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59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钓鱼岛争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钓鱼岛争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钓鱼岛争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钓鱼岛争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钓鱼岛争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钓鱼岛争端.docx

《钓鱼岛争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钓鱼岛争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钓鱼岛争端.docx

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争端“祸根”:

二战后蒋介石两拒“琉球”

2012-03-30人民网

    摘  要:

钓鱼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钓鱼岛什么时候、为什么就变成了中日两国之间一个敏感的问题?

“二战”结束后,亚洲地缘政治结构在被确认的过程中,人为构成了一系列源头性矛盾。

钓鱼岛的领土问题只是其中之一。

由此,弄清钓鱼岛问题复杂化的根源,必须回到地缘国际政治的历史现场,去体会其中引人深思的因素。

  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布了39个无人岛名称,其中包括钓鱼岛附属岛屿;3月3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包括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在内的71个岛屿的标准名称。

随着我国和日本先后命名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钓鱼岛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

  3月16日5时许,由中国海监50、66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定期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巡航。

国家海洋局表示,中国海监是国家海洋局领导下的海上综合执法力量,按照有关法律和职责的规定,依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此次巡航体现了我国政府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钓鱼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钓鱼岛什么时候、为什么就变成了中日两国之间一个敏感的问题?

这是我们最真实的一个疑问。

追索这个问题,我们就注意到:

一旦涉及这片海域出现的问题,日本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解决之道就是:

请求美国介入,强调所谓的“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这背后,美国的强大只是最表面的原因;更实质之处在于,“二战”结束后,亚洲地缘政治结构在被确认的过程中,人为构成了一系列源头性矛盾。

钓鱼岛的领土问题只是其中之一。

由此,弄清钓鱼岛问题复杂化的根源,必须回到地缘国际政治的历史现场,去体会其中引人深思的因素。

  主题策划:

李喜芳封面绘图:

牛力

  钓鱼岛祸根

  二战后蒋介石两拒“琉球”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进入反攻阶段,随着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纳粹德国的覆灭已成为时间问题,对日作战开始成为同盟国的作战重心。

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召开由美、英、中、苏四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以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协同对日作战。

  1943年11月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告知他在两三天内去北非,请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与他在开罗会晤,希望蒋介石11月22日抵达开罗。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认为这是一个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国家利益的好机会,于是要求手下官员拟订会谈方案。

其中涉及中国政治方面的方案包括:

战后将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并无偿接收南满铁路与中东铁路等。

蒋介石对这个方案甚为满意。

  11月18日上午,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以及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美国在华军事将领史迪威和陈纳德等20余人,从重庆白市驿军用机场分乘两架飞机飞往埃及。

  建议中美共管,蒋介石一拒琉球

  开罗会议于1943年11月22日—26日召开,其间蒋介石与罗斯福会谈了4次。

11月23日晚,蒋介石带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在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时,罗斯福对蒋介石说:

“琉球系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手段抢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

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罗斯福突然提出将琉球群岛交给中国,大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不知该如何回答。

过了老半天,他才对罗斯福说:

“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蒋介石这么一说,罗斯福觉得蒋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岛,故未再往下说。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包括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奄美诸岛、土噶喇列岛、大隅诸岛等岛屿。

12世纪琉球群岛上出现了中山、山南、山北三个小王国,公元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分别受明朝册封,官民与明朝往来十分频繁。

此后,该群岛又形成了统一的琉球王国,但仍向中国封建统治者朝贡。

1609年,日本萨摩藩诸侯岛津氏用武力征服琉球。

此后,琉球王虽向明朝与萨摩藩同时进贡,但国王仍受中国册封,而且一直延续到清朝。

琉球国王一直受中国册封,在交往中又偏重中国,日本统治者对此极其不满,十分担心琉球归并于中国。

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未与中国商量,强行废琉球王国为琉球藩。

1879年,日本又强行吞并琉球藩设置冲绳县。

  琉球群岛系中国的东大门,历史上又与中国关系密切。

罗斯福想把日本用武力侵占的琉球群岛交给中国,自然有他的考虑,但由于蒋介石的犹豫态度,罗斯福第一次提出的这一建议没有成功。

  惧怕日本,蒋介石二拒琉球

  11月25日,蒋介石与罗斯福再次会谈时,又谈到了琉球群岛。

罗斯福说:

“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你们得到了台湾,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

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

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蒋介石见罗斯福又提到这个问题,想到琉球被日本占领了多年,在国内草拟的谈判方案又不含琉球问题,变得十分犹豫。

罗斯福见蒋介石半天不作声,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又补了一句:

“贵国要不要琉球?

如果想要,战争结束后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

”蒋介石犹豫再三,最后答复道:

“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罗斯福心里明白了:

蒋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岛。

蒋介石对琉球的态度,让罗斯福感到不可思议。

  自此以后,罗斯福及美方的其他人员在蒋介石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

  蒋介石当时为何不要琉球群岛呢?

据后来跟随蒋介石到开罗的国民党官吏们分析,他去开罗,主要是争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没有争琉球的方案,蒋介石认为能将东北、台湾及澎湖争回来就足够了。

另一个原因是日本是亚洲强国,蒋介石怕中国得到琉球后,日本日后找中国扯皮,中日两国再结新怨。

  由于蒋介石坚持不要琉球群岛,故《开罗宣言》在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只提到“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只字未提琉球群岛。

  蒋介石严防消息泄露

  开罗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才回过味来,开始后悔没有接收琉球群岛。

蒋介石觉得这件事说出去有损他的形象,于是叮嘱王宠惠说:

“罗斯福要把琉球交给我们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再不要往外说了。

如果有人问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尽管蒋介石对王宠惠千叮咛万嘱咐,但王宠惠回到重庆后,还是向极少数关系密切的国民党要员透露了此事。

事情在国民党高层传开后,许多人跑去找王宠惠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宠惠怕事情搞大了难以收场,再也不敢讲出实情。

此后,国民党的文件、档案、杂志、图书一提到琉球问题时,都说因无根据,故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未提琉球群岛的问题。

  1945年3月26日,美军发起冲绳战役,并在3个月后占领了琉球群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改变了对中日两国的态度,开始扶植日本为其亚洲战略服务,美国在琉球群岛问题上的立场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完全主权。

1972年,美国将琉球诸岛交给日本。

随后,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

  蒋介石不要琉球群岛,日本深受其益,美国也获得了大利。

今天这一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态势,以及各种资源的纠纷,都是在这次安排的大框架下产生的。

据《环球时报》

  ■历史

  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是中国领土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

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9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甲午战争后日本抢走钓鱼岛

  直到1893年,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日本冲绳县知事要求将钓鱼岛等划归冲绳县时,日本内、外两卿还将此拖了一年。

甚至到甲午战争那年,因日本尚无获胜的把握,故政府仍以“该岛究竟是否为帝国所属尚不明确”为由而加以拒绝。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签署了《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钓鱼岛等台湾周围附属岛屿也被日本长期霸占。

  二战战败日本归还了钓鱼岛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1945年3月26日,美军发起冲绳战役,并在3个月后占领了琉球群岛。

  美军占领琉球之后,曾于1946年1月29日发布《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其中第三项中已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所包括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据《法制晚报》

  钓鱼岛档案

  1978年“钓鱼岛事件”日本借机向中国施压

  1978年4月,中国百余艘渔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日本海上保安厅进行了有组织的拦截。

4月12日上午,日方报道说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了很多中国渔船,称“共有108艘”。

其中,16艘渔船进入钓鱼岛12海里范围内。

日本巡逻船以中国渔船进入所谓的日本“领海12海里内”为由,要求中国渔船退出。

而中国渔民则在木板上写出“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有权在此作业”等字样进行抗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钟。

