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863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甘肃省兰州市届高三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6年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毛竹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海拔400~800米的丘陵和山麓地区,其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等,深受人们喜爱。

江浙北部毛竹竹笋主要收获季节在春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l.2016年,江浙北部居民为在春节前就能吃上冬笋,在种植毛竹的地表覆盖了厚厚的稻草、竹叶等,其主要作用是

A.保湿B.保温C.增肥D.透气

2.下列四地中,可能有大面积毛竹生长的是

【答案】

l.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l.春节前后,江浙北部气温较低,在种植毛竹的地表覆盖厚厚的稻草、竹叶等,可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使得居民可以在春节收获毛竹。

2.根据材料,毛竹喜欢温热湿润,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海拔400~800米的丘陵和山麓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D处于这个区域。

考点:

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农业区位因素。

下左图示意咸海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下右图示意咸海流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咸海流域

A.河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强

C.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D.受大西洋西风影响较大

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逐渐缩小B.湖岸的坡度东岸陡西岸缓

C.流域主体位于温带草原D.全球变暖是湖泊萎缩的自然主因

5.咸海消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B.棉花种植受到极大威胁

C.冬半年沙尘暴频发D.气温年较差减小

【答案】

3.C

4.D

5.C

【解析】

试题分析:

3.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咸海居于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而冰雪融水受气温的限制较大,所以,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

4.根据图中信息,从1960-2000年,东湖岸变迁距离大于西湖岸,所以,湖岸的坡度西岸陡东岸缓,流域面积不会变化;咸海流域大部分位于温带荒漠地区;咸海萎缩应该是自然和人为双重原因所致,其中,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导致湖泊萎缩是自然主因。

5.咸海消失,湖泊的湿地调节功能都会随之消失,气候恶化,气温日较差较大,湖床裸露,冬季风力大,沙尘暴频发;棉花种植、水稻种植依然会有阿姆河锡尔河的水源灌溉,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考点:

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河流流域的开发。

德国P公司在越南投资建设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销往欧洲。

下图示意p公司产品的价格构成。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该公司的产品可跨国生产,主要是因为

A.能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跨国经营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份额D.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7.越南若要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立足国内市场加大电子产品国内销售量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答案】

6.D

7.C

【解析】

试题分析:

6.公司跨国生产的目的均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根据材料,该公司在越南生产,利用了那里的劳动力优势,零部件进口,产品销往欧洲,说明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并非开拓那里的市场。

7.越南目前主要是电子产品生产厂,属于较低端低收益环节,若要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结合本国实际劳动力优势的现状,最可行的做法是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考点:

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学科网

下图示意我国35°N-40°N之间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影响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拔高度C.海陆位置D.洋流性质

9.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灌溉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B.乙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C.丙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D.丁地农业类型以水田农业为主

【答案】

8.C

9.A

【解析】

试题分析:

8.甲乙丙丁均位于我国35°N-40°N之间,根据图示信息,四地温差与降水总量、季节变化不同,是因为四地距海远近不同,距海越远,大陆性越明显,温差越大,降水越少且变率越大。

9.根据图示信息,甲地降水总量最大,灌溉水源以雨水为主。

乙地年降水量小于200Mm,应该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位于西北,不会以青稞为主。

丙地冬温夏凉,降水较多,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所以,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丁地位于北方,水热条件不适合水稻生长,农业类型以旱田农业为主。

考点:

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

学科网

我国古代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下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春分日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为0°(或360°),则白露日期(阳历)和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

A.10月8日15°B.9月8日195°C.10月8日15°D.9月8日165°

1l.谷雨日兰州昼长与下列哪一节气的夜长最为接近,且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A.雨水B.处暑C.霜降D.冬至

【答案】

10.D

1l.A

【解析】

考点:

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十四节气。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4年消费426000万吨标准煤(2004年为230281万吨标准煤),占全球消费量的22.4%。

核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冷却水,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但核电站的安全备受人们关注。

截止2015年8月12日,我国大陆现役核电机组数量达26台,加上正在修建的共51台。

根据“十三五”规划草稿,我国将在2016年开始的五年内,每年建设6到8座核电站。

近年我国核电工业与英国等多国展开深入合作,与阿根廷签下核电装备59.94亿美元大单。

 

(1)与2004年相比,简述我国2014年能源消费特点。

(6分)

(2)分析我国已运营核电站全部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8分)

(3)对于我国今后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核电,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8分)

【答案】

(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煤炭能源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有很大比重;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明显,但仍不足20%;能源消费结构正在趋向合理。

(答3点得6分)

(2)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2分);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匮乏)2分);核电为高效清洁能源,既能缓解沿海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又能减少环境污染(2分);水源丰富,核电生产冷却方便(2分)。

(3)应该(2分)。

理由: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核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轻污染;核电可以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核电装备出口,为国家创汇,提高经济效益。

(答3点得6分)

