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316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

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2.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3.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

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

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5、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6、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美化社区”沙盘;”减卡救树”宣传卡等。

使学生懂得社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免赠贺卡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7、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组织的活动:

1、社区环保活动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活动。

到社区、走上街头、插挂彩旗及宣传标语、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刷洗电线杆上的非法小广告。

2、读环保书报活动

3、环保社会调查,环保座谈会。

4、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环境调查,调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用小眼睛观察大社会。

四、课程安排

周次课程

2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4警惕地球持续升温——温室效应

6科学家在南极的发现——臭氧层空洞

还天空一片蔚蓝——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0让生命之水变的清澈——水污染及其防治

1别让大地再叹息——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当心无形的杀手——噪声

1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城市环境问题

1聚焦我们生活的农村——农村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环境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环境问题,知道其含义。

2、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

4、思考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主题。

二、课前的一些观察:

看看身边的环境认识什么是环境问题。

三、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对环境的认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四、播放录像。

五、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六、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七、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八、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九、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

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十、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一、总结延伸

1、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乡村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了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警惕地球持续升温-大气的温室效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

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运用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回顾,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新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提问,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读图,提高识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的习惯。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责任感,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

会利用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三种表现形式呢?

点同学回答。

讲解:

正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使地球上白天温度不至于太高。

二、新课导入提问:

那为什么夜晚没有了太阳光照,地球上的温度也没有因此急剧下降,反而和白天差不多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大气的温室效应”,也就是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什么是“大气的温室效应”呢?

下面我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探讨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第一课、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课题:

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

学习目的:

通过讲解或阅读帮助中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特点,了解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学习重点:

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特点。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引言:

通过课文的前二个自然段引出本节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要了解

青春期的一些知识,从而引入正课。

板书:

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

一、新课教学

让学生阅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教师板书:

1.青春期的标志:

2.青春期的特征: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那么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具体有哪些呢?

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七至

十五自然段,然后教师简单讲解。

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十六至二十自然段,教师板书:

4.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从认识能力的发展看:

从情感的发展看:

找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二十至二十八自然段,

教师板书:

5、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

然后找学生归纳一下,青春期性心理一般会有哪些变化?

教师加以讲解和补充。

最后,教师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结束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小结

把本节内容简要总结一下,并指出本节课重点。

三、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下节课所要训练的内容,并认真完成练习任务。

四、板书设计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

青春期:

1.标志:

2.特征:

3.生理变化:

身体外形的改变:

内脏机能的健全:

性生理发育的成熟4、心理变化:

从认识能力的发展看:

从情感的发展看:

5、性心理变化:

第二课、成长的季节

课题:

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

学习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和正确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控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正确对待异性间的友谊。

学习重点:

青春期标志特征及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内容:

导言:

青春,是一个另人神往的字眼,在青春期会发生很多动人的故事,到处是讴歌青春的诗篇,到处是赞美青春的词句,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难怪人们称之为“花季”。

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呢?

它的标志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将探讨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

学习《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

一、板书课题:

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二、明确学习内容及重点。

三、结合明确内容提出思考题。

1.什么是青春期?

2.概括说出青春期的标志与特征

3.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讲将有哪些变化?

在心理上将有哪些变化?

4.你常在梦中惊醒吗?

这是什么原因促成了?

5.我校原二年级学生刘××、季××离家出走的事,从青春期学方面分析,你是怎样看待的?

四、学生自读教材,思考上述问题,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五、学生讨论思考题,教师启发点拨。

六、教师精讲并明确:

1.青春期,是人生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一个人在身体发育成熟之前的一个突变时期。

2.青春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以性器官的完全成熟为结束。

3.青春期以其生理的迅速发育及心理的急剧变化为特征。

4.生理变化:

A身体外形的改变;B内脏机能的健全;C性生理发育的成熟。

5.心理变化:

A认识能力;B情感;C社会性;D性心理;

6.关于“从梦中惊醒”的现象应从内脏机能变化方面解释。

7.由于刘××、季××在家都受家长的宠爱,在学校因淘气,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除此以外,他俩的出走没有其它原因,因此应从感情发展方面分析他俩的心理变化。

总结:

青春期,虽然是漫长人生旅途中短暂的一瞬,但它却促成了人

们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形成了各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对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认识它、把握它,抓住这人生成长的季节,潇洒轻松地走过这段青春的岁月,奏响一曲饱满和谐的生命之歌。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青春期有关知识的训练。

板书设计:

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

1.青春期

2.青春期的标志与特征

3.生理变化:

A身体外形的改变

B内脏机能的健全

C性生理发育的成熟

4.心理变化:

A认识能力

B情感

C社会性

D性心理

第三课、中学生的身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