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496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0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docx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考试

 

 

————————————————————————————————作者:

————————————————————————————————日期: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其声知其人”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B.次声波不具有能量

C.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D.只有固体和液体才可成为声源

2.(2分)下列四个实验中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

B.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C.

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

D.

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3.(2分)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夏天冰雪消融成溪流

B.夏天,剥开包装好纸后冰棒后冒“白气”

C.冬天,下雪天中的高压线上结起了冰挂

D.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2分)如图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手影B.

水中倒影C.

铅笔“弯折”D.

彩虹

5.(2分)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奶浆可以制作冰淇淋,当将液态氮倒入杯中后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此时(  )

A.杯中液态氮在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不变

6.(2分)如图所示为冰熔化的图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O℃

C.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D.从t1到t2,冰的温度保持不变

7.(2分)看到装满水的碗底有一枚硬币如图甲所示,下列光路图中能表示眼睛看见硬币的是(  )

A.

B.

C.

D.

8.(2分)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的直径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表示颗粒物的直径,它的单位是(  )

A.纳米B.毫米C.微米D.厘米

9.(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5s

B.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8m

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37℃

10.(2分)下列是小华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光屏能承接到的一定是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始终是正立的

D.平面镜成虚像时,像和物位于镜面的同侧

11.(2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2.(2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D.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2分)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4.(4分)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39

﹣117

﹣116

80.5

沸点/℃

357

78

35

218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上表中的  做测温物质.

②一个标准大气压下﹣90℃时,水银是  态,酒精是  态.

15.(4分)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中

(1)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来控制电视机的;

(2)教室里能从不同方向看清投影幕布上的字,是由于光射到幕布表面发生了  缘故;

(3)浴室里分别装有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现发现一根管道有“出汗”现象,这是物态变化中  的现象,由此可判断该管道是  管道(选填“热水”或“冷水”).

16.(2分)如图所示,冰吸收热量后变成水,与水相比,冰具有固定的  ,因而是固体;由于水具有固定的  ,因而不可能是气体.

17.(2分)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透镜,此时被观察的字到透镜的距离在  的范围.

18.(3分)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块长度,如图所示.

(1)选择正确的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测得木块长是  cm;

(2)用刻度尺  (选填“A”或“B”)测量结果会更精准一些,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19.(3分)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图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判断的依据是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34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20.(2分)小兰随父母驾车到某一路段,看到路段标识牌如图所示,标志牌中的“40”表示的含义是  ,若匀速驾车从此牌处到北京用时1.2h,  违章(选填“会”或“不会”).

21.(2分)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则该火车运行的速度为  km/h.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  s.

22.(2分)图示是装修工人在测房间长度时使用的红外测距仪,它是利用发出的红外线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测距的仪器,已知光在空气中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约为  m/s,如果房间长度为4.5m,刚从发出到接受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所需时间为  s.

 

三、解答题(计算题要有解答过程,共50分)

23.(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MN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4.(3分)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画出每条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5.(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某个小组的实验装置有不当之处如图甲所示,其不当之处是  .

(2)实验某时刻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其中有两个实验小组选用的实验装置完全相同,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  ℃.

(4)此外有三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操作均正确,但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分别为97℃、93℃、102℃,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方法是:

  .

26.(4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垂直放置在平面镜的纸板AB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将纸板B翻折到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若将入射光向ON靠近,则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实验中需要量角器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  ,逐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这样做是为了  ;

(3)将纸板B沿ON向后折去,则在B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  .

27.(4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中需要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方便比较  .

(2)棋子A逐渐远离镜面时,它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镜子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棋子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棋子A的像,因为  .

28.(10分)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2)当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该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是  .

(3)若想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胆老师的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为  (选填“近视”或“远视”).

(5)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如下图丙所示的位置,人眼观察到放大的像,现将光屏放在虚线的位置,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  .

A.能成在光屏上B.大小不变C.会消失D.亮度变暗

(6)小军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多选)

A.蜡烛在透镜焦点附近(u>f),光具座不够长B.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29.(6分)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把两个纸锥拿至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比较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在两个纸锥未落地前,还可比较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米尺和  ,请把下面实验数据表的第一行填写完整.

运动物体

  

  

速度v/(m•s﹣1)

大纸锥

小纸锥

30.(7分)某学习小组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为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如图甲所示.

(1)气泡上升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的.

(2)实验中气泡经过A点开始计时,测出气泡从A点运动到10cm处、20cm处、30cm处、40cm处所用时间分别为13s、26s、39s、53s,把这些数据处理后按要求填入下表中,并计算出各区间相应的速度(小数点后保留2位).

区间

0~10

10~20

20~30

30~40

通过各区间的时/s间t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cm•s﹣1)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气泡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

(4)根据测量结果,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上完成s﹣t图象.

