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739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docx

主任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学校想做但是做不到国立清华大学通识

後現代理性問題與通識教育

馮朝霖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沈主任、各位清大的老師、朋友、很多是熟的面孔喔

很高興能夠來到這個地方,跟大家切磋、討論有關通識教育的一些相關的問題。

我想清大不管在那一方面,也不能說只有通識教育,都是我們國內學術界的重鎮,每次提起這個問題(通識教育),自己都會覺得有點心虛,我是後來答應了沈主任之後,事實上有點後悔,不過我想就是說,處處可以學習,他也講說這其實不一定要當演講,是一個座談,就是大家交換一些意見,上次他到我們學校來,也是應我的邀請,做一個通識教育的計畫,所以呢!

大家都是同病相憐,互相支援一下。

我們都是在做教育部的那個基礎教育計畫,都是四年,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同時都會接觸到一些高等教育的問題,所以有這個機會,我個人是很把握啦!

只不過因為最近身體微恙,那個演講的內容和大綱一直遲遲的都沒有交過來。

個人感到非常抱歉,如果今天講的內容,比較不周延及草率,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我剛剛早上11點的時候,參加一個由我們學校由校長所任命的11個委員組成的「課程改革」或是說「學分結構改革」的一個委員會,得到一個學校改革的基本共識就是說,尤其是政大目前的情況,就是沒有像貴校那麼優秀,或是說那麼樣的順利喔!

因為在所謂的研究型大學,這次政大沒有排上喔!

很多人認為說,我們這次會失去一些好的機會喔!

影響可能蠻大的喔。

所以大家就在思考說,在我們曾校長的領導之下,我們這個校長的確是很用心,他也是一個蠻開明的校長。

這思考的過程中,就是說,像政大這樣的一個學校,或者說是類似像政大的一個學校,目前的這樣社會情況和環境,他應該把握未來發展的一些問題或者說一些重點喔,比如說就是要減少老師們教學的負擔,能夠有更多的心力來從事研究,所以這個問題就會牽涉到學生應該修多少課,修什麼類型的課程,我想這些問題都是牽連在裡面啦!

當然,也會牽涉到通識教育的問題,所以我想就是說,通識教育的問題對我來講是放在高等教育的contact這種background去看,在這個地方,也許就我的一些背景,來跟各位做一個說明。

我來看這些問題我的一個立足點喔!

我的本行是在教育哲學,現在在做通識教育的計畫,過去在求學階段,在歐州的時間比較久,博士學位是在德國,1999年的時候還去德國做三個月短期的一個研究,對歐洲,尤其是德語系的國家高等教育的傳統或者說他們學術的歷程,這些文化的精神,這些部份我個人是比較有持續性的關心,我自己在通識教育的課程內也是有一些經驗啦!

前幾年回來的時候,也是有開一些通識教育的課程,對我來講,我認為通識教育不是大學邊緣的一個東西,我認為通識教育應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理想,可惜在國內來講,有這樣想法的人基本上比較少,大部份都覺得通識教育好像是要做一個補充或者說比較不是一個核心的東西,所以我的思考動能就是,如果我們改變這樣一個基礎的出發點,就是說通識教育是牽涉到大學的一個理想的話,那我們如何從各方面來思考這樣的一個觀點,所以我今天的重點就是這樣子,我先把我的立足點講過,我自己有這樣的一個信念,我認為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理想,這個理想就算我當年的處境,包括我們自己的處境,還有是只要是處於全世界這樣歷史文化的處境,在這個當中,我們要有那些看法和了解。

上次沈主任來跟我提要參加這個活動的時候,他說,你不用講太多啦!

只要把你最拿手講出來就好了,我想了老半天好像很有道理,又覺得說好像沒有什麼道理,因為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最拿手的是什麼。

有人跟我講說在貴校出的一本期刊中,有一篇我的論文喔!

