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沥青湖的诱惑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都南端有一个叫巴哥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小湖。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这个湖表面平坦,上面覆盖了一层硬化了的沥青,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出并通过裂隙拥进死火山口,溢满城湖。这个以盛产黑乎乎的天然沥青闻名于世的小胡,被人们称为沥青湖。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列清湖奇特的形成方式,还有沥青湖每年都要吃掉大量的动物的奇特现象。有狮子,老虎,豹子等体型较大的动物,也有狐狸,狼,鬣狗,水鸟等体型较小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科学家们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
2、每年随着季节的转换,沥青湖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雨季来到,湖水积在湖面上,显得碧波荡漾。旱季降临,水被蒸发掉,沥青被晒干,只有在凹处还留有一些水坑,水坑中有水草,偶尔还能找到小鱼,这样便引来了喜欢吃小鱼的鸟,一只鸟吃饱了小鱼,准备站在湖面上休息,结果被沥青黏住了双脚,鸟越挣扎沥青粘的越紧,终于,鸟不再动弹了。不久鸟被机灵的狐狸发现了,为了吃到可口的鸟肉,狐狸不顾一切冲了过去,结果狐狸也被沥青黏住了。狐狸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追踪狐狸倒在了沥青湖里不再动弹。猎狗和狼几乎同时发现了死去的狐狸。为了争抢猎物,鬣狗和狼在沥青湖上恶战了一场。结果都被沥青牢牢地黏住了。在食物急缺的干旱季节,狮子,豹子,老虎
3、发现这么多猎物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一饱口福,结果无一例外葬身于沥青湖。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于沥青湖,但仍然有很多动物前赴后继地朝沥青湖奔去,原因都是禁不住那湖里美味的诱惑。在这个世界上人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很难管住自己分下沥青湖的双脚。1用“ ”画出沥青湖形成的原因。2画“”的句子在短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A前后呼应 B概括说明 C承上启下 D总结全文。3短文让我们看到了一条食物链。(_)(_)(_)鬣狗和狼狮子、老虎、豹子,这些动物之所以会被沥青湖吃掉,正是因为_。4第段中加点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_5根据短文提出一个你
4、不懂的问题,并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_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观日落我最爱看日落的景观。今天我又登上楼的最高点,观赏日落。我抬起头,只见那万里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静的湖水,现在越来越蓝,越来越浓了,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太阳已斜靠着西山,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在它的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圆晕,它身边的天空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披上一层金光,显得分外壮观。过了一会儿,太阳的光更柔弱了,可它的脸颊更红了,像个大红球,向着天空,向着地面,向着山峦喷出了红艳艳的嫩光。它身边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
5、围,在更换着锦衣,粉红的、红的、紫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霎时间,艳丽的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像铺开了一副巨大的瑰丽的绸缎。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背后退去,最后只一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它身边的晚霞也在归林的鸟雀声中收起最后一丝光泽。我凝视着天边,我的心久久陶醉在这日落的景观之中1本文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在文中用“ ”画出一句。2作者按_顺序描写了日落的景色。由于作者抓住日落时太阳的_,先写太阳像_,再写太阳像_,最后写太阳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日落的壮观景象。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守护大山守护“家”本文节选自记者对护林员段金龙的一段采访。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老段步履轻快地走在山中落叶铺成的小路上,
6、用树皮般粗糙的大手拍拍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说:“我小学四年级跟着父辈们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还不到1米高,现在都碗口粗了,我也老了”老段名叫段金龙,是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说这话时,他已经在神仙山坚守了30年。“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他说。守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靠的是老段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山里没有路,但老段每天巡山要走20公里以上。30年来,老段穿坏的胶鞋已经有300多双。老段巡山随时都在排查隐患,只要遇到上山的人,他都反复叮嘱防火事项。夏天多雷雨,老段经常要赶到山上无线电中转台去切断电源。护林生活的艰苦,只有老段自己知
7、道。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至少也要10天左右一次。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有一年10月份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老段被困在山上。等他巡完山回到小屋才发现,只剩一小把挂面了。没法子,只能早晚喝点盐水,中午煮一点挂面垫垫。“山项没有水,得去半山腰的大冰渠背水,一桶水50斤,来回10里地。”老段说得很轻松,对他来说,这点苦好像根本不算啥。“他的腰背、膝盖、胃都出了问题。每次上山,还得带上膏药和胃药。”老段的妻子告诉记者。妻子心疼老段,老段却嘿嘿一笑说:“没事儿,我能坚持。”一个人守着大山,还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为了消遣,林场曾经在山上
