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346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 企业投入统计.docx

第4章企业投入统计

第四章企业投入统计

本章教学重点

1、劳动生产率统计分析

2、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统计

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

1、劳动时间的核算与利用情况统计

2、能源消费统计指标

第一节企业劳动投入统计

1.1企业劳动力统计

一、企业劳动力统计的范围

企业劳动力又称企业劳动者,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劳动的人员。

凡是在企业活动中实际从业的人员都属于企业劳动力的统计范围。

从业人员是指企业中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

包括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

企业劳动力统计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

二、企业劳动力数量与变动统计

(一)企业劳动力数量

1、期末人数:

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

2、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

(二)企业劳动力变动统计

1、绝对变动

2、相对变动

1.2企业劳动时间统计

一、企业劳动时间的核算

(—)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

(二)劳动时间的构成及核算

 

劳动时间构成图

日历工日

制度公休工日

制度工作工日

实际公休工日

公休加班工日

出勤工日

全日缺勤工日

公休加班工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

全日停工工日

全日非生产工日

实际工作工日

公休加点工时

公休加班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

非全日停工工时

非全日缺勤工时

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实际工作工时

二、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指标

(一)出勤率

(二)出勤工时(工日)利用率

(三)制度工时(工日)实际利用率

1.3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一、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

(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1、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即:

(正指标)

2、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

(逆指标)

(二)劳动生产率的分类

1、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1)

(2)

(3)关系:

2、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1)

(2)

(3)

(4)三者之间关系:

3、按不同劳动成果汁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1)

(2)

(3)

二、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分析

(一)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

1、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不同人员关系)

2、劳动时间利用情况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分析(不同时间关系)

(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静态分析

劳动力的技术装备程度及其利用情况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分析

(三)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成果及劳动力影响分析

1、企业劳动率变动对劳动成果的影响分析

2.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劳动力数量影响分析

1.4企业劳动报酬统计

一、企业劳动报酬的含义

企业劳动报酬是国家和企业根据劳动者投入数量、质量和效率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所得。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目前我国采取的主要工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活动工资(效益工资)

4、结构工资

二、企业职工工资统计与分析

(一)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统计

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直接实际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在具体统计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时,要注意:

(1)应按职工范围统计;

(2)应按劳动报酬性质统计;(3)应按实发原则统计;(4)应遵循国家统一规定;(5)不考虑其经费来源。

(二)企业职工工资构成统计

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构成包括

1、计时工资和计件标准工资;

2、奖金和计件超额工资;

3、津贴和补贴;

4、加班加点工资;

5、其它工资。

(三)企业职工工资的统计分析

1、工资总额构成分析:

(1)对工资总额各部分比重分析;

(2)标准工资形式的分析;

(3)工资性奖金分析。

2、平均工资变动分析:

3、工资总额变动分析:

4、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

5、实际工资水平分析:

第二节企业原材料与能源投入统计

2.1企业原材料供应统计

企业原材料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收入、消耗、拨出、库存及利用情况进行统计核算,分析企业原材料供应对生产经营的保证程度和原材料储存利用的合理程度,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促进原材料的节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基本的依据。

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包括对生产经营中所需原材料的申请调配、采购、收入、储备、发出等环节。

目前,我国各种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计划调拨;

(2)从物资供应部门采购;(3)从原材料生产企业直接采购;(4)从物资市场采购。

2.2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消耗和利用总量

(一)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统计

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是指生产某批产品或完成劳动成果,自开始投料到制成成品或完工劳动成果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数量。

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消

耗总量包括合格产品、次品和废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损耗及边角余料等。

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统计中,注意区别的概念:

1、企业原材料消费量与企业原材料消耗星。

2、原材料领料量与投料量。

3、原材料投料量与完工劳动成果的原材料消耗量。

(二)企业原材料利用总量

企业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基础指标是企业原材料有效消耗量。

原材料有效消耗量是某种原材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产品实体的数量或者产品中该种原材料的有效含量,或

者在完工劳务中发挥实效的该种原材料数量。

原材料消耗总量统计的立足点是生产经营成果,是以企业劳动成果归类统计的;原材料利用总量统计的立足点是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是按原材料种类归类统计的。

特原材料有效消耗量与实际投料量对比,即为该种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二、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统计

(一)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量指标

单位产品或劳务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是指生产或提供单位劳动成果平均耗用的原材料数量。

1、单位工业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标

2、单位工程建筑材料实际消耗量指标

3、单位运输工作量原材料消耗量指标

(二)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定额的统计分析

1、单耗定额指数

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工作量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数量标准。

定额一般由技术设计、现场测定、统计资料分

析三种方法会同制定。

单耗定额指数即以实际单耗水平与单耗定额水平对比所得的结果。

2、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变动的效益分析

三、原材料利用率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利用率指标

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原材料自身的角度反映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原材料利用率有两种表现形式:

1、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

(即单耗的倒数)计算公式:

2、原材料利用率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份额。

(1)单一产品原材料利用率(%)

(2)多种产品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二)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执行的统计分析

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

将原材料实际利用率与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即为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大于100%,说明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

2.3企业原材料库存统计

一、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的计算

企业原材料库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经验收入库,尚未使用的实际结存数量。

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须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

企业库存量组成:

(1)企业各材料库的自有原材料;

