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517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docx

5八下质量守恒定律

§2.2氧气和氧化

1.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性质的实验现象②氧化反应的概念③燃烧及燃烧的条件④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明确灭火方法⑤火灾自救的措施

2.难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②灭火的方法及依据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

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味的气体;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

氧气在1标准大气压

下,降温到-183℃时液化成淡蓝色液体,-218℃时变成雪化状的蓝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硫反应:

其化学方程式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生成一种具有的体。

(2)与铁反应:

其化学方程式是,铁在氧气为燃烧实验现象是,生成一种色体。

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3.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常用分离空气法制取。

原理:

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这个过程中是变化是物理变化。

例题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接触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2.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

3.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4.按要求填表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产物特征、名称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三.氧化

1.物质与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反应。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则可能发生;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及时散失,则可能引起。

3.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一是要有参与,二是温度要达到。

每种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由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或即可.

4.呼吸作用是个比较复杂的缓慢氧化,以葡萄糖为例,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是:

5.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相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②不同点:

缓慢氧化反应速度缓慢,不能发光;燃烧反应剧烈,能发光

例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同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使酒精隔绝空气而灭火

D.要达到灭火的目的,在隔绝空气的同时,还必须使燃烧物的温度降

2.现有下列事实:

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

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B.都剧烈燃烧C.都是氧化反应D.都发生爆炸

3.能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的一组气体是()

A.空气、氮气、氧气B.空气、二氧化碳、氮气

C.二氧化碳、氮气、氧气D.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4.小浪用右下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他在烧杯中注入开水(水温为90℃),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着火点为240℃),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浪在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②通过这个实验,小浪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③实验完毕,小浪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浪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剧烈

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④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四.灭火与火灾自救

1.灭火原理:

消除燃烧发生的如何一个条件:

或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

2.常见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②干粉灭火器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3.火灾自救:

①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报警求助。

如果火势扩散,应及时通知别人,设法离开现场,沿途关上大门,以减低火势及烟雾蔓延速度,此时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以免停电被困②如果无法离开现场,应采取下列措施:

a.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及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b.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窗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c.打开窗户,在窗口呼救

例题

1.一般来说,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A,水不是可燃物

B.水变成水蒸气可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C.水变成水蒸气可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D.水变成水蒸气既可降低燃烧物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

2.能引起易燃、易爆物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是()

A.厂房和仓库注意通风B.未与其他物质混存

C.遇明火、高温或撞击D.搬运时轻拿轻放

3.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降低油井口的温度

C.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4.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C.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D.电器失火时,先用泡末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

5.交通部位规定,旅客乘车、乘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因为在人员密集、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

以下物品: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

§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重点①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②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原理、装置和步骤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到和分析

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难点①制氧气的实验,催化剂的概念

②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实验

③方程式的配平及方程式意义

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一.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解过氧化氢

(1)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

过氧化氢====水+氧气

A、关于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一般以10%-15%为宜,以免反应剧烈而引起事故。

B、二氧化锰:

作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度。

仪器:

烧瓶、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不相溶的液体;装配气体发生器等反应装置,用于不断向烧瓶中添加液体试剂)。

(2)实验知识准备:

1、装置的装配、连接及气密性的检查2、固体试剂的取用3、酒精灯的使用、加热

方法4、排水集气法的操作

(3)催化剂:

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工业上叫触媒。

特点就是:

一变二不变,即改变(不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⑴反应装置(装置适用范围:

固体加热制气体)

⑵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②装入药品(如何装入?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的高度根据什么决定?

④集气瓶中注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如何操作?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收集气体

⑦将导管移出水槽

⑧熄灭酒精灯

⑶收集方法

1:

因为氧气溶于水且不与反应。

用此方法收集气体,应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再置于水槽中。

从试管中开始出来的气体是空气,不要收集。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将导气管伸入到盛满水的集气瓶口收集氧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水已排完,气体已收集满了。

此时,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瓶口,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②: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且不与反应。

用此方法收集气体,导气管应接近集气瓶底,便于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盖上一块毛玻璃片(或硬纸片),以稳定气流。

此方法收集气体的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检验氧气时,木条应伸入瓶中)

⑷使用该装置应注意的事项:

①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试管口为何略向下倾斜?

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③导气管插入试管内为何不宜太长?

导气管伸入试管内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和收集气体。

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药品里不能混有可燃性物质(如炭粉、棉花等),否则可能因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爆炸。

⑤试管口放一团蓬松棉花的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氧气流将高锰酸钾粉末吹进导气管,从而堵塞导气管。

⑥实验结束后为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不先将导管移出水槽,水槽内的水会沿着导气管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例题

1.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2.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D.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

3.实验室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装置连接顺序是()

A.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B.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C.从下到上,从右到左

D.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4.实验室除了可以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外,还可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KClO3)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填“相同”或“不相同”)。

②加热氯酸钾,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了另一物质----氯化钾(KCl)。

试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反应表达式

二.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A+B+…→C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的反应.A→B+C+…

三.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名称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天平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前后质量不变--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名称

铁和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天平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3.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4.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什么会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①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③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

A“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B“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例题

1.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D.无法判断

2.在化学反应A+B=C+D中,8gA与1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若12gA参加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A.20gB.24gC.15gD.21g

