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199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docx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

鹅常见病的识别与防治

  一、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严重下痢及粘膜发生大片坏死及脱落。

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致死率高。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鹅,自然发病仅限于1月龄以内的雏鹅,雏鹅的易感性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

刚出壳的雏鹅接触病毒后,一般4~5日龄开始发病,数日内即波及全群,致死率为70%~95%;10日龄以上的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较低。

病愈鹅、免疫鹅可获得坚强免疫力,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不会发生小鹅瘟,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

   2.症状及病变 潜伏期3~5天。

最急性病例一般发生在3~5日龄的雏鹅,未显任何症状而突发雏鹅倒地,昏迷,双脚呈划水状,很快死亡。

急性病例多见于15日龄以内的雏鹅,病初精神沉郁,缩头,步行困难;离群,独居,厌食,食管部松软,严重下痢,粪呈黄白色,水样,有气泡。

从口腔外排黄白色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液状稀便,临死前出现瘫痪,麻痹或抽搐现象。

喙前端颜色变深(发绀),鼻分泌物增多,嗉囊内有多量液体和气体。

临死前可出现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两腿瘫痪等神经症状。

病程1~2天。

15日龄以上的雏鹅一般症状轻微,以食欲减少,下痢和消瘦为主,病程7天以上,少数病愈鹅生长不良。

  临床症状:

1.最急性:

一周内的雏鹅,无表现症状,突然死亡,或发病后,雏鹅倒地,昏迷,双脚呈划水状,很快死亡,病势迅速发展,2~3天就全群发病,死亡率85~90%。

  2.急性型:

10~14日龄,开始发病鹅离群,独居,厌食,食管部松软,从口腔外排黄白色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液状稀便,啄部变黑,临死前出现瘫痪,麻痹或抽搐现象。

  3.严重型:

多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表现精神不振,呆立,厌食,拉稀和消瘦症状,病程可持续5~7天。

  剖解变化:

  1.急性死亡,十二指肠粘膜呈弥漫充血及大量粘液。

  2.在回肠部的肠管膨大,坚实,充塞着一种淡灰色或淡黄色凝固的栓子。

  3.肝,胆囊,肾充血肿大。

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液状稀便,啄部变黑,剖析可见小肠粘膜肿胀充血,病程2天以上者,在小肠中下段可见膨大,内有灰白色或淡黄色干硬的管状物,外表被覆纤维性假膜。

肝脏稍肿大,呈土黄色。

脑膜充血、出血。

  4.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

确诊需做动物接种或血清学检查。

  5.治疗 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可以治疗和预防本病,效果显著。

对发病初期的雏鹅,每只注射2~3毫升,治愈率达40%~50%;对潜伏期的雏鹅,每只注射0.5毫升,保护率80%~90%;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0.3~0.5毫升,保护率可达95%左右。

抗菌素对本病没有治疗效果。

抗小鹅瘟血清制造:

鹅胚绒毛尿囊液病毒液用生理盐水作100倍稀释,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15天后再注射1毫升未稀释的绒毛尿囊液。

10~15天后,将鹅宰杀采血,分离血清,加入0.5%石炭酸,或0.01%硫柳汞,或每毫升血清中加入青、链霉素各500单位,混匀后置冰箱中冰冻保存,保存期为一年以上。

  6.预防

  

(1)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孵坊传播,故对孵坊的用具、设备均须在使用后彻底消毒。

种蛋可能是带毒者,因而对收购的种蛋应该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出壳分发出去的雏鹅如果在3~5日龄发生本病,孵房应立即停止孵化,并将孵坊及一切用具彻底消毒后才能继续孵化。

  

(2)预防接种 成年母鹅在产蛋前两天接种小鹅瘟疫苗1毫升,母鹅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

我国使用的小鹅瘟疫苗有两种,小鹅瘟鹅胚全毒疫苗和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疫苗。

两种苗均供母鹅注射,雏鹅禁用。

  (3).严重型:

多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表现精神不振,呆立,厌食,拉稀和消瘦症状,病程可持续5~7天。

 防治方法:

  1.用1:

600倍强力百毒消带鹅消毒一天一次,连用4-6天。

  2.败毒威+恩诺杀星饮水4天。

  3.维生素养AB3、VB1、VB2粉,拌料1斤料1克,连用6天。

  4.注射小鹅瘟免疫血清,每只0.8毫升肌肉注射。

  5.种母鹅开产前30天,注射小鹅瘟弱毒疫1毫升,肌肉注射。

  6.发病鹅深埋,火烧,彻底消毒。

  取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30克,绿豆70克,甘草30克煎水,可供100羽小鹅饮用,1天1剂,连服3天,或每千克饲料中加病毒灵1.5--2克,再每羽每天注射板蓝根针剂0.8--1毫升,连续2--5天,有较好防效。

