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820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docx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任务三

任务(三) 文意概括,精准提炼

任务情境 文言文简答题江苏卷经过多年命题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考生做这类题也已成竹在胸。

二轮复习应该继续强化已有的思考方法和答题要领,力争避免失误,获得满分。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

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置而沉思之,深得其解。

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

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

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

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

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曰:

“神哉!

”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

(节选自明·何白《方汤夫传》)

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病隙独自揣摩棋艺;与善弈者磨炼;精研国手棋谱;屡胜当时高手。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方汤夫,有很高的道义,却以擅长下棋闻名,当时方汤夫与长兄方子谦研究博士家言,都聪明过人。

只是方汤夫常生病,曾经躺在床褥上,智虑无所寄托,就在床头放一个棋盘,用手指画棋盘上的方格而沉思,得到了深刻的理解。

于是把邻家善于下棋的人喊来,每次与其下棋总是使邻人对他的技艺屈服。

平日听说前辈鲍涧泉是国朝国手第一,(方汤夫)因为见不到而感到很遗憾,于是他从年高而见识多的人那寻找鲍涧泉所收藏的秘录以及鲍涧泉同时的周源、徐希圣所传的图势,天天精心钻研重新核实,掌握了其中全部的技艺。

当时李小山七十多岁,是棋坛老将,一向自负能够对垒鲍涧泉,周源、徐希圣以下更不用说了。

方汤夫前去和他较量,李小山竟输了;不久第二次较量,又输了。

李小山咬牙切齿地掷局在地大声说:

“神啊!

”于是收胸叹服,于是(方汤夫)“永嘉小方”的名声传遍天下。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号曰龟山先生。

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

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

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

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

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

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

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

然先生歉然,未尝自满。

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

(节选自宋·吕本中《杨龟山先生行状》,有删改)

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杨时以自己独立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理清关系,建立体系,著书讲学,准确地阐发并传承程氏理学。

参考译文

先生名时,字中立,姓杨,世代居住在南剑州将乐县北的龟山,号为龟山先生。

先生在东郡时,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

后来告老还乡,只领俸禄,徜徉于林泉之间,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

东南学者尊崇先生为“程氏正宗”。

自从程颢和程颐推广他们的学问以来,学者日益增多。

然而传得久了,逐渐失去要旨,支离破碎,到处扩散。

先生用自己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分清它们的轻重关系和先后次序,如同用镜子照物体的形状,用量器计量物件,没有丝毫的差错。

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的名誉和声望日益加大。

陈瓘、邹浩都以老师之礼尊奉先生,而胡安国等人实际传承了先生的学问,程氏理学才不至于失传。

但先生显得很惭愧,不曾自满。

世上求学的人想成为美善的君子,可看先生怎样对待老师结交朋友,可以以他为榜样了。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夫人姓卢氏,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弃代(抛弃后代,去世的委婉说法)于永州零陵佛寺。

拟述先德,且志其酷焉。

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

“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

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

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

”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

“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

”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讽传之。

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

太夫人之承之也:

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

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

先君将改葬王父母,太夫人泣以莅事。

事既具,而大故及焉,不得成礼。

(节选自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有删改)

作者写此文是“拟述先德”,文中二、三两段写了太夫人哪些品行?

试分点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知书达理。

②施仁行孝。

③相夫教子。

④睦亲悦人。

参考译文

先母姓卢,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在永州零陵佛寺去世。

(现)打算叙述母亲的大德,并且记下这种悲苦。

曾经侍奉伯舅,听他称赞母亲的品行并教诲我说:

“(你母亲)七岁通晓《毛诗》和刘向的《列女传》,(对此)反复思考,决定取舍而行事。

你祖上是世家望族,(你母亲)一心侍奉公婆,和所有有姻亲关系的人都很亲近,柳家的孝道仁义更加出名。

年成不好,缺少粮食,自己吃不饱,也要让年幼丧父的孩子吃饱,这的确是很难的事。

”(我)又曾经侍奉过先父,听到了像舅舅说的赞美母亲一类的话,并且父亲还说:

“我读的旧史以及诸子百家的书,你母亲听了就能明了并且没有遗漏。

”我四岁时,居住在京城西面的农舍中,先父在吴地(任职),家中没有书,母亲教我古赋十四首,都让我背诵记取。

先父做官时,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即使远在几千里之外,但都一定把他们接过来。

母亲承办这些事:

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她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恭敬;辈分比自己低的人,她就像母亲抚养子女一样慈爱;辈分和自己一样的人,她就像兄弟一样友爱。

姑姑们出嫁,母亲一定废寝忘食,婚礼备办后,常常因累生病。

先父将重新安葬外祖父母,母亲哭着来办理事情。

此事已准备好了,但大的变故到了(父亲去世),没有能够完成改葬的仪节。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焚琴子传