這篇論文是在前年一個學術研討會發表的,跟通識教育有關,跟我們所謂的知識經濟的時代有關的論文,在裡頭的觀點,我想在今天還是會做一個重複的一個討論,所以這就是我的一個前提。

那麼首先就是我談一下我的對於目前的大學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基本處境的一個看法,這個看法是基於我過去學思的經歷的一些綜合,當然這些大家都有了解,可能也會覺得說的確就是這個樣子,我的想法:

1.在台灣所謂的高等教育就是博士不博,然後通識不通,我們國家教育部也很重視通識教育喔,幾乎在每一個高等學府裡都有這樣的一個機構或是說這樣的課程,那倒底有多少是認真的做事情,我想這只有每一個學校自己的人才了解,因為這一年多來我們辦了很多的座談會,舉辦專家座談,接觸各校的老師甚至有些是辦通識教育的一些人,我們也到很多學校去看一看了解,我自己也參加過,教育部所做的通識教育的一個評鑑,所以台灣頭台灣尾也都去跑一跑看一看,所看到的一個情況就是說在通識教育在台灣的一個情況事實上在台灣是不通的,不通的原因是基於很多的因素,我現在不講那麼仔細,就現況上來講是這個樣子。

2.那博士不博是我們整個高等教育的一個問題,這個是做一個比較的結果,事實上我們台灣的高等教育是走一個單行道的方向,從大學到研究所都有這樣的情況,而這個情況沒有因為時代的挑戰,或是文化的變遷,能夠有一個彈性的調整,所以整個高等教育,我是用這八個字來形容,如果說現在學校邀請我提供一些改革的建議或者說是未來應該做的一些事情,就像我剛剛所講的,我早上參加的那個會議,我一開始就跟學校提供一個議案,我說,一開始就要調整整個學分的結構,一定要想辦法降低各系專業的畢業學分數,我還做一個調查發現,政大每一個科系的學生,在本系的應修畢業學分中,平均剩下16個學分,可以是自由的,有些系只剩下個位數,扣掉學校的必修學分,所謂共同必修科還有本系規定的應修學分數,包括必修選修,有些只剩下5個學分3個學分,這樣的大學,你可以想像嗎?

我覺得很難想像是因為當我們在不同國家的高等教育得到學習經驗,這個實在一種非常小學的非常中學的一種高等教育的制度,所以我跟學校提供的建議就是一定要想辦法降低各專業科目的應修(包括必修和選修)這樣子的制度,至少要調整到通識教育這個部分佔1/4,另外有1/4的學分機會是可以讓他選修一個母系,這是中等以前應該做到的,如果高等來講,應該是要更有彈性,另外1/2是修專業本系的畢業學分數,我為什麼要提這樣的一個建議,我這樣的建議當然還是要有許多的思考,但是私下跟很多不同領域的老師討論,他們也的確是覺得說有這樣的一個必要,所以這樣的一個構想是在學校的很多不同的場合讓大家去討論,但是我想可以預期的就是,這樣的阻力事實上是滿大的,有很多科系的反對聲浪,偏執是非常嚴重的,有些就是說除非學校調整通識教育的學分,不然他不願意降低自己的學分,聽到這樣的聲音,很難想像會有這樣的想法,單單的確在政大就是會存在,所以他不僅是認為,他本系沒有調整的空間,他認為通識教育這樣的東西還要再調降,意思就是說他本行的學分,事實上還不夠,有些超過100個學分,這樣的一個現象不是「博士不博,通識不通」的一個現象,我想大家每個心理都有解讀啦!

我想問題就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一個疆化,雖然我們有新的大學法,但新的大學法施行之後,各校是不是可以很快的建立學術的專業屬性,在我看起來是覺得蠻懷疑的,因為就像我們民主化一樣,事實上要有許多的條件,我們發現習慣性也好,或是那種疆化也好,或是默不關心也好,太多的因素,事實上把高等教育的自主性下放到系或者院以後,其實並沒有按照理性在運作,按照我們過去所想像的理性在運作。

這讓人覺得很諷刺的是,高等教育是最能突顯最能代表理性的一個場所,假設這個高等教育不能有所謂的理性的話喔!

那我們這個社會會存在多少非理性的現像產生。

常常會遇到很挫折性的一種現象喔。

所以高等教育制度的疆化,在台灣高等教育是一個很嚴重的危機。

再來就是說我們知道在這10年中台灣高等教育的機構從50多所,擴充到150所,增加了兩倍喔!

這個問題會發現,大家的機會也多,我們民間教改的聲音都覺得大家有機會要來就讀,所以整個學校就增加了,不管是老的學校還是新的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學校讓學生說驚呼「這個學校的教育精神是什麼?

」他很容易就去認同這個學校的教育精神,然後會以這個學校的教育精神來做為自己學習或發展的一個資源,所以學校定義問題,是會影響到社會中堅分子人格的一個發展。

就這項來說,我個人的發展點是很差啦!

