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19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docx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

初中生物总复习知识概要(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章节

复习要点

复习题点

 

 

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现在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非洲。

(2)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

2.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的组成

(2)生殖过程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4.计划生育

1.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    。

她是生活在距今     万年前的化石。

2.地质学家     先生被称为龙骨山的守望者。

3.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女性的是     。

4.受精的场所是    。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

5.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母体通过     供给。

6.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

7.2005年1月1日是我国的    人口日。

8.      被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9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                ,其中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主要营养物质

无机物 水无机盐维生素

有机物 糖类蛋白质脂肪

(2)各营养物质的功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2)食物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3)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征

长度、皱襞和小肠绒毛

3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合理用餐

(2)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

 

1.食物的各营养成分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                 ,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更新离不开      。

既不构成细胞,也不能提供能量,但对人体非常重要的是     。

2.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缺    引起的。

佝偻病引起的原因是                        。

3.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

4.不含消化酶消化夜是       。

5.各消化道中,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的是        。

能吸收营养物质的有                  。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6.如右图所示,1号试管和2号试管经过系列处理后,滴碘检验,现象是:

1号试管      ,2号试管       。

是因为       

                   。

结论是

                          。

若再设置一个3号试管,探究温度对消化的影响,该怎么做?

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和肺

(2)呼吸道的功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空气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胸腔容积→肺内气压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空气质量与健康

(1)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的器官是   。

2气管内表面的纤毛能不停的摆动,将外来的     、

      和    一起送到咽部,形成   。

3当肋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     ,肺   ,肺内气压  ,气体   肺。

4

  图一表示       ,图二表示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浆的成分

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列表比较)

2血流的管道——血管

血管名称

结构特点

功能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和肺循环

4输血与血型

(1)血量与失血

约占体重的7℅—8℅。

失血超过30℅,有生命危险。

若不超过400ml,短时间可恢复。

(2)血型 ABO血型

(3)输血 同型输血

1加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     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它的主要功能是                     。

2血细胞包括      、      、      三种,其中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的是     ,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是      。

3在显微镜下识别毛细血管的主要特征是         

             。

它是进行                    。

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必须选用               的小鱼。

5四肢静脉中的血液之所以不会倒流,是因为四肢静脉中有        ,它的功能是                。

6心脏的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这是与它射血入

     ,进入   循环相适应的。

7肺循环途径是                              ,

体循环途径是                               。

8血液经肺后,血液中   含量增多,称为      。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和排出

(1)排泄的三条途径(呼气、出汗、排尿)

CO2、水——————气体

少量水、无机盐、尿素——汗液

大量水、无机盐、尿素——尿液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2人粪尿的处理(无害化处理)

生产沼气、高温堆肥

看图回答

1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叫      ,它是由图中标号组成的。

2图示过程a表示         ,过程b表示             。

3血液流经④③后,血液中的一些物质过滤入⑤形成  ,⑤中的液体经过程b后,形成    。

4①和②中流的都是    ,②中不含         。

5⑥中的液体与⑤中的相比,不含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

眼球的结构,视网膜成象,近视与预防

耳与视觉:

耳的结构,声音的传导

其他:

嗅觉、味觉、触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

(2)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类型:

简单反射,复杂反射

(4)人类特有的反射:

与语言文字有关

4激素调节

(1)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

(2)      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睾丸

(3)      几种激素及功能: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1眼球的各部分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是   ,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的是   ,相当于照相机暗箱壁的是     ,相当于照相机胶卷的是    。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                   。

3晶状体凸度  ,甚至眼球的前后径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就落在视网膜的  方,这种眼睛看不清  处物体,叫     眼。

应带   透镜纠正。

4人体的五官中,从外界接受的信息量,居第二位的是      。

5若某人突然听觉丧失,经检查耳的结构完好无损,则可能是                              。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它是由                                  五个部分构成的。

7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人类特有的反射与    有关。

8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腺体是   ,它的分泌物是    。

9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    ,成年时分泌过多则会引起       。

糖尿病是由于     分泌不足而引起的。

呆小症是由于                。

10若食物中长期缺    ,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这是初一物理总结:

本文由breelynette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七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胡雅萍2010.09.12

科学入门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l千米(km)=,单位符号是米(m)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nm)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

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值。

量程:

所能测量的最大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最小刻度

a.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被测物体)。

思考:

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

(读数b.看正确:

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思考:

视线偏左读数。

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视线偏右读数

c.读正确:

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一位,即。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

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d.记正确: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知道: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距、步长可以

+单位值决定的。

卷尺、皮尺的用途。

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

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测量一张纸的如:

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滚轮法:

测较长等。

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长。

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二周长×圈数。

如:

测量操场的

*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

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

(二)体积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

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m3)。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

3

分米3=毫升=

厘米3=109毫米3厘米3体、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或直接测量。

1升=l分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

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4.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

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读数偏;仰视时,读数偏。

桌面上。

处相平。

俯视时,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三)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

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来测量。

,单位符号是。

℃。

在O℃

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2.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

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3.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温度计、温度计、煤油温度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