顾天石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生遂弃诸生不为。

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

“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

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

又历韶、惠、广、雷诸郡。

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注]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

听鹧鸪作“行不得也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

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

变姓名,以琴游八闽。

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

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

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

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

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

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

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

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

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

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

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

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忽一日谓其妇曰:

“吾向闻红颜薄命。

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

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

”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

曰:

“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居数日,金兰死。

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

曰:

“吾死后,《广陵散》绝矣。

”遂焚其琴,不复鼓也。

因自号“焚琴子”。

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 寇莱公:

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

文中写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自己人生失意;②被韩愈《逐鳄文》感动(百姓遭受疾苦);③忠臣被贬,遭受陷害;④思念家乡;⑤知音逝去。

参考译文

焚琴子,姓章,是福建的秀才。

为人光明磊落而又豪放不羁,每遇伤心事容易放声痛哭,类似古代的唐衢、谢翱,但才情又超过他们。

写作诗文,下笔洋洋计千言,都能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庚子年参加乡试,(焚琴子的)文章已被主考官赏识。

(主考官)等到看了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明陈述当时政事,直到看到他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

主考官于是害怕(招祸)不敢录取(他),于是(他)落榜。

焚琴子就放弃秀才身份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登临鼓山上所谓的“天风海涛亭”,北望京城,放声痛哭说:

“我将烧掉自己的诗书,停笔不再写文章了!

焚琴子仕途不得志以后,出游到了潮州。

访问潮州刺史韩文公庙,读了他的《逐鳄文》为其痛哭。

后又游历了韶、惠、广、雷各州郡,为岭海多瘴气而感到悲伤,想到寇莱公(寇准)被贬雷州之时,枯竹长出新笋,蜡烛泪流成堆,遗风余韵如在眼前,于是又悲哀痛哭。

听到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声,就又高声大哭起来,扰乱了鹧鸪鸟的鸣叫声。

过了一些时候,(焚琴子)向惠州一个叫上振的和尚学弹琴,学到了他的高超的琴技,就回去了。

改名换姓,凭借着琴艺游历闽地八方。

王公大人争相邀请他,从而听他弹琴。

有愿意跟从他学习琴艺的人,虽然学得很好,可是始终不能赶上他的水平。

时间长了,闽地的人都把焚琴子当作琴师。

即使是江浙一带,也有好多人知晓他的大名。

然而有权势的人不以礼相待,请他也不前往,去了也不久留。

常常在酒酣耳热之际,把琴摔到地上,举起满满的一大杯酒,高谈阔论,惊动满座宾客。

谈论古今得失,即使是长期钻研儒家经典,非常精通经世济民的人,也不能难倒他。

他最喜爱的童子叫金兰,也擅长弹琴,独得焚琴子的真传。

(金兰)常背着诗囊跟着焚琴子游历到几千里之外。

焚琴子的诗作好了,金兰便抄录下来,装满了布袋。

有客人来拜访焚琴子没有遇见,金兰代替他接待,拿出焚琴子所写的惊人诗句给客人看。

因此人们感到焚琴子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才将心志隐藏在琴中。

焚琴子对于夫妻感情忠贞深厚,夫人陈氏比他小十岁,也非常有文化,爱好音律。

焚琴子曾归家为他的妻子弹琴,茶香飘进窗子,妻子那云鬓高挽的疏疏落落的倩影,看了就十分快乐,认为这是闺房中清雅的功课,也是人生风雅之事。

忽然有一天,焚琴子对他妻子说:

“我一向听说红颜薄命。

你有这样出众的才情,算命的人大多说‘大岁在卯’你该当死去。

难道你也是天上的人,不久应当离开了吗?

”于是感慨悲伤,为妻子弹了《别鹄离鸾》的曲子。

说:

“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会遭受灾祸。

”过了几天,金兰死去。

焚琴子抚尸大哭,经不住自己心中的悲伤,吐了几斗鲜血。

说道:

“我死以后,《广陵散》失传了。

”于是焚烧了自己的琴,不再弹琴,因此自己起别号为“焚琴子”。

焚琴子到康熙丁巳年,享年四十九岁,最后死了。

诊断内容

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

试题方面

是否了解试题特点?

是否掌握审题要求?

阅读方面

是否能根据题目确定阅读区间?

是否能把握阅读方法?

答题方面

是否掌握概括方法?

是否掌握答题要求?

