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040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掌握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荒漠化的概念

1.形成原因:

①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

2.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②半干旱和③半湿润地区。

3.实质:

④土地退化。

思考

1.土地荒漠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吗?

答案 土地荒漠化现象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区。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社会经济活动为主,如人口激增、过度耕种、过度放牧、毁林和低下的灌溉水平等。

但土地荒漠化并不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自然界也存在着荒漠化现象,只是这种自然荒漠化现象是一种以数百年到数千年为单位的漫长的地表变化,表现不明显。

二、荒漠化的产生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

⑩人口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

a.过度⑪农垦。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水资源的⑫不合理利用。

e.其他人类活动,如⑬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⑭矿产资源的开发、石油勘探、修筑道路、新建工厂、修筑军事设施、城市建设、旅游等

思考

2.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有何区别?

答案 

(1)成因上的差别:

土地荒漠化是在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的地区,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垦殖草原,过度放牧,地表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是由于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烈,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垦殖草原,过度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土质疏松等引起的。

(2)分布上的差别:

荒漠化主要集中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三、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⑮人口数量。

2.生态恢复与建设

(1)发展⑯立体生态农业,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加强⑰草场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3)调整⑱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4)开发⑲新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思考

3.为解决西北地区的农村能源问题,可以开发利用哪些新能源?

为什么?

答案 西北地区可以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天气。

探究点一 荒漠化的产生

阅读教材P47~50,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资料描述的是土地荒漠化过程,试根据荒漠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正确的排序。

①在较缓的坡地上,树已经被砍掉,并开辟成农田。

于是土壤便暴露在风和水的侵蚀下。

②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坡地还未开辟成农地,此时可维持树木和草的生长,这些植物的根具有保护土壤的作用。

③在缓坡上持续种植,当土壤肥力逐渐消耗到无法种植的时候,就改成放牧牲畜。

同时,在另一片较陡的坡地上砍树,开垦种植。

④土壤流失严重,陡坡地岩石裸露,缓坡地沙土蔽天,农牧业完全消失。

⑤风和水再次作用在陡坡地上,于是牲畜便移往陡坡地放牧。

而缓坡地则因过度放牧,几乎长不出草了。

(2)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包括哪些?

(3)在人为因素中,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如何造成荒漠化的?

答案 

(1)根据荒漠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土地荒漠化过程的正确排序为②—①—③—⑤—④。

(2)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

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潜在的基础性条件。

②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荒漠化加剧。

干旱多风导致土地风蚀化,农田因蒸发旺盛而加剧土地盐渍化,暴雨造成水蚀;另外古河改道、河水泛滥以及鼠类的破坏与不利的气候条件叠加在一起,为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

(3)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土地退化

①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大水漫灌使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还导致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

②有些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而下游地区则因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致使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进而风蚀沙化。

这种现象主要分布于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在荒漠化形成的过程中,人类活动起到的作用

(1)在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关系如下图所示: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这两方面可以看作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推导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

其关系可表示为:

(2)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的地方,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也有所差异:

地区

人为原因

后果

能源缺乏的干旱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破坏固沙植物

草原牧区

采挖药材、发菜

铲掉草皮,破坏草场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能力降低和土壤结构被破坏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从事农业生产

沙质土壤易受风蚀

绿洲地区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灌溉措施不当

次生盐渍化

读“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局部区域)及其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陡坡开垦B.过度放牧

C.生态环境脆弱D.大风季节开垦

(2)图示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属于________。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从气候因素分析该区域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3)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

请简要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答案 

(1)自上而下依次为CBAD 

(2)温带草原带 原因:

①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②降水较少,使土壤干燥;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

 (3)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解析 荒漠化的产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其中气候异常是造成荒漠化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则是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探究点二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荒漠化犹如一场“地球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大量耕地、牧场和森林,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到土地荒漠化所带来的问题,在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帮助下,不少国家将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国情制定并实施了防治荒漠化的具体计划,在防治荒漠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过度樵采”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过度樵采”最为有效?

(2)土地荒漠化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荒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3)为了杜绝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现象,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答案 

(1)因地制宜地利用沼气、地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种植薪炭林,推广省柴灶;提高能源利用率。

(2)①因为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力强,不利于乔木的生长;乔木的需水量较大,易导致该地区更加干旱。

②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容易存活;并且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抗风固沙能力强。

(3)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确定载畜量,实行划区轮牧和禁牧;依法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

实际上,草原过垦、过牧、樵采活动都是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引起的。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2)生态恢复与建设

①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荒漠化地区的农林牧之间的争地矛盾不可避免,今后应向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立体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带动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草场建设

在中低产田地区,引入草田合一机制,加强草原的恢复与重建力度。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在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耕地数量的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增加圈养牲畜的数量;改变目前以防风固沙林和用材林为主的状况;增加农田牧场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比例,建立多林种、多功能、多效益的林业体系。