此后,中国渔船多次进出钓鱼岛海域。

  这就是有名的“钓鱼岛事件”。

日本方面认为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采取这种大规模的宣示行动,而这一事件发生的一个背景就是中日正在商谈签署和平友好条约,不少日本政客借签约要求中国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

  事实上,中日之间的非正式谈判在1978年2月17日就开始了,但直至3月才结束,谈判进展得极为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方面意见不一造成的。

其间,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甚至提出将“中国承认日本对尖阁列岛(即钓鱼岛)拥有主权”同签约一事挂钩。

  3月23日,日本政府发言人在回答一名反对签约的自民党议员质询时表示,“日本(对钓鱼岛)享有控制权,没有必要和任何国家谈判它的主权归属。

政府认为中方的主权要求没有什么意义”。

  3月26日,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说,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同时也是日本右翼组织“青岚会”领导人之一的中川一郎声称,很有必要将钓鱼岛问题和中日友好条约问题联系起来考虑。

  4月7日,外相园田直和100名反对签约的自民党议员进行会晤,这些议员们特别建议将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作为日中友好条约签署的一部分。

这也成为“钓鱼岛事件”的导火索。

  日本借机向中国施压

  4月13日下午,日本外务省中国课课长田岛约见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一秘宋文,要求中国渔船立即撤离钓鱼岛海域,宋文严词拒绝,并强调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由于正值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时,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公开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政府也借机顺应右派要求,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4月14日,日本外相园田直称: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推进肯定会受到此事的影响……我觉得是中国方面错误地判断了事态,中方认为这样一来会再开和日本的谈判。

日本还有官员放话说,只要中国渔船“侵犯”领海事件得不到最终处理,就不能恢复条约谈判。

甚至有人扬言要使用武力“立即拘捕来犯的渔船”。

  4月1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在会见以田英夫为团长的日本社会民主联合访华团时说:

“这几天,你们日本的报纸、广播,再加上苏联的挑拨,说这是中国有计划的行动。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日本朋友,我们不是有意识、故意布置搞的,恐怕日本政府方面有人要借题把友好条约的缔结拖下去?

至于钓鱼岛问题,是早已明确的,是我们的。

”耿飚进一步强调说,这是偶然事件。

  危机发生后,日本部分媒体也对事件进行了认真反思。

4月15日,日本工人党中央机关报《工农战报》发表“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尖阁列岛,要通过缔结友好和平条约友好地解决”一文,列举事实说明钓鱼岛是日本借甲午战争非法从中国掠夺的,从历史和地形看,该岛属于台湾附属岛屿。

  事件的解决——搁置争议

  “钓鱼岛事件”虽然引起了中日关系紧张,但因双方合理、即时的沟通而很快得到解决。

香港《明报》1978年5月23日发表社论“邓小平谈钓鱼岛”,报道邓小平5月19日接受美国合众社编辑和发行人的采访时说:

日本对钓鱼岛享有主权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就是说,中国对钓鱼岛享有主权的说法站得住脚。

与此同时,中方在坚持原则前提下,采取灵活的处理办法来平息危机。

  在日本方面,事发后,首相福田赳夫和外相园田直为处理这一事件定下了基调:

福田赳夫要求他的内阁部长们小心处理“钓鱼岛事件”,即没有他的批准,不能就事件发表看法。

园田直再三强调,外务省将把该事件同条约谈判分开。

园田直后来还表示,“钓鱼岛事件”的解决“不是中日缔约的先决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5月初福田赳夫访美时,美国总统卡特曾问及中日谈判签约一事,在中日缔结和约问题上展示了积极态度,表示“对日中关系的进展感到高兴”。

5月10日,园田直就日本的外交政策发表讲话:

“美国总统预祝缔约成功的激励不会左右日本的外交,我们也没有必要大肆渲染美国欢迎日中早日缔约的态度。

我们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方针办,不能给国民以日本的外交受他国左右的印象……”5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宣布将重启友好条约谈判。

