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268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时练

大气压强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最前端时,把针孔封住,若活塞的横截面积是10 cm2,活塞自重不计,外界大气压为1×105 Pa.为使活塞不致下落,在活塞下最多能挂的钩码重为 (  ).

 

A.1 N             B.10 N             C.100 N             D.1 000 N             

2.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3.如图所示,甲(球形容器)和乙(水槽)中均装有温度比外界气温高的热水,两者之间用细玻璃管相连,甲上方有气体.此时,水处于不流动状态.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因而两容器中的水会逐渐降温,在降温过程中 (  ).

 

A.水会向下流一些                           B.水会向上流一些             

 C.由于同时降温,水不流动             D.水是否流动与温度无关,所以水原来不流动,降温过程也不流动             

4.房顶的面积是100 m2,房顶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力约为107 N,相当于质量为1 000 t的物体压在房顶上,而房顶不会塌下来的原因是 (  ).

A.有墙的支持                                                 B.房顶非常牢固             

 C.房顶上、下两面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D.房顶下面的大气压大于房顶上面的大气压             

5.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生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不能在超过80 ℃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C.缩短加热沸腾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6.某中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托里拆利装置测量当地大气压强值如图所示,若将此实验装置搬到黄山顶上,则上面真空部的长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内地青年应征入伍赴藏后,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                       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8.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B.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密封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D.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9.在教学创新展示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

把一个吸盘用力按压在玻璃罩顶端,吸盘静止(如图),然后抽取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过了一会儿吸盘掉落。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抽气前吸盘受到向上的力小于受到的重力             

 B.抽气前吸盘受到向上的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C.抽气后吸盘掉落是由于受到的重力增大             

 D.抽气后吸盘掉落是由于玻璃罩内气压减小             

10.小华制成如图5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被水浸没.其瓶内水面能高于盆景中水面,主要是由于(  ) 

   图5

A.瓶的支持力作用             B.瓶的重力作用             

 C.水的浮力作用               D.大气压的作用             

1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A.

             B.

             C.

             D.

             

12.2019年9月,我国第一膄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如图所示,歼15飞机在“辽宁舰”进行起降飞行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歼15能升空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B.歼15能降落是因为它改变了自身重力             

 C.随着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增大             

 D.随着歼15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小张在探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的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14.把带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如图所示,直至吸盘刚刚脱离桌面。

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    测出吸盘直径记作D,写出此时大气压表达式:

p=    ;测量结果偏小,原因是吸盘内    。

 

15.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此时球内接近    ,周围的    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 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    (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

在山底,当锅两边受到拉力均为4 000 N时,锅恰好被拉开,此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约为    Pa(大气压取105 Pa)。

 

 

16.如图18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__大气压;抽气时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__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18

17.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________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用高压锅(如图7所示)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水的沸点________。

 

18.你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漫画中聪明的“狂妄之徒”却违背了祖上的“规矩”,竟然用吸管轻松地喝起水来,请问小乌鸦是利用    的作用喝到水的。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9.某老师用“试管爬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做法如下:

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平底试管,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保持竖直),会看到细试管慢慢“爬进”粗试管里,如图所示。

细试管能否在粗试管内竖直向上“爬升”,取决于开始时细试管插入粗试管内的深度,如果插入过浅细试管就不能自动上升。

 

 若细试管的重力为G、外直径为d,水的密度为p0,大气压强为p0,请你通过推导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是多少?

(2)细试管开始插入的深度h0满足什么条件时,它刚好可以向上“爬升”?

20.17世纪初,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任一部分的压强,必然按照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叫作帕斯卡定律.帕斯卡定律有很多应用,现在我们假设在如图所示的U形管内注满水,左、右两管口各有一个密封性能较好且能在管中自由移动的活塞,左边的活塞面积为1 m2,右边的活塞面积为20 m2.若给左边的小活塞施加一个500 N的力,U形管中的压强就是500 Pa,也就是说,右边活塞横截面的面积为20 m2.所以它受到的力是10 000 N.右边活塞受到的力是施加于左边活塞的力的20倍!

通过加大活塞的横截面,你可以随意地放大这个力.

 作用于小活塞上的压强传输到大活塞上,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在一个液压车库升降装置中,利用较小的力可以提升一辆汽车.

 可以用

=

或F2=

·F1表示帕斯卡定律.根据帕斯卡定律,人们制造出了油压千斤顶和各种液压系统,消防车上笨重的云梯就是利用液压系统来升降的.请回答:

(1)密闭液体有什么性质?

