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400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docx

测量管理办法1蒙华铁路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

第一节总则

为加强新建蒙华铁路MHTJ-12标段测量工作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使测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防治测量事故发生,统一项目部测量技术要求、精度和作业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行业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等规范,并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本着实际可行、确保质量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项目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职责范围、组织机构及设备配置

一、测量队职责

1、在项目总工和工程管理部领导下,负责本项目工程测量控制管理工作。

2、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路基类型,桥隧结构形式及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3、开工前会同设计单位到工地办理线路控制桩交接手续,交桩结束后组织各工区测量组进行平面及水准控制网复测,并向监理及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成果技术总结报告书。

4、根据工程情况及施工顺序,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定后实施。

5、复测测量仪器的送检、保管及维护工作,不得使用不合格和未经鉴定过的仪器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精度符合施工要求,对测量成果完全负责。

6、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及时提供测量资料,不得因测量工作影响施工进度。

7、做好测量成果的校对、复核工作,及时做好测量记录,并及时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汇编。

8、建立健全测量仪器和测量人员的台帐、档案等。

9、定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并督促各部门和各施工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保护,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项目部测量队组织机构和设备配置

1、项目部设测量队长1名,各工区设测量组,工区测量组长各1名,测量员人数根据工程任务情况酌定,但每个测量班组不应少于3人。

2、测量队队长、测量组长应具有丰富的测量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测量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型号的测量仪器操作和使用,能进行常规测量计算及放样。

3、测量队根据工程任务情况,应尽可能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提高工程测量工作自动化,减少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保证测量效果,减小测量误差。

4、每个测量班组应配备不低于2秒的全站仪1套,水准仪1台,台式电脑1台,对讲机3部,卡西欧5800计算器2台。

第三节测量人员管理和仪器管理

一、测量人员管理

1、项目测量队对本项目测量人员实行统一管理、考核,并建立测量人员管理台账。

2、测量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各级测量工要不断学习理论,钻研业务。

3、测量人员的工作是特殊的技术工种,要保持相对稳定,项目部不得随意调整、更换或改行。

4、为适应工程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需要,以及施工现场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测量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适时通过各种形式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测量技能。

5、测量工作时限性强,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测量工作,在工作、生活方面对测量人员应关心、照顾。

在测量用车方面提供条件,保证测量工作正常进行。

二、测量仪器的管理

1、全站仪、水准仪、GPS卫星定位仪、电子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在鉴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每年必须按时送到国家法定的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严禁超期使用;发生异常情况均应及时送检,以保持良好状态。

2、经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要粘贴合格证;停用的仪器要粘贴停用标志。

3、项目部全站仪应专人操作、专人保管,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防损坏或降低仪器精度。

对于人为损坏测量仪器的,仪器修理费将由本人承担。

4、全站仪中的参数(如:

棱镜常数、气压、温度、2C值、指标差、补偿器等)他人不得随意更改。

项目部测量队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常规性的自检,水准仪尤其注意i角误差的检查,以确保仪器原有精度。

5、工作中,仪器不得受太阳暴晒或雨淋,移位时必须将仪器装箱,严禁将全站仪装在三角架上搬运;当仪器安置好后,必须有人看护,自始至终不得离开,以防行人、车辆或施工人员因不慎而损坏仪器,更不允许将仪器箱当作座凳或脚踩、垫坐对中杆和脚架。

6、电子水准仪所用铟钢尺的铟钢带严禁用手接触或其他硬物划伤,铟钢带清洗时用棉球蘸酒精轻轻擦拭,使用完后应及时装入专用塔尺箱,存放时应将塔尺平放。

7、项目部必须配备专用仪器柜存放测量仪器,仪器柜不要靠近火炉或暖气管。

严禁仪器放置在地面上或靠墙随便摆放,以防受潮;存放仪器的库房环境要干燥、通风、防震、防尘、防锈,放置仪器必须正放,不可倒置、受压、受冻,仪器存放温度在-40℃~+70℃干燥环境中。

8、GPS定位仪、电子手簿、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对讲机等电子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每个月完全放充电一次。

不要连续充电或放电,否则会损坏电池和充电器,如有必要充电或放电,则应在停止充电约30分钟后再使用充电器,充电器严禁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

9、仪器长途运输时,应切实作好防震、防潮工作,测量人员应将仪器放在腿上抱持怀中或背起来以防颠簸震动损坏仪器。

10、电压不稳的项目部必须配备稳压器,防止仪器电池充电时损坏电池。

11、仪器箱内应放置测量仪器高的小钢尺,司仪人员测量完仪器高后应随时将小钢尺放入仪器箱内,便于下次使用。

三、仪器的正确使用

1、仪器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仪器的构造、性能及各螺旋的部位和作用,观测时不能骑跨脚架或手扶压脚架,一切操作均应手轻、心细、动作柔稳。

2、开箱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将仪器从仪器箱取出或装入仪器箱时,必须一手握住仪器提手,一手扶仪器底座,严禁握住显示单元的下部。

