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98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 国际金融.docx

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oc国际金融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2011年以来,欧元区债务危机几经转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期出现了债务危机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蔓延,从公共部门领域向银行体系蔓延的趋势。

欧元区经济严重受挫,总体表现为衰退的风险加大,首先,从经济增长形势看,欧元区经济下行趋势明显,2011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由一季度的0.8%大幅下滑至0.2%(环比)。

曾经表现强势的德、法两国经济几近停滞,英国经济也呈下行态势。

其次,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居高不下。

2011年11月欧元区失业率为10.3%,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失业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分别高达22.6%、17.6%和12.5%,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失业率分别为9.9%、8.3%和8.1%。

此外,外贸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挫。

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冲击了欧洲银行体系、消费和投资者信心。

目前,反映欧元区经济信心的经济敏感指数、商业景气指数和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连续七个月下滑,且已低于长期平均水平;而更为严重的是,组成经济敏感指数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零售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连续三个月下滑,欧元区经济处于衰退边缘。

一欧元的出世及欧债危机的起因

欧元的出世不是偶然事件,是欧洲人要对付美元霸权的产物,也是欧洲本身地缘政治平衡的产物。

1991年12月,欧共体几国首脑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欧洲联盟,缔结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最初欧共体的首脑们定下了1997年1月1日和1999年1月1日两个日子为正式实行统一货币的时间,但在95年戛纳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12国领导发现许多国家都达不到货币统一标准,于是正式统一货币的日子定在了1999年1月1日。

欧元启用后,极大方便了欧盟的统一市场,而且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通用货币。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大幅贬值,欧元资产一度成为抢手的资产,直到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的显现。

希腊的债务危机带来了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成为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希腊的债务危机一方面源于财政赤字过高。

在高福利制度下,希腊人维持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加之税收征管不善,使其财政状况比较糟糕。

另一方面,希腊债务危机的起因是2009年底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同时给希腊的主权债务降级,随即希腊国债的利息迅速攀升,希腊无法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只能求助于欧盟。

希腊进入欧元区原本就很勉强,欧元区的基础文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成员国的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3%,公债水平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希腊在申请加入欧元区的时,预算赤字水平和公债水平均达不到标准,但在高盛的推波助澜下,掩盖了其所存在的问题。

2010年以来,从希腊到欧元区,包括之前宣布破产的冰岛等欧洲经济体系接连不断的面临庞大的债务问题。

欧元区部分国家过高的政府债务,(见表)引爆了债信危机,不但重创国际股市,甚至也可能影响到全球经济。

欧元区及欧盟债务占GDP比例表单位:

%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F)

2012(F)

欧元区

66

69.7

79.1

84.1

86.5

87.8

欧盟

58.8

61.8

74

79.1

81.8

83.3

注:

F代表预测

针对欧债危机,欧洲出台了一系列解决措施,2012年2月29日,欧洲央行推行第二轮LTRO(长期再融资计划)缓解债务危机,稳定欧元区金融市场,但效果有待观察。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希腊的债务危机是怎么波及整个欧洲地区的呢,产生这样的后果绝不是希腊一己之错所能造成的,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一)大量的政府债务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

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

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

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初期的2007~2009年,政府赤字字数额急剧增加。

以希腊为例,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希腊年平均债务赤字达到了5%,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

2009年,希腊外债占GDP比例已高达115%,这个习惯于透支未来的国家已经逐渐失去了继续借贷的资本。

这些问题在PIIGS五国中普遍存在。

欧元从诞生之日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导致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举债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

在此基础上,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

(二)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

这就使其制度架构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

某些成员国无法根据本国特有情况在适当时间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

同时,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关于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的规定基本形同虚设,分析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没有得到欧元区国家的遵守和执行。

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

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

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

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由此形成了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道德风险不断加剧。

(三)欧洲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过度的福利政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

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刚性的社会福利政策,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西欧地区与东欧地区之间的问题,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

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

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

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

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即存在所谓的“粘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

(四)产业结构不平衡:

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1.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

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

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

27%。

2.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3.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产业。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海外而游客的减少对西班牙的另一支柱性产业-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4.爱尔兰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因为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人均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是葡萄牙一倍左右。

但在2010年底同样出现了流动性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击,爱尔兰高速运转的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陷入低迷。

5.近几年葡萄牙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型),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能源和制药等高新技术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企业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通常都是通过低息贷款来实现。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从而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体看来,PIIGS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

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五)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

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

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六)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

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

(七)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

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此外,对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还存在其他不同观点: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

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二,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

2011年7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09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

