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885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doc

加息周期中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越来越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哪一种策略适合于我们加息过程中的商业银行?

本文针对此次中央银行的加息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背景,提出了加息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利率缺口管理的原因及作法。

关键词:

利率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8日晚公布自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这数字虽然低于此前某些市场猜测,却不啻为投向金融市场的一枚重磅炸弹,这标志央行市场化调控手段正式启动。

更有业纳人士认为,此次加息为中央银行政策拐点,中国将进入加息周期。

一、加息背景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此次央行加息可谓是腹背受敌情况下的一颗救星。

首先,地下金融机构的猖獗。

今年五·一前夕,央行下发了加强金融信贷控制的文件。

随后,地下金融机构的借贷量大幅度增加,金融储蓄存款急剧下降。

面对严格的金融信贷,中小企业和私人企业被迫以15%-20%的高利率向地下金融机构筹集资金。

这些金融机构为了吸引资金也承诺比银行利率更高的利息。

由于利率水平低于市场出清水平,政府无法对地下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如果政府打击地下金融机构的力度过猛,中小企业和私人企业将减少一条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否则,可能会导致金融泡沫,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增。

其次,政府放手之虞。

中国的银行业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受政府的呵护备至。

随着中国加入WTO承诺的一一兑现,政府控制中国银行业的手会逐渐松开,让金融机构自己学会走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扬帆远航。

10月17日,一些被处置的金融机构网点公布了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公告,其中首次提到“对部分债权打折收购”等内容。

细则显示,对个人储蓄存款的合法本息以及个人和机构的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实行全额收购,而对于法规明确规定由投资者自担风险的业务则实行打折收购,比如信托产品、股票和债券的委托理财。

还有金融机构违规作为形成的债权了也实施打折收购,比如被金融机构违规挪用的股票或债券。

而此前“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中农信”等金融机构在关闭过程中,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出面,进行100%出资收购。

这一金融政策的变化,在提醒投资者选择好银行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

二、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此次加息,不仅化解了金融风险,有利于银行吸收更多的储蓄存款,而且由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加息幅度相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按照我国现行利率管理规定,金融机构存款按存款日的利率计息,遇到利率调整不变,贷款按调整后的利率计息,并实行一年一变。

我国商业银行在加息情况下,对于存款支付的利息没有增加,而贷款收到的利息却在增加。

显然,加息会使银行获得收益。

然而,当银行的资产小于负债时,利率上升会使银行收进的利息少于支付的利息,从而遭受损失。

所以,加息周期中商业银行能够获益还是受损,取决于很多因素。

下面,谈谈银行在加息周期中的经营管理策略。

三、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策略

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不可预期的利率波动,从两个方面给银行带来风险:

首先,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缺口状态,它会使利率在上升或下降时影响到银行净利息差额或利润;再次,利率波动引起固定利率资产和固定利率负债的市值变动,从而影响到按市场价值计算的银行自有资本净值。

于是产生了两种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一是利率缺口管理,二是持续期(久期)缺口管理。

所谓利率缺口管理是指根据对利率波动趋势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资金配置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或扩大净利息差额率。

它适用于一年期以下的短期资金持续期缺口管理通过对银行综合资产和负债持续期缺口调整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在利率波动中,由总体资产负债配置不当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持续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以理解为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抵补最初投入的平均时间。

它适合于固定利率资产和固定利率负债在市场利率变化时的市场价值管理。

由于我国银行贷款利率不论期限多长,都是每年按市场利率调整一次,所以随着利率的上调,长期贷款利率也上调,故不适用于持续期缺口管理。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以内的存贷款,在加息过程中,比较适合于利率缺口管理。

1、利率缺口管理的含义

利率缺口管理就是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调整利率敏感性资金的配置结构。

利率敏感资金也称浮动利率资金,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金,它包括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和利率敏感性负债(RSL)。

当RSA>RSC时,为正缺口;当RSA

当银行资金配置为零缺口时,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一般认为,对于同幅度的存贷款利率的上升或下降,银行均不会遭受利息损失,即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当正缺口时,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处于利率敞口的该部分资金使得银行在利率上升时获利,利率下降时受损;当负缺口时,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敞口部分使得银行在利率上升时受损,利率下降时获利。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称为敏感性比率(SR),用公式表示为:

SR=RSA/RSL,敏感性比率与利率缺口有三种匹配的基本关系,当利率缺口为零时,敏感性比率为1,当利率缺口为正数时,敏感性比率大于1;当利率缺口为负数时,敏感性比率小于1。

2、利率缺口管理的做法

图1-1利率缺口模型的运用

除了一些中小银行采取零缺口以防御利率风险外,多数银行特别是实力较大的银行,可以主动利用利率敏感性资金配置组合技术,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缺口策略,获取更高的收益率,这一模型的运用图1-1来表示。

在图1-1的上部分,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时间,曲线表示利率的波动。

图1-1的下部分,纵轴表示部银行资金配置敏感性比率,横轴表示时间,曲线表示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态。

当预测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应主动营造资金配置的正缺口,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敏感性比率大于1,从而使更多的资产可以按照不断上升的市场利率重新定价,扩大净利息差额率。

从理论上分析,当利率上升到顶点时银行融资正缺口应最大,或敏感性比率值最高。

但由于利率峰值很难精确预测,而且市场利率一旦从顶峰往下降时,降速很快,银行极有可能来不及反向操作。

所以,当利率处于高峰区域时,银行就应改为反向操作,使敏感性比率逐渐降到1,或尽可能恢复零缺口状态。

当利率开始下降时,银行应主动营造资金配置负缺口,使浮动利率负债大于浮动利率资产,即敏感性比率小于1,使更多的负债可以按照不断下降的市场利率重新定价,减少成本,扩大净利息差额率。

3、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

我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

但自1996年至2002年我国连续8次调低利率,使目前的利率水平达到历史最低点,此次加息幅度虽小,但它标志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在利率波动趋势比较明确的条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应采取主动的管理策略,即银行应主动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

银行可以通过减少短期的存款,增加短期贷款实现。

这样,利率不断上升过程中,银行就可以减少存款利息的支付,增加贷款利息的收入,从而增加银行利息差额,提高利润率。

Abstract:

CommercialBanksarefacinganimportantrisk—interestrisk.Amongthemanagementpoliciesofinterestrate,whichonefitsourcommercialbank?

Accordingtothebackgroundandinfluencementoftheincreaseofinterestrate.ThepaperpointsoutCausesandpoliciesofinterestrategapmanagementwhichourCommercialbanksshouldtakenduringtheprocessofinterestrateincrease.

Keywords:

interestratecommercialbankinterestsensitiveaccetinterestsensitiveliability

参考书目:

1、《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易纲主编。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戴国强主编。

3、《货币金融学》北大出版社,[美]米什金主编。

4、《金融机构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李秉祥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