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56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8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docx

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教案

7.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分子的大小,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的估算能力,会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固体和液体分子的质量、分子的体积(或直径)、分子数等微观量。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运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物质分子是球形体的模型,是为了简化计算,突出主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环境教育:

丰富的世界啊,你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知道所有宏观的物质世界都是微观规律下变化和相互作用。

体会使用尽量用酒精稀释油酸以形成单分子油膜从而减少实验误差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建立理想模型进行科学估算的能力。

安全教育:

微观分析XX的水蒸气比XX的水更伤人

法制教育:

XX的水蒸气和XX的水给人毁容都违法

尊重学生:

感受生活中微观规律反应宏观是现象。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有:

一、是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二是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2.尽管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在物理课上还不能给学生展现出分子的真实形状和分子的外观。

这给讲授分子的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更突出了运用估算方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方法研究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的重要意义。

四、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

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

演示单分子油膜:

油酸酒精溶液(1:

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五、主要教学过程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

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

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

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过程

1.分子的大小。

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介绍并定性地演示:

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

如图1所示。

提问:

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还要指出:

①介绍数量级这个数学名词,一些数据太大,或很小,为了书写方便,习惯上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0的乘方数,如3×10-10m。

我们把10的乘方数叫做数量级,那么1×10-10m和9×10-10m,数量级都是10-10m。

②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

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

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

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3)物理学中还有其他不同方法来测量分子的大小,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相同的。

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10m,氢分子直径是2.3×10-10m。

(4)指出认为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种近似模型,是简化地处理问题,实际分子结构很复杂,但通过估算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对分子的大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2.阿伏伽德罗常数

向学生提问:

在化学课上学过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意义?

数值是多少?

明确1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

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A表示此常数,NA=6.02×1023个/mol,粗略计算可用NA=6×1023个/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基本常数,科学工作者不断用各种方法测量它,以期得到它精确的数值。

再问学生,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

如果已经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例如,1mol水的质量是0.018kg,体积是1.8×10-5m3。

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它的体积是(4×10-10)m3=3×10-29m3。

如果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

提问学生:

如何算出1mo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3.微观物理量的估算

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对液体、固体的分子大小进行估算。

事先我们假定近似地认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气体不能这样假设)。

提问学生:

1mol水的质量是M=18g,那么每个水分子质量如何求?

(三)课堂练习

1.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

A.102cm2B.104cm2C.106cm2D.108cm2

答案:

B

2.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3kg/mol。

体积是4.5cm3的铜块中,含有多少原子?

并估算铜分子的大小。

答案:

3.8×1023,3×10-10m

 

课后反思

 

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布朗运动以及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和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思考、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难点是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

环境教育:

丰富的世界啊,你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知道所有宏观的物质世界都是微观规律下变化和相互作用。

安全教育:

微观分析XX的水蒸气比XX的水更伤人

法制教育:

XX的水蒸气和XX的水给人毁容都违法

尊重学生:

 

三、教具:

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

在一杯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

上述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

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上述实验是液体的扩散现象,在气体中也存在。

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

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

1.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墨汁中的炭粒等,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课文P73实验:

显微镜下观察布朗运动,展示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

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布朗运动的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

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

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且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3)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

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

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

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

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

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小。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撞击微小颗粒的作用就越激烈,而且撞击次数也加大,造成布朗运动越激烈。

 

5.布朗运动的发现及原因分析的重要意义

(1)结合上面的讲解分析提问学生: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

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

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

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

综合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颗粒中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撞击的不平衡性。

因此,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液体分子,太小了。

(2)布朗运动随温度升高而愈加激烈,在扩散现象中,也是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而这两种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这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三)课堂小结:

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2.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4.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D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内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2.如图是观察记录做布朗运动的一个微粒的运动路线。

从微粒在A点开始记录,每隔30秒记录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则微粒在75秒末时的位置  [  CD ]。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