  每10羽小鹅每天用通成虎5--10克、肉豆蔻20--25克,阴寒天加桂枝5--10克煎水浸米或将药液和米粉研成浆喂病鹅,连服2--3天,疗效显著,可达70%。

  每10羽小鹅每天用半边莲50--100克加冷水捣烂取汁,再取肉豆蔻15--25克,大风藤20--30克,砂仁3--5克,若下痢不止或阴寒天再加肉桂3克,鸡血藤5--10克加清水共煎,最后用上述2种药液浸米或与米粉研成浆喂病鹅,有不错效果。

  小鹅治病时,结合辅助治疗,每千克饲料中要加入VB1片100毫克,鱼肝油丸7--10粒,肝泰乐100毫克,适量葡萄糖和矿物质等,以改进疗效。

  二、鹅副粘病毒病

  近年来,养鹅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养鹅业的发展,各种疾病也开始流行,如小鹅瘟,大肠杆菌病等。

最近,各地又发生了一种新的鹅传染病——鹅副粘病毒病,该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不仅小鹅易感,大鹅也易感,成为养鹅业的又一大敌人。

  鹅副粘病毒病的病原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鹅副粘病毒,各个品种的鹅场均具有易感性。

发病最小日龄3日龄,最大可达300日龄,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有所下降。

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1.主要症状

  患病初期拉白色稀粪,后呈水样,带暗红、黄色或绿色。

精神萎靡,羽毛蓬松,两肢无力而蹲地,有的单脚时时提起,食欲减少或废绝,种鹅停止产蛋但饮水增加,有时健康的鹅吃食时突然死亡。

然后发现扭颈、仰头、劈叉等神经症状。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才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病,它常常被误诊为小鹅瘟,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2.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脾脏肿大,瘀血,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及直肠、泄殖腔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纤维性结痂,剥离结痂可见出血或溃疡;肝脏肿大,瘀血。

 3.预防与治疗

  ①种鹅免疫接种鹅副粘病毒疫苗:

新种鹅在雏鹅8~11天或稍大龄时进行首次免疫接种;产蛋前2周进行第二次接种,剂量与前一次相同,免疫期达6个月。

  

②商品鹅免疫接种鹅副粘病毒疫苗:

雏鹅7~9日龄,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期达2个月。

③高免血清治疗:

凡感染鹅副粘病毒病的鹅群,可应用高免血清注射紧急治疗。

凡发病鹅每羽皮下注射0.8~1毫升。

  ④严格卫生消毒:

对养鹅场,用具等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杜绝传染来源

三、禽霍乱

  禽霍乱是鹅,鸭,鸡等家禽及野禽的一种以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称禽巴氏杆菌病,摇头瘟等)是危害家禽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流行特点:

本病原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传染来源是带菌的家禽及病禽排泄的粪便,分泌物质,污染了环境,饲料,饮水,用具,经消化道,呼吸道或伤口,引起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发,但以阴雨潮湿,高温或秋后多发。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危害较大。

 临床症状:

  1.最急性型 鹅群采食,饮水正常而突然发病,有时表现不安,两翅扑动几下而死亡。

  2.急性型 病鹅精神不振,头楂翅膀内,离群,独居,体温升高41.5~43度,口鼻外流粘液,排灰白,绿色恶臭稀粪,一般2~3天死亡。

  3.慢性 型 持续性腹泻,消瘦,关节肿大,行走不便,增长缓慢。

 

剖解变化:

  1.心外膜,心脏脂肪有出血点,心包液增多,呈淡黄色,肝脏肿胀,呈深黄色。

  2.肠道弥漫性出血,呼吸道粘膜出血,肺部气肿,出血,气囊炎。

  3.慢性关节肿胀,关节腔内有暗红色混浊粘稠液体或呈干酪样物质,肝脏脂肪变性,有坏死灶。

  

防治方法:

  1.保持鹅舍卫生清洁,通风良好。

  2.拒绝外来人员(疫区)进入鹅舍,病死鹅深埋火烧。

  3.30日龄注射禽霍乱疫苗,每只鹅1.5毫升。

  4.喹已醇,每吨饲料2千克,连喂3天或0.4%氯霉素。

  5.浆先速停饮水3天。

  6.每只鹅青霉素5万,链霉素6万,肌肉注射1天2次,连用3天。

  7.0.6%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4天。

  8.1:

600倍强力百毒消雾消毒1天1次,连用4~6天。

  

四、鹅的卵黄性腹膜炎 

鹅的卵黄性腹膜炎又名蛋子瘟,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产蛋母鹅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是由埃稀氏大肠杆菌,由于育成,育雏时患病或鹅舍环境污染,病菌侵害母鹅的泻殖腔,输卵管而引起发病。

