

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快门的速度快慢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强度,自动选择适当的光圈以配合。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所需拍摄画面的时间要求,来预先调整好快门的速度后再进行拍摄。

预设快门的用处,一般在拍摄体育运动时,因拍摄对象一直在移动,要是速度慢了,那成像就会虚掉。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速度设置在1/800秒甚至1/2000秒上,让相机给我们自动设定一个光圈值。

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清晰度就比较高。

如拍摄一只飞翔的鸽子,就要求有较快的速度,图4是一张1/1000秒速度下拍摄的照片。

反之,当我们想把夜晚的汽车灯光拍摄成一条光带时,那么,我们就要设置比较慢的快门速度了,如快门速度为10秒的时候,开着灯的汽车在画面上能行驶多长的路程,那在画面就会拍出多长的一条光带(见插图5)。

(图4)

(图5)

至于长焦机和单反码相机的“M”档。

使用“M”应该是有一定的摄影基础的人了,光圈和快门速度都靠自己手动设置,有很大的灵活性。

但在拍摄时也要注意一点:

设置好光圈和拍摄的数据后,在拍摄前先半按快门检查一下测光显示的暴光量是否正确,然后可以根据拍摄的需要,再作出适当的调整。

使用“M”档的经验,还得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几种拍摄的模式都做了基本的介绍了,那么,大家应该可以开始实践一下不同的模式和不同的光圈、速度下拍出来的照片的效果了。

下一讲我们将简略地来说一下拍摄照片时的取景及如何来进行构图。

 

第五讲    摄影构图基础知识浅谈

小河有雨

我曾在我们的论坛QQ群里看到有朋友说:

“构图不要拘泥形式,要自由发挥,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都是靠捕捉瞬间的灵感来完成的。

”这话一点也没错,只不过当我们在自己还没有成为摄影老师之前,不妨先踏踏实实地学习一点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也不是一步就能登天的,大都也是在摄影这条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我们日常的摄影活动中,经常说起的“构图”这个名词,那么,“构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构图一词,原来是由英语Composition翻译而来,原来是个造型艺术的术语。

它的意思是:

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在我国的《辞海》中,对“构图”的解释是: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打个比较通俗一点的比方:

如果把摄影看成在绘制一幅画,那么,“构图”就相当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布局”或“章法”。

在摄影中,一言以蔽之,构图就是指在拍摄一张照片时,把人、景、物安排到最合理的位置,以达到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的过程。

对摄影构图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形式美在摄影画面中具体结构的呈现方式的研究。

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巧,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筑群或美丽的自然风光,很大程度上,构图在这个时候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但构图用语言表述,不太容易使初学摄影的读者明白。

因此,这一章主要以图解为主,采用图文并举的方式,来简单的介绍几张比较常用的构图方法。

希望能让大家有个比较容易地、直观的认识。

当然,法无定法,构图的方法还有交叉线构图、椭圆形构图等好多种方式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在我们了解了构图的基本要素后,还得靠自己多琢磨多练习,多观摩优秀的摄影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眼光和现场的特点,来构建出个性鲜明的画面优美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一般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简单的基本构图。

 

第六讲  摄影用光基础知识简述

小河有雨

在《夕阳红》杂志上,我为了适应老年人外出旅游,喜欢在风景点拍摄到此一游的留念照的特点,简述了风景旅游人像照的拍摄要点。

而在这里,拍摄到此一游的留念照的朋友不多,而喜欢风景、静物、人文摄影的朋友更多些,所以,在这里的第六讲我着重简述一下摄影用光的基本知识,不讨论到此一游旅游照了,也算为大家进一步了解一些摄影的基础常识作些必要的铺垫。

摄影,向来被称为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也被说成是用光来作画是艺术。

由此可见,合理地运用光线对摄影是何等的重要。

在摄影活动中,光线能造成明暗的对比,光线能产生变幻的色彩基调,光线也能突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纹理,光线还能强调形状的外观轮廓。

所以,如何恰当用光、用好光,主要在于充分了解和掌握光的特性、光比度和对主光 (也称为“塑型光”)、背景光、辅助光、轮廓光、装饰光等一系列光线的合理运用。

无论运用自然光还是人造光的拍摄,把光用得好了,就可以使拍摄出来的影像层次及反差,或者色调、色彩还原及视觉感受,都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增强摄影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下面,我们先对塑型光、背景光、辅助光、轮廓光、装饰光等名词作了简略的说明。