就是說高等教育基本上來講就是像空殼子一樣,速成的價值觀比較多,但是長期致力一個學校文化培養和發展的人或學校,基本上是比較少,所以這個是我覺得今天我們去談通識教育也好,高等教育也好的一個處境。

3.那麼這樣的一個處境,是不是可以透過我今天要談的,後現代理性的問題呢?

能夠跟他有一個連結或是說能夠這樣很快的去解決呢?

當然不是,這只是當作一個前提,但是這個前提要如何扣到我們今天要談的主要的概念問題,就是說所謂的理性的問題,我想可能這中間還有一個落差,不過,我想我今天沒有那麼多時間,也許待會討論也可以給予往後的發展喔!

我今天談的主要的重點就是說,在一般的通識教育,不管是台灣的通識教育或是哪個國家的通識教育也好,純粹從教育哲學或是從哲學這個觀點來看的通識教育,在目前這個階段,最應該思考的問題是什麼?

或者說他應該根據的前提是什麼?

那這就是屬於一個理性的問題,我之所以找這四個人,就是從Habermas到Lyotard到Rorty到Welsch,這裡面有兩個德國人,一個法國人,一個美國人;在他們之間他們的同質性多於他們的異質性,當然這樣講也不見得公平啦,不過事實上有些是沒有交集。

那這個交集是說他們共同的地方或接近他們共識的地方是什麼,我想我就開門見山的說,事實上他們都是共同對於啟蒙時代以來的西方的理性觀,也就是說對於理性是什麼?

對理性的任務?

對理性的特質,這些東西,他們都有強烈的批判,強烈的反省,事實上來講都是其來有自,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隱隱約約的指向一個共同的方向,這個方向來講就是有種明顯的美學的成份,待會我們大略的來講這種美學的成份是一種怎麼樣的想法。

所以前提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後現代理性的問題,事實上在德國從尼采開始,就已經有了預言,因為在尼采這個階段現代化理性的迷思,已經彌漫在整個西方世界了,那麼在這個部份,我們學校是最內行的,但是我們看到尼采在這個階段所講的話,或是做的動作,到了後現代,或是說二十世紀後半世紀的階段,很多不同理論的哲學或思想,都不約而同的跟他的想法事實上是非常接近的。

尼采的這個預言,基本上是說對西方的理性觀,這個理性觀,就是後來Rorty所講的「自然、鏡像的哲學」,所以整個西方,雖然Rorty所講的是哲學傳統,但是後來柏拉圖講的是一種mirrorofnature。

可是事實上啟蒙時代以來的科學觀,或多或少也都是在同樣的理性觀之下的一種脈絡,所以尼采這樣很強烈的生物學主義或者說是建構主義這樣哲學的一種洞察,我們認為在那時候這樣來講也算是一個預言,這個預言到了二十世紀,不斷的被其他人做了一個印證,或者說附和他,或者說支持他

整個理性觀在後現代來講,造成其他學術領域的變遷也好,或者說其他不同想法核心的關鍵,

我說他們是一個分節,也許太過強烈了,至少是說在學術界也好,或是在整個西方文化的分微裡面喔!

不會再這樣子的,一昧的去肯定整個現代性或是啟蒙時代的那一些基本的假設或者說啟蒙訓練,是毫無疑問的一種現像,也是分節是故意要去突顯他的程度,在這個地方就引用尼采說的話「真理是一種原則上是偽造的體系在生物學上的利用。

」跟底下所講的話是同樣的意思,所謂知道的力量,跟他是不是真理不是有很大的關係,而是成為一種習慣,而是會被文化或是社群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關係,總之是和實用的原則是習習相關。

我想在這方面,尼采有很多的論述,我只是引用這兩句話,來突顯他這樣的一個態度。

之後我想在二十世紀的後半世紀跟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對後現代理性這個問題的反省或檢討。

另外一個就是法蘭克福學派這個階段理論他們所強調的對整個西方文化從每一個層面所做的反省和懷疑其中又以Habermas所提出的概論「河馬遜的危機」最能表現他們批判和危機感的一種程度,整個河馬遜危機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理性認同的危機,倒底什麼是理性,理性對我們的文化應該扮演的功能和角色,這個問題到二十世紀這個階段,基本上來講,他的那種確定性,他的穩定性,基本上來講是越來越嚴重了。

所以我想透過法蘭克福批判學派的論述,更能夠去突顯出,我們在這個時代,對理性這樣的概念這樣的角色,在我們文化裡面,更不要講在教育理面,他應該被關注,被反省的一個重點,接下來後撤敘述和大體敘述的危機問題其本是就是Lyotard的觀點。

