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846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二模块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67分,第Ⅱ卷83分,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高.考资.源网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共6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及民族融合或冲突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上,国家间的文化冲突相对于军事冲突在上升,军事冲突也往往与文化冲突相联系;在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在上升,物质需求也往往带有文化需求的成分。

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能力和命运。

因此,发展先进文化,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

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取向、目的问题。

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解决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

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

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的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

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据。

1.下面有关“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人们对理想、信念、态度等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B.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造成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甚至所有文化的不同。

C.价值观指导人的活动。

人的活动取向,必须体现在人对文化的再创造上。

D.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础,所以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文化的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人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融合促进的。

B.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C.人的活动及其结果,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的教化、熏陶作用。

D.所有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应遵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努力促进文化发展。

3.下列理解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活动之间是主次关系,因为价值观是人活动的指南。

B.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必须摒除个性文化,使文化走向大众化。

C.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一个个体的活动方式,体现在群体的价值观上,与文化的关系不太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

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谦曰:

“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

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

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

灵庆曰:

“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

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及融死,以礼殡葬之。

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

才能

B.擢为明威将军      擢:

提拔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

归顺

D.卒官,时年九十二     卒:

结束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

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左军行参军时,因父亲担忧而辞去职务。

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

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

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5分)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8.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

9.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3),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6),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的静物写生。

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

“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

”葛雷兹又嚷道,“不行!

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

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

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

这样轰不开,打不响。

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

“为什么?

”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只管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

你已有家室之累,老兄,一个老婆加三个孩子,他们每人每天要三千卡路里热量。

而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

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

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

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开创一个画派啦,诸如此类。

把体现、冲动、抽象画等术语,一股脑儿搅在一起,炮制几篇宣言。

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圆形或方形。

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高司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

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就是找不到老实人杜什的大名。

她坐下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那么娇嗔的一笑:

“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

噢!

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满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

之后,她失望的,婉转的,娇媚的,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

“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

画画这一行,最最要不得。

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

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

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

临了,说道:

“你能不能这样做,向大家郑重其事的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鄙人我?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

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

这真是愚不可及!

才不是那么一回事。

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

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法国上校军衔的标志),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绶。

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打在桌上来表现。

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

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

“一小时里都画得出。

换了别人,大可借此发迹呢!

“但是,何妨一试。

“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

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

你等着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

美丽的高司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香气袭人,跟着她新进的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哎,亲爱的,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

“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预许着柔媚圆满的幸福。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

“好家伙,真有你的!

这下,可打响了。

这些作品,我统统包下了。

我每年向你买进五十幅画……行不行?

杜什象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

画室里人慢慢走空。

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冲冲的,把手往袋里一插:

“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

你听到穿兔皮领那小子说什么了吗?

还有你那位波兰美女?

那三个俊俏的少女连连说:

‘崭新的!

崭新的!

’啊,杜什,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

画家皱皱眉头,看他笑得呃呃连声,突然喝道:

“蠢货!

“蠢货?

”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自从皮克西沃之后……”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

“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

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

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

”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的,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对小说分析不正确的两项()(4分)

A.这篇小说通过描写画家杜什的转变,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界脱离了艺术本质、追新逐异、华而不实的不良风气。

B.小说中的经典台词“难道你从来没看见过江流水涌吗?

”出现了三次,作用都是标志着画家彻底蜕变成“伪艺术大师”。

C.从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无不有着畸形的审美观,而正是这种审美观戕杀了那个时代的艺术与文化。

D.小说以“大师的由来”为题意在提醒读者,不要仅仅关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更重要的是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

E.结尾处画家对作家的回答将人物置于一种戏剧的氛围中,使读者在哭笑不得的同时体会着作者辛辣的讽刺。

12.阅读全文,按照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情节,把空格处补充完整。

(每处不得超过12个字。

)(4分)

葛雷兹劝杜什改变画法————————杜什彻底蜕变成“大师”。

13.画家杜什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反差强烈。

结合全文,说说画家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请分点回答。

(6分)

14.除了主人公画家杜什,小说中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小说家葛雷兹和波兰美女高司涅夫斯卡夫人。

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他们在作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5.下列词语字形无误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恓(xī)惶肖(xiāo)像纶(guān)巾委曲求全

B.雪茄(jiā)戕(qiāng)害扶辇(niǎn)礼上往来

C.煞(shā)风景棕榈(lǘ)罗绮(qǐ)残羹冷炙

D.诡(guǐ)计暮霭(ǎi)搵(wēn)泪冠勉堂皇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张这个人就爱故弄玄虚,和别人谈话时,总是一说到节骨眼儿上就不往下说了。

B.我知道这两幅字画是您的命根子,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

C.为了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省委主要领导赶赴南宁,下车伊始便亲临现场查看情况。

D.他为人比较谦和、内敛,就算是非常的生气,也很少能见到他怒发冲冠,暴跳如雷。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闷热的黄梅天气中,世博会人气继续上升的同时,销售世博特许产品也已突破200亿元。

B.为了办好本届亚运会,政府请来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实际上这也是他们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管理理念。

C.已经考虑结束自己的国家队生涯的阿内尔卡表示,自己退出国家队后依然希望国家队在未来的比赛中有出色表现。

D.不管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可信程度颇受怀疑,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收集并提供了一批新旧富豪成长的重要信息。

18.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杖汉节牧羊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③宁许以负秦曲④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⑤卒廷见相如⑥大将军邓陟奇其才⑦单于愈益降之⑧且庸人尚羞之