8、给老段配了一台旧电视。由上没信号,手机、电视、收音机都没什么信号。老段却找到了()的法子:即便收不到信号,他也拿电视机当宝贝,没事就打开,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一听能听大半宿。“有点几声音,就不觉得孤独了。”老段说。干的年头儿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1从第自然段中摘录,树苗的变化是从(_)到(_)2第自然段中的“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形象地写出了_3概括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4读了第自然段,你对哪些语句特别有感触,请任选一个角度在下面横线上写批注。(至少写一句话)_5“30年坚持下来,老段也落下了职业病”这个句子放
9、在第(_)自然段的开头合适。6结合上下文,为第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A艰苦朴素 B埋头苦干 C苦中作乐7对老段而言,为什么说“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_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情谊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
10、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玲玲”“玲玲”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出奇 _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3短文是
11、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时间的变化 地点的转移 总分结构 事物几方面 事情发展顺序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改成被字句:_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_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科学锻炼身体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如何科学锻炼身体吗?锻炼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天气。马路旁、工厂附近、人群密集处污染严重。阴雨天没有阳光照射,空气的含氧量少,会使人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雾天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吸入人体会有害。风力大的天气,风会带走人体大量热量,这
12、时锻炼会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锻炼还要注意适度、适量。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安排适宜的运动项目:儿童可以做操、游泳、溜冰等;中青年可以跑步、打球、登山等;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走、打太极拳等。一天中,可以早晚各安排一次锻炼,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判断运动是否适度,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220年龄)80%。例如,年龄20岁的人运动后如果每分钟心跳次数为:(22020)80% = 160,证明他的运动量比较适宜。如果运动后心跳次数超过了160,就说明运动过量了,此时有可能 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现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怎样科学地锻炼身体了吧?1关于如何科学锻炼身体,短文是从_
13、和_两方面介绍的。2雾天不适宜锻炼身体的原因是( )A雾天没有阳光,对身体不好。B雾会带走人体的热量,锻炼身体会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C雾天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吸入人体会有害。D雾天能见度低,锻炼身体太危险。3下列运动项目中不适合老年人的是( )A慢走 B蹦极 C打太极拳 D跳广场舞4第段中画“ ”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 B举例子 C作比较 D下定义5下面关于锻炼身体的做法最科学的一项是( )A只要天气好,爷爷每天早晚都到公园打半小时太极拳。B张奶奶特别喜欢在水泥厂附近的马路边慢走锻炼。C李叔叔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都坚持户外锻炼。D虽然今天有大雾,但是
14、妈妈仍然坚持早饭后外出锻炼。六、 课内阅读。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
15、袋里去了。“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啪!豆荚裂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
16、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_) 柔软(_) 黑暗(_)2读一读,说一说这几粒豆都要到哪里去:第一粒豌豆:_。第二粒豌豆:_。第三、四粒豌豆:_。第五粒豌豆:_。4文中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粒豌豆?为什么?_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
17、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孙子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
18、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孙子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他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
