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264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质量工程项目.docx

级质量工程项目

2017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目录

 

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

智慧课堂试点项目7

规划教材8

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1

教学成果奖15

教学团队17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6

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实施“品牌专业”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推动高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高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高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符合,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二、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

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

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1.申报专业应为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内的本专科专业,必须满足“品牌专业”项目的建设内容要求,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纳入本校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建设,成效良好。

2.申报专业应获得国家级或国际专业认证或评估(或相当于同等级别的专业认证或评估)。

 

精品共享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精品开放课程

一、建设目标

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建设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旨在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二、建设内容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其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其建设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申报课程必须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高职高专课程和学历继续教育课程。

本科院校申报的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在高等学校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

高职高专申报的课程,要兼顾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要以本校专任教师为主,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

学历继续教育课程负责人应为本校专任教师。

2.申报课程应建有网站。

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最新的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指定教材、参考文献目录、每位主讲教师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为加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力度,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在5年内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逐年增加上网的授课录像,在2至3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1.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

鼓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术名家主讲视频公开课。

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生互动,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效果。

2.课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能够充分展现我国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

大力提倡我国高水平大学开展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实现优质课程资源普及共享做出贡献。

3.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高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

课程须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

每门课程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

4.为保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及展示与传输效果,课程制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媒体制作、传播标准和规范,符合“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

5.推荐选题的课程教学录像样盘(每门课程不少于3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视频制作推荐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或者推荐课程的全部视频光盘。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MOOC课程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提高优秀教师社会知名度。

2.以MOOC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网络开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 建设内容

1.课程基于MOOC课程特性进行建设。

MOOC是碎片化交互式学习课程,视频内容短而且模块化,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

2.MOOC课程建设需对现有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以符合网络教学习惯。

3.课程团队应加深对MOOC的理解,做好充分准备。

团队应包括主讲、在线教学人员,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并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

人员应有配合MOOC课程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有时间和精力投入。

4.学校要加强整合、引导教师团队以专业(类)为核心,开发一批基于MOOC的网络课程群供省内外高校学生学习,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5.鼓励高校建设一批面向高中的、具有本校优势与特色的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供高中学生选修。

6.由安徽省数字图书馆(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牵头,试点开展在线课程学分校认定、认证工作,提供由相关学校认证的课程证书。

三、申报范围

申报立项建设的MOOC课程须为我省高校在职教师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

获得过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的优质课程;量大面广的通识课、基础课;教学方法灵活创新、学生学习体验和评教好的课程,并逐步过渡到以专业(类)为核心的MOOC网络课程群。

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按照安徽省数字图书馆(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发布的文本执行)。

智慧课堂试点项目

一、建设目标

智慧课堂试点做为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

二、建设内容 

1.课堂教学内容自选,不限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原则上控制在35-45分钟。

2.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原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教学平台和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充分使用云平台调用资源,教学符号、多媒体、文字、批注等制作教学课件并对课件进行网络存储,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调用课件,课件资源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共建共享。

可以通过交互智能平板或远程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代替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可以远程遥控智能平板或实现移动授课。

学生学习进度和课业完成情况可智能监控并评价。

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3.鼓励高校探索智慧课堂建设新模式。

三、申报范围与条件

申报项目须为我省高校在职教师开设的课程。

同一项目成员不超过3人,且为同一高校的在职教师,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

规划教材

一、建设目标

规划教材项目旨在凝结和体现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成果,推进安徽省高等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建设,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全面提高我省教材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设内容

坚持突出重点、锤炼精品、改革创新、凸现特色的原则,构建具有安徽省高校学科优势特色的、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

鼓励申报使用面广、效果好、影响大的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

教材要准确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概念,充分吸收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体例完整,结构科学,案例生动,深入浅出。

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体现行业发展,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

教材建设中要充分吸收教育信息化的成果,使得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的教材。

教材编写团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

主编应具有教授职务(高等职业院校可为副教授),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

注重吸收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建设。

高职教材主编应有企业实践经验。

鼓励教学名师、高水平专家主编或参编教材。

国家与省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主编教材,以及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专业课程立项教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和结构。

三、规划教材的选题

规划教材的选题主要有:

1、新编教材:

重点推荐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成就,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特色的教材;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的教材以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教材;体现改革创新的实验教学教材和实习实训类教材;系列配套的教材;解决教学急需的教材。

推荐高校须在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主编或出版过普通高等教育教材。

2、修订教材:

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其他质量较高,在教学中反映较好的教材,出版2年(2016年1月1日前出版)以上者,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进行修订。

普通高校推荐教材第一主编须为本校教师。

四、规划教材的出版

为使我省能在下一轮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中取得更好成绩,优先支持各高校与声誉较好的国家级出版社联合申报的规划教材。

有关高等学校应对规划教材的编写者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有关出版社应提供规划教材编写的启动经费和教材审定工作所需经费。

五、申报的范围和要求

1.推荐数量:

新编教材博士授权学校推荐不超过5部,硕士授权学校推荐不超过3部,其他本科院校推荐不超过2部;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骨干院校)不超过5部,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骨干院校)不超过3部,参加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等职业院校推荐不超过2部,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推荐1部。

校际之间联合申报,第一主编所在院校可多推荐2部。

修订教材不占指标。

2.分册教材(上、中、下册等)、成套教材(理论教材与实验教材、习题集等配套出版,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配套出版等)、系列教材(丛书)视为1种。

