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619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2.docx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2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看人口突破年限)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四分之一左右。

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一亿,18世纪至19世纪初人口连续突破2亿、3亿和4亿,到1949年,大陆人口达5.4亿,1995年突破12亿,1997年为12.427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1%。

2、中国的海域自北而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区。

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

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我国大陆及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我国的岛屿。

3、我国西起东经73º22′,位于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部,东抵东经135º03′,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处的耶字界碑东南,东西跨经度约62º,延伸约5200km。

东西时差达4小时以上。

4、(看疆界与邻国)我国的疆界辽阔,陆地面积约960×10⁴km²,陆地疆界约22230km,与我国接壤的邻国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中朝边界1330多km,中俄边界长约4330km(东段约4280km,西段50余km),中蒙边界4670多km,中哈边界1750余km,中吉边界约1070km,中塔边界约450km(大部分为未定界),中阿边界约90km,中巴边界590多km,中印边界约1700km,中尼边界约1410km,中不边界550多km,中锡边界200多km,中缅边界2180多km,中老边界约500km,中越边界1340km。

5、我国陆疆临边的省区有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滇、桂九省区,132个县市旗。

其中新疆和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约5660km),毗邻国家最多(蒙、俄、哈、吉、塔、阿、巴、印八国),沿边县市32个;内蒙古陆疆边界长约4200km,沿边旗县市18个;西藏陆疆边界长约3850km,毗邻印、尼、锡、不、缅五国,沿边县18个;云南陆疆边界长约3210km,沿边26个县市;黑龙江沿边18个县市;吉林沿边9个县市;辽宁沿边3个县市。

6、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km2。

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7、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

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都较小。

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形式。

 

8、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为2600~3000m,盆地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柴达木坳陷,面积20多万平方千米,为全国第三大盆地。

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

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足,农业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塔里木盆地面积53×104km2,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由于深处内陆腹地,又为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燥。

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全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状带排列。

环盆地边缘,受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之间,四周山地环抱,盆地形态完整。

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

盆地面积约16.5×104km2。

虽然是四大盆地中最小的一个,但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9、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东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南北长约1000km,东西宽约400km,面积35×104km2,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以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为特色。

10、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和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抵山东丘陵与黄、渤海,面积31×104km2,为我国第二大平原。

因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

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降很小。

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地上河和河间洼地相间分布,构成华北平原的特色。

11、中国陆地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

(1)基本对称的构造格局。

陆地线性构造带总的格局是以中央南北带为中心,东西大致对称。

中西部的构造带大多为北西向,东部多为北东向。

(2)线性构造带的等距分布。

许多同类型、同方向的线性构造带往往具有明显的等距性,例如东南地区的一些线性构造带间距都在150km左右。

(3)活动带与稳定区反差明显。

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相对稳定。

一些盖层很厚的地域内,各类线性构造都不甚发育,如松辽、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

它们是在相当长的地史阶段相对稳定的地块。

大部分活动带与大型线性构造带有关。

在几个活动带交叉的部位,线性构造最发育。

第二章自然结构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的季节与年际变率都很大。

(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表现为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3)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4)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2、控制我国的季风可以分为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两者相互有紧密联系,又有独立性。

主要的差异在于,印度季风是属于热带性质的季风,而东亚季风是副热带性质的季风,副热带季风受中、高纬度的影响比较大。

印度季风的年际变异,主要表现在各年夏季风时期(6~9月),夏季风间歇时期的长短以及季风江水的强度;而东亚季风的年际变异,则表现在雨带从华北推移的速度快慢以及停滞时间的长短。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货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在东经80°~90°高空为一高压脊,东部沿海高空为一大槽,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气流向外扩散,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季风。

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冷锋是冬季天气的控制系统。

(图)

3、夏季时,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

地面气压系统表现为欧亚大陆为印度热低压盘踞,与海洋上的高压系统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季风。

(图)

4、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决定。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自此向南气温逐渐升高。

1月0℃等温线在东部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详细沿青藏高原东缘折向西南终止与江孜附近。

亚热带气候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比欧洲地中海地区偏南了10个纬度左右。

淮河是我国最北的一条冬季不结冰的大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都会形成季节性的冻土。

年平均最低气温0℃线位于长江附近,江淮之间冬季凌晨仍可见到结冰现象。

极端最低气温只有雷州搬到以南才在0℃以上。

4、西部地区的温度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地形和地势因素的支配。

冬季北疆为寒潮通道,南疆受天山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加上纬度较低,因此南疆比北疆暖。

准格尔盆地为冷中心,气温由此冷中心向盆地四周升高。

青藏高原因地势高,随着地势和纬度的降低,气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

5、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⑴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1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

2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包括山前带)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3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也是促使南岭山地、闽浙西部山地、长白山地降水量增多的一个原因。

⑵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1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一般来说,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西部,春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则是秋雨多于春雨。

2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其特点是,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

6、干燥度(K):

表示某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它是根据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的比值求得的。