19、的山上。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拯救(zhnzhng)闷热(mnmn)即将(jj)2照样子,写一写。熊熊大火(AABC式)_铺天盖地(含反义词)_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画出两处。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_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八、 课内阅读。观潮节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n m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20、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n b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1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我能写近义词。犹如(_) 逐渐(_)3照样子写2个词语。浩浩荡荡:_、_。山崩地裂(声音大):_、_。4从第一段话中的“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5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6从文中选出一个
21、字,把下面这首古诗补充完整。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 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所填字写出了大潮的( ),“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的( )。(2)把你品读前两句诗后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找出课文中与前两句诗内容相关的诗句用“”划出来,与后两句诗内容相关句子用“ ”划出来。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炊烟早晨公鸡们早早的就穿上裤子,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喔喔的叫声,铜锣般在乡村滚动。其实最先迎接到的并不是太阳的光芒,而是飘飞在乡村上空的炊烟,乡村里起的最早的还是那些勤劳朴素的村民,他们的手( )着这生活的丝线。( )着热情的双手,
22、( )着胳膊的胳膊,( )着幸福的衣袖,( )着出的才是最壮观、最复杂、又最温馨的风景,而那炊烟则是它们放出的生活信号。炊烟是一群无骨的动物,善于表达幸福、温馨、热情、喜悦等情感。他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瓦缝里门缝里,窗户缝里,烟筒里,汩汩冒出来,无可阻挡,激情四射。已进入天空,就如同牛羊进入开阔的草原,任意驰骋。也仿佛流水奔入宽阔的海洋,随意奔涌。在天空中张扬着奔跑着,舞蹈着,把幸福扯成一片片旗帜,把温馨拧成一股股绳索,把热情放飞成一只只风筝,把喜悦扭成一支支舞蹈,生动、优美、豪放。我的老家在鄂西子娘园。,经历过最严酷的饥荒。那饥荒就是一把无情的剑,斩断乡村的炊烟。没有炊烟的乡村。死寂成一片沉默
23、的山岩,荒凉堆满整个山谷,萧条一片。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最生动的图画。炊烟也是一群娃子。最初它们养在各家各户中。但一到半空他们就纠缠到一起,分不清哪是你家的,哪是我家的,然后他们就如同鄂西西山里被苞谷,洋芋红苕养大的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热情和牛犊般的野性,玩着捉迷藏过家家的游戏。追逐着,叫喊着,嬉闹着,鞋儿跑掉了,辫褡子散了、扣子扯脱了,但是他们依旧笑着,喊着,追着,闹着,把乡村的未来涂成蔚蓝的天空。1短文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准确的项是( )A挽 拉 拽 牵 画 B拽 牵 挽 拉 画C牵 挽 拽 拉 画 D拽 拉 挽 牵 画2第二自然段把炊烟比作无骨的动物,还把它比作_、_
24、、_,主要是为了表达炊烟中包含的_的情感。3第三自然段把炊烟比作娃子,是因为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_和牛犊般的_,他们追逐着、_、嬉闹着,主要是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对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最生动的图画”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炊烟活着”指的是乡村里摆脱饥荒人,人们能过上安静富足的日子。B“炊烟活着”指的是炊烟是有生命的,它会生出来也会死掉。C抓住“生动”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体会到炊烟给山村带来的活力。D抓住“图画”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赞美乡村的生活。5短文要赞美乡村生活的美,但第二自然段画“ ”的部分却写了闹饥荒时的情景,你觉得有必要写吗?请写出理由。_
25、十、 课内阅读。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 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投进了漳河。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A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伯送一个漂亮的.B西门豹既相信河伯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好拖延时间。C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2联系全文想想,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多选)A安排周密 B乔装打扮 C假戏真做 D讲究策略3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选
26、)A足智多谋 B讲究策略 C相信科学 D迷信十一、 课外阅读。飞龙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大错。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
27、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1请你为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皮膜(m m) 蝙蝠(bin bin) 支撑(chn chn) 翼龙(j y) 空地(kn kn) 空中(kn kn)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一对。(1)恐龙 翼龙(_)A医生 病人 B船 码头C文具 钢笔 D香蕉 苹果(2)水鸟 小鱼(_)A母鸡 鸡蛋 B山羊 青草C老鼠 猫 D果树 果实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从文中找出,用“_”标出。十二、 课外阅读乐园。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cng zng)了六十个年头。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 zh)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