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计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550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设计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消防设计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消防设计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消防设计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消防设计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设计要点.docx

《消防设计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设计要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设计要点.docx

消防设计要点

1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1.1报警区域应按防火区域或楼层划分。

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的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1.2探测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探测区域按独力房(套)间划分。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

从主要出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子不超过1000m2的房间也可以划为一个探测区域。

1..22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200m,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在20~100m之间。

1.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二级保护对象,可将几个房间化为一个探测区域。

1.3.1相邻房间不超过5间,总面积不超过400m2,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1.3.2相邻的房间不超过10间,总面积不超过1000m2,在每个房间口均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器

1.4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1.4.1敞开或封闭的楼梯间;

1.4.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

1.4.3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

1.4.4建筑物闷,顶夹层;

2系统设计

2.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

(自动:

感烟探测器等,手动:

消火栓按钮)

2.1.2火灾报警控制器容量和每一个总线回路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和控制模块或信号模块的地址编码总数宜留有一定的容量。

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1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

2.2.1.2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

2.2.1.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

2.3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2.3.2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器应设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

(消防控制室)

2.3.3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设备(见备注1)

2.3.4当用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或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消防电梯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层的灯光显示装置。

2.3.5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壁挂式价格7K~1W2,柜式9K~4W3,台式)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一般安装在所保护区域现场。

2.4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2.4.1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两台以上区域显示器。

2.4.2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备注1)消防联动主要有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防火卷帘门的联动控制、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停止空调送风的联动控制、切除非消防电源的联动控制、电梯的联动控制、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火灾声/光警报器的联动控制。

所有这些联动控制都需要通过对消防报警系统相应的控制模块和检测模块编程来实现)

2.4.3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火灾报警部位的控制信号,亦可进行联动控制。

2.4.4集中火灾报警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

2.4.5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等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的布置,应符合:

2.4.5.1设备面盘的操作距离:

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2.4.5.2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2.4.5.3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2.4.5.4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2.4.5.5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集中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一般安装在消防防控制室。

2.5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2.5.1系统中应至少设置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一台专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至少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

2.5.2系统应能集中显示火灾报警部位的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

2.5.3系统中设置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在消防控制室内的布置应符合:

2.4.5条规范

3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要求

3.1当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在同一总线回路上传输时,其传输总线的敷设应符合:

3.1.1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1.2采用阻燃处理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

3.2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当采用总线编码模块控制时,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3.2设置在消防控制室以外的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动作状态信号,均应在消防控制室显示。

4火灾应急广播

4.1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报警系统都要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4.2火灾事故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

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

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4.2.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的15dB。

4.2.3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0W。

4.3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3.1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4.3.2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用于火灾应急广播时的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应具有遥控开启扩音机和采用传声器播音的功能。

4.3.3床头控制柜内设有服务性音乐广播扬声器时,应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

4.3.4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

5火灾警报装置

5.1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

5.2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其位置宜设在各楼层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

警报装置宜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

5.3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火灾警报装置时,其声警报器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6消防专用电话

6.1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6.2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且宜选择共电式电话总机或对讲通信电话设备。

6.3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6.3.1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1)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它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

(2)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

(3)企业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室。

6.3.2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塞孔。

电话塞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

6.3.3特级保护对象的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

6.4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7系统接地

7.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7.1.1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7.1.2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

7.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

专用接地干线应从消防控制室专用接地板引至接地体。

7.3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

专用接地干线宜穿硬质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

7.4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m。

7.5消防电子设备凡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应保护接地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线)相连接。

8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

8.1一般规定

8.1.1消防控制设备应由下列部分或全部控制装置组成:

(1)火灾报警控制器

(2)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检测器和报警器)

(3)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

(4)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

(5)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

(6)电梯回降控制装置;

(7)火灾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

(8)火灾警报装置的控制装置;

(9)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

8.1.2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方式根据建筑的形式、工程规模、管理体制及功能要求综合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宜集中控制;

(2)大型建筑群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控制;

(3)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信号回路电压宜采用直流24V。

8.2消防控制室

8.2.1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

8.2.2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设置防火阀。

8.2.3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8.2.4消防控制室周围不应布置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

8.2.5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

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2)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3)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4)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5)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8.3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

8.3.1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设备应有下列控制及显示功能:

(1)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应显示其工作状态;

(2)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除自动控制外,还应能手动直接控制;

(3)显示火灾报警、故障报警部位;

(4)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或模拟图等;

(5)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

(6)消防控制室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其控制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6.1)二层及以上的楼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相邻的上、下层;

(6.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6.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6.4)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7)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

(8)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9)消防控制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9.1)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

(9.2)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9.3)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

(10)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0.1)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

(10.2)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10.3)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

(11)消防控制设备对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1.1)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

(11.2)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警报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

(11.3)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阀;

(11.4)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帘)、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

(12)消防控制设备对泡沫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2.1)控制泡沫泵及消防水泵的启、停;

(12.2)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13)消防控制设备对干粉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3.1)控制系统的启、停;