更不可手拿仪器的镜筒,否则会影响仪器内部固定部件,从而降低仪器的精度,应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

3、仪器及附件自箱中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以免灰尘进入箱内。

4、安置脚架时应以便于观测为原则,选好三条腿的方向,使脚架高度与观测者身高相适应。

当测站位于山坡上时,应使两个脚架腿安置在山坡下方,一条腿安置在山坡上方。

5、架设仪器踩脚架时必须手扶仪器用力要均匀的踩架腿,且不可用力猛蹬。

6、操作仪器时应尽量使三个脚螺旋保持大致等高,旋转要均匀,松紧要适中,决不能过紧,形成拧“死”状态。

制动与微动螺旋也应松紧适当,不可过松,尤其不可过紧,仪器每次用完后应将各部位螺旋恢复至中间位置方可装入箱内,合箱盖前应检查仪器附件是否放全。

7、仪器在低气温或气温变化极大的环境中使用时,必须将测量仪器在室外先适应约20分钟,使仪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方可使用。

8、全站仪在烈日下作业时,仪器应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

9、司仪人员在转动仪器照准部或望远镜前,应先用手轻微触动,确认仪器制动螺旋是否松开,防止损伤仪器制动装置。

10、全站仪测量距离时对讲机应暂停使用,在反射光范围内不得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射棱镜。

11、应避免在烟、尘、雾、霜、雪、雷、电、雨及四级以上大风等不利条件下测距。

12、禁止用手触摸物镜、目镜,有灰尘时用软毛刷轻轻掸去,严禁用手指或手帕等物擦试。

13、仪器应经常用纯酒精擦洗,但决不可用酒精擦洗镜头。

如有问题,决不可随意拆卸装修,以免造成损坏仪器的不良后果,应立即送至专业维修部门进行修理。

14、测量仪器转站,严禁将带支架的仪器横杠肩上或单手提仪器。

15、在潮湿环境中工作,作业结束,要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的水分及灰尘后装箱。

回到办公室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于干燥处,彻底晾干后再装入箱内。

16、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仪器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切不可用力强压箱盖,以免损坏仪器。

17、自动安平水准仪搬站时严禁物镜向下,读数前应先稳定10秒左右方可读数。

四、钢尺、皮尺、水准尺、花杆、计算器等低值易耗品的使用与保养

1、钢尺:

由于性脆易折,受潮易锈,故使用中不可抛掷、脚踏或车碾,以免折断或劈裂;如有扭结或打环,应先解开而后拉紧,以防折断,遇有尺子着水、表面有污垢等应立即擦干并涂防锈油再收入卷盘中。

携尺前进时应将钢尺提起,严禁拖地而行。

读数时,尺端一定要注意是端线尺还是端点尺,以防出错。

2、皮尺:

用皮尺量距时拉力要均匀适当不得用力过大,以免拉断。

尽量避免着水、车碾或折叠。

如遇受潮或浸水应及时将尺由盘中放出,凉干后再收卷入盒。

3、水准尺与花杆:

木制水准尺与花杆注意防水、防潮、以免变形;尺面刻划及漆皮应精心保护,以保持其鲜明清晰。

使用时注意电杆电线,防止导电;塔尺注意接口防止落尺。

决不可将塔尺自行靠在就近的电杆、树木或墙壁上而撒手不管。

塔尺用完后应将抽出的第二节及时放回,以使接口处保持严密完好。

扶尺时不得用尺底钝击地面,以保持塔尺的零点位置精确可靠。

4、计算器要专人专用,不宜混用防止程序丢失或程序遭到修改。

五、注意事项

1、拿、背仪器前必须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严禁仪器出箱后仪器和脚架没有连接好司仪人员擅自无故离开而其他人员随意动用。

3、遇到仪器精平气泡快速偏离时,首先检查脚架上各螺丝有无松动现象和脚架腿有无踩紧。

4、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5、利用全站仪测量绝对高差时应将仪器高度和棱镜高度输入全站仪。

6、使用强制对中杆测量时必须定期检查对中杆的垂直度并调校。

7、复核人员与计算人员不得使用同一台计算器。

8、仪器使用完装入箱后注意仪器箱是否扣紧。

第四节审图

一、审图目的

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是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测量人员接到施工图和测量资料后.应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内容、要点及特点,弄清设计意图,目的是减少施工图和测量资料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若在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时发现图纸中有问题,应及时上报设计单位,以便设计人员对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时所提出的问题做出修改和补充。

二、审图要点

1、测量用施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2、收到测量资料后仔细阅读测量资料说明和施工图总说明。

3、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

4、复核曲线表中各曲线要素(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切线长、曲线总长、夹直线长、交点号、交点之间的方位角、里程等)。

5、检查计算测量资料中所标注各里程之间的距离、角度、桥墩(台)坐标、水准基点标高是否一致。

6、计算线路逐桩表中的坐标是否正确。

7、检查计算曲线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短链表、施工平面图、纵断面图、剖面图、桥遂涵施工图等图纸中所标注的里程、高程、几何尺寸、桥墩台中心、坐标、各轴线关系等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差错。