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

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拉动力,欧洲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能忽视。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中欧经济的相关性决定。

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欧盟是极为重要的经贸伙伴。

在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三者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自从中国加入WTO十年多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贸易盈余都保持了稳定的上升态势,中欧贸易在中国所有外贸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是中国在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

其中,中国与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贸易占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的近60%。

中国不仅与欧洲国家有大量的贸易,在欧洲的投资也在增加,因此,对于长期以外向型经济为重要拉动力的中国经济来说,欧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对外贸出口的冲击

对出口的冲击,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所以如果来自欧盟外需下降,中国出口情况不是很令人乐观。

但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降低。

成本进一步提高使我们的利润空间减少。

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一直以高位运行。

由于我国对初级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加大,结果导致我国成本压力进一步上升。

中国已成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承担者,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我国外贸运行的影响将日益加深。

经济不景气使得各国贸易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美欧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使我国的出口面临严重问题!

从而贸易摩擦增多,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汇率对中国出口企业较大冲击,这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欧元持续疲弱,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这将对中国的对欧出口造成压力,汇率升值会吃掉本来就不多的出口利润。

如果今后中国继续调减出口退税政策,估计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做不下去了。

对于中国目前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之下的众多出口加工业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另一种情况比较极端:

欧元崩溃,这将使得欧元成为一张废纸。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小。

(二)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

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

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因为跟美国相比,中国也算是一个安全港,今年我们GDP增速会超过9%,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依然有升值的压力,而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提高国内加息的可能,这样增加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这些原因综合说明中国也是一个能吸引避险资金,包括逃离资金流入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市场。

(三)对大宗商品和投资信心的影响

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

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四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是投资要保持合理的增速。

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短期内难以健全、消费无法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出口又面临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投资仍将是拉动经济保持合理增速的主要力量。

为弥补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放缓的影响,可考虑适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尤其是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另外铁路建设投资去年年底降至-20%左右,2012年可酌情考虑保持一定的增长,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然投资也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速,我们认为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20%-22%左右为宜,从而有助于保证GDP增速达到8.5%左右。

二是促进消费以推动经济稳健增长。

中长期政策思路主要体现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尤其需要稳定实体经济增长,提升就业水平,用消费增长消化国内过剩产能,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平衡稳定的发展。

三是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以相应降低出口行业压力。

欧债问题继续深化可能会推动美元升值,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出口产业经营困难。

在通胀压力减轻的背景下,适当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有利于稳定出口和就业增长。

2012年人民币汇率宜维持基本稳定,可以采取小幅升值、增强弹性的策略。

考虑到经济增长、资本外流和本币国际化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人民币不宜形成中长期贬值的趋势。

2012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可考虑控制在3%左右。

同时可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汇率更多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有效汇率。

四是保证出口增长不出现大幅减速。

在全球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保证出口稳定增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政策支持,如企业减税政策调整、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内迁以降低劳动力成本等等。

2012年,在中国对外出口同比增速可能降至10%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加强与亚非拉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进一步扩大出口目的国别的多元性,降低对发达国家出口市场的依赖度。

五是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扩大海外投资。

当前可以说是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扩大对欧元区投资、打破贸易壁垒、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

今年可考虑继续推进中国企业合理地“走出去”,持续扩大对欧元区的投资力度。

当然,在扩大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对欧元区国家投资的各类风险,如政治风险、文化差异风险和国别风险等等。

在这方面,政府应通过扶持专业机构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五启示

在欧债乌云渐浓之际,中国是否要施以援手呢?

中国舆论大喊,按人均GDP来衡量,中国与希腊的水平差不多,中国还是个穷国,穷国支持富国道理上说不通,尽管欧盟和中国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欧盟至今还保持着武器禁运,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种战略伙伴关系似乎有名无实。

其实我们看待欧盟的命运眼光应该放长远些,毕竟欧元的出世是国际货币体系中一重大因素,使国际货币体系中有了另一种抗衡美元的力量,也使中国在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时多了一个选择。

中国高层已经对此达成共识。

2011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匈牙利访问期间表示,中国愿意购买一定数量的匈牙利国债。

温家宝还明确表示,中国2011年已将更多新增外汇储备用于购买欧元资产,中国是欧洲主权债券市场的长期投资者。

胡锦涛主席在与法国总统萨科齐会面时也表示,中方将继续把欧洲作为主要投资市场之一。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 年 论 文

 

题目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学生芦莉娜

指导教师赵亮

年级2009级

专业经济学

系别经济系

学院经济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  月

学年论文(设计)成绩表

论文题目

作  者

指导教师

职 称

 

 

指导教师签字

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