  3.同一主编、同一课程、不同出版单位的教材选题,不可重复申报。

4.立项教材建设周期为两年。

申报单位应在建设期内完成教材修订或编写。

建设期满,我厅将进行审定验收。

审定通过并经我厅审核批准的立项教材,作为省“十三五”规划教材发布。

未通过审定的教材,应按审定意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修改,并再次提交审定。

若仍达不到规定要求,将取消其规划教材立项资格。

教学研究项目(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一、建设目标

通过资助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支持高校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者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资助一批高质量的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积累优质教学资源,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以研究成果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确立。

二、建设内容

1.遴选一批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引导高校管理者、教师及教学管理工作者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全面分析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科学研判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矛盾,科学确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任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重点环节、科学研究主要领域、服务社会关键能力、文化传承核心要素,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治理结构及治理能力、科研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奖励激励政策、协同创新、教师职业道德等重点内开展深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针对高校联盟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自身建设需要,重点扶持联盟高校间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跨校、跨区、跨专业联合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专业评估与认证、学分互认、教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3.为充分发挥学科和技能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的管理,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高〔2016〕3号),承办省教育厅支持举办的A、B类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的单位或组织,可通过此项目申请给予承办项目的经费资助。

承办受省教育厅委托的学科和技能竞赛所需经费由省教育厅适当补助。

鼓励探索建立安徽特色的大学生竞技体育联盟,开展全省大学生竞技体育项目校际联赛。

三、申报条件

1.申报范围:

全省各级各类高校、高校合作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

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不再重复申报;

2.重大教改项目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由学校研究提出重大教改的题目,且申报项目已列入校级立项研究计划,注重系统研究、整体优化、综合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申报项目的主持人以前所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4.个人参加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得超过2项(最多主持1项)。

当年申报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不得同时申报质量工程中的教学研究项目。

凡经查重超项的,涉及项目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取消申请资格。

5.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

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需填写《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同时通过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6、为体现重大教改的全局性、先导性、战略性,原则上此类项目牵头人应该具备正高级职称、且具备领导和统筹整合相关教育资源的能力。

四、申报限额

本科高校申报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5项、高职专科高校不超过2项。

经批准设立的安徽省高校合作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合作和教学改革需要推荐申报,不超过2项。

列入高校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针对不同领域的重点、难点、突破点开展的改革研究项目,按照学校综改方案内容,经专题报告,可以适当增加项目数。

为贯彻十九大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精神,主动适应我省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改革,构建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专题研究。

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一、立项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引导全省高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为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内容

教学改革研究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与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优先资助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三、申报条件

1.申报范围:

全省各级各类高等院校。

已经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方面立项课题的不再重复申报。

2.申报的项目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改革基础、环境和相应条件,在人员、财力、政策上应有相应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3.申报项目应为已列入校级立项研究计划的项目,这些项目既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又要从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注重系统研究、整体优化、综合实践,要有一定的推广性。

4.申报项目的主持人以前所承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按规定程序结题,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5.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校申报的重点项目数额原则上不超过本校申报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总数的25%。

6.申报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高级职称。

学校领导原则上不得申报此类项目。

教学成果奖

一、奖励内容

教学成果奖授予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教学成果主要包括:

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竞赛转评类教学成果奖仅限于符合《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高〔2016〕3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发布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部分A、B类项目列表(2016年和2017年版)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在全国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级比赛获得国家赛事第三等级奖励以上的学校和指导教师团队,且自2016年来未获得教学成果奖励的成果的认定。

二、奖励等次和数量

评选表彰省级教学成果奖400项左右。

高校应在申报2017年省级质量工程中的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时注明申报等级统一报送并排序,每校申报的特等奖不超过一项。

根据各校申报的教学成果的质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从中遴选部分成果授奖,对在所申报等级落选的教学成果,参加下一等级评审。

在未入选特等、一等、二等奖的申报教学成果中,按照高校排序和成果奖拟授奖限额确定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名单。

本次省级教学成果奖设立重大教学成就奖两个,鼓励在立德树人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

本次教学成果奖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分类进行评审。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14〕1号)规定,在国家级重大学科和技能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高等级奖励的,可单独申报转评类教学成果奖,申报和评审指标单列。

转评类教学成果奖申报一等奖应对应相应大赛全国最高级奖励,以此类推。

申报人需提供当时获奖等级的证明文件。

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材料的实际情况决定淘汰率。

二、申请条件

1.申请学校范围:

全省各级各类高等院校。

2.申请条件:

(1)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应从校级教学成果奖中择优推荐。

(2)已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的,不予重复申报。

(3)转评类教学成果奖同一类获奖项目必须合并申报,署名和排序必须经过申报人讨论一致后签字认可,经全校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推荐。

申报材料应着重于竞赛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要对赛事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做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申报材料经评委评审达不到省级教学成果奖要求的,则不予授奖。

简单以赛事名称和组织情况等申报成果奖的,不予授奖。

(4)重大教学成就奖申报条件:

申请人需获得两个以上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或两个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重大教学成就奖单独进行申报,学校自主申报,不超过一项。

(5)根据教育部有关安排,将启动第八届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和评审工作。

请各校按照国家教学成果奖的相关要求,认真总结第七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以来我省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重大理论实践和成就,做好国家教学成果奖的组织和申报工作。

我厅将根据本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结果,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