7月21日,中日就缔结和约进行事务性谈判。

8月12日,条约正式签订。

  同年10月25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指出:

“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时,双方一致约定先不触及钓鱼群岛问题。

在这次《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际,我们也一致同意先不触及钓鱼群岛问题。

两国政府在谈判时也都认为还是避开这个问题为好,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也行……”

  197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自民党众议员铃木善幸时又强调说,可考虑在不涉及领土主权情况下,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

同年6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日本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国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据《环球时报》

  ■档案

  邓小平访日妙答钓鱼岛问题

  翻开一直珍藏的邓小平访日全程相册,89岁高龄的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驻日本大使符浩老人,借着这些历史性的画面,向记者忆述起他与邓公接触的珍贵点滴。

  改革开放关键之旅

  1978年10月到1979年1月的三个月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大转折,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确定改革开放路线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美正式建交……

  在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邓小平的日本之行被舆论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之旅。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赴日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换文仪式,并对日本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

  符浩指着邓小平乘坐气垫船和新干线的照片说:

“这一次访日,除了政治性的活动,他走访最多的是钢铁厂、汽车厂、电器厂等大企业。

回国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了。

  日本,可以说是邓公为开国门频密外交的重要一站。

1979年1月,从美国访问归来,邓小平特意在日本作短暂逗留。

这一次,邓小平心情特别愉快,笑容时常挂在脸上,饶有兴致地去富士山下的风景胜地热海一游。

个中心境,令身旁的符浩亦深受感染。

  妙语连珠刮起“邓旋风”

  符浩拿出一张当年在日本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大幅照片说,邓小平智慧而幽默的词锋,让日本人了解了他,对邓小平更加佩服,一时间,在日本刮起了“邓旋风”。

  这位比邓小平小十二岁的老人,最先想起的就是邓公就钓鱼岛问题妙答记者问的精彩一幕。

  有日本记者当时提出了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

这是缔约中的敏感话题,而邓小平听后神态自若地说:

“这个问题我们同日本有争议,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名字就不同。

这个问题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许下一代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的方法。

”邓小平四两拨千斤的回答,令紧张的空气顿时轻松许多。

据《大河报》

  钓鱼岛地雷

  中日钓鱼岛之争中的美国因素

  1972年,美国向日本归还冲绳时将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并交给了日本,这实际上是美国对中日关系埋下的一个“地雷”。

  我国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而日本则主张其隶属冲绳(琉球),因而钓鱼岛问题与琉球归属、台湾问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中国清朝末年开始,中日之间围绕琉球问题、日本首次入侵台湾等问题发生争议时,都有美国从中介入。

二战后,中日之间的台湾问题、钓鱼岛争议也与美国直接插手有关。

可以预言,未来美国因素仍然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外部变量。

  对钓鱼岛的立场始于1951年

  美国介入冲绳及台湾问题由来已久,但其对钓鱼岛的立场则始于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简称“对日和约”)。

“对日和约”是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部分国家与日本签订的片面和约。

该和约第三条称“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29度以南之南西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鸟岛与南鸟岛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而以美国为惟一管理当局之任何提议,将予同意。

在提出此种建议,并对此种建议采取肯定措施以前,美国将有权对此等岛屿之领土及其居民,包括其领海,行使一切及任何行政、立法与司法权力。

”美国解释称,钓鱼岛包括在北纬29度以南之南西诸岛之中。

  二战结束后,美军占领了冲绳及钓鱼岛海域,1953年12月25日,美国民政府颁布第27号布告——“琉球列岛地理界线”。

其中称,根据1951年9月8日“对日和约”及1953年12月25日生效的美日关于奄美诸岛协定,有必要对迄今根据政府布告、告示及指令规定的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及琉球政府的地理境界重新界定。

  1954年,美国民政府先后发布《琉球列岛出入国管理令》、《琉球列岛刑法及诉讼手续法典》,尽管其中并未明确提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但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的钓鱼岛列岛正好被包括在内。