(2)车间等生产单位已领取,但尚未进入第一道工序的原材料;(3)尚未消费的外单位加工来料;(4)尚未消费的自外单位借入的原材料;(5)已决定外调或上调,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6)委托外单位代为保管的原材料;(7)分配给几个企业的原材料指标,由本企业出面统一向供方签订合同,到货后尚未分拨有关企业的原材料;(8)超过储备定额的原材料;(9)清查出来的帐外原材料。

二、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与周转统计

(一)原材料储备定额

1、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

是企业在原材料储备中的数量标准。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定额储备量,一是定额储备天数。

2、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构成:

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常需要而设立的储备。

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万一中断而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

季节性储备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

3、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分析。

(1)将实际储备天数与定额储备天数相比,分析储备定额天数执行情况。

(2)将实际储备与定额储备相比,分析储备定额执行情况。

(二)企业原材料周转统计

1、原材料周转次数

2、原材料周转天数

2.4企业能源消费统计

一、企业能源的分类

(一)能源的概念

能源是指产生和提供各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等)的资源。

广义的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天然资源和人工资源的总称。

狭义的能源指人们对天然能量资源进行开发加工而生产出的可提供能量的物质产品,也称为能源产品。

企业消费的能源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提供能量的能源产品。

(二)能源的分类

1、能源按来源或加工转换,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指对天然能量资源直接开发利用,没有再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

二次能源也称人工资源.它是人们开采或开发出来后再进行加工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源。

2、能源按其使用状况,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指在目前科学技术下广泛使用的能源。

新能源指相对于常规能源,目前正在研究开发、尚未广泛利用的能源。

3、能源按性质和用途,还可以把企业能源划分为加热用和动力用能源、化工原料用能源、其他用能源等。

二、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

(一)企业能源的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

企业能源的实物量按能源的品种分别核算,同于一般原材料实物量的统计。

由于能源产品形态各异,能源提供能量的数量不同,所以能源的数量经常需要折算为标准能源。

我国规定以每公斤热值为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能源,各种能源均按此折算为标准煤数量。

(二)企业能源消耗总量

1、企业收入能源消费量。

它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本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根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的需要供应的全部能源量。

包括:

(1)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

(2)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扣除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3)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对外销售量。

2、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它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本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已经消费的能源量。

包括:

(1)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消费量;

(2)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减去回收利用余热余能。

它比企业收入能源消费量少两部分内容,即企业非生产经营活动能源最终消费量和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对外销售量。

3、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

它是企业直接使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及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数量。

计算这——指标的目的是观察企业能源最终消费的使用方向与使用构成情况,研究提

高能源经济效益的途径。

(三)企业单位产品或产值能源消耗量

1、单位产品单项能耗。

是指企业生产某单位产品消耗的某种能源的数量。

2、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各种能源的综合水平。

通常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表示。

第三节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统计

3.1企业固定资产总量统计

一、企业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概念

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应为固定资产,不同于生产经营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天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算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持点

第一,使用年限一年以上。

第二,固定资产,是以经营使用为目的购买的。

(三)固定资产统汁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固定资产分类

(一)按经济用途分类。

可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二)按使用状况分类。

可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三)按隶属关系分类。

可分为中央单位固定资产和地方企业固定资产。

(四)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类。

可划分为不同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总量统计

固定资产总量统计,采用的计价方式

1、按原始价值计价。

2、按净值计价。

3、按重置价值计价。

3.2固定资产形成和再生产统计

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也是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

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总是不断地被损耗,又通过投资、建设不断地得到补偿、替换和扩大,这种不断更新不断扩大的连续过程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

如果按原有的固定资产规模更新,称为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如果扩大了原有规模,称为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

1、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

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的综合指标。

2、固定资产投资额分类。

(1)按工程内容和实现方式分类。

可划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和其它费用四个部分。

(2)按投资去向分类。

可划分为单纯购置、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基本建设投资三个部分。

3、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计算。

基本计算:

一定时期完成的实物量乘以相应价格。

具体计算:

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按预算价格计算;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按实际价格计算;其它费用按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

4、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是对实物投资的统计。

非工程实体上的投资不作统计。

(二)新增固定资产统计

1、新增固定资产

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又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

新增固定资产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量指

标,也是反映建设进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及研究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依据。

2、新增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关系

从上式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决定新增固定资产的规模。

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领的区别主要是包括的时间范围不同。

(三)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不同于固定资产投资额。

它是准备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数量,而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实物量。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表示一定时期可能进行的投资量,而投资额则是已经完成的固定资产建造相购置的工作量。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既是用于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货币资金,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货币资金有:

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货款、股票、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二、固定资产折旧和更新统计

(一)固定资产折旧及其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在实物形态上是通过更新(全部更新)和大修理(局部更新)来完成,而在价值形态上,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是通过折旧来完成。

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和自然力的作用,会逐渐磨损,这就是所谓的固定资产有形损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固定资产还会发生无形损耗。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有下列几种:

1、直线折旧法

2、快速折旧法

(1)余额递减法

(2)双倍余额递减法

(3)倒推累计年限法

3、偿债基金折旧法

三种计算折旧方法的各年折旧额呈现出不同的折旧模式。

直线折旧法为“均衡”模式,即各年折旧额相等或者说不变;快速折旧法为“递减”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减少;而偿债基金折旧法为“递增”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增加。

(二)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和有用系数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方法

三、固定资产变动统计

(一)固定资产平衡表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过程平衡关系

(二)固定资产动态指标

(三)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拆除系数

四、固定资产利用统计

(一)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指标

(二)固定资产产出率

(三)劳动技术装备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