意思也就是說,西方文化過去200年來或300年來的頁獻喔,背後其實不是那麼單純的建立在毫無疑問真理的基礎上,而是這樣的信念是有一套我把他稱為是說大話,這個說大話,是大家很容易就接受的,久而久之來講就會是理所當然的,不過,這個說大話,是給我們文明帶來很多毛病很多這個窮師父的問題,所以這個說大話,這個西方文明的現象,事實上來講,就是從這個Lyotard的他們法國哲學的立場來看是最不以為然的例子的一件事情,事實上在人類的文化範圍裡,沒有什麼事是天真無邪做為基礎的這個東西,所以說就是thelostofinnocence,這個innocence意思是一個基礎,不管是科學也好,社會制度也好,社會規範也好,人際關係也好,對於最後這個對於語言或者認同的這些現象,所謂的這種contingency的概念,以後大家就知道是Rorty的一個想法,Rorty在他的一個論述裡面,他雖然是美國人,可是他建構在新的實用主義,事實在已承續了歐洲哲學從尼采開始,這些歐陸哲學的觀點,那麼,他所提出來的這個contingency這個概念,事實上來講他對西方傳統哲學,傳統理性觀,是非常好,所謂自然鏡像的概念衝擊力是一樣的,我認為剛剛所講的一個概念,就是自然鏡像的理性觀跟contingency這個概念喔,有人翻成偶然,也有人翻成釋然性,也有人叫做隨機性,這個意義,事實上就是說我們過去以理性為精神的哲學思考或是理性思考,背後所講的自我,都像前面所講的,都有一個基礎一個元素,是不變的,他是可以做為全部變動的一個不變的基礎,但是對於Rorty來講,不是那個樣子的,因為他受到分析哲學傳統的影響,分析哲學我們都知道是他一路想要去尋找做為分析一切正常語言的背後的後徹語言,不過後來有發現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語言也好,我們講的自我也好,事實上一切一切都是一種釋然性,隨機性這樣的一個現象產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絕對的必然,他只是一些條件之下的一種顯現,如果從比爾泰他們的歷史哲學,這個概念也許叫做歷史性,人類的文化裡面,宗教也好,哲學也好,科學也好,那個堅稱說他是代表真理的這樣的論述,都是由他的釋然性所造成的,不同的時空文化所造成的,沒有那個純粹的必然性,所以,這也是代表一種解構,我們可以這樣講,前面的這些從尼采開始到法蘭克福學派,到法國哲學,我想法國哲學這個階段到後期不是只有Lyotard…等這些人,一直到了英美哲學的新實用,我想共同的就是說是對於傳統理性的信念,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概念,提出了這樣的批判和反省,我認為這樣的批判和反省一方面當然是反應了所謂的時代和社會的一些現像,事實上來講,我們都是照著說的,我們沒有接著說的能力,這也是我們教育上的問題,我們照著這樣講,意思就是說如果他們這麼講,那我們照著他講,我們就會思考說那我們在教育上,我們在科學研究上面,在整個文化活動上面,我們應該有哪些認識或者說我們應該有哪些調整,那我們當然會比較期待就是說,我們會透過這些努力,在教育方面,我們還能夠接的起來,或者我們可以換句話說,這個當然就是上面的一個突破,或者是說他們現在在弄的創造力,教育部那個很大的案子一樣,對我來說,哲學就是要產生很大的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學生大部份就是可以說像是鸚鵡啊,就是照著說而已,不過這是題外話,這樣的前提就是說,整個後現代理性的問題都是圍繞著理性的論辯,比如說大學是最應該能代表理性的精神的一個機構,我們的課程也好,大學的制度也好,這個裡裡外外是最應該能表現出說對理性這個概念的理解和信仰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假設的,從尼采以來我所舉的這些人,他們對傳統的理性對啟蒙時代的理性懷疑和判斷,假設不可以接受,假設不可以信的話,假設不可以當作我們未來參考的一個方向的話,那麼我們在整個教育和文化的實踐上面,是不是應該有一些參考的地方,我想這個就是我們後半段所要講的啦,不過,我想在這之前,我們做一種比較歸納的方式,來看看他們四個人對理性的一個重點,我的用語,也許不是你常看到的,因為這是用我的話來講的喔!