(2)消防车正在灭火,原来被卷在一起的水管铺开后放水时,水管立刻胀得圆圆的,这是什么原因?

(3)如图所示,两个人的力气差不多大,这场比赛的结果谁将获胜?

为什么?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21.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开展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某山的高度.若已知在竖直方向每升高10 m,大气压强减小Δp,且山下的大气压强为p0.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了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1)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山顶的大气压强p=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3)该山的高度h=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22.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

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当地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2)将吸盘四周蘸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

根据经验估测拉脱吸盘所需拉力大小F;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

我们的实验原理是   ,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瑞瑞同学说:

在操作中,我发现存在   、   等问题,尽管我们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

 

 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

洋洋和瑞瑞实验时所需测量仪器是   和   ,测出的大气压强p=   (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蘸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   进行测量。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由p=

得:

G=F=pS=1×105 Pa×10×10-4 m2=100 N,C正确.

2.【答案】A【解析】人呼吸时,呼出气体后,胸腔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内,A正确.

3.【答案】 B【解析】温度降低时,甲球内水蒸气液化,导致上方气压减小,所以水会向上流一些.

4.【答案】C【解析】因为房屋内、外大气压的相互作用力互相平衡,房顶不会塌下来,C正确.

5.【答案】B【解析】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当气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沸点便可低于80 ℃,此时水沸腾而迅速气化,除去了药中的水分,所以B正确.

6.【答案】A【解析】越到高处气压越低,若将此实验装置搬到黄山顶上,气压变低,能支持的水银柱变低,真空部分变长。

故选A。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7.【答案】B

8.【答案】A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9.【答案】D【解析】A、B、抽气前吸盘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吸盘受到向上的力大于受到的重力,故AB错误;C、D、抽气后,吸盘内留有少量的空气,璃罩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当玻璃罩内气体压强小到不能支撑吸盘时吸盘就会掉下来,故C错误,D正确。

10.【答案】D【解析】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使瓶中液体无法流出,D正确.

11.【答案】D【解析】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中的空气被吸入嘴中,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吸盘是靠外面的大气压将其压在了墙上;当把滴管上的橡皮囊按下再松开时,滴管内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的气体压强,在管内外气体压力差的作用下,液体被“压进”了滴管内;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与大气压无关。

12.【答案】D【解析】歼15密度大于空气密度,A错;歼15自身重力没有变化,B错;高度增加,大气压减小,C错,故选D。

13.【答案】大于 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能

 

14.【答案】刻度尺 4F/πD2 仍有空气

 

15.

(1)【答案】真空 大气压力(大气、空气、大气压强)

 

(2)【答案】大 2×104

 【解析】山顶比山底大气压小,所需要的拉力就小;拉开时锅受力平衡,即F拉p内S=F0,利用公式F=pS化简得

p=p0,p内=p0-

代入数据可求锅内气压。

 

16.【答案】等于 大于 小于

 【解析】玻璃瓶与外相通,气球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强;气球在膨胀,内部气压大,外部气压小,故玻璃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

17.【答案】大气压 越高

 【解析】考查大气压强及其应用.

18.【答案】大气压

 【解析】用吸管从瓶中吸水的过程中,管内的气压降低,瓶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人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喝到水的。

19.

(1)【答案】F0=ρoS=

 

(2)【答案】细试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细试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F0=GF

 p0S=G(p0-p0gh0)S

 h0=

 【解析】根据公式p=

得细试管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F0=p0S=

;细试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到竖直向上的大气压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力,此时细试管受力平衡,可知F0=GF,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与h0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故F=(p0-ρ0gh0)S,由此可解得细试管插入的深度h0.

 

20.

(1)【答案】密闭液体有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的性质.

 

(2)【答案】这是因为水对水管侧壁有压强.

 (3)【答案】右边获胜,因为右侧受力面积S2

则F2

 

21.

(1)【答案】拉力F、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2)【答案】

 【解析】p=

 (3)【答案】

 【解析】高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Δp,升高h m,大气压的变化为山底气压与山顶气压之差,即p0-

两者成正比,

 

则10

=hΔp,

 h=

.

 

22.【答案】p=F/S  盘中的气体挤不干净、拉脱所需力的大小估测偏差大 刻度尺 吸盘 

 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 气压计(或托里拆利实验)。

 【解析】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分析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操作中吸盘内的气体不可能挤干净,因此估测得出拉力的大小存在较大偏差;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可知实验时所需测量仪器是刻度尺和吸盘;利用此方法得出的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

=

=

;吸盘与地面之间不可能完全密封,四周沾上水是为了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要准确测量时仍需选择气压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