以K值为1.0的等值线来区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指标。

K<1为湿润地区,K=1~1.25为半湿润地区。

这条等值线大致相当于秦岭~淮河线,但此线以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胶东半岛的K值亦小于1。

K<1的地区表示降水量大于可能蒸发量,植被为森林,土壤无石灰性,基本上没有盐渍化,年平均降水变率一般在20%以下,旱患较少;K=1~1.25为半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的植被为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土壤中有一些石灰质积累,有些地区有盐渍化现象,旱患频率较大。

K>1.25~4为半旱地区,包括广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与干草原区相当。

K>4为干旱地区,植被为干荒漠,发展农业需进行灌溉;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

7、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危害较大的大规模天气现象。

它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地区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

我国气象台一般用日均温的过程总降温高于10℃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5℃,或者过程总降温高于7℃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3℃作为标准,根据寒潮影响地区的大小,分别定义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

在冬季,大约平均10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爆发南下的过程。

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4条:

西北方路径为最多,约占60%,其源地为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上空,势力较强;北方路径,约占19%,冷高压从泰梅尔半岛附近南下,经蒙古国西部进入我国,势力也较强;西方路径,约占14%,冷空气首先侵入新疆,然后经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侧南下,影响范围广;东北方路径,约占7%。

我国每年出现寒潮的次数平均约为6次,但各年差异很大,寒潮出现最多的年度达10次,出现最少的年度仅2次。

11月出现寒潮的次数最多。

秋末和初春由于西风带的活动和调整,寒潮出现次数也较多。

由于地形及海陆分布的影响,冬季在亚欧大陆东岸形成强大的东亚大槽,我国正位于槽后,强盛的西北气流引导底层高纬冷空气由西伯利亚南下入侵中国,而冬季的西伯利亚是北半球最寒冷的陆地,因此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很强,其中不少达到寒潮的强度,使中国成为同纬度最冷的地区。

寒潮的侵袭,往往在不同的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很多地区出现的冻害,低温冷害,对农业常造成巨大损失,当寒潮伴有暴风雪时,还给牧区造成严重灾害;在黄河以南出现的冻雨,也会给交通、通讯、工业带来破坏。

8、梅雨: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

主要发生在巫山以东,北纬26°~34°的地区,每年初夏,江淮地区有一段时期降水充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的连阴雨,称为“梅雨”或“霉雨”。

初夏,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移到北纬20°附近。

这时大陆低气压已加强,且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加强,但中纬度的冷空气仍常常南下,锋面发生波动而形成江淮气旋,造成江淮流域的降雨。

 

每年大致于6月“入梅”,到7月上旬“出梅”,一般持续一个月。

但每年情况不同,入梅早是可在5月中下旬,晚时刻迟至7月初,前后相差40添。

出梅早在6月中旬,玩到7月底,甚至8月初,前后相差一个半月。

梅雨时期的天气形势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梅雨形势稳定,雨量集中,易造成内涝和水灾;另一种是梅雨很不稳定,天气系统变化快,雨区范围变动大,旱涝现象不突出;还有一种是降雨锋系很快北移,出现空梅或少梅。

梅雨期间的相对湿度很高,6月中旬至7月上旬都在84℅~86℅左右。

9、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对人类社会而言,土地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生产能力和固定的空间位置,是人类生存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之一。

土地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10、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104km2。

南北长约5500km,跨49个纬度,包括9个热量带,东西宽5000余千米,跨62个经度,包括4个水分区。

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发展

(二)山地多,平地少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

山地是中国主要的林牧业生产基地,尤其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土地生产能力高,非常适宜于林木生长与土特产品的多种经营。

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而且又是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在农业自然资源组成中和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中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居世界第4位;天然草地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9.5%,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2位;有林地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0%,居世界第5位。

人均耕地约0.13hm2/人,为世界人均的1/3强。

森林覆盖率仅16.55%(1998年)。

人均有林地0.11hm2/人,仅为世界人均数的11%。

天然草地稍多,人均0.34hm2/人,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2。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无效土地资源多。

(四)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可供农林牧使用的土地不超过70%;水土资源不匹配,旱涝灾害频繁;土地退化严重,仅土壤侵蚀与沙化的土地就占国土总面积的22%;退化草地占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28%

(五)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中国土地划分为三大区域

(1)东南季风区,水热丰富,雨热同季,土壤肥沃,生物多样,土地生产能力较高,集中了全国87%的生物生产量和92%左右的耕地、林地,95%左右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是中国重要的农区和林区,而且也是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

(2)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地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半部为极端干旱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低。

(3)青藏高原区,大部分海拔在3000m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能力低,而且不易被利用

(六)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的绝对数量与人均占有量将不断下降,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加重。

11、后备耕地资源:

后备耕地资源也成为宜农荒地资源,主要指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的天然草地,疏林草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12、林地资源:

(书P55)

林地指郁闭度为0.3及以上的乔木林,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新造林地(或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用地。

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有林地面积与其土地面积之比称森林覆盖率。

我国林地资源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大。

13、❤地表水资源:

中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²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²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

