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docx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沥青湖的诱惑
①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都南端有一个叫巴哥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小湖。
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这个湖表面平坦,上面覆盖了一层硬化了的沥青,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出并通过裂隙拥进死火山口,溢满城湖。
这个以盛产黑乎乎的天然沥青闻名于世的小胡,被人们称为沥青湖。
②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列清湖奇特的形成方式,还有沥青湖每年都要吃掉大量的动物的奇特现象。
有狮子,老虎,豹子等体型较大的动物,也有狐狸,狼,鬣狗,水鸟等体型较小的动物。
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科学家们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
③每年随着季节的转换,沥青湖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雨季来到,湖水积在湖面上,显得碧波荡漾。
旱季降临,水被蒸发掉,沥青被晒干,只有在凹处还留有一些水坑,水坑中有水草,偶尔还能找到小鱼,这样便引来了喜欢吃小鱼的鸟,一只鸟吃饱了小鱼,准备站在湖面上休息,结果被沥青黏住了双脚,鸟越挣扎沥青粘的越紧,终于,鸟不再动弹了。
不久鸟被机灵的狐狸发现了,为了吃到可口的鸟肉,狐狸不顾一切冲了过去,结果狐狸也被沥青黏住了。
④狐狸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追踪狐狸倒在了沥青湖里不再动弹。
猎狗和狼几乎同时发现了死去的狐狸。
为了争抢猎物,鬣狗和狼在沥青湖上恶战了一场。
结果都被沥青牢牢地黏住了。
在食物急缺的干旱季节,狮子,豹子,老虎发现这么多猎物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一饱口福,结果无一例外葬身于沥青湖。
⑤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于沥青湖,但仍然有很多动物前赴后继地朝沥青湖奔去,原因都是禁不住那湖里美味的诱惑。
在这个世界上人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
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很难管住自己分下沥青湖的双脚。
1.用“”画出沥青湖形成的原因。
2.画“﹏﹏”的句子在短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
A.前后呼应B.概括说明C.承上启下D.总结全文。
3.短文让我们看到了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鬣狗和狼→狮子、老虎、豹子,这些动物之所以会被沥青湖吃掉,正是因为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日落
我最爱看日落的景观。
今天我又登上楼的最高点,观赏日落。
我抬起头,只见那万里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静的湖水,现在越来越蓝,越来越浓了,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
太阳已斜靠着西山,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
在它的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圆晕,它身边的天空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披上一层金光,显得分外壮观。
过了一会儿,太阳的光更柔弱了,可它的脸颊更红了,像个大红球,向着天空,向着地面,向着山峦喷出了红艳艳的嫩光。
它身边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在更换着锦衣,粉红的、红的、紫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
霎时间,艳丽的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像铺开了一副巨大的瑰丽的绸缎。
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背后退去,最后只一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它身边的晚霞也在归林的鸟雀声中收起最后一丝光泽。
我凝视着天边,我的心久久陶醉在这日落的景观之中……
1.本文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
在文中用“”画出一句。
2.作者按_____顺序描写了日落的景色。
由于作者抓住日落时太阳的_____,先写太阳像__________,再写太阳像______,最后写太阳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日落的壮观景象。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守护大山守护“家”
本文节选自记者对护林员段金龙的一段采访。
①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老段步履轻快地走在山中落叶铺成的小路上,用树皮般粗糙的大手拍拍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说:
“我小学四年级跟着父辈们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还不到1米高,现在都碗口粗了,我也老了……”老段名叫段金龙,是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
说这话时,他已经在神仙山坚守了30年。
“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
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
”他说。
②守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靠的是老段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
山里没有路,但老段每天巡山要走20公里以上。
30年来,老段穿坏的胶鞋已经有300多双。
老段巡山随时都在排查隐患,只要遇到上山的人,他都反复叮嘱防火事项。
夏天多雷雨,老段经常要赶到山上无线电中转台去切断电源。
③护林生活的艰苦,只有老段自己知道。
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至少也要10天左右一次。
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
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有一年10月份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老段被困在山上。
等他巡完山回到小屋才发现,只剩一小把挂面了。
没法子,只能早晚喝点盐水,中午煮一点挂面垫垫。
“山项没有水,得去半山腰的大冰渠背水,一桶水50斤,来回10里地。
”老段说得很轻松,对他来说,这点苦好像根本不算啥。
④“他的腰背、膝盖、胃都出了问题。
每次上山,还得带上膏药和胃药。
”老段的妻子告诉记者。
妻子心疼老段,老段却嘿嘿一笑说:
“没事儿,我能坚持。
”
⑤一个人守着大山,还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
为了消遣,林场曾经在山上给老段配了一台旧电视。
由上没信号,手机、电视、收音机都没什么信号。
老段却找到了( )的法子:
即便收不到信号,他也拿电视机当宝贝,没事就打开,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一听能听大半宿。
“有点几声音,就不觉得孤独了。
”老段说。
⑥干的年头儿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
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1.从第①自然段中摘录,树苗的变化是从(______)到(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的“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第③自然段,你对哪些语句特别有感触,请任选一个角度在下面横线上写批注。
