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4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简答)-2.doc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

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

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

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

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

中央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简称:

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

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

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

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

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

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

19、日照标准:

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

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

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

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雷德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绿地、住宅与人行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网布置成曲线;行人和机动车在一个平面上隔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成团,形成口袋形;相应配置公共建筑,将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使住宅区的各部分通往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24、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25、住宅街坊

是指在小城尺度的城市街坊中,一栋或者多栋住宅楼沿周边布置,对外形成公共街道,对内形成内院,集居住,商业多功能与一身的居住体。

与其他模式的住宅相比,它更强调空间的围合以及功能的混合。

26、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27、停车率:

即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区总户数的比率

停车率=居民停车位数/居住总户数

28、住宅建筑套密度:

即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住宅建筑套密度=住宅总套数/居住区用地总面积

29、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30建筑小品:

是指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31、建筑密度: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简答题部分

1、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

优:

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

缺:

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

改进:

a、山墙错落b、单元错开梯搂c、成组改革影响

周边布置:

优:

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

②对于寒冰地区可阻挡风沙

③节约用地,提高密度

缺:

①部分居室朝向差,炎热地区西晒

②结构施工较为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会增加

③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方工程

单周边双周边自由周边

混合布置:

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是以行列式为主,以少数住宅式公建沿道路式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自由式布置:

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三级方式布置的内容是什么?

(原理书P413)

第一级(居住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控制性详细规划P34)

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

2.以单一性质规划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

3.建议有一边与城市道路相邻

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

5.考虑低价的区位级差

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

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

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

9.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4、城市公共区中心的空间组织原则(轴线法则、立体空间建筑室内室外)(城市规划原理P504)

1.运用轴线法则。

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

轴线可以把中心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称为一个整体,轴线也能把城市中的各个中心联系起来,把街道和广场等串联起来。

2.考虑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间,专用和公共空间,车行和人行空间,以及各空间之间的环境协调。

要使整个建筑空间和环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5、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原理》p450

1.对于大量而普遍的绿化,宜选择易管。

易长,少修建,少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也可以考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在一些重点绿化地段,如居住区入口处或公共活动中心,则可选种一些观赏性的乔灌木或少量花卉。

2.应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行道树宜选用遮阳力强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或带刺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花、落果的树木等

3.为了迅速形成居住区绿化面貌,特别是在新建居住区,树种可以采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一速生为主。

4.居住区绿化树种配置应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以丰富居住环境。

5.考虑居住区各类绿化种植与建筑物、管线和构筑物的间距。

6、容积率与城市开发的关系《控规》p46

容积率指标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投资费用、开发利润总额以及开发资金的循环速度三个方面。

容积率指标对前期投资费用单方面均摊额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者先通过有偿征地或其他方式有偿获得城市的开发建设权,接着劲性场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然后进行地面建设,将建造的各类商品房投入市场销售。

在商品房单方售价和其他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容积率指标,在同样的开放用地上获得更过的建筑面积,就可以降低单方建筑面积上所分摊到的前期投资费用,进而降低总成本,提高开发利润。

反之,则开发利润会有所下降。

提高利润率,开发商可以在保持一定利润率的前提下,增加开发总量获得更多的利润。

同时,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周期中征地、规划设计、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占打半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如果增加容积率,减少开发项目,将开发资金相对集中,提高开发建设强度,就可以减少前期工作对开发周期的影响,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7、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要素(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行为活动)

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行为活动

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引导的内容和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p67)(方法仅供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引导内容为:

先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道路绿化系统,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以“城市设计概念图”加以表达,同时,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承上启下,不宜超越阶段要求,城市设计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规定也不是于恶性越好,要给后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留有充分创造和发挥的余地,要有弹性和灵活性。

9、为什么要在土地使用控制时规定土地使用兼容及其原则?

(控规P39)

为了使控制性详细规划既有“弹性”,又不失去控制作用。

土地使用兼容的原则:

①促进相关功能建筑的集中布置

②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③减少环境干扰

④确保非营利性设施、市政设施用地不被占用

⑤保持土地使用的有限灵活性,允许部分建筑、设施混合布置

⑥土地使用兼容应注意到其宽容度和灵活性以提高应变能力,同时又不和总体规划相违背。

就具体分类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不强求一律。

10、居住区规划中节约用地的手法。

(原理P407)

(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1.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①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设施

②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

③采用┌型、Ⅱ型、E型、梳型等住宅

2.空间的借用

3.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4.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3)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11、分析居住区绿地率与公共绿地率各自的作用与相互的差别(百度百科及百度知道)不确定

公共绿地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住宅组团绿地,不包括住宅日照间距之内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非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地。

公共绿地是居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居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地在遮阳、防风防尘、杀菌消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地>公共绿地。

12画出居住区用地平衡表,说出它的作用,指出哪一些是要进行用地平衡的(百度文库及自己理解)规范P7或者居住区设计书上P30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项目(单位)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一,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100

1,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公建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