  1971年6月17日,美日签署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美日协定》。

其中宣布的归还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民政府第27号布告完全相同。

这样就将钓鱼岛诸岛划入归还冲绳的区域之内。

日本政府也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划为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中国外交部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指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岛屿私自交给美国,美国政府片面宣布对这些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这本来就是非法的。

”“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日两国政府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面对中国的反对,美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玩起了暧昧。

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

尽管美国将该群岛的管辖权交还日本,但是在中日双方对群岛对抗性的领土主张中,美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偏向于争端中的任何一方。

  21世纪以来错上加错

  2000年10月,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发表题为《美国与日本——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的报告。

该报告称,美国要使美英特殊关系成为美日同盟的样板,“美国必须就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行政统治之下的地区,向日本重申自己的防务承诺”。

主持完成这份报告的阿米蒂奇于2001年出任布什政府主管亚太事务的副国务卿,这份报告的建议也开始变为美国政府的政策。

2001年12月12日美国助理国务卿福特表示:

“钓鱼岛一旦受到攻击,美国有可能对日本提供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内阁决定从2002年起由日本政府秘密与所谓“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签订“租约”,开始对该岛实施“国家管理”,即变相的国有化。

  2010年,在处理钓鱼岛“撞船事件”问题上,菅直人内阁屡次错过化解矛盾的机会。

为何会犯此错误?

其决策过程的全貌不得而知。

但是,有一个事实却不容忽视,即在此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2010年9月14日,日本民主党代表选举刚结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即发表讲话,他一方面表示希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强调“美日同盟是亚洲和平稳定的基石”。

这等于告诉日本处理这个问题的上限和下限,是给日本打气鼓劲。

此外,美国前布什政府副国务卿、美国著名鹰派人物阿米蒂奇,在这个微妙的时刻访问了日本。

他就日方在钓鱼岛水域非法扣押中国船长一事称,日本“判断准确,反应适度”。

中国就是想通过这件事“试探日本政府的底线”。

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增加防务开支及美日联合军演次数以制衡中国是“最好的策略”。

  钓鱼岛不适用《美日安保条约》

  美国立场的大前提是:

根据《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对在日本行政管辖下的领土,美国将提供保护。

小前提为:

美国1972年已将钓鱼岛的施政权交给日本。

于是得出的结论是:

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

  但从法律上讲,钓鱼岛并未满足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两个要件:

第一,美国当年把钓鱼岛擅自划入日本的行政管辖区之内,是美国私相授受的、非法的、无效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而且目前日本也并未在钓鱼岛有效地实施“施政权”,中日两国的岛屿争议悬而未决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第二,既然美国并未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的主权,即便从美国的立场讲,钓鱼岛也不是日本的领土。

作为常识,不能把没有确定主权的地区说成是哪个国家的领土。

没有主权就不构成领土。

  另外,《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规定,“缔约双方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其中自然包括钓鱼岛问题。

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假设前提和现实可能性。

据《世界知识》

  ■链接

  神圣的领土钓鱼诸岛

  钓鱼诸岛由11个无人岛组成,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

我国最东的岛屿是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钓鱼诸岛位于台湾省东北,距基隆港约190公里,距日本冲绳岛西南约420公里。

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台湾本岛面积。

  钓鱼岛本岛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周长13.7公里,面积约为3.838平方公里,是钓鱼诸岛中最大者。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钓鱼岛面积居八小岛之冠,岛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基薄,缺乏淡水。

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

这些植物显然为了适应海上强风的自然环境,都长得又矮又粗壮,其中很多便是名贵药材。

有一种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长在沿岸的岩石缝中,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的良药。

我国沿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在钓鱼诸岛采摘中草药。

  此外,钓鱼诸岛由于风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没有蚊虫。

据新华网

  钓鱼岛国际法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位于东海海域,在福建省的正东,台湾省的东北,是我国最东端的岛屿。

钓鱼岛距中国福建省东山岛约190海里,距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0海里,距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