(至少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0年坚持下来,老段也落下了职业病”这个句子放在第(_____)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6.结合上下文,为第⑨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A.艰苦朴素B.埋头苦干C.苦中作乐
7.对老段而言,为什么说“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
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
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
“玲玲来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
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
“别难过!
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
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
”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
“玲玲……”“玲玲……”
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
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出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时间的变化②地点的转移③总分结构④事物几方面⑤事情发展顺序
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科学锻炼身体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如何科学锻炼身体吗?
②锻炼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天气。
马路旁、工厂附近、人群密集处污染严重。
阴雨天没有阳光照射,空气的含氧量少,会使人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
雾天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吸入人体会有害。
风力大的天气,风会带走人体大量热量,这时锻炼会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
③锻炼还要注意适度、适量。
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安排适宜的运动项目:
儿童可以做操、游泳、溜冰等;中青年可以跑步、打球、登山等;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走、打太极拳等。
一天中,可以早晚各安排一次锻炼,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判断运动是否适度,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220—年龄)×80%。
例如,年龄20岁的人运动后如果每分钟心跳次数为:
(220—20)×80%=160,证明他的运动量比较适宜。
如果运动后心跳次数超过了160,就说明运动过量了,此时有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现象。
④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怎样科学地锻炼身体了吧?
1.关于如何科学锻炼身体,短文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介绍的。
2.雾天不适宜锻炼身体的原因是()
A.雾天没有阳光,对身体不好。
B.雾会带走人体的热量,锻炼身体会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
C.雾天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吸入人体会有害。
D.雾天能见度低,锻炼身体太危险。
3.下列运动项目中不适合老年人的是()
A.慢走B.蹦极C.打太极拳D.跳广场舞
4.第③段中画“”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B.举例子C.作比较D.下定义
5.下面关于锻炼身体的做法最科学的一项是()
A.只要天气好,爷爷每天早晚都到公园打半小时太极拳。
B.张奶奶特别喜欢在水泥厂附近的马路边慢走锻炼。
C.李叔叔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都坚持户外锻炼。
D.虽然今天有大雾,但是妈妈仍然坚持早饭后外出锻炼。
六、课内阅读。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
”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
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
”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
”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
”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
啪!
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
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
”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
“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最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粒豆说。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______)柔软——(______)黑暗——(______)
2.读一读,说一说这几粒豆都要到哪里去:
第一粒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粒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粒豌豆:
____________。
第五粒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粒豌豆?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
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
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
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
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
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
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
他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
孙子急得大声哭喊:
“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
”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
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
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
“让它烧吧!
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
”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孙子哭着说:
“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
”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
“全村人都来了吧?
”他指着大海说:
“你们看!
”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
“海啸来了!