外流流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陆河流约占36%。

全国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5×10∧8m³,折合平均径流深为284㎜。

从河流的分布看,长江、珠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雅鲁藏布江等8大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6980×10∧8m³,占全国年径流量的62.6%。

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内陆诸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占全国的4.3%。

东北的黑龙江与辽河流域占6.1%。

长江流域径流量为9513×10∧8m³,占全国径流量的35.1%,居第一位;珠江流域年平均流量为4685×10∧8m³,居第二位;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量为1654×10∧8m³,居第三位。

14、❤根据河流降水补给条件,全国河川年径流季节分配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⑴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

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多水季节一般比多雨季节滞后一个月左右。

⑵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呈双峰型。

但春汛水量不大,多数河流占年径流量的5%左右,少数超过10%。

⑶西北内陆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山区降水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有春汛、夏汛出现。

15、❤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世界各国都将河川径流量作为动态水资源,近似地代表水资源量。

我国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10∧8m³,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

约占全球河川径流量的5.8%。

平均径流深为284㎜,为世界平均值的90%,低于印尼、日本、巴西、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七位。

因此,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河川径流总量还是比较丰富的。

16、❤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

我国各省区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每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10∧8m³以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省市区,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280×10∧8m³以下,以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为10×10∧8m³。

水资源的分布对国民经济的布局有很大影响。

解决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的问题,同解决工业发达地区的用电问题一样,将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措施。

远距离跨流域调水和长距离输电势在必行,调水规模和水能开发规模应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加大。

17、❤P72图2

18、❧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P78-82

㈠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㈡成矿时空跨度大㈢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㈣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㈤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

19、❧风景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总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力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风景旅游资源可以简称风景资源或旅游资源,这些概念的广义理解基本是一致的。

关于风景资源,国家建设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

系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珊瑚、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风景旅游资源,是激起旅游者兴趣并导致各种旅游活动最直接的第一位因素,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

风景旅游资源主要有如下特征:

①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有形无形的一切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都有可能孕育着旅游吸引力的条件和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导致旅游业开发。

因此其范畴、领域之广泛,为其他各种资源所不及。

②整体性,一种风景旅游资源与另一种风景旅游资源之间、风景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深刻联系,它们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彼此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可变性,是指风景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萌生和变化,风景旅游资源,具有可增长性、衰败性及时代性,整体上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它与生产力发展,社会、科技进步紧密联系,不断革新变化,创造新的内容和领域。

④地域性,是许多资源分布的共同特征之一。

风景旅游资源这一特征尤为明显,表现在地方特色和名族特色,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形成不同的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万千景象,引发了人们对外乡异邦的了解、来往的热情与兴趣,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活动产生并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基础。

20、❧最近热点,丹霞山石风光:

红色砂岩造型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形”。

红色砂岩胶结、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风化侵蚀,也便于人工斧凿或雕刻,例如四川乐山大佛,广元摩崖石刻等。

我国红色砂岩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风景区除丹霞山外,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江西贵溪的龙山,四川灌县青城山、安徽林宁与黟县之间齐云山、四川乐山市的乐山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四周的山岳也是丹霞风光。

21、❧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植物是构景中不可缺少的。

举调查,我国有高等植物32000多种,仅乔木就有2000多种(美洲只有600种,欧洲仅有250种,其他大洲更少)。

许多植物种属为我国所独有。

故我国有“世界树木宝库”之称。

云南省素称”植物王国“,植物种类约占全国一半。

而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那里有100多种世界植物”大全“上没有记载过的品种,可谓无奇不有。

例如贵州的中国鸽子树珙桐、公孙树银杏、活化石水杉等。

还有一些树木,因历史悠久,或造型奇特,而成为游览探胜的对象,如黄山迎客松。

22、❧名特产资源。

中国民族人民培育和开发生产了品种繁多的传统名特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美酒、名菜、名点、各种名优瓜果、传统工艺品、风味小吃等,都享誉中外,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不少已成为旅游者购买和品尝的主要对象,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

最主要就是了解什么地方有什么特产?

(p102~103)

中国的丝绸品种繁多,丝织品种达8000多种,图案花色数以万计。

上海的金三杯真丝印花绸,苏州的各种花绢,广东的香云纱都是驰誉国际的名牌产品。

我国的刺绣也为“东方艺术明珠”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玉雕、牙雕、泥塑、面塑,以及景泰蓝,扇子、贴花、地毯、唐三彩等工艺品,军事很受欢迎的旅游商品。

川、苏、粤、鲁、沂、湘、闽、皖“八大菜系”格局特色;风味小吃有:

背景的艾窝窝、萨其马,广东的水晶红菱角、莲籽蓉鸡角,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镇江的蟹黄汤包,四川的钟水饺、夫妻肺片等等,旅游者乐于品尝。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

许多名茶和风景清幽的名胜联系在一起。

例如洞庭碧螺,产于风景如画的苏州太湖岛洞庭山上。

杭州的龙井茶产于美丽的西子湖畔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坞等地,因此有“狮、龙、云、虎、梅”五品之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