(13.2)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14)消防控制设备对常开防火门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4.1)门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火门应自动关闭;

(14.2)防火门关闭信号应送到消防控制室。

(15)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5.1)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及其报警装置,且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

(15.2)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

(1)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距地(楼)面1.8m;

(2)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

(15.3)用作防火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

(15.4)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警报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

(16)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烟、排烟设施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16.1)停止有关部分的空调送风,关闭电动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16.2)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16.3)控制挡烟垂壁等防烟设备。

9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9.1一般规定

9.1.1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9.1.1.1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

9.1.1.2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感烟、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9.1.1.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

9.1.1.4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

9.1.1.5对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9.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9.2.1对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表9.2.1选择点型火灾探测器。

对不同高度的房间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房间高度h

(m)

感烟探测器

感温探测器

火焰探测器

一级

二级

三级

12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合

8

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合

6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合

4

适合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适合

h≤4

适合

适合

适合

适合

适合

感烟探测器适合在房间高度12M以下的房间;

感温探测器适合在房间高度6M以下的房间;

火焰探测器适合在房间高度20M以下的房间。

9.2.2下列场所宜选择点型感烟探测器:

9.2.2.1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等;

9.2.2.2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

9.2.2.3楼梯、走道、电梯机房等;

9.2.2.4书库、档案库等;

7.2.2.5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

9.2.3符合系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离子感烟探测器:

9.2.3.1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

9.2.3.2气流速度大于5m/s;

9.2.3.3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9.2.3.4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

9.2.3.5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9.2.3.6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

9.2.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光电感烟探测器:

9.2.4.1可能产生黑烟;

9.2.4.2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9.2.4.3可能产生蒸汽和油雾;

9.2.4.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9.2.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感温探测器:

9.2.5.1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

9.2.5.2无烟火灾;

9.2.5.3有大量粉尘;

9.2.5.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汽滞留;

9.2.5.5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等;

9.2.5.6吸烟室等;

9.2.5.7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共场所。

9.2.6可能产生阴燃火或发生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择感温探测器;温度在0℃一下的场所,不宜选择定温探测器;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不宜选择差温探测器。

9.2.7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火焰探测器:

9.2.7.1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

9.2.7.2液体燃烧火灾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

9.2.7.3需要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

9.2.8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火焰探测器:

9.2.8.1可能发生无焰火灾;

9.2.8.2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

9.2.8.3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

9.2.8.4探测器的“视线”易被遮挡;

9.2.8.5探测器易受阳光或其他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

9.2.8.6在正常情况下有明火作业以及X射线弧光等影响。

9.2.9下列场所宜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9.2.9.1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然气的场所;

9.2.9.2煤气站和煤气表房以及存储液化石油气罐的场所;

9.2.9.3其他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汽的场所;

9.2.9.4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场所,宜选择一氧化碳气体探测器。

9.2.10装有联动装置、自动灭火系统以及用单一探测器不能有效确认火灾的场合,宜采用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组合。

9.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9.3.1无遮挡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9.3.2下列场所或部分,宜选择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9.3.2.1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等;

9.3.2.2配电装置、开关设备、变压器等;

9.3.2.3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9.3.2.4控制室、计算机室的闷顶内、地板下及重要设施隐蔽处等;

9.3.2.5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危险场所。

9.3.3下列场所宜选择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

9.3.3.1可能产生油类火灾且环境恶劣的场所;

9.3.3.2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闷顶。

10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10.1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置

10.1.1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

10.1.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下列表来确定。

火灾

探测

器的

种类

积S

房间

高度

h(m)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屋顶坡度θ

θ≤15°

15°≤θ≤30°

θ>30°

A(m2)

R(m)

A(m2)

R(m)

A(m2)

R(m)

感烟

探测

S≤80

h≤12

80

6.7

80

7.2

80

8.0

S>80

6

80

6.7

100

8.0

120

9.9

h≤6

60

5.8

80

7.2

100

9.0

感温

S≤30

h≤8

30

4.4

30

4.9

30

5.5

S>30

h≤8

20

3.6

30

4.9

40

6.3

10.1.3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

10.1.4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的数量,不应小于下式计算值:

N=S/K*A

式中N—探测器的数量(只),N应去整数;

S—该探测区域面积;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宜取0.9~1.0。

10.1.5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0.1.5.1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10.1.6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该大于探测器安装距离的一半。

10.1.7探测器至墙壁、两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10.1.8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10.1.9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15%,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

10.1.10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分口安装。

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10.1.11当屋顶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探测器的

安装高度

h(m)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mm)

顶棚或屋顶坡度θ

θ≤15°

15°≤θ≤30°

θ>30°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h≤6

30

200

200

300

300

500

6

70

250

250

400

400

600

8

100

300

300

500

500

700

10

150

350

350

600

600

800

10.1.12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至屋顶高处的距离,应符合上表规定。

10.1.13探测器宜水平安装。

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10.1.14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10.2线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10.2.1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

10.2.2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

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

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

10.2.3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设置时,宜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置在装置的热点附近。

10.2.4设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