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

 

五、、作业:

思考P75

(1)

(2)(3)

课后反思

 

第三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以及所表现出的分子力。

2.掌握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环境教育:

丰富的世界啊,你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知道所有宏观的物质世界都是微观规律下变化和相互作用。

安全教育:

微观分析XX的水蒸气比XX的水更伤人

法制教育:

XX的水蒸气和XX的水给人毁容都违法

尊重学生:

感受生活中微观规律反应宏观是现象。

二、重点、难点的分析:

1.重点:

一是通过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是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2.难点:

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三、教具:

盛有20ml的酒精和有红色颜料的水的量筒、两个圆柱形铅块(端面刮光、平滑)。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还说明什么?

回答: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否则分子便不能运动了。

2.固体、液体有固定的形状或固定的体积,这说明分子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

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分子间有空隙

演示实验:

将量筒内的水和酒精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

提问学生: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如何变化?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演示实验:

两个圆柱体形铅块,当把端面刮平后,让它们端面紧压在一起,合起来后,它们不分开,而且悬挂起来后,下面还可以吊起一定量的重物。

提问学生:

上述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着什么作用力?

还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

提问学生:

由哪些实验事实,可以判断得出分子之间有斥力?

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即使气体压缩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压缩也是很困难的;用力压缩固体(或液体、气体)时,物体内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

这些事实都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表现。

(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①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图2

②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0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的数量级为10-10m,相当于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分子间距离当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r>r0时,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但它也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图2中表示分子间距离r不同的三种情况下,分子间引力斥力大小的情况。

3.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情况。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体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力的作用要使分子聚集起来,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要使它们分散开来。

由于这两种相反因素的作用结果,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不同的物质状态。

(1)提问学生:

固体与液体、气体比较有什么特征?

总结学生回答的结果,说明固体为什么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呢?

因为在固体中,分子间距离较近,数量级在10-10m,分子之间作用很大,绝大部分分子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的振动。

(2)液体分子运动情况。

固体受热温度升高,最终熔化为液体,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体积增加10%,也就是说分子之间距离大约增加3%。

因此,液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很接近固体情况,分子间有较强的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但由于分子间距离有所增加,使分子也存在移动性,所以液体在宏观上有一定的体积,而又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

(3)液体汽化时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00倍,说明分子间距离约增

间除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力

外,彼此之间一般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是自由移动的。

所以气体在宏观上表现出没有一定的体积形状,可以充满任何一种容器。

五、课堂小结

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少,但斥力随距离的增大减小得更快。

由于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每个分子受到这两种力的合力叫做分子力,分子力大小及方向随分子间距离大小而改变。

2.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分子之间距离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也由大到小至几乎不计。

造成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的特性不同。

 

课堂练习:

1.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2)洒在屋里的一点香水,很快就会在屋里的其他地方被闻到。

(3)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

(4)温度升高,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加剧。

(5)固体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2.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图3)。

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用手向上拉橡皮筋,拉动玻璃板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

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正确答案是:

拉力会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水会发生分裂,由于水分子之间有引力存在,外力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

 

课后反思

 

7.4温度和温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理解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

3.会估测温度,并能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摸索新器材使用方法的能力。

3.通过为温度计标定刻度的过程,感悟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环境教育:

乐于探究温度计等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安全教育:

微观分析XX的水蒸气比XX的水更伤人

法制教育:

XX的水蒸气和XX的水给人毁容都违法

尊重学生:

感受生活中微观规律反应宏观是现象。

关心温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标.

难点:

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摄氏温标刻度的标定.