”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爷爷低沉地说:
“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
”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
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救(zhěn zhěng) 闷热(mēn mèn) 即将(jì jí)
2.照样子,写一写。
熊熊大火(AABC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铺天盖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
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___”画出两处。
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mēn)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能写近义词。
犹如(_________)逐渐(_________)
3.照样子写2个词语。
浩浩荡荡:
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声音大):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5.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写的。
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6.从文中选出一个字,把下面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所填字写出了大潮的(),“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的()。
(2)把你品读前两句诗后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找出课文中与前两句诗内容相关的诗句用“﹏﹏﹏”划出来,与后两句诗内容相关句子用“”划出来。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炊烟
早晨公鸡们早早的就穿上裤子,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
喔喔的叫声,铜锣般在乡村滚动。
其实最先迎接到的并不是太阳的光芒,而是飘飞在乡村上空的炊烟,乡村里起的最早的还是那些勤劳朴素的村民,他们的手()着这生活的丝线。
()着热情的双手,()着胳膊的胳膊,()着幸福的衣袖,()着出的才是最壮观、最复杂、又最温馨的风景,而那炊烟则是它们放出的生活信号。
炊烟是一群无骨的动物,善于表达幸福、温馨、热情、喜悦等情感。
他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瓦缝里门缝里,窗户缝里,烟筒里,汩汩冒出来,无可阻挡,激情四射。
已进入天空,就如同牛羊进入开阔的草原,任意驰骋。
也仿佛流水奔入宽阔的海洋,随意奔涌。
在天空中张扬着奔跑着,舞蹈着,把幸福扯成一片片旗帜,把温馨拧成一股股绳索,把热情放飞成一只只风筝,把喜悦扭成一支支舞蹈,生动、优美、豪放。
我的老家在鄂西子娘园。
,经历过最严酷的饥荒。
那饥荒就是一把无情的剑,斩断乡村的炊烟。
没有炊烟的乡村。
死寂成一片沉默的山岩,荒凉堆满整个山谷,萧条一片。
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最生动的图画。
炊烟也是一群娃子。
最初它们养在各家各户中。
但一到半空他们就纠缠到一起,分不清哪是你家的,哪是我家的,然后他们就如同鄂西西山里被苞谷,洋芋红苕养大的山里娃。
有着羊羔般的热情和牛犊般的野性,玩着捉迷藏过家家的游戏。
追逐着,叫喊着,嬉闹着,鞋儿跑掉了,辫褡子散了、扣子扯脱了,但是他们依旧笑着,喊着,追着,闹着,把乡村的未来涂成蔚蓝的天空。
1.短文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准确的项是()
A.挽拉拽牵画B.拽牵挽拉画
C.牵挽拽拉画D.拽拉挽牵画
2.第二自然段把炊烟比作无骨的动物,还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为了表达炊烟中包含的____________的情感。
3.第三自然段把炊烟比作娃子,是因为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______和牛犊般的______,他们追逐着、_______、嬉闹着,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对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最生动的图画”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炊烟活着”指的是乡村里摆脱饥荒人,人们能过上安静富足的日子。
B.“炊烟活着”指的是炊烟是有生命的,它会生出来也会死掉。
C.抓住“生动”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体会到炊烟给山村带来的活力。
D.抓住“图画”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赞美乡村的生活。
5.短文要赞美乡村生活的美,但第二自然段画“”的部分却写了闹饥荒时的情景,你觉得有必要写吗?
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
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
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投进了漳河。
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A.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伯送一个漂亮的.
B.西门豹既相信河伯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好拖延时间。
C.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
2.联系全文想想,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多选)
A.安排周密B.乔装打扮C.假戏真做D.讲究策略
3.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选)
A.足智多谋B.讲究策略C.相信科学D.迷信
十一、课外阅读。
飞龙
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
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
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
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
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
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
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
1.请你为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皮膜(mémó) 蝙蝠(biān biǎn)
支撑(chēnɡ chěnɡ) 翼龙(jìyì)
空地(kōnɡ kònɡ) 空中(kōnɡ kònɡ)
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一对。
(1)恐龙 翼龙(________________)
A.医生 病人 B.船 码头
C.文具 钢笔 D.香蕉 苹果
(2)水鸟 小鱼(________________)
A.母鸡 鸡蛋 B.山羊 青草
C.老鼠 猫 D.果树 果实
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
从文中找出,用“_____”标出。
十二、课外阅读乐园。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件事整整埋藏(cángzàng)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
时间约在1943年。
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āzhá)在那里。
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