,但不能后再读数。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碰到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4.体温计。

测量范围从℃~

℃。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当温度有微小变

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其作用是,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到玻璃泡中。

温度计、金属的温度。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

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

毫克。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物体的质量是

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2.质量具有以下属性:

不随物体的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1吨=千克,

,单位符号是I千克=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千克=1公斤1斤=500克11两=50克]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托盘、横梁、横梁标尺、、砝码、底座、螺母。

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

将托盘天平放在

(2)调平:

将桌面上。

拨至“0”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

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3)称量:

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到,并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上(可在两个盘中都

(4)注意: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垫上大小质量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5)整理器材:

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

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1.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

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燃香、沙漏等方法来计时。

现在人们常用2.时间的主单位是1天=小时,单位符号是l小时=和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秒。

分钟=

3.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

前者是指时间的一个点,如10:

00;

后者是指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4.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秒。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

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

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

它的准确值为0.1秒。

物质的特性

(一)几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2.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3.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生活中的常见例子:

樟脑丸变小(升华)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晒干(升华)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变黑(升华,凝华)北方窗玻璃上的“冰花”(凝华)针状雾凇(凝华)冰棍外表的“白粉”(凝华)霜的形成(凝华)

例题

1.夏天小明去买一支棒冰,售货员刚从冰柜中拿出棒冰,小明发现一支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杯壁外出“汗”。

请你解释这些现象。

答:

(1)白花花的“粉”是霜,它是冰柜内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2)棒冰冒“烟”,这里的“烟”实质上是大量的小水滴组成的雾,是由棒冰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也称凝结);(3)杯壁外“出汗”,这里的“汗”实质上是小水珠,它是茶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却了的茶杯变成液体,也是液化现象。

2.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

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看到壶嘴喷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B.灯泡用久会变黑是因为脏了的结果C.碘变成碘蒸气是一个汽化的过程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4.铁变成铁水的过程叫做水结成冰的过程叫做

,这个过程要,这个过程中水要

(吸收;放出)热量。

(吸收;放出)热量。

5.物质吸热后(A.一定升温B.一定发生物态变化

C.一定升温,但不一定发生物态变化D.不一定升温,也不一定发生物态变化

6.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的头部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熔化并且迅速汽化,由此可以起到防止火箭被烧坏的作用。

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要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要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7.雾与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A.升华B.汽化

)而形成的。

D.凝固

C.液化

8.如图所示,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中时,水面上会升起一团“白气”,这个“白气”是由()

A.水升华形成的C.铁水汽化形成的

B.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D.水汽化形成的

9.在水循环过程中,水气凝结成液态的水主要发生的阶段是(A.降雨C.降雪B.蒸发D.成云

10.小明早上出门时发现周围一片大雾,当太阳出来一照射,他发现雾就消失了,雾散去的变化是(A.汽化)。

B.液化C.先汽化后液化D.先液化后汽化

11.农谚说“水缸穿裙,天要下雨”,指的是水缸外壁与水面相平处直至底部的位置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

这些小水珠的产生是(A.地面上的水渗透上去的C.从缸的细小孔里渗出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在缸壁上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在缸壁上的

12.目前,大部分家用电冰箱是根据下面(A.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C.液体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

)原理制成的。

B.液体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固体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13.俗语说:

“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地之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然在0℃以下;雪在高空中形成,下雪后熔化要吸收大

14.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温度较低的水蒸气B.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滴D.雾是水蒸气附着在空气中尘埃上形成的

15.如图所示,图中标出物质三种状态在互相转变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的情况,试在图的圆圈内分别填上物质的状态,并写出六个物态变化的名称:

①③,④,⑤,⑥。

,②,

(二)汽化的两种形式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过对晾衣服的实例分析可理解有:

(1)液面面积大小;

(2)温度高低;(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程度。

3.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特点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

不同点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液体表面气压的大小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4.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受到气压的影响:

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5.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较容易进行的方法)

例题

1.烧瓶中装有适量水,用瓶塞塞紧,从瓶塞中插入一个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水沸腾,如图所示,外界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试管中的水(B)

A.温度等于l00℃,不会沸腾B.温度等于l00℃,沸腾C.温度高于100℃,沸腾D.温度高于100℃,不会沸腾

2.皮肤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A.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C.水蒸气跟皮肤接触面积大B.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热

3.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它们都只能暂时止沸B.它们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4.蒸发能够致冷,因为蒸发过程中(A.蒸发能够放出热量C.蒸发能够产生风

)B.空气要吸收大量热量D.从液体和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5.下列关于蒸发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而沸腾要吸收热量A.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只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B.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可能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的水一定沸腾C.110℃的水一定沸腾

B.1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D.90℃的水也可能沸腾

7.小明为了检验自己的一个猜想而做了如下实验;他取来一个小杯子,内装半杯水,加热到沸腾,用温度计测的温度是99.5℃,然后加入一汤匙食盐继续加热,直到再次沸腾,用温度计测得温度是101.5℃,再在水中加入一汤匙食盐继续加热到沸腾,测得此时的盐水温度是103℃。

根据这个现象,他认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