所以不見得是那麼正確,第一個我認為哈柏瑪斯所強調的是所謂解放性的溝通,所謂解放性的溝通是從哈柏瑪斯他寫那個「知識和人類的興趣」的時候,事實上他就受到了康為的影響,他試圖已經在對人類的認知的活動、理性的活動各種型態,然後做出一個他認為是比較妥當的分類,所以他所講的,生活的要素也好,知識的形式也好他的目的也好,他所做的分類方法,基本上來講我認為是一種標準的德國方式,希望賦予一些富有變化的東西,能夠有條理有制序的做法,但是這當中大家也都知道,他認為解放的理性應該是所有理性的形式的引導的理性,引導的功能,所以科學也好或者說人文科學也好,他認為最後應該是由社會科學這種解放理性來做為具有引導地位的一種做用,所以把他放在一種比較靠近後現代的階段,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贊同,但是你如果把他說,他是不是一種比較批判性的後現代的主義,我想可能就會好一點,畢竟後現代主義也是有很多光譜啦,不是每一個人都一樣,因為他強調這個解放,不只是講到解放,如果是純粹講解放,倒不一定是適合放在後現代,剛剛講到「溝通」這一部份,我想問題就會比較有趣一點,為什麼?

因為溝通的過程當中,對於我們教育上來講,我會認為想到這個協商,想到這個論辯,因為有很多講法嘛,總之在社會的實踐,你要去討論出所謂行為規範的共識的時候,不管是法律系統也好,或者是行政上的程序也好,到最後就是我們課堂上的行為在這個層面上,已經偷偷摸摸的加進了美學的成份,因為你要去說服別人,我認為跟哈柏馬斯是相差不遠的,他們雖然有些地方不盡相同,但我會認為他們本質是相差不遠的只是說到最後還是要接上理性,但是你想想看到如果今天你要去說服別人,比如說,我希望把大學學分數調降為100個,或者說各系專業學分,本來要佔90個,現在調降成20個,這些就是屬於哈柏瑪斯所要講的,屬於社會實踐的部份,你要去利用溝通來達成共識,那在這個部份本來,所謂我們仰賴的是什麼,仰賴的不是權利,而是誰比較有說服力,誰就可以達成這個目的,所以在這個部份,我認為他已經偷渡進了美學的成份,也許哈柏瑪斯他沒特別講說這是一個美學的成份,或者是說是一個想像力的應用,但是你看他在這個地方所講的話,這個是他在90年代比較後期所寫的一本書裡他所講的「正義蘊含之嚴肅的平等主義,要求我人敏感於造成人與人區別之差異,每個人皆要求其殊異性(Anderheit),獲得他人之重視。

」,所以無形當中在這個地方,當我們去強調差異的時候,強調每一個人對他人強調的一個重視後,他跟Lyotard的差異,也就不再那麼明顯了,也就同時會在講求理性的論辯過程當中,要去注意到和諧,要去注意到每種不同的東西,都能夠有一個適當發言的機會或者是權利,所以我把哈柏瑪斯放在這個地方,我會認為就是說,雖然他還是一個理性的守護者,哈柏瑪斯也自己這麼認為是理性的捍衛者,他還是非常堅持啟蒙時代以來西方理性的傳統,基本上來講他轉化的關鍵性,應該是出於,所以我們把他拿來這個地方一起討論。

所以協商論辯也好,自由也好,因為解放的目的就是自由嘛,然後對他人殊異性的這種的重視,這就是團結嘛,不管是協商也好,或是要達成自由解放也好,或者說這個過程中的價值也好,Anderheit質本上來講是要和他人站在一起,認為在這裡面,理性概念已經發生一種變遷,一種延展,一種變,一種轉化,雖然這種轉他這種變遷,在哈柏瑪斯看來是那麼嚴肅,非常堅守他們「形上思考」的邏輯傳統,但是無形當中已經露出他美學的成份,接下來Lyotard的觀點喔,我是用四個觀念來說他,第一個就是突顯差異,那差異的背後,事實上就是包容、尊重以及包容尊重背後的想像力,我想我就不用引述他們所講的話了,因為他們所講的已經很強調整個後現代文化的概念,就是要去講不同的話,就是要讓那些矛盾的東西有機會出現,而不是講求一樣,強調共識,不是像哈柏瑪斯太強調共識,尤其是他強調想像力的部份,已經很強調理性的形態,對啟蒙時代以來理性的想像和定義,基本上已經有相當直性的改變。