总体印象

审、读、答,精准突破

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

题目本身就是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信息源。

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

特别要注意审准概括角度和概括范围。

一般从三个角度概括:

一是针对具体事件(人物故事)概括,要求概括事件,或者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因素;二是针对人物形象特点概括,要求概括人物德行等方面特点,或者其在某事上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关事件;三是针对“文化现象”的概括,要求概括“文化现象”的要点、特点,或产生的原因。

简言之,就是概括原因、目的、特点、措施、理念等。

有的概括要求还带有表意深刻的词语,也必须理解准确,如2018年高考卷要求概括“可以风世”的内容,“风世”就是一个需要理解透彻的词语。

概括范围有的题干已给定,如明确段落,或通过提问文字暗示段落;有的未明确范围,则暗示着是“全文”。

当然,这个“全文”也仅局限于两三段内。

审题示例:

1.(2019·江苏)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概括角度:

读书为文的特点

概括范围:

全文

2.(2018·江苏)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概括角度:

风世(劝勉世人)

概括范围:

全文

边练边悟1 请仔细审准下列题干,明确概括角度和范围。

(1)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是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

请简要概括。

概括角度:

体现“筹干”

概括范围:

“西陵破晋”文字

(2)结合全文,概括“习劳”而“为人神所依凭”的理由。

概括角度:

“习劳”而“为人神所依凭”的理由

概括范围:

全文

(3)第三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

请加以概括。

概括角度:

管理理念

概括范围:

第三段

所谓“带题阅读”,就是指根据题目要求去研读相关文字。

在此之前,先要做好“整体阅读”。

1.如何进行整体阅读

(1)明辨文体。

史传文以传为主,重在记叙所写人物的德能、勤绩、忠义、孝廉,佐之以各方面的事迹材料;析理议事散文重在议事说理,或缘史而发,或直抒胸臆,而后用材料佐证,抓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游记散文重在记叙游览地人事物景,最后生发作者的感受。

(2)圈点勾画:

①时间、地点的词句;②职位变化的词句;③表示人物特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

圈点这些词句,目的是了解全文基本内容和观点。

(3)借题读文。

江苏卷考查文意理解与概括,往往用选择题和简答题同时考。

这样安排,前面的选择题对于整体把握全文甚至做简答题都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该题。

2.如何进行带题阅读

(1)找准找全相关文字。

如果题干明确了范围,相对好办。

如果题干未明确范围,则可以根据题干概括的关键词语去锁定有关区域及其文字。

一般而言,这个“全文”,并不是真的全文,大多只是集中在某两三个段落中。

划定“全文”的目的只是强调尽量不要遗漏文字。

(2)细读、精读相关文字。

一要抓住符号标志,做好层次切分。

要特别留意句号、分号这些标点符号,因为这些标点为后人所加,表示阅读者对段内层次或要点的理解,我们也应乐享其成。

二要抓住词语标志。

无论是有明确范围的还是无明确范围的,都要细细抓住字里行间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只言片语,必要时要细抠深挖,因为有些词语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1.筛选整合信息

对筛选出的相关信息,重复的内容作删选处理,互补的内容做合并处理,有概括性词语的要圈画,无概括性词语的要辨明意思和性质。

2.运用技巧,组织答案

(1)摘录法。

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答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或作转换性表述;如果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考生去改写。

如果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士之庐居而馔食者,念夫养我者之厚,必畜德积学以称为士,曰:

“其无负兹馔与兹舍也。

”于是出而有守与责,则念夫爵我禄我者之重,必致志竭力建功业以称为臣,曰:

“其无负此爵与此禄也。

”然则士之养于国者,恶可不思所以自养哉!

(节选自李东阳《华容县学重修记》,有删改)

从该段看,“自养”包含哪些内容?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要蓄德积学;②要为国建功立业。

参考译文

在学舍居住由朝廷提供饮食的士人,想到那朝廷培养我待遇的优厚,一定会提升德行增进学问,来与自己士人的身份相称,说:

“自己不要辜负这饮食和屋舍啊。

”于是出仕有操守和责任,就会想到国家给了自己很高的爵位和丰厚的俸禄,一定要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建立功业,来与自己臣子的身份相称,说:

“自己不要辜负这爵位和俸禄啊。

”既然这样那么被国家培养的士人,怎么可以不思考用来培养自己的方法呢?

