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451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docx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强化训练题10

一、选择题

1.(2011·广州综合测试)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

C.常温时硅与水、空气和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D.自然界硅元素的贮量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答案:

D

2.(2012·山东日照一模,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晶体硅是“信息革命”的支柱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解析:

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的SiO2,故A错;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才可以保护金属不受腐蚀,故B错;只有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才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作催熟剂的乙烯氧化成CO2和H2O,达到保鲜的目的,故D正确。

答案:

D

3.(2011·绍兴二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实现了环保世博、生态世博的目标,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部分国家的展馆使用可降解的建筑材料

B.把世博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焚烧或深埋处理

C.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D.停车场安装了催化光解设施,用于处理汽车尾气

解析:

垃圾焚烧或深埋,不符合环保理念,B项错误。

答案:

B

4.(2012·山东济南,10)下列关于C、Si、S、Cl四种非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两结合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B.在自然界中都能以游离态存在

C.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较:

CH4

D.最高价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解析:

C、Si、S、Cl都是非金属元素,两两结合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A正确;Cl元素非常活泼,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B错;非金属性:

Cl>S>C>Si,故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SiH4

答案:

A

5.(2011·杭州模拟)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研究二维材料石墨烯的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维结构(如图所示),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非常牢固坚硬。

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新发现的有机物

B.石墨烯性质活泼,能使溴水褪色

C.石墨烯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相似

D.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解析:

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不是有机物;石墨烯的性质与石墨一样稳定,不能使溴水褪色;在石墨烯中,碳原子排列呈正六边形,不是金刚石中的正四面体结构。

答案:

D

6.(2012·安徽合肥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操作

A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测同温同浓度的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B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D

证明氯乙烷中含氯元素

向氯乙烷中滴几滴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

解析:

A项,利用盐溶液的pH比较H2CO3、H2SiO3酸性强弱,从而比较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

B项,应该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苯酚。

C项,应该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的漂白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

D项,应该先让氯乙烷水解,再检验Cl-。

答案:

A

7.(2012·北京朝阳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下,可在试管内完成焦炭和石英砂(SiO2)制取硅的反应

B.CO2和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是3:

4

C.现代海战通过喷放液体SiCl4(极易水解)和液氨可产生烟幕,其主要成分是NH4Cl

D.从燃煤烟道灰中(含GeO2)提取半导体材料单质锗(Ge),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A项,试管自身含有二氧化硅,高温条件下可以和焦炭反应;B项,CO2和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4;C项,SiCl4(极易水解)水解后生成硅酸和氯化氢,氯化氢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D项,由GeO2提取半导体材料单质锗(Ge)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8.(2012·山东临沂模拟)将C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含KOH、Ba(OH)2和KAlO2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

A.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OH)2+CO2===BaCO3↓+H2O

B.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O

+3H2O+CO2===2Al(OH)3↓+CO

C.A~B段与C~D段所发生的反应相同

D.D~E段沉淀的减少是由于碳酸钡固体的消失所致

解析:

反应的顺序为CO2优先与Ba(OH)2反应(图像中OA段),然后与KOH反应(图像中AB段),然后与KAlO2反应(图像中BC段),接着与K2CO3反应(图像中CD段),再与BaCO3反应(图像中DE段)。

答案:

C

9.如图是碳循环中的一部分。

下面对该图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涉及反应①

B.反应②是在植物体内完成的

C.反应③是造成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原因

D.反应④⑥是人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解析:

C哥本哈根会议讨论减排CO2,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A正确;反应②是光合作用,B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的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C错;D正确。

答案:

C

10.“碳捕捉和储存(CCS)”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利用。

当前,二氧化碳及其产品的开发、应用是很多科学家致力研究的课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应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捕捉,以防产生温室效应

B.对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净化,然后用于制造干冰

C.以捕捉到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D.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与海藻发生光合作用,可提高海藻产量

解析:

“碳捕捉和储存(CCS)”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利用,不是捕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不正确,B、C、D三个选项都是对二氧化碳的处理和应用。

答案:

A

11.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其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石棉是一种硅酸盐产品

B.青石棉中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

C.青石棉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Na2O·3FeO·Fe2O3·8SiO2·H2O

D.1mol青石棉能使1molHNO3被还原

解析:

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故青石棉是一种硅酸盐产品;青石棉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1molNa2O·3FeO·Fe2O3·8SiO2·H2O跟足量硝酸反应时,失去3mol电子,而还原产物只有NO,故能使1molHNO3被还原。

答案:

B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粗硅的制取中发生2C+SiO2

2CO↑+Si,硅被还原,所以碳的还原性大于硅的还原性

B.硅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所以硅酸钠可以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

C.用SiO2制取硅酸,应先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再通入CO2

D.由Na2CO3+SiO2

CO2↑+Na2SiO3可知硅酸的酸性大于碳酸

解析:

依据元素周期律硅的还原性大于碳,上述反应能发生是因为产物中有CO气体生成,使平衡向右移动,A选项错误;硅酸钠是一种黏合剂,B错误;D选项中的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且产物中有气体生成,与酸性强弱无关,D错误。

答案:

C

13.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水玻璃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Na2SiO3+CO2+H2O===2Na++CO

+H2SiO3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OH)2+2CO2===Ca2++2HCO

C.水玻璃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SiO

+2H+===H2SiO3

D.二氧化硅溶于烧碱溶液中:

SiO2+2OH-===SiO

+H2O

解析:

A项中H2SiO3应加“↓”符号,且过量CO2时应生成HCO

,B项澄清石灰水中Ca(OH)2应写成离子形式,C项,H2CO3是弱酸,不能写成H+。

答案:

D

14.(2012·浙江杭州第一次质检)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见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既能与HF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B.SiO2和Si都是光导纤维材料

C.在硅胶中加入CoCl2可显示硅胶吸水是否失效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两性氧化物的定义为与酸和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SiO2与HF反应得到的SiF4不属于盐,A项错误;SiO2是光导纤维材料,Si为半导体材料,B项错误;CoCl2在吸水和失水状态下显示不同的颜色,C项正确;制取Si的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答案:

C

15.《青花瓷》中所描绘的“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x,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C.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D.x等于6

解析:

“硅酸铜钡”能稳定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不易脱色,不易与酸、碱反应,“硅酸铜钡”中Ba为+2价,Cu为+2价,Si为+4价,则x=6,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A、B、D均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其中,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1)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O3 CO 

(2)Fe2O3+3CO

2Fe+3CO2

CO+H2O(g)

CO2+H2 H2O(g)+C

H2+CO

17.(2012·重庆理综)金刚石、SiC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

(1)碳与短周期元素Q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为非极性分子。

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Q是______________,R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刚石。

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其中的CCl4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__________。

(3)碳还原SiO2制SiC,其粗产品中杂质为Si和SiO2。

现将20.0gSiC粗产品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收集到0.1mol氢气,过滤得SiC固体11.4g,滤液稀释到1L。

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Na还原CCl4的反应、Cl2与H2O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

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

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

解析:

(1)由题意可知Q为O(氧),形成的化合物R为CO2,其电子式为

(2)因为CCl4为液体,C和Na都为固体,所以用过滤法分离;除去C(金刚石)中的Na可以用水或乙醇。

(3)混合物中的Si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离子方程式为Si+2OH-+H2O===SiO

+2H2↑。

由于杂质SiO2也能生成Na2SiO3,所以可先求混合物中SiO2的质量,再求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

Si ~ 2H2

28g2mol

1.4g0.1mol

m(SiO2)=20.0g-11.4g-1.4g=7.2g

n(SiO2)=0.12mol

所以n(Na2SiO3)=n(Si)+n(SiO2)=

+0.12mol=0.17mol

c(Na2SiO3)=

=0.17mol·L-1。

(4)①中Cl2与H2O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②中水晶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干冰熔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两者不同;③④说法正确。

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ⅣA族 氧(或O)

(2)过滤 水(或乙醇)

(3)Si+2OH-+H2O===SiO

+2H2↑

0.17mol·L-1

(4)③④

18.(2011·海门模拟)如图是一些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溶液中的水以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标出,A、E是空气中的两种主要成分,C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且和碳化硅(图中SiC)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和原子数,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反应③、④、⑤用于工业中生产H。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电子式________,J的结构式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4)B和SiC的纳米级复合粉末是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理想散热材料。

反应①是科学家研究开发制备该纳米级复合粉末的最新途径,已知B由Si及另外两种元素组成,且Si与另外两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

4,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

A、E是空气中的两种主要成分,是O2和N2,则E应为O2,A为N2;可猜测F为NH3,H为硝酸,F→H的转化关系成立,那么C中应含氮元素;SiC的价电子数为8,则C中两元素的价电子数应分别为3、5,2、6或1、7,其中一种元素为N,则另一种元素可能为Al;D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可能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与I(NaAlO2)反应生成Al(OH)3和Na2CO3,各转化关系成立;则B中含有Al和C两种元素。

由于Si与另外两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

4,故B的化学式为Al4SiC4。

答案:

(1)

 O===C===O

(2)AlN+NaOH+H2O===NaAlO2+NH3

CO2+2AlO

+3H2O===2Al(OH)3↓+CO

(HCO

也可)

(3)Al4SiC4

19.(2012·全国)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a.关闭漏斗开关;b.熄灭酒精灯1;c.熄灭酒精灯2

(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分子内脱水生成CO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

(2)实验中,铜粉样品中的CuO被CO还原为Cu,故铜粉样品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尾气中主要含有CO2和未反应的CO。

(3)反应完成后,首先熄灭酒精灯2,继续通入CO至样品冷却至室温,以防止Cu被空气中的O2氧化,然后再关闭漏斗开关,最后熄灭酒精灯1。

(4)CuO ~ Cu Δm

806416

m(CuO)5.0g-4.8g=0.2g

m(CuO)=

=1.0g

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5)①利用CuO能溶于稀H2SO4而Cu不溶于稀H2SO4,可以设计实验测得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

②Cu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答案:

(1)HCOOH

CO↑+H2O

(2)样品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O、CO2

(3)cab

(4)80%

(5)①将浓硫酸稀释;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计算

②CuO+H2SO4===CuSO4+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