3.下列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蜡烛燃烧后剩下的烛油的质量比原来少

B.镁条燃烧后质量比原来镁条质量增加

C.电解10g水生成2g氢气和7g氧气

D.12g碳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

4.在4P+5O2

2P2O5的反应中,按照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各组数值中正确的是()

A.P:

4g,O2:

4g,P2O5:

8gB.P:

3.1g,O2:

4g,P2O5:

7.1g

C.P:

5g,O2:

5g,P2O5:

10gD.P:

4g,O2:

3.1g,P2O5:

7.1g

5.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D.原子数目

四.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A、宏观上: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说明物质。

B、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C、微观上:

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D、质量上: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例如:

①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

②表示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

③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

④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质量比为31∶40∶71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A、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用“+”连接。

2、配平化学方程式:

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同。

【介绍】用观察法或用最小公倍数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

3、说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号的使用范围:

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反应条件常见的有:

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口诀:

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须正确;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生成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表明。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①最小公倍数法(以氢气与氧气反应为例)

利用反应前后某一元素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以配平的方法。

这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方法。

例如:

H2+O2──H2O

反应前氧原子数为2,反应后氧原子数为1,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因此,在H2O分子前配上2,H2分子前相应的配上2即可。

②奇偶数法(以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为例)

利用反应前后某元素的原子数一奇一偶的特点加以配平的方法(将奇数配成偶数)。

例如:

H2O2──H2O+O2

反应前过氧化氢分子中氧原子数位2,反应后水分子中氧原子数为1,将水分子数配为偶数(1×2=2),再配平其他物质即可。

这一反应用最小公倍数法较难配平。

③观察法(以铁与氧气反应为例)

利用较复杂的生成物推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及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系数,从而推出其他物质化学计量系数的配平方法。

例如:

Fe+O2──Fe3O4

Fe3O4中有4个氧原子,3个铁原子,因而Fe应配为3,O2应配为2。

④归一法:

(以CH3OH(甲醇)燃烧为例)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一般找复杂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

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CH3OH相对比较复杂),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

CH3OH+O2──2H2O+CO2。

然后配平氧原子(并将横线写成等号):

CH3OH+

O2=2H2O+CO2,

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为整数:

2CH3OH+3O2=4H2O+2CO2。

例题

1.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据则R的化学式为()

A.FeSO4B.Fe2S3C.FeOD.FeS2

2.在反应2X=2Y+Z中,X、Y、Z表示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如果X与Y的质量比为5:

4,那么X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10:

1B.5:

1C.5:

2D.1:

5

3.在化学方程式a

+bO2

mCO2+nH2O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m=aB.3n=2aC.3n=aD.2b=2m+n

4.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A.H2CO3△CO2↑+H2O

B.2H2SO3+O2===2H2SO4

C.2HClO光照2HCl+O2↑

D.CaCO3高温CaO+CO2↑

 

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知识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实例: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CaCO3

CaO+CO2↑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56

和已知量、未知量x1t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x=

=1.8t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答:

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否则会一错全错;

(2)化学方程式中体现的是各纯净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故只有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3)质量单位要统一,在解题过程中,已知量后一定要带单位,未知量求出后也要带单位;

(4)解题要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知识点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实例的规范解题格式如下:

解:

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注意:

未知数不能带单位

CaCO3

CaO+CO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0056

x1t--------------------------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

x=

=1.8t-------------------------计算结果要有单位

答:

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

利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格式是本课题的重点: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

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知识点三:

几种常见的计算类型

1.常规题:

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并且伴随着物质的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

(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二)

3.巧解型:

这类题主要是利用所给数据,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数量关系,间接解题(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三、四)

【要点诠释】

由于化学方程式体现的是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若给定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条件,应把物质的体积转化为物质的质量。

有些题目利用常规化学方程式不易解决的就要想办法看能否用差量法或者极值法等。

实际解题没有固定的模式,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律方法指导]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到的题型有选择、计算等。

1.对于常规题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来计算。

a.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公式有:

(1)质量=密度×体积

(2)分解率=已分解物质的质量/未分解物质的质量×100%

(3)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的质量/含该物质的总质量×100%

(4)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

b.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真正的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直接代入计算。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粗心大意,求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出现错误。

解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题意然后仔细计算;对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要尽量避免。

2.有些题不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即可解决。

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

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

基本计算

题1、20g红磷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精确到0.1g)同时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是1.43g/L)(精确到0.01g/L)

【思路点拨】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都是质量关系。

若要求出待求气体的体积数,则要将已求出的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则先要换算成气体的质量。

【解析】首先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求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再把已知量、未知量写人相应物质的下面,然后列出比例式,求解。

所求的是气体的体积,得先求出质量,再换算成体积。

【答案】

解:

设可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x,消耗氧气的质量为y。

4P+5O2

2P2O5

4×315×322×142

=124=160=284

20gyx

x=

=45.8g

y=

=25.8g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g/L,所以25.8g氧气的体积为18.04L。

答:

20g红磷完全燃烧可生成45.8克五氧化二磷,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是18.04L。

【总结升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首先要注意解题格式和步骤一定要准确;另外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的是物质间的质量比,当涉及到气体体积时,应通过气体的密度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