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726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docx

浅谈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国家放宽了信贷规模,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

2009年中国银行业投放了巨额信贷,消耗了大量资本金,加之为防范风险,监管层加强了对银行资本金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和要求,使银行在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前提下,提高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其中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入手,通过探讨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总结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般现状,试图找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并查究其原因,最终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措施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银行业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国家放宽了信贷规模,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

2009年中国银行业投放了巨额信贷,消耗了大量资本金,加之为防范风险,监管层加强了对银行资本金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和要求,使银行在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前提下,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其中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至去年末,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业内人士表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我国商业银行,不仅保持了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而且抗风险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1.2研究目标及写作意图

在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逐步完善和加强的现实情况下,有必要对去十多年的资本监管的实践及其有关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充足率监管。

比如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率监管?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如何?

我国实行资本充足性监管多年为什么效果一直不理想?

资本充足率监管作为一种外部监管手段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

在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具体实施上,如何去做才能够使这项工具发挥更好的作用?

新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意向如何?

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依旧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措施又有哪些?

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加强资本监管,完善资本充足率使其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贡献才有理论支撑,才能更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政策,更加明确实施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措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研究资本充足率,新巴塞尔协议,进而揭示出我国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于改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资本充足率的概述

2.1什么是资本充足率

2.1.1资本充足率的定义

资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ratio(CAR),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CapitaltoRisk(Weighted)AssetsRatio(CRAR)。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

资本充足率是金融管理当局为维持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所作出的关于商业银行应随着业务经营的进行所必须保持的最低资本金比率。

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

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2.1.2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总额与加权平均风险资产的比值,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资本充足率=(资本金总量÷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总量÷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其中,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即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加权风险资产:

为了反映资产的风险度,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效益性,不同风险资产设置了不同的风险系数,以各种风险资产数额乘以风险系数再加总所得之数称为加权风险资产。

现金风险风险系数最低,证券等较高。

银行的资产分:

现金、证券、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风险不同。

依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各类表内资产风险系数如表所示:

(共分为0%10%20%50%100%四个档次)

资产风险权重表

项目

权重

a.现金类资产

aa.库存现金

0%

ab.黄金

0%

ac.存放人民银行款项

0%

b.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

ba.对我国中央政府的债权

0%

bb.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债权

0%

bc.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和地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

0%

bd.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和地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

100%

c.对公用企业的债权(不包括下属的商业性公司)

ca.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

50%

cb.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

100%

cc.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

50%

cd.对其他公用企业的债权

100%

d.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债权

da.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债权

0%

db.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

db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

0%

dbb.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其他债权

100%

dc.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债权

dca.原始期限四个月以内(含四个月)

0%

dcb.原始期限四个月以上

20%

e.对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金融机构的债权

ea.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

20%

eb.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

100%

ec.对多边开发银行的债权

0%

ed.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

100%

f.对企业和个人的债权

fa.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50%

fb.对企业和个人的其他债权

100%

g.其他资产

100%

2.2巴塞尔协议简介

2.2.1巴塞尔协议Ⅰ

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

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

1、基本内容:

制定统一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以消除国际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为国际银行业的监管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保障国际金融业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缺陷:

两者对清偿能力等监管内容都只提出了抽象的监管原则和职责分配,未能提出具体可行的监管标准。

各国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都是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充分监管的原则也就无从体现。

2、资本构成

《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划分为两个部分:

即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3、资本的扣除

资本的扣除规定:

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等无形资产;从总资产中扣除不合并列账的银行与财务附属公司的投资,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由各国监管当局规定的其他应扣除部分。

4、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

风险加权资产=∑各类表内资产×相应风险权重+∑各类表外资产×转换系数×风险权重。

(风险权重由各国自定)

5、资本充足率要求

核心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至少是4%;总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至少是8%,其中二级资本最高为一级资本的100%。

2.2.2巴塞尔协议Ⅱ

1、新资本协议产生的背景:

1)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

2)金融创新出现了《巴塞尔协议Ⅰ》计量框架以外的风险;

3)《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2、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

巴塞尔协议Ⅱ是对巴塞尔协议Ⅰ的补充和完善,由西方国家于2004年6月修订,并决定于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

新资本协议反映了当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监管理念与实践,代表了资本监管大方向。

其核心内容是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准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

3、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

《巴塞尔协议Ⅱ》的三大支柱:

①最低资本金要求②外部监管③市场约束。

1)最低资本要求(第一支柱)

a.维持原协议资产充足率为8%的要求不变;

b.计算充足率方法有较大改变:

考虑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的因素。

信用风险中引入了内部评级法(初级法和高级法),而标准法在协议Ⅰ基础上有创新之处(如对主权国家的债务外部评级法而非是否为OECD国家划分,将最大风险系数提升至15%);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有很大的创新,在原有的基本指标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标准点法和高级度量法,为内部评级法提供了有效地计算指标。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所要求资本)×120%