二、教学设计思路

“温度与温标”是初三物理新教材“热和能”这一章教学的基础内容,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处理是首先引入温度概念,而后指出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最后展开摄氏温标及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教学。

分析教材,设计教案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点。

第一、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标准物体—温度计与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标准物体的温度,便是待测物体的温度。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补充强调液体温度计测温时,玻璃泡中液体的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要相同,这既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温度计的结构设计和原理,也为下面学生探究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埋下了伏笔。

第二、重视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整节内容以四个学生实验为主线展开。

第一个实验采用直接动手凭感觉、去判断,并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更准确判断物体冷、热的方法;第二个实验:

手握温度计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引出温度计测温原理;第三个实验让学生根据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通过测温过程探究正确测定温度的方法;第四个实验:

从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法和过程的设计都交给学生研究和选择,既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更使学生了解了一些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了利用摄氏温标定标的方法。

完成本设计内容需2课时。

 

三、教学器材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无刻度温度计(可用医用胶布条将温度计的刻度贴住)、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刻度尺、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一】将左右两手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描述你左右两手的感觉:

将左右两手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一起浸入温水中,描述你左右两手的感觉:

.

(问题)人们常凭感觉比较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是不是绝对可靠呢?

人们可以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和热,但这种判断并不总是准确的.为此,我们引入温度这一物理量来客观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新课教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

(1)温度计的构造

(让学生认真观察各种温度计:

常用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再请一名学生按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描述他们构造上的相同之处。

温度计由内径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薄壁玻璃泡、液体、玻璃外壳、刻度和符号C组成。

(2)温度计的原理

(问题1)温度计是如何测出温度的?

【实验二】手握温度计下端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中液柱在细管中的变化(保持一定的时间),而后将手松开继续观察液柱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原因:

.

手握温度计下端玻璃泡时,泡内液体受热膨胀,液面上升;手松开时,泡内液体变冷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问题2)实验时为什么要手握玻璃泡?

手握玻璃泡时温度计中的液柱会一直往上升吗?

提示:

你生病发烧时是如何用体温计测体温的?

(多媒体提示)

讨论并总结:

手握玻璃泡是为了使泡中液体的温度发生改变;当泡中液体的温度与手的温度相同时,液柱就不再上升了,这时温度计显示的就是手的表面温度。

因此,温度计在测温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泡内液体的温度要与待测物体的温度保持相同,故玻璃泡一定要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大家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就是这样做的.

(问题3)你手中的温度计是很多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改进、完成的,温度计为什么要制成现在的样子呢?

——请你再次观察温度计的结构,简单分析这些结构在测量过程中的作用。

①为什么温度计的内径很细而且均匀?

②为什么温度计玻璃泡的壁很薄?

③为什么体温计的细玻璃管和玻璃泡之间有一个细小的折弯?

④为什么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与常用水银温度计、寒暑表不同?

温度计的内径很细可使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明显、均匀可使刻度均匀;温度计玻璃泡的壁很薄可使玻璃泡中液体的温度尽快与待测物体温度相同。

体温计的小折弯可防止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是根据人体温度变化范围和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的。

(如果学生的思维活跃,可提的问题很多.如:

玻璃管为什么要密封?

管中液体为什么要用水银、酒精或煤油而不用水?

为什么细玻璃管的下端要设计玻璃泡?

为什么温度计比较小巧?

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如何划分的?

外壳上的C表示什么?

等等)

3.摄氏温标

温度计玻璃外壳上的C表示此温度计确定标度时采用的是摄氏温标,那么摄氏温标是怎样确定温度的?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配合多媒体演示)

(1)规定:

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0C——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问题1)500C的刻度在哪里?

(学生回答,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2)10C的刻度在哪里?

(学生回答,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3)怎样将分度扩展到1000C以上和00C以下?

(学生回答,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4):

(阅读课本P40页的表格)在给温度计标定刻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单位:

摄氏度(0C)

(3)读法:

370C读作:

37摄氏度;-4.70C读作:

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阅读温度的阶梯图表):

了解自然界中的温度,练习摄氏温标读法.

 

4.为温度计标定摄氏温标刻度

(1)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三】请你先估测水温,然后尝试用温度计测出热水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