(2)句意(层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一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句或这一层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时一定要按关键点作答。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

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

“古君子也。

”置第一。

授监察御史。

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

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

“非也。

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

”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

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

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

“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

”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

(节选自《明儒学案》,有删改)

请根据该段内容,概括出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刚直耿介;②恪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

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

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

“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

”把它评为第一。

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

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

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

“不对啊。

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

”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吏都闻风辞官。

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主。

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

“我都不信任自己(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

”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3.因分赋点,避免失误

在确定答案要点时,可依据所赋分值大致猜测有几个要点,比如赋分为4分的题目,答案要点一般为2个或4个;赋分为3分的题目,答案要点一般为3个。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避免照抄原文、重复交叉、不合范畴、不合角度、不顾及表达指令等失误。

类题再练,即时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张君讳署,字某,河间人。

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

改虔州刺史。

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

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

度支符州,折民户租。

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被罪。

君独疏,言:

“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

”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节选自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有删改)

结合该段内容,简析张署的执政理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张署到任面对民俗不佳的情况,派人往别郡学习礼仪,教化百姓,体现了他注重教化,以礼治民的理念;②面对不合理的租税制度,敢于为民请愿,体现了他执政为民的理念。

参考译文

张君名署,字某,是河间人。

以进士的身份考取了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校书郎,从京兆武功尉任上官拜监察御史。

改任虔州刺史。

当地老百姓的习俗互相勾结互相包庇,宰杀耕牛也不报官,耕牛大大损耗减少;又喜欢大量捕捉活的鸟雀鱼鳖之类,不管可不可以吃都互相买卖,按一定时节放生,希望得到吉祥。

张君到了那里任刺史以后,一切都下令禁止,监督执行,立刻绝迹。

又差遣懂得儒家经典的官吏和儒学生到邻近的大郡,学习乡饮酒和婚丧等礼仪,回到本州后,就大事宣传讲解,老百姓与官吏围观听讲,追随接受教育感化,大家都非常高兴。

户部度支使到了符州,折算老百姓按户应该收的租税。

每年要征收丝绵三万六千两,邻郡接到诏令惶恐不安,到期之日,只怕完成不了征收数目而遭受处分。

张君独自上疏皇帝,说:

“治所虔州接近南岭山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养蚕种桑。

”一月以后,免去税收的符信下达,老百姓扶老携幼,来到州署的门口欢呼庆贺。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乃今观六幸翁(指金眉生)之自纪,其一为贫,即余三无之一也。

而君悉数其幸事以至于六,则视余三无而倍之,多乎哉!

君之幸乎。

余读书苦不能记忆,偶得一义,不笔之明日遂失之,而君读书无不能记,余所不及者一也。

余未通籍以前,伏处三家村中。

罢归后,又杜门不轻见一客,故落落寡交游,而君羔雁满天下,余所不及者二也。

虽然,君之不及余者亦有一焉,余无能,而君多能也。

君自朝章国典,以及河渠、盐务、水利、荒政,与夫寰内之形势,域外之情状,无不犁然于心,如示诸掌,名公钜卿咸就君而谘访焉,得失可否,待一言而诀。

君坐是不得安居于家,一岁日月,舟车者半,视余之偃蹇曲园中者,迥不侔矣。

君得无幸者六而不幸者一乎?

或谓余曰:

“子惟无能也,故以有事为苦,若才大如海者,虽处盘根错节,从容谈笑,绰有余裕,夫何病焉?

”余曰:

“若然,则君之多能又一幸矣。

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

今而后,请益君之六幸为七幸。

(节选《金眉生〈六幸图〉序》,有删改)

作者认为金眉生在哪几个方面强于自己?

请简要归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读书时的记忆力比自己强;②平时交游比自己广;③才智和能力比自己强。

参考译文

现在看到六幸翁的自纪,其中一项是贫穷,这就是我三个没有中的一条。

而六幸翁一一列举他的幸运之事一直到六项,比起我的三个没有来多了一倍,真多呀!

这是先生的幸运啊!

我读书时苦于不能牢记,偶尔领悟到一个意义,如果不马上记下来第二天就忘了,而先生读书没有不能记住的,这是我比不上的第一点。

我没做官前,隐居在三家村中。

丢了官职回来以后,又关起门来不轻易会见任何一个客人,所以孤独而很少结交朋友,而先生和朋友拜会的礼品满天下,这是我比不上的第二点。

虽然这样,先生比不上我的也有一点,我没有能耐,而先生很有才能。

先生自朝廷典章、国家典则,一直到河渠、盐务、水利、救灾,以及国内的形势,国外的状况,心里没有不清楚明白的,讲起来就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一样,知名的大官都到先生这里咨询,一件事情得失如何,可不可以做,都等着先生一句话最后决定。

先生因此就不能在家安稳地生活了,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坐着车船到处奔波,和我在曲园中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大不一样。

先生难道不是有六幸而有一不幸吗?

有人对我说:

“你就因为没有能耐,所以认为有事做是劳苦,如果是才能大如海的人,即使处理盘根错节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从容笑谈,游刃有余的,又怎么会感到劳苦呢?

”我说:

“这样说来,先生富有才华又是一幸了。

上天使先生的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