主光:

是照明和塑造形体的主要光线,它有明确的方向性,它的光位取决于所要达到的光效。

当选定了拍摄角度以后,被摄体具有什么样的明暗造型效果,主要靠主光来形成。

被摄者的亮面,由主光进行照明。

主光灯的左右方向和高低角度,甚至距离远近的改变,都会使被摄体的明暗效果立刻发生变化。

(见图1)

图1

背景光:

即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

(见图2)

图2

辅助光:

又称“补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揭示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

(见图3)

图3

轮廓光:

指构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

(见图4)

图4

修饰光:

又称”装饰光“指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等。

(见图5)

图5

知道了摄影中光的不同的用途,那么,在摄影中还要安排好光源相对于被摄体和照相机的位置,即我们常说的光位。

光位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根据光的移动位置不同一般可分为方位光和角度光两类。

方位光:

光源作水平方向的移动,可得到从正面经侧面到背面位置的投射光,我们称为方位光,方位光主要分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测逆光和逆光等。

正面光是由照相机方向投射的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光。

前侧光是从照相机的左或右边45度侧面射向被摄物的光。

侧光是从照相机左或右边90度侧面射向被摄物的光。

侧逆光是从照相机左或右边135度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

逆光是从照相机镜头对面射来的光。

角度光:

将光源作垂直方向移动,光线会从不同高度投射,我们称为角度光。

角度光分有顶光、中位光、底光等。

顶光是从被摄体顶部垂直接射的光,光效偏离正常光照状态,是反常、奇特的用光。

中位光分高中位光和低中位光,分别与水平位置上或下成45度左右。

底光也称脚光,是从被摄体底部垂直向上投射的光,常用于夸张地丑化人物的拍摄。

在自然光中没有底光的光位。

了解了光位后,我们还有必要知道一下光比的基本常识。

光比是指在拍摄时,被摄体受光区阴影区所受光的照度之比。

光比的大小比值可用测光表测得。

光比在摄影中的作用是利用它的大小来烘托主题,渲染气氛。

光比越大,反差就越大,有利于表现“硬”的效果;光比较小,反差就也小,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

如拍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儿童常用小光比。

在拍摄风景照时,小光比的成像比较柔和,大光比的效果比较呆板,且普通的数码相机多光比的宽容度远远不如胶片来得大。

因此,在晴朗夏日中午的阳光下,光比非常之大,很难拍出一张明暗细节都兼顾的照片。

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照明使用的光源往往不是由单一光源构成,在自然光中,太阳是一个直射光,另外还有巨大的天空的散射光,地面、环境的反射光及人工设置的反射光和人工照明补光等。

而在影棚拍摄时,除布置的主光外,还会用一个或多个辅助光补充照明。

因此,摄影用光是对各种光源综合使用和控制而取得的整体效果。

自然光是在摄影最常用的光源,它的特点是变化快,常使摄影者的创作处于被动状态。

阳光的照度随季节、时间、天气的变化而不同,摄影者需掌握其变化规律,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获得满意的光效。

人造光的特点及布光规则人造光比自然光具有易控制,较稳定的优势,它能使摄影者的创作处于主动状态,但往往受到拍摄场所的限制。

当我们在摄影的用光中,对自然光来说,我们只能加以利用,而没法去控制它的变化。

而对于人造光来说,则是我们在运用它。

通过合理的布局,可获得满意的照明效果。

在摄影中,如何用光是摄影爱好者一直讨论并时刻追求的一个主题,任何一张图片都必须有光线的参与。

常常有些图片主题可能饶有兴趣,构图也说得过去,可是却因为糟糕的用光而破坏了整张照片的韵味。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

,因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

所以,选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便是从事摄影创作不容忽视的一步。

 

我们在拍摄物品时,布光要在创意、构图等方面来考虑画面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光的效果来表现整个画面的主题。

一幅好的图片也就是一幅用光精美的图片,我们在进行摄影创作的一大关键就是如何利用好光与影的关系。

光线在无穷的变化中,通过我们手中的相机可以构建出一幅又一幅美妙的画面,因此,怎么样用光才能够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要怎样的布光才能使画面感觉更有韵味,拍某个景物时怎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光线,都是我们必须在摄影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比照来积累经验、以提高自己的一门必修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