A.①⑤∕②④∕③⑦∕⑥⑧B.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C.①④⑤∕②∕③⑦∕⑥⑧D.①④∕②⑤∕③⑦∕⑥⑧

1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皆为陛下所成就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0.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3分)

我还想告诉同学们,。

,,

,在面向民间这一点上,他做得比谁都彻底。

①他诗歌中的意象都是世俗化的、大众化的

②但他有一种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

③白居易写诗是很通俗的

④也不像杜甫那样对苦难体验非常深刻

⑤他不像李白那样惊世骇俗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④③②

C.③⑤④①②D.③⑤④②①

21.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内容要照应,并构成排比句。

(5分)

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在书里: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结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我们,;

友谊如,我们,。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呼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生命就是在这种呼吸中保持与延续,这是近于废话的常识,然而,宇宙万物都以其不同方式,在做着生命的大呼吸,只是一般人没有如此理解罢了。

举其大者,有日升月落的白天和黑夜,天体的运行才会保持平衡,那是宇宙的呼吸;天有阴晴云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取得养料繁衍生命,这是自然的呼吸;有平原与峡谷,高山与河川,而后才有山河之雄壮秀丽,这是大地的呼吸……”

以上是《文汇报》上刊载的俞天白散文《精神呼吸》中的一段话。

的确,生命需要依靠肺部的生理呼吸,但那只是生存需要。

人生在世,还需要珍贵的精神呼吸。

那么,你认为什么是精神呼吸呢?

你是怎样看待精神呼吸的呢?

请自定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二模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C(“人的活动取向,必须体现在人对文化的再创造上”错,人的活动取向、目的应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的认同上)

2、B(“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属主观臆断,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在上升”)

3、C(A项,“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活动之间是主次关系”错。

B项,“摒除个性文化”有误,因为个体遵循的社会文化本身是大众化的,但个体的文化本身却是个性的文化。

D项,与文化的关系密切)

二、

(一)4、D(“卒”指去世,死亡)

5、A(③是谈治政的方法和效果⑤是说孙谦的竭尽忠诚。

6、B(B项“因父亲担忧而辞去职务”应为“因父亲去世而辞去职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原文意思是孙谦并非不愿意作官。

而是不愿以这样的方式受到恩宠;明帝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放弃这一想法,而是因为孙谦“辄散甲士”而气恼,虽然没有处罚他,但却不再任用他了)

7、

(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白廉洁,特别礼待他。

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重的工作来为朝廷效力。

(“嘉”赞许,赞扬;“礼”厚待、礼待;“异”不一般,特别地;“剧”繁重的;“效”效力。

每词1分)

(2)(5分)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笃”重,病重;“舆”抬;“厅事”大厅、厅堂。

每词1分,句意2分)

(二)8、间接描写:

(1)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

(2)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烘托潮水的雄壮气象。

(每点2分)

直接描写:

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2分)

9、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3分)表现出弄潮儿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2分)。

(三)10、

(1)一尊还酹江月

(2)回首向来萧瑟处(3)把吴钩看了

(4)可堪回首(5)莫道不销魂(6)满地黄花堆积

三、11、BC(每项2分,共4分)

12、杜什接受葛雷兹的建议(或:

杜什同意改变画风)、杜什画展取得巨大成功(或:

杜什画展受到追捧)(每点2分,共4分)

13、画家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反差强烈,但人物的这种转变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①虚浮不实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②家庭的拖累,生存的需要。

③画家希望被赏识,希望出人头地的心理基础。

④小说家葛雷兹的劝诱。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4、①小说家葛雷兹聪明机智,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是个“混世”的高手。

是画家杜什转变的直接导火索和知情人、见证人。

(2分)②波兰美女矫揉造作,虚浮不实,根本就不懂艺术,她是当时追新逐异华而不实的社会风气的典型代表。

(2分)③这两个人物分别从艺术家、社会大众两个角度对主旨进行了深刻地揭示,(2分)同时也有力地陪衬了主人公杜什。

(2分)

四、15、C(A肖(xiào)像B礼尚往来D搵(wèn)泪冠冕堂皇)

16、C(“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很明显省委领导亲临现场,不能说是初到任所,这个成语不是指一下车就开始工作,此处望文生义,用错)

17、答案:

C(A“产品”“突破200亿元”搭配不当。

B宾语残缺,“理念”后补出“的途径”D“不管”改为“尽管”。

18、D(①④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⑤是名词作状语;③⑦是动词使动用法;⑥⑧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19、D(ABC都是被动句,D是定语后置句)

20、D

21、例句:

(友谊如)音符,(我们)共同谱写,编织成一首首温馨的乐章:

(友谊如)色彩,(我们)共同勾勒,绘制出一幅幅奇妙的画卷。

(5分)(比喻恰当2分;句式与例句一致,形成排比,3分。

五、22、略。

附文言文翻译:

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县人。

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

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

他又出任句容令,清廉谨慎,博闻强记,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

宋明帝泰始初,他服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用他为司徒参军,并向宋明帝提到他。

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太守。

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地方官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

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跟随。

孙谦说:

“当地人不宾服,是因为我们待他们不合礼节。

不必麻烦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

”他坚决推辞不接受。

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高+考+资.源-网蛮人与獠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

对于原先抢掠得来的奴隶,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

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

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

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烦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等待判决的囚犯。

到他离职时,百姓以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的礼物,装载缣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他推辞不接受。

每次离职时,总是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棚居住。

明帝将要废立太子,想将孙谦引做心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