接下來我們講羅蒂的觀點,他所強調的是剛剛講的偶然,或者說釋然性的觀點以及自由創造的部份,最後團結,也就是他寫的那本書,只不過我把創造和自由另外標進來,他話其實都說的很白了,文化不在自由客觀的理想,而是由美學昇華的理想所支配,所以在文化中藝術和科學上的自由自在,可以說是一種畫作,所以在他的著作他的論述裡面,其實裡裡外外都以美學做為文化思考或是文化實踐的一種很重要的形態,或者說一種出發點,那麼對教育的部份是一種英文化,我認為Rorty的觀點啊,因為他是用英文寫作的方式,他的思考的方式比較容易讓我們這種中文傳統的人接受,比較不像德文,所以在我的經驗裡,學生來了解Rorty的觀點及論述,比較沒有困難。

Rorty在這個部份,我認為對我們通識教育也有很好的啟示。

最後,我上次發表這篇文章就是強調這個,是介紹威爾喜的觀點,威爾喜是標準的德國人,他還是要去介紹後現代理性的轉化,他將之取名為「橫繫理性」,他仍然要給他一個標線說這是理性,我認為他所說的理性是標標準準的,是剛剛介紹的四個人裡最具突顯後現代美學的人就是威爾喜,這個人目前他在德國的哲學界地位越來越崇高,他跟其他人比較不同的地方,就是強調解域或是跨界,我們在他的論述中,可看出他認為真正理性的作用或特質,是不斷的在跨越各個領域之間這樣的能力,所以理性不是在同質化這樣的作用,同質化基本上是相反的,是比較不理性的一個作用,要去造成、支配或是統域這樣的一個作用,而他強調「橫繫理性」是強調一種,看起來是沒有通路之間,看起來是沒有溝通的可能這之間東西的遊動,一種movement,在他的著作裡面,引用到的像Lyotard的觀點,引用到法國的現象學家,梅洛黃蒂,或者是德國的現象學家很多的觀點,更遠的當然是從康德開始講,或者引用到了德國的美學傳統理論家,像席勒那些人,他們目的是要認為如果啟蒙時代以來的理性要到有一個出入或是轉換的話,他認為橫繫理性其實就是我們想要的,必須要的一種理性。

這個地方他又講到這樣的「橫繫理性」,他事實上能夠自覺到本身的立場或能力的界限,也帶有一種謙卑的意思,而不再認為理性是無所不能的,總而言之就是他會強調這樣的一種思考,是能夠在不同的差異間一種遊動或遊繫,遊繫和遊動是不一樣的,遊繫看起來就是有種美學的成份,遊動就是比較自然的描述。

這樣的一種遊繫或遊動他又講說不帶有統一跟絕對化的議程,明顯對過去的反省之後,對於過去的理性觀,理性的信念,所造成文明社會的禍害,所做出來的一種希望,你也不能說他不是一種希望,就是說他會認為假設有後現代有一個比較質化的輸入的話,我們希望對理性有一個這樣重新的定義,或者說有這樣的一種展望,以上我所介紹這四個人的觀點,基本上來講有很多地方是有交集的,有什麼交集,我想各位就發揮一下自己的想像力,這是一種橫繫的理性,我在最近一期的季刊上,最後我在季刊上勉強提出了五個自己的觀點,就是從虛靈的認同到謙卑的外推然後開放的對話、自發的聯結、詩情的網化,這個地方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的按照他的想法去系統的,比較是去發揮威爾喜的觀點、一種作用,為通識教育這樣的課程或是實踐看看這五個原則是不是有他的道理,那麼這個內容我想我就不在這個地方講了,因為這裡面我覺得還有一些部份可以再去深入的探討,努力在去做一些細部思考的地方。

我對通識教育希望大家努力把他變成一個大學的理想,而這個理想不再是少部份人認為的理想,而是把他變成,我認為是說是越多人能夠去捚解到去體認到,能夠去推崇這樣的理想,這樣我們大學的轉化就有可能,如果他仍然是停留在修修補補的一個空間,即使你把他弄他再漂亮,他還是監域,那是沒有用的,所以我認為我們高等教育這個階段是在是不是能夠對通識教育有一個新的論述,去改變通識教育在大學教育的定位,這個部份是必須靠大家努力的,這一年多來我做通識教育的這個計畫的接觸和感受就是,我發現有滿多人做通識教育這個部份,是相當粗鄙的,對他們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