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222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docx

无锡一模阅卷手记

高三语文期末阅卷手记

题号:

8

(1)

评卷细则:

8、

(1)

(1)立言者既莫之拒不为;又以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

(5分)

(5分)写作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他们子孙的请求,从此铭文就开始不符合事实了。

参考答案原给分点:

“拒”“为”“始”“实”各1分,语意通顺1分。

修订补充:

1.“莫之拒”能体现句式特点,“之”落实并位置准确,(不能/没有)拒绝他们

2.“为”译成不做(这件事)也给分

3.“实”译成真实不给分,译成动词不符合事实/实际(情况)、不切实际、不属实是对的。

4.语意通顺1分放在第二分句“又以子孙之所请也”,作为新的赋分点。

典型失误:

(错例呈现、原因追溯)

错例呈现:

1.已经没有办法拒绝不得不写碑铭的人,又因为是铭主的子孙请求的,因此这样后铭文才不真实。

(1分)

2.立下誓言的人已经拒绝又没有作为,又被别人的子孙邀请,所以墓志铭始终不真实。

(0分)

3.立下誓言的人已经对此冷漠,拒绝接受不执行,又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拜访他们,因此铭文终究不真实。

(0分)

原因追溯

1.“莫之拒”宾语前置句没有体现,“莫”否定没有理解到位,要么译成双重否定,要么译成肯定。

2.“始”大多译成“才”;

3.“实”大多译成“真实”

优秀答案示例:

1.写墓志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不写墓志铭,又因为他们子孙后代的请求,从此墓志铭开始不属实。

2.写铭文的人既不想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他们子孙后代的请求,在这时铭文开始不符实际。

2.作墓志铭的人没有拒绝他们而不去做的,又因为是他们儿孙辈请求的事,这之后墓志铭开始不符合实情。

教学建议:

1.继续做好文言知识的积累,注重文言重点句式的掌握。

2.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读懂,能从整体上把握语境。

3.写好答案后,要回读,不要出现病句、别字、不合逻辑的语句。

题号:

8

(2)均分:

1.67分

评卷细则:

标准答案:

好像任用人才一样,不是具有道德素养的人,怎么能分辨它而不迷惑,评论它而不徇私呢?

(犹、畜、恶、徇各一分,共四分)

【参考评分】

1分

特别是用人,不是有道德的人,邪恶可以辨别不疑惑,商议了不思考吗?

2分

那些被雇佣写墓志铭的人,不是拥有高尚道德的人,怎么会不产生疑惑,讨论后不示意表现出来呢?

3分

犹如任用人,不是高深道义德行的人,怎么能够明辨它而不困惑,议论它而不徇私呢?

4分

就像用人,如果不是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够分辨没有疑惑,议论而不徇私呢?

【补充说明】

1.本着以答案采分为准的原则,基本上只要学生能够把关键字词翻译到位均给分。

2.“畜”这个实词如果解释为“具有、培养、拥有、有”都给分,但是不能不把原文中的“非畜”两字翻译成“不是”,“非”为“不是”,“畜”应该为动词。

典型失误:

(原因追溯)

学生对议论性的文体缺失理解能力,没有故事性质的文段就缺失上下文的推敲,翻译机械化,很多同学句子连基本的主谓宾都没有体现,前后根本没有任何逻辑,特别是“用人”很多同学没有看出类比的语境意义、“徇”这个字有些同学舍近求远,翻译成“示众”。

见参考答案。

教学建议:

1.多阅读些散文和议论文的古文语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组织答案多抓动词,谨防句子前后语序的颠倒。

题号:

9题均分:

3.12

评卷细则:

参考评分:

1)被铭者角度:

被铭者是恶人或德才不好等,给2分;

2)铭文角度:

铭文失实或不合被铭者实际或名不副实或虚假或夸大其词或不公正不正确等,给2分;

3)作铭者角度:

作铭者不合要求或所托非人或道德品行有问题或不善作文或其辞不工或才学不高水平不够或写得不好等,给2分;

4)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4分。

补充说明:

(1)要点重复不重复给分;

(2)照抄原文语句给一半分。

典型失误:

(1)概括不全;

(2)照抄原文;

(3)要点重复;

优秀答案示例:

参考评分细则。

教学建议:

(1)帮助学生强化审题意识并帮助其掌握审题的具体操作规范;

(2)结合相关材料,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3)强化信息梳理、检索并概括的能力。