31.(8分)宁安高铁被誉为“中国最诗意的高铁”,从南京到达安庆的路程全长258km,最高时速可达到250km/h,时刻表如图甲,求:

列车时刻表

车次

车站

J55003

南京南站

10:

36

江宁西

10:

52

马鞍山

10:

59

当涂东

11:

05

芜湖

11:

17

弋江

11:

25

繁昌西

11:

38

铜陵北

11:

45

铜陵

11:

52

池州

12:

13

安庆

12:

36

(1)如图按照最高时速行驶,从南京到达安庆最短需要的时间(小数点后保留2位);

(2)宁安高铁J55003次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

(3)另一趟列车南京至弋江(OA)段的平均速度为v1,弋江至安庆(AB)段的平均速度为v2,其s﹣t图如图乙所示,则:

①它们的大小关系v1  v2;

②若某同学由此计算南京至安庆的平均速度:

v=

这种计算方法是  (选填:

“正确”或“错误”)的.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其声知其人”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B.次声波不具有能量

C.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D.只有固体和液体才可成为声源

【解答】解:

A、“听其声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音色是不同的.故A正确;

B、次声波具有能量,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故C错误;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故D错误.

故选A.

 

2.(2分)下列四个实验中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

B.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C.

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

D.

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解答】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尺子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B符合题意;

C、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分)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夏天冰雪消融成溪流

B.夏天,剥开包装好纸后冰棒后冒“白气”

C.冬天,下雪天中的高压线上结起了冰挂

D.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解答】解:

A、冰雪消融成溪流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剥开冰棒纸后,冰棒上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B错误;

C、下雪天中的高压线上结的冰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现象的,故C错误;

D、雾是液态小水滴,雾散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

D.

 

4.(2分)如图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手影B.

水中倒影C.

铅笔“弯折”D.

彩虹

【解答】解:

A、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铅笔“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分)将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奶浆可以制作冰淇淋,当将液态氮倒入杯中后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此时(  )

A.杯中液态氮在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不变

【解答】解:

A、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故A错误;

BD、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96℃不变,故B错误,D正确;

C、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故C错误.

故选:

D.

 

6.(2分)如图所示为冰熔化的图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O℃

C.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D.从t1到t2,冰的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A、由图象知:

t1到t2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所以A说法正确.

B、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是0℃.所以B说法正确.

C、在熔化过程中,冰不断地熔化成水,所以质量不断减少.所以C说法错误.

D、t1到t2过程中冰处于熔化过程.所以物体温度保持不变,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C.

 

7.(2分)看到装满水的碗底有一枚硬币如图甲所示,下列光路图中能表示眼睛看见硬币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碗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故选B.

 

8.(2分)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的直径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表示颗粒物的直径,它的单位是(  )

A.纳米B.毫米C.微米D.厘米

【解答】解: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故“2.5”的物理单位是μm.

故选C.

 

9.(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5s

B.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8m

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37℃

【解答】解:

A、人们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所以人眨眼一次需要的时间非常短,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步行的速度在5km/h=5×

m/s≈1.4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10.(2分)下列是小华学习了“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光屏能承接到的一定是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始终是正立的

D.平面镜成虚像时,像和物位于镜面的同侧

【解答】解:

A、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会聚,故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法正确,A不合题意;

B、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故可以用光屏来承接,说法正确,B不合题意.

C、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会出现倒立的像,说法正确,C不合题意;

D、平面镜成虚像时,像和物位于镜面的两侧,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

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C正确;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12.(2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D.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C错误;

D、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

=

=5m/s,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2分)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响度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

(1)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

(2)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故答案为:

响度;声源.

 

14.(4分)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39

﹣117

﹣116

80.5

沸点/℃

357

78

35

218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上表中的 水银 做测温物质.

②一个标准大气压下﹣90℃时,水银是 固 态,酒精是 液 态.

【解答】解: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①液态萘的温度范围是80.5℃~218℃,所以要测量液态萘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

②水银固体的熔点(凝固点)是﹣39℃,﹣9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高于酒精的凝固点,因此水银处于固态,酒精处于液态.

故答案为:

(1)热胀冷缩;

(2)①水银;②固;液.

 

15.(4分)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中

(1)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红外线 来控制电视机的;

(2)教室里能从不同方向看清投影幕布上的字,是由于光射到幕布表面发生了 漫反射 缘故;

(3)浴室里分别装有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现发现一根管道有“出汗”现象,这是物态变化中 液化 的现象,由此可判断该管道是 冷水 管道(选填“热水”或“冷水”).

【解答】解:

(1)据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知,家里的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来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投影幕布上的字,是因为光在投影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3)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当其遇到温度较低的冷水管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管上,所以有“出汗”现象出现的是冷水管.

故答案为:

(1)红外线;

(2)漫反射;(3)液化;冷水.

 

16.(2分)如图所示,冰吸收热量后变成水,与水相比,冰具有固定的 形状 ,因而是固体;由于水具有固定的 体积 ,因而不可能是气体.

【解答】解:

固态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冰具有固定的形状,吸收热量后变成水,水具有固定的体积.

故答案为:

形状;体积.

 

17.(2分)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凸 透镜,此时被观察的字到透镜的距离在 一倍焦距以内 的范围.

【解答】解:

由图可知,字被放大,说明该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所以该透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字到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的范围.

故答案为:

凸;一倍焦距以内.

 

18.(3分)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块长度,如图所示.

(1)选择正确的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测得木块长是 2.2 cm;

(2)用刻度尺 B (选填“A”或“B”)测量结果会更精准一些,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解答】解:

(1)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确;

图示刻度尺1cm之间为1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cm;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是:

2.2cm.

(2)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1mm.刻度尺B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