该病多在产蛋母鹅中流行,一般为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发病率高,公鹅多因在污秽的水中交配而感染发病,多发生于气温高,湿度大季节,以及鹅舍环境卫生差流较快。

病菌对消毒剂敏感,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

临床症状:

1.平产母鹅表现精神沉郁,饮食欲减少,两脚紧缩,爬伏地下,不愿活动。

  2.排出白色或绿色恶臭的稀粪,部分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

产蛋绿下降,死淘率增大。

  3.有时不表现症状,出现死亡,临死前肛门周围羽毛被白绿色稀粪粘着,后期脱水,眼球下陷衰竭死亡。

  4.公鹅发病后,在外生殖器阴茎上出现红肿,溃疡或结节。

病重时,阴茎表面布满绿豆大小的坏死灶,阴茎外垂,无法回缩泻殖腔内,死亡率占5~10%。

剖检变化:

  

1、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或在各器官表面,覆盖一层淡黄凝固的纤维素渗出物,腹膜发炎,肠管相互粘连,腹腔内由大量破溃的卵蛋液。

 2、泄殖腔、输卵管呈弥漫性充出血并有大量粘脓性液体,个别出现张呼吸。

 3、子宫、卵巢、孵孢弥漫充血,卵膜簿而易破,孵孢呈暗紫色,部分皱缩。

  防治方法:

  1、鹅舍内环境卫生清洁,垫料干燥,通风良好,氢、灰尘、粉末等有害物体不超标。

  2、1:

600倍强力百毒消带鹅喷雾消毒1天,1次连用5天。

  3、如发现精神不振,饮水食欲废绝,羽毛污染的公母要及时淘汰不得继续再作种用。

  4、大肠杆菌灵,饮水1天1次,连用4天。

  5、维生素AD3粉,含硒VE粉,1斤料1克,连用4天后,1公斤料1克再用4天。

  6、每100公斤饲料中加碳酸氢钠250~300克,连用6天,停4天,再用6天。

  7、在开产后15~20天,用0.2%土霉素和0.2%的痢特灵拌料连用4天。

8、也可用0.1%大蒜素拌料,连喂6天进行预防。

  

五、鹅的付伤寒 

鹅的付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也叫禽付伤寒。

禽付伤寒病菌多数存在于土壤,粪便,饮水,饲料及蛋壳表面。

在室温条件下或自然环境中,可存活3个月至1年,感染后仍可引起发病。

该病主要是侵害雏禽(鹅,鸡,鸭,火鸡,珍珠鸡,鸽,孔雀等)多呈急性和严重性感染,传染的途径是通过消化道引起水平传播,通过种蛋引起垂直传播,本病又是一种条件性的病源菌,在不洁净的饮水,饲料及禽舍环境污染,及在健雏的消化呼吸均有存在,一旦抵抗力降低,则引起感染发病。

该病菌对氯,季胺盐等药物敏感,一般消毒剂均将其杀灭。

  六、临床症状:

1.多发生于1周内的雏鹅,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喘气,呆立,眼困,头部下垂,眼睑肿胀。

  2.食欲减少或不食,排白色粥杆或水样稀粪,病鹅经常作排便动作并不断鸣叫,肛门被粪便粘着阻塞。

  3.后期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行走不便,死亡率较高20~30%。

  七、剖解变化:

  1.急性无明显,病理变化主要是死亡率高。

  2.肝肿大,呈古铜色,肝实质有黄白或灰白色针点大小坏死灶,有些在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纤维蛋白薄膜。

  3.心包积液,盲肠内有干酷样物质栓塞。

慢性腹积水。

  八、防治方法:

  1.分别在40日龄和80~100日龄净化种鹅,杜绝垂直感染。

  2.弃掉污染严重的种蛋和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消毒,保证孵化场,孵化器无菌操作,严格所以人员的卫生防疫制度。

  3.7日龄内用雏鸡乐+0.05%环丙沙星饮水4天。

  4.饲料中加0.02%土霉素,0.2%永利特灵拌料,连用4天。

  5.带鹅喷雾消毒,连用4~6天。

  六、小鹅流行性感冒

  小鹅流行感冒是一种急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简称鹅流感。

本病主要发生于15天以后的雏鹅,其发病率为90~100%,死亡率75%以上。

流行特点:

病原为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昏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该病主要是侵害15日龄的雏鹅,多发生于雨水较多的春秋季,多认为是由于病原菌污染了饲养和饮水而感染发病,该病菌对热抵抗力较弱,在50度的温度下,5~10分钟死亡,季胺盐类,酸,碘等消毒剂,可在20分钟将其杀灭。

  临床症状:

  

1.病鹅突然出现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或停止,被毛松乱,不活泼,喜卧地,怕冷,抵成一堆。

  2.体温升高,两鼻孔外流清水,呼吸障碍,张口呼吸,进而发出"咕咕"声,