第10题

(1)阅卷手记

评分标准调整

手法1分,分析(情感)1分。

第一句若答成景物描写亦可得1分。

二三句若答成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亦可得1分。

情感参照评分标准(二三句的情感若答成急切盼郎归的心情亦可得1分)。

典型错误

1.不能正确审题,不明白如何刻画的意思,分析时没有涉及到手法,只是将三个句子翻译了一遍,然后分析了情感。

2.题目很明确问的是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时想当然,抒发的是作者的情感,还有一种错误的解读,将韦郎理解为友人,抒发的是对朋友的思念不舍。

3.答题废话太多,不精炼,唯恐漏掉一个点,分析手法分析三四种。

优秀答案示例(略)

教学建议

1.诗歌的教学还是应以读懂诗歌内容为主要任务,读懂了自然也会答题。

2.对于诗歌的一些基本术语的概念要让学生真正弄懂,而不是靠刷题获得。

比如题干中会涉及到如何刻画如何抒发、赏析、妙处、表达效果等。

3.诗歌的回答要精炼,按题目要求作答,问啥答啥。

11题评分细则

手法2分;分析2分;情感2分。

手法:

(任意1个,2分)

想象、虚写、直接抒情

分析:

(任意1个,2分)

前三句通过想像男子江南生活的情景,

想像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

情感:

(任意1个,2分)

担心男子留驻江南;

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

表达对男子的思念心切;

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主要问题:

1、没有读出是闺怨诗。

抓住“还乡”,读出“思乡”类似情感。

2、最后一句理解为:

想化作车前草,想要跟随行人走。

题号:

13题均分:

2.77

评卷细则:

参考评分:

1)环境描写,描写了江底的自然景色;

2)暗示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

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5)为下文“我”住宿后总是担忧被推下江的情节作铺垫。

(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4分)

补充说明:

1.原答案:

“环境描写,描写了江底的自然景色,暗示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主要针对前一句作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主要针对后一句作答。

2.结合学生答案,选取较为合理的,补充得分点进行赋分;又考虑从宽批阅,所以只要答道任意两点就给4分。

赋分举例:

0分:

奠定文章萧条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我住宿作铺垫,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0分:

写一大群土匪从村口出现却没有收货,写出村子的贫穷;也为后文写女店主的埋怨与村中贫困的状态作铺垫。

1分:

内容:

写江边一街屋与带武器上山的人手法:

①点题②点明全文背景在江边街屋③设置悬念④吸引读者⑤引出下文我住宿⑥呼应下文山上人来送南瓜⑦总领全文⑧为下文山上人来作铺垫。

2分:

环境描写,渲染了可怖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害怕的心理;引出下文“我”的出场;推动情节发展;村人携带武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

写出了江底的水势汹汹以及村人拿着武器的场景,为下文“我”留宿马店半夜害怕被推下江去以及对女主人存有戒心作铺垫。

4分:

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江底的危险。

为故事的发生提供活动场景。

为下文“我”想象被人推下江作铺垫。

教学建议:

1.句段作用除了熟知答题可能的角度外,最主要还是结合文本本身内容理解,同时注意前后情节的关联。

2.语言组织,要结合内容,不能只有套话。

题号:

14题均分:

1.94

评卷细则:

参考评分:

1)没有包袱里找到值钱的东西而失望,

2)通过叱骂儿子来掩饰心虚,

3)嫌儿子多嘴,自曝家丑。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补充说明:

1)第三点如答到孩子哭闹,得一分。

2)第二点如从我的角度答,我探问她的家庭情况,隐私,正常得分。

3)第一点只有答到没找到值钱的东西,正常得分。

典型失误:

1)错例——是因为生活的贫穷导致女人生气。

原因追溯——没有关注小说的发展过程,以女人一直存在的生存状态来回答情节民展过程中,具体情境下的题。

2)错例——包谷被烤焦。

原因追溯——主要情节没有把握准确。

3)错例——因为我是保商队的人,对保商队来抢的愤恨。

原因追溯——看到生气的原因,在文中机械圈划与生气相关的内容,21节,但这部分内容与生气的情境不吻合。

优秀答案示例:

1,在我的包袱中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2,害怕我发现,用生气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3,孩子透露叔叔的事,把她的隐私暴露给陌生人。

教学建议:

1,小说情节梳理要有意识地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2,小说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仍需提高能力。

题号:

15题均分:

2.56

评卷细则:

基本参考所给答案。

补充说明:

1.“丧夫多子”,答为“死了丈夫”、“孩子多”、“压力大”、“无依靠,独自抚养孩子”其中任意一点也可。

2.“被迫苟且偷生”,答为“为了生存,偷翻客人包裹,图谋钱财”、“委身他人,以求一点物质资助,养育孩子”中的任意一点也可。

典型失误:

1.审题不清。

题目问的是“简要概括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很多同学理解为“女主人的生存状况”或是“女主人的形象”;②没有关注“简要概括”四字,很多同学密密麻麻写了五行字,某种程度上耽误考试时间。

2.答点重复:

主要在于围绕“家庭贫穷”这一答点衍生出三到四个答案。

3.缺乏提炼,以形象描述代替概括。

如“没有暖气,要烤火堆,食物稀缺,只有包谷,屋子小,有霉气,没草席、棉被,有蜘蛛网,很少有客人来,周围土匪多,墙漏风有缝。

4.不少同学没有读懂文章,对“叔叔”的身份阐释很多。

理解人物比较模式机械化。

优秀答案事例(略)

教学建议:

1.小说教学应以读懂故事为先,不要模式化、僵化理解。

2.注重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问什么答什么。

3.训练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可简单搬搬抄抄。

题号:

16均分:

[参考评分]

1、对这一家艰难的生活处境表示同情和忧虑。

2、对女主人因生活重压导致人性扭曲而感伤。

3、对女主人生活窘境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4、对善良的贫苦百姓走上歧途感到怅惘和悲哀。

[典型失误]

1、读不懂文本主题,笼统地写对战争的厌恶和控诉,或错误地写女主人的光辉形象(如:

表达了对女主人努力维持一家生活的赞美;为女主人热心的为我煮南瓜的感激;伟女主人在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帮助我的感激;对女主人一家乐观生活的感动,等等)

2、做题语境意识不强,“心里不禁黯然起来”的语境是看到相片上的字,回头看见母子在煮南瓜,学生却多写对军人战死沙场的惋惜、对自己面对他们的苦难无能为力的无奈、对政府没有好好赡养军人遗孀遗孤的批判,等等。

[优秀答案示例]

1、对女主人独自抚养多个孩子、艰难生活的同情;对女主人原本生活美满现在却沦落至此的伤感,对女主人粗暴冷漠表示理解;表达了我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战争中饱受摧残的百姓的同情、怜悯。

2、表达了对女主人一家遭遇的同情;表达了先前对女主人的警惕和不安的愧疚;表达了对女主人经历物是人非的怅惘、失落。

3、表达了对之前怀疑女主人的愧疚;女主人丧夫,生存艰难,表达了对女主人一家的同情;时局动荡、战争不断、时有流寇,百姓生存艰难,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悲悯和对时局动荡的惆怅;为善良之人变得粗鄙凶悍而感伤。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探究训练。

2、平时加强学生做题时的语境意识、文本依据意识。

题号:

17均分:

3.58

参考答案调整为:

首先,由《浅薄》(1分)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

”的论题(1分);其次,通过《知识的边界》,对比分析了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不同(1分)及利弊(1分);最后,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1分)还在于自己的观点(1分)。

(每点2分,共6分)

补充说明:

如果将全文分为四个层次,即将参考答案的第二个层次细分为“不同”和“利弊”两个层次,则扣1分。

典型失误:

1.没有标示思路的关联词,即“首先”“其次”等,扣2分。

2.第一个要点中,把话题“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

”表述为“观点”或“论点”,不得分。

3.每个要点开头以“第一层(1-5)”这样的形式来呈现,即使后面概括的内容大致正确,但是分层明显错的也不得分。

4.分了五个甚至更多的层次,视情况不超过2分。

5.答案笼统,如:

首先引出话题,其次结合《知识的边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6.部分学生答题极不规范: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语言啰嗦,甚至写到答题区域之外地方;有一些奇怪的符号,比如下划线,比如用罗马数字标示要点。

优秀答案示例:

教学建议:

1.强化学生规范答题、清楚呈现答案的意识。

2.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3.指导学生学会梳理文脉:

(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等)。

(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小结句等)。

题号:

18均分:

3.28

评卷细则:

【参考评分】

2分(照抄第6段,对传播没有到位的概括,得2分)

4分(答案中有“知识”有“信息”,“传播”一点基本到位,得4分)

4分(“知识”主语落实到位,对“传播”一点没有概括)

满分

【补充说明】

题干:

文中说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有很大不同,请简要概括。

3.学生在审题上没有抓住题干要点:

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有很大不同,主语为“知识”,但是在具体答案中普遍呈现为“纸”“网络”(此为知识的载体,而非知识)或者“信息”(“信息”与“知识”还是有区别,文中虽不明显,为答题严谨故,还是“知识”为妙。

4.文章第6段“纸是有限的,而网络是无限的;纸上信息是固定的,而网络上的信息是流动的”给学生答题造成的混淆最大,很大一部分学生都照抄了此段。

本着“惩前毖后”更为“治病救人”,此种表述得2分。

5.就文本内容而言,思路比较清楚,第5段“如果我们把网络时代和印刷术时代做一个区分,可以看到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都有很大不同。

”紧接着的6-9段尤其是7-9段就是对此展开的具体阐述。

但是学生阅读比较马虎,被第6段牵扯了视线,在7-9三段的具体筛选概括上重点又没有落实,导致得分不算理想。

典型失误:

(错例呈现、原因追溯)

见上

优秀答案示例

见参考答案。

另有学生按照两个时代(印刷术时代网络时代)分三点(创造、传播、获取)进行回答,亦可。

教学建议:

1.阅读要抓整体,应有整体意识。

2.审题要有要点,具体答案组织时应有对象意识,有思路意识。

题号:

19

参考评分:

1、学会选择所需的知识,集中注意力,作深度思考;

2、学会过滤,筛选出真正重要的知识;

3、克服知识网络化的恐慌,努力认识世界;

4、避免加重思想的僵化和极端化。

(每点2分,任意3点即得6分,共6分)

补充说明:

如果学生能写到在网络时代,我们要有自己的求知欲望和行动,也得1分。

典型失误:

1.审题不明确,最关键的未能抓住,答案是大而空的套话。

如:

面对网络弊端,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代是人创造的,是由人掌控的,人不能被时代控制。

2.全文意识不够,未能从整体文本中理解句子内涵。

优秀答案示例:

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过滤,获取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

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知识,避免思想的僵化和极端化。

注意力集中,进行深度思考,通过理性的思考去获取知识,

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信息筛选提炼的能力训练。

2、强化学生审题意识,明确答题要点,规范答题并清楚呈现答案的意识。

 

高三语文期终阅卷手记

题号:

附加卷21、22、23均分:

5.6分

评卷细则:

【23题参考评分】

①“礼教治政,有用于世”或“文章注重适用性”等1分

②“既要重视内容(文),又不能废弃形式(辞或“文采”)2分

③“探讨了文和辞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或“文采”)1分

【23题补充说明】

第一条,能写到文章于世的作用、价值,就给1分

典型失误:

(错例呈现,原因追溯)

21题,大部分同学“尝谓”后面没有断句;“云”“之”后面错误断句

23题,

例1,“文章要有匡时济世的作用,文辞不必华丽,要以文章实用性为主,不能本末倒置,使文章华而不实。

”“适用性”等同于“实用”不妥,得1分

例2,“做文章要以适用为先,其次要为文章增添文辞;古之云作文要以辞藻为先,辞藻定要华美,适用次之。

”虽然前后矛盾,尚得2分

例3,“文章精巧华美,不必讲究实用性;文章若要讲究实用,亦不需文辞精美。

”观点重复、矛盾,“适用性”等同于“实用”不妥,得0分

例4,“后人对待前人之文只注重大体,而不注重其本意;文和辞只注重其中一种,而舍弃另一种。

”没有体现出材料的观点,得0分

优秀答案示例:

23题:

例1,写文章以适用为根本;既要注重文,又要以辞为辅助。

3分

例2,写文章要文辞兼有,缺一不可;文章要以经世致用为本,以文辞修饰为辅。

4分

教学建议:

1、文言断句练习注重固定句式、特殊句式的语感把握。

2、文言语段内容概括题,注重文本内容大致理解基础上的层次划分,分角度答题。

(究其根本,很多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没有读通、读懂文本内容,比如“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曲解成“写文章要注重刻镂绘画”等。

25

均分:

2.54

参考评分:

按照参考答案,一点一分

典型失误:

1、重点答案出现错别字,薛宝钗的“薛”很多同学写错。

2、细节出现错误,有同学答:

莺儿看到宝玉通灵宝玉上的铭文,实际是听宝钗口中念出;

还有同学答:

宝钗为成就“金玉良缘”,故意拿出自己的项圈;

3、未注意回答事情发生的缘起:

是宝玉前去探病。

优秀答案:

参照标准答案

教学建议:

1、巩固《红楼梦》重点情节、重点细节,注意不要张冠李戴

2、注意审题:

本题提示“两句话是一对儿”,有很多同学根本未答到这两句话

25

(2)均分:

2.52

参考评分:

按照参考答案,每点2分

补充说明:

(第1点中,若从关羽的角度写其自负、刚愎自用即得2分,或从吕蒙、陆逊的角度写也得2分,但不重复给分;第2点若答案为“关羽拒绝与东吴的联姻,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也得2分)

典型失误:

1、没有分点意识,集中从关羽的角度分析原因;

2、审题错误,答案写成“关羽败走麦城”的过程;

优秀答案:

参照标准答案

1、不听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言,拒绝与孙权联姻且言语无礼,激怒了孙权使之联曹;2、骄傲自大,轻视陆逊,给吕蒙可乘之机;3、没有处理好同僚关系,致使傅士仁、糜芳降吴;4、不听劝告,自恃勇力走小路。

教学建议:

针对性复习《三国演义》重点情节

题号:

26

评卷细则:

【参考评分】

“媳妇”指英语,“娘”指汉语,“顾了媳妇忘了娘”有批评学生专注英语而忽视汉语的意思。

【评分细则】

专注、重视英语(或者“媳妇”指英语)得一分;忽视、不重视汉语(汉字)(或者“娘”指汉语)得一分;表达了对这类现象的批评、讽刺、否定、担忧等得一分。

典型失误:

1.第三点写出来的同学只有少数。

2.照抄原文句子“中学阶段,在汉语与英语之间,学生更重视英语,一进大学,越发专注于英语的四级六级甚至八级,忙托福、雅思。

”这句话只表达了对英语的重视,只能得一分。

3.照抄原文“随着信息、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汉字也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人们书写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不能概括出忽视汉语汉字的意思,不给分。

优秀答案示例:

1.“顾了媳妇”是指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相较汉语更加注重学习英语;“忘了娘”是指学生只顾学习英语,而对汉语学习不重视;流露出作者对只重视英语而轻视汉语这种错误行为的批判。

(3分)

2.比喻论证。

将英语比作媳妇,将汉语比作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学生重视英语而忽视汉语的现状,汉语为根本,而英语是外来的却占据主位,表达了作者对汉语失落的担忧。

3.“娘”指汉语,而“媳妇”指英语;指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越发专注于英语的学习,忘记了汉语的学习;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批判。

教学建议:

1.句子含义题除了要阐释这句话本身的意义,还要有效果和作者的态度价值观。

2.组织答案不能照抄原本要学会概括提炼。

27题

【评卷细则】

近代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2分,计算机,信息、技能等技术发展的影响2分,学习英语可以改变命运的言论的影响2分

【补充说明】

近代全盘西化思潮影响可以写为:

1、受“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质疑(2分)

2、受“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主张汉字“拼音化,简化”甚至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2分,如只答其中的一点“拼音化简化”1分,放弃汉字教育1分)

【典型失误】

1、未从对汉字态度,先进技术影响,英语影响三个方面考虑,仅从一方面考虑。

2、英语的影响答成外来语言的影响,未明确英语。

3、只答出先进的技术,科技的发展,未明确他们的影响。

4、照搬文本,不会选关键词概括。

【优秀答案】

(1)随着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

(2)英语热的兴起,对汉字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3)国人对汉字产生质疑,关于汉字的负面言论大肆传播。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学会依题选定答题区域,并对区域内容适当分层理解。

2、答案应针对问题的问点回答,并具备完整性,切记答一半留一半,虎头蛇尾。

3、注意分点意识。

28题

【评卷细则】

1、认识汉字作为文明载体的意义,高度认识汉字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价值;(2分)

2、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把汉字教育当作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2分)

3、汉字教育工作者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特点,根据学生实际重新审视和创新汉字教学的方法。

(2分)

【补充说明】

第2点写“提高汉字教育的地位”得1分;第3点写“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得2分。

【典型失误】

1.绝大部分同学要点提炼思维局限,只停留在本段内筛选,没有从文章整体着手,兼顾上文。

2.部分学生只是从文章中照抄几句话,缺少关键词的提炼,缺少段落主要内容的概括。

【优秀答案】

1、重视汉字的意义、认识汉字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

2、提高全社会对汉字教育地位和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坚持汉字教育的战略工程地位。

3、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尝试汉字教学的新理念、新途径。

【教学建议】

3、重视学生信息筛选提炼的能力训练。

4、指导学生答题的全局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