不应该(2分)。

理由: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不必大规模发展核电;核电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民众反对在本地建设;核电工业废料处理难度大。

(答3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能源消费特点要从能源消费总量、各种能源所占比重,能源消费结构评价等方面分析。

(2)建设核电站的地区一般选择在常规能源缺乏、水源丰富、核电生产冷却方便,同时经济发达,资金雄厚的地区。

由于近年重视环境保护,而核电本身为高效清洁能源,既能缓解沿海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所以,核电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得到发展。

(3)假设选择同意大量发展核电是立足于核电本身能源集中且属于清洁能源,可以可以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核电装备出口,为国家创汇,提高经济效益。

假设不支持大力发展核电是站在核电潜在的威胁方面。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不必大规模发展核电;核电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民众反对在本地建设;核电工业废料处理难度大。

考点:

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科网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

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4分)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8分)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6分)

(4)针对厄尔尼诺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6分)

【答案】

(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2分);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2分)。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2分),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2分),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

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2分)。

(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

(2分)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2分);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2分),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而亡(2分)。

(4)建立国家防灾指挥机构;积极宣传,全民预防;针对厄尔尼若现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调整捕鱼时间和空间;北方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加强防洪工程,疏通排水道,加固路桥等;南方可能出现干旱灾害,增加露水。

(对3点得6分)

【解析】

考点: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厄尔尼若现象及其影响。

请从下面所给的42、43、44三道地理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标清题号,并在答题纸上将

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

所答第一题评分。

42.(10分)旅游地理

喀斯特天坑是自地下深处向地面发展的地貌类型,多给人以奇幻、深邃、险峻、秀丽的感受,具有特殊的旅游观赏价值。

目前,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与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完美组合,已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图甲中国主要天坑群分布图乙重庆奉节天坑

分析喀斯特天坑形成的自然原因,并评价天坑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

【答案】天坑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地下暗河等水体水量丰富,对当地广布的石灰岩不断溶蚀,形成喀斯特天坑。

(4分)

天坑给人以奇幻、深邃、险峻、秀丽的感受,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非凡性突出,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天坑进行科学研究,(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地下水文,大型天坑内的特殊气候与生态环境系统,生物学与生态学等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具有科学价值;天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遗产遗迹价值。

(答3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天坑群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成因主要是湿润空气长期溶蚀石灰岩所致。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水体多,,水量丰富,石灰岩广布,岩体不断受溶蚀,形成喀斯特天坑。

旅游资源的价值要从游览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等方面分析。

游览价值从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分析。

天坑具有独特美学价值,非凡性突出且集群状况好;天坑的稀有喀斯特地貌属性使其具有科学价值;天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遗产遗迹价值。

考点: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与区域发展。

43.(10分)自然灾害

据考证,公元前2000年左右,喇家遗址附近发生大地震,并突发暴雨,附近山体大量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汹涌而来,喇家覆灭。

喇家遗址所在官亭盆地,位于山口位置,当时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手工业主要是大量烧制陶器。

分析图文资料,推测喇家覆灭的原因。

(10分)

【答案】

自然原因:

大地震造成山体崩塌、滑坡(2分),在暴雨作用下,形成泥石流(2分);地形为盆地,泄洪不畅(2分);聚落位于山口,洪水及大量泥石流瞬间覆灭了喇家古聚落。

人为原因:

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2分);大量烧制陶器,挖取陶土,采伐燃料,破坏了地表结构,使土质疏松,(2分)易形成滑坡、泥石流。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喇家覆灭由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所致。

其直接自然原因是大地震造成山体崩塌、滑坡,在暴雨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区域地形为盆地,泄洪不畅;聚落位于山口,洪水及大量泥石流瞬间覆灭了喇家古聚落。

而人为原因是其落后的生产方式破坏了表土植被;大量烧制陶器,挖取陶土,采伐燃料,破坏了地表结构,使土质疏松,这些行为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地质灾害)。

学科网

44.(10分)环境保护

材料:

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中国城市PM2.5染程度的空间分布,大致以胡焕庸线(中国人口分界线)、长江干流为界划分。

简述中国城市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10分)

【答案】

时间分布:

冬春季污染严重,夏秋季较轻(2分)。

空间分布:

胡焕庸线以东污染严重,以西较轻(除局部地区);长江干流以北污染严重,以南相对较轻(2分)。

原因是:

冬春季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明显(或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冬春季降水较少(北方更少),不利于清洗空气(2分);胡焕庸线以东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2分);长江干流以北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大,排污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PM2.5污染的时间分布特点可以由曲线直接读出。

PM2.5污染的空间分布受地形、污染物来源及扩散情况、天气等因素影响。

冬春季节,近地面温度低,对流运动减弱,且降水较少(北方更少),大气中污染物多,空气质量差;胡焕庸线既划分了人口,客观上界线两侧经济也有很大差异,经济发展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污染量的不同。

界线以东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长江干流以北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大,排污多。

考点: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