8、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达到要求。

9、审核后如存在问题及疑点应记录汇总表(要注明图别、图号、原因,必要时附图说明)。

三、审图注意事项

1、设计图纸变更后,技术人员应及时通知测量人员,防止新旧施工图纸用错,并在图纸加盖变更专用章。

2、不得在设计图纸上随便乱画,图纸如有错误应在错误修改处加盖变更印章。

3、必须按正式的设计图纸、文件或修改变更后的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样。

4、计算各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距离、绝对高差,以便下一步复测时对比使用。

第五节技术交底、施工放样和过程检测

一、技术、测量相连接的程序

1、现场技术人员应提前进行技术交底于测量队长,测量队长统一合理安排,按时完成指定的放样部位。

2、交底内容包括:

放样部位的里程、坐标、几何尺寸、示意图和需完成的时间。

3、测量队长收到技术交底后,认真计算复核技术交底数据,合理按排时间进行施工放样。

放样完成后及时填写测量交底于现场施工技术员,交底内容应包括放样的点位,点位示意图,实测高程等内容,交底书需测量、复核及接收人三方签字确认。

4、现场施工技术员收到测量队返回的测量放样交底书后必须仔细计算放样数据是否正确,数据无误后方可施工。

二、放样前数据的准备

1、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以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3、用计算器测量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必须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4、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线路轴线、曲线要素等测量成果以及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

三、放样方法的选择

1、平面位置应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选择适用的放样方法;如:

极坐标法、坐标法、对边测量法、正倒镜分中法、交会法、偏角法等。

2、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放样点的高程精度要求和现场作业条件,可分别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悬高测量法等;对高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采用合理等级的水准测量法,引测基点时尽可能采用附(闭)合路线,基点至高程放样点距离不宜超过500米,对高程精度要求较低的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

3、施工放样应尽可能用多种方法重复测,如:

闭合测量、换仪器测量、换人复核测量、换后视点或置镜点测量等,做到处处有检核。

四、放样前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校

1、棱镜类型、棱镜常数、补偿方式、温度、气压、电量、测距模式等检查。

2、2C值、竖盘指标差检查。

3、水准仪i角误差检查。

4、塔尺接头处是否有落尺现象。

5、粗平圆气泡、精平长气泡是否居中的检查。

6、对中杆垂直度检查。

7、光学对中或激光对中精度检查。

五、放样前施工控制网检查

1、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

当发现控制点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2、当控制网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围其它控制点仍然可靠时,可进行局部复测,并将已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与周围的稳定点联成插点网,经精密测量及平差计算后,对其赋予新值。

3、当控制网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它控制点稳定性难以判断时,应进行全面复测。

复测宜在原定测网的基础上进行,复测精度与原网定测精度相同。

六、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1、为保证路基碾压宽度,填方段路基应预留50cm碾压宽度。

2、明挖基础的施工放样一般可适当放大0.3m-0.5m,以保证正确安装基础模板为原则。

3、计算和复核人员不应用同一台计算器和同一个程序进行复核。

4、300米以上的桥梁两桥头、大型车站等工程密集区应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2个三等水准基点。

第七节资料的记录、整理和测量总结

一、测量记录要求

1、一切原始测量记录、计算必须在现场记注,做到记录真实、记录明确、计算清楚、字迹清洁、整齐美观,不得涂改、擦改、转抄、撕毁,更不得事后凭记忆补记。

2、水准测量中,若原始记录有错,应以单线划去,在其下方另起一格写出正确数字或文字,并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但一测站内不得有两个相关数字连环更改,作废的测站划去亦应注明原因。

3、水平角观测,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

4、距离测量中,厘米及以下数值不得更改,米和分米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同一高差的往、返测或两次测量的相关数字不得连环更改。

5、导线测量中,凡更正错误,均应将错误数字、文字整齐划出,在上方另记正确数字和文字。

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应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的所在页数。

6、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薄,检查手薄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

7、导线点、三角点、高程点、水准点和中线点的名称,必须记载正确。

同一点名在各种资料中和现场必须一致。

8、所有测量资料必须有复核签字,杜绝无复核或代签字等现象。

二、控制测量完成后需提交的资料

1、控制测量说明:

包括桥梁、线路名称,里程及长度、平面形状、布网情况、施测方法、仪器型号、平差方法、坐标系统、中线与定测关系、施测日期和特殊情况以及处理结果。

2、控制网布网示意图。

3、角度、边长和高程观测精度及其计算方法,平差后的精度。

4、导线的边长、坐标和方位角成果。

三、测量总结

1、项目工程竣工完成后,应对在该工程测量工作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进行编写测量技术总结。

2、工程测量的基本情况。

3、施测的方法、施测精度以及精度计算方法。

4、测量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5、使用和引进新技术的经验与体会。

第八节奖惩

1、每年度对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成绩突出的测量人员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对控制桩丢失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违反测量法规,弄虚作假,不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制度,由于测量工作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者,应给予必要的处罚,对测量事故隐瞒不报者,要追究测量队长和有关人员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