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第二支柱)

a.其核心是促进各银行建立起适合自身状况的内部管理机制:

自我检查和评估机制;补充机制;补救机制

b.设立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四大基本原则:

原则一:

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

原则二:

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

若对最终结果不满足,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

原则三:

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

原则四:

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3)市场纪律(第三支柱)

a.其核心是信息披露

b.信息披露的作用是增强银行的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第三支柱是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和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的补充。

新协议鼓励市场纪律发挥作用,其手段是制定一套信息披露规定,使市场参与者掌握有关银行的风险轮廓和资本水平的信息。

由于新协议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计量方法计算资本要求,公开的信息披露则十分重要。

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纪律,新协议第三支柱对帮助银行和监管当局管理风险、提高稳定性好处很多。

2.2.3巴塞尔协议Ⅲ

2010年9月12日,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

《巴塞尔协议III》正式出台。

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明确了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是普通股(含留存收益)最低要求为4.5%,一级资本最低要求为6%,总资本最低要求为8%②明确了超额资本要求,一个是资本留存超额资本要求,水平为2.5%,另一个是反周期超额资本要求,水平为0~2.5%③明确了过渡期安排,自2019年开始正常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普通股(含留存收益)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7%、8.5%、10.5%。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

另外,各家银行应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该规定将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分阶段执行。

《巴塞尔协议III》是金融危机的产物,由巴塞尔委员会于去年底提出。

新协议影响最大的地方在于大幅度提高了对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为了满足新的资本要求,未来几年全球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据测算,融资规模可能会超过千亿美元。

3.资本充足率偏离最佳值所带来的影响

3.1资本充足率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第一,资本充足率作为一种规范,当其为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和社会所接受时,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约束。

通过心理效应,充足的银行资本可以使得银行在市场上和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为银行的业务拓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当商业银行没有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时,市场可以通过减少持有银行股票、减少在银行的存贷款等方式对银行进行惩罚,迫使银行增加资本储备。

而且,由于较高的银行资本意味着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也使得该银行比资本规模较小的银行更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有更强的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在高风险带来高收益的投资环境中,这也就意味着该银行有着更大的把握如何创造盈利机会的能力。

第二,当银行在风险环境中遭受实际损失时,通过股本,日常经营积累的足额的银行资本可以使银行能及时地吸收和消化这些亏损,将亏损事件对银行经营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保证银行的正常经营和金融稳定。

第三,当银行破产时,剩余银行资本首先被用于赔偿存款户的存款,因而可以起到稳定公众信心,进而防止银行倒闭的实际发生。

3.2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佳值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过低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

资本不足是商业银行过分重视盈利,忽视安全经营的结果,说明该银行承担了过重的风险,破产或倒闭的潜在可能性很大。

资本充足率过低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商业银行的资本越少,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存款或债权便越没有保障,当商业银行遇到流动性下降,资金短缺的情况时,则容易发生挤兑行为,从而造成商业银行面临倒闭的危险;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会导致银行冒险经营、破产或倒闭,对国家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带来伤害,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商业银行发生经营危险并导致倒闭时,其他的金融部门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引发连锁反应的危险,对国家经济带来很大的伤害;就银行自身而言,资本不足会影响到银行的安全经营和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应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发展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

因此,维护满足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最低限额的资本量,不仅是遵守金融法规、尊重公众利益的要求,而且也是商业银行增加信誉、安全经营从而在此基础上获取尽可能多利润的自发要求。

3.3资本充足率高于最佳值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上升则商业银行的资本增加。

但是商业银行的资本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越多,其用于支付普通股股息,优先股股息或债券债息的费用便越大,因而资本成本越高,相应加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负担。

同时,过高的资本说明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很差,或者没有把握良好的投资机会,承担着沉重的机会成本。

资本越多,用于经营投资的资金就会越少,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会下降。

由此可见,过多的资本只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沉重的成本负担,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盈利,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讲,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多多益善。

4.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般现状

4.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银行业产权制度、宏观经济环境、监管乏力等因素的制约,资本金存在很大的缺口,达不到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严重影响了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近年来,我国已采取了若干重大的改革和政策措施,使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

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末的8家增加到2008年末的204家,达标银行资产占比相应从0.6%上升到99.9%,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78.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6.2%;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1.4%。

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2%,比三季度末升0.6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0.8个百分点,创新高。

我国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1%,较上季度末升0.6个百分点,较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

截至2010年末,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中国日前公布的显示,截至2011年一季度,我国业平均资本充足率降至11.8%,核心资本充足率降至9.8%,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

4.2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分析

2004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做了如下规定:

第一,核心资本。

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

第二,附属资本。

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

2007年7月,银监会对2004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其中关于资本构成方面,附属资本中增加了“混合资本债券”这一项。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在我国银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截至2010年末,我国已有5家国有商业银行、7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上市,拥有了更为宽阔的融资渠道和更为灵活的融资选择,引领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其资本结构分析存在以下特点:

1、股权结构多元化,但仍以国家控股为主。

15家上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最广阔的筹资渠道,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融资,面向包括国家、各种企业法人、外商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等最为广泛的筹资对象筹集权益资本,形成其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特别是国有股减持后,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流通股比例明显上升,但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东主体构成上仍以国家及国有法人股为主,流通股比例都相对较低,持有这些股份的投资者人数很少,可见投资者所持股份相当集中。

如果进一步分析法人股成分,可以发现大多数为国有公司,则国家股比重将更高。

2、资本公积构成权益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票发行的溢价收入形成的资本公积是上市银行权益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公积构成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的一个重要渠道,相对减轻了银行对发行股票筹集股本的依赖,拓展了资本金补充渠道,宽松的外部融资环境对银行资本的保证程度有所提高。

3、内部融资能力明显提高。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的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之和占权益资本的40.58%、40.69%和40.22%,具有良好的内部融资能力,其余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之和占权益资本比重也在20%左右,国有商业银行在上市后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之和占权益资本比重也有明显提高,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内部融资能力的提高。

4、资本规模扩张的外部渠道拓宽。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作为内源融资有利于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高。

同时,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都获得了政府大量注资,并通过发行次级债、IPO等外援融资途径募集大量资金,迅速提高资本充足率特别是核心资本充足率。

5.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原因

资本充足率对保证商业银行安全,高利润运行起着关键的作用。

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为银行的正常经营以及持续增长提供了资金来源。

在安全方面,银行资本构筑了最后一道防线,当发生无法预料或意外的损失时,充足的银行的资本可以用来吸收意外损失,从而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资金免受吞噬。

因此,找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原因,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重大意义。

5.1收入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低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足与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有很大关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利息收入为主,占总营业收入的70%左右,而需要风险资产最少的中间业务占比却微不足道。

这与国外先进银行形成鲜明对比。

一般来说,西方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达40%—50%,有的甚至超过70%,其中中间业务收入占到20%—40%。

收入结构的落后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一谈到利润,就是要放贷款;零售业务发展严重不足,创新型金融业务产品极少,金融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目标事实上变成贷款规模为中心,这也是导致风险资产过度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盈利能力低也是导致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原因。

一方面,盈利能力不强,总资产收益率较低,致使资本自身积累不足。

面对规模的快速扩张,上市银行近几年不断再融资,力图增加资本。

但在这种外延式增长方式下,盈利能力却没能相应增强,利润留存跟不上经营规模的扩张速度,资产收益率反而降低,从而使得通过利润留存来增加资本积累的内涵式融资渠道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从盈利来源看,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自于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很低。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非信贷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的40%以上,中间业务是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

过度依赖利息收入的单一收入结构,使得银行利润来源单调,经营风险无法分散,造成风险资产急速增加、资本充足率降低的后果。

现阶段,这种盈利模式已经面临很大挑战。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存贷款利差的缩小是必然趋势,因此中间业务是具有潜力的业务模式。

目前,上市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产品依然未摆脱种类少、收入占比低、盈利能力较差的状况。

招商银行近年来由于中间业务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创新能力强,在中间业务规模与效益上领先于同行。

5.2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信用风险领域,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很不完善。

但是,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银行应关注的核心。

这种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要求为各种业务配置更多的资本,并将三大风险整合于最低资本要求这一监管要求下。

并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这表现在:

1.我国商业银行对银行风险的认识不充分。

第一是银行过分看重规模,而对资产质量认识不充分。

其次,是对银行的长短期的经营目标认识不足,缺乏银行发展的长远规划。

再次,是我国商业银行对资本覆盖的风险不充分。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体制上存在制约。

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普遍没有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能对金融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

其次.我国银行都是以分行为核算主体的横向管理体制.这种横向的管理体制不利于董事会的控制。

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上比较落后。

首先是风险管理专业化程度不同.对于市场风险由于缺少科学的定价信用.难以实现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分离.难以实行独立的专险管理。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量化的技术比较落后。

我国银行对于客户的信用评级还比较初级,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最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是根据诸多因素得出的综合评分,资本充足率是其中一个因素。

西方学者关于信用评级与资本充足率关系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较高的资本比率并不保证必然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等级,但较低的资本比率往往会与较低的信用等级相对应。

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国内信用机构尚不成熟等原因,信用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约束并不显著,特别是那些不需要到国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银行。

因此通过信用评级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机制还没有建立。

5.3资本结构不合理

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附属资本的扩充同样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当今许多国际大银行通过多渠道融资,持有了相当数量的附属资本,这在提升其资本充足率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与他们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本构成极为单一、过于集中在信贷资产上,附属资本的比重过低,这直接影响了其资本充足比率的大小。

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一种高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体制,全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旺盛,使得银行信贷资产非常容易扩张。

商业银行长期忽视资本约束,过度扩张信贷资产规模,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