④开发新能源

薪柴是西北地区人们主要生活用能,破坏大量乔灌植被。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小水电、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2016年6月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利国利民”。

国家林业局倡议:

人人参与防治荒漠化,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据此回答

(1)~

(2)题。

(1)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退耕还草

D.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2)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到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防止绿洲退化为荒漠。

(2)题,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表1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1.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答案 1.C 2.D

解析 新疆的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风化、风力侵蚀作用强造成的。

该地由于气候原因森林很少。

从表中可看出荒漠化面积大小以及荒漠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关系不明显。

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读“全球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3~4题。

3.造成图中A、G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A.位于内陆,降水稀少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D.沿岸寒流的影响

4.下列关于土地荒漠化防治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让植被自然生长,恢复自然界原貌

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营造“生态工程林”

C.控制牲畜数量,减轻草场载畜压力

D.控制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数量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A、G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遥远,水汽不易到达,降水稀少。

第4题,防治土地荒漠化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荒则荒,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营造生态林并不合适。

5.读“我国局部地区荒漠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图中所示地区荒漠化快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该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森林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

(3)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三北”防护林体系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读“我国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1~2题。

1.该植被是(  )

A.高山草甸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

A.酸雨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D.沙尘暴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内蒙古、西藏是我国的传统牧区,草原植被分布较广。

第2题,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草原地区出现了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现象。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4.2016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图示地区荒漠化扩大较快,该地处于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短小,发源于山区,其流量受气温变化影响,夏季流量大,且由上游至下游方向递减,流量较小,侵蚀作用较弱。

第4题,结合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省界状况分析,该地位于甘肃祁连山麓河西走廊地带,B、C、D三项都可见到,A项不可见,因该地为内陆河和山麓的冲积扇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会造成固定沙丘活化。

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平坦草原地区的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西北地区荒漠化日趋严重,与其干旱的环境和人口增长有很大关联。

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制约,分布各具特色,下列关于荒漠化土地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D.内流河的上游和冲积扇上部

6.造成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过度农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工矿开发和居民点道路建设

答案 5.D 6.C

解析 在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例如中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绿洲植被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加上过度樵采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7~8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8.为了防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我国气候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

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毁林严重,易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至于出现土地沙漠化。

第8题,沙尘暴和土地沙化的发生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起的。

因此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C项说法正确。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荒漠或荒漠化土地分布图。

(1)简述我国荒漠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成因。

(2)A地区荒漠化较快,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治?

答案 

(1)特点:

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原因:

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

(2)加强管理,禁止过度放牧,合理载畜;禁止过度开垦;保护植被;退耕还草;营造防护林;合理用水;加强区域合作等。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可知我国荒漠主要位于西北和华北地区,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2)题,A地区位于半干旱区,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合理放牧、退耕还草、合理用水、加强管理等。

[能力提升]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据此完成10~12题。

10.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1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12.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答案 10.D 11.B 12.B

解析 第10题,应认真分析各地区荒漠化现象形成的原因: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以风蚀为主的沙漠化,黄土高原以水蚀为主,云贵高原出现石漠化。

第11题,注意分析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异同点,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土质疏松,而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这正是二者不同之处。

第12题,江南丘陵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之后红壤裸露,因而主要是水蚀作用产生的。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据此回答13~14题。

13.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中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中上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14.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中上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中上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 13.A 14.D

解析 第13题,塔里木河沿岸有很多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向中上游方向迁移。

第14题,可用排除法。

A方案忽略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好似“鸵鸟逃命——顾头不顾尾”,会加剧下游荒漠化;B方案无疑是“杀鸡取卵”,暂时地增加河流补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方案没考虑到上游和冲积扇地区的用水,舍弃原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刻意照顾下游地区;D方案上、中、下游都能够均衡利用河水,共同发展。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答案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2)西北风。

 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以高压为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且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的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热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16.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图A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B表示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

读图A、图B,完成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A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B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1)塔里木 柴达木

(2)准噶尔 黄土 华北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原因:

(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解析 第

(1)

(2)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

图中给出了沙尘暴的活动路径及强沙尘暴的多发地区两个条件,因此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重要地形区),很容易作答。

第(3)题,由图A可知强沙尘暴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西部。

这些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距海远,再加上地形重重阻挡,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地表干旱缺水,为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

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在多风的季节极易形成沙尘暴。

第(4)题,观察图B可知,在一年中沙尘暴集中分布在2、3、4、5四个月,即冬末和春季。

在这段时间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气温上升,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表更加干旱缺水,沙粒之间黏结力减弱,致使表土疏松,再加上该段时间气温变化较快,冷锋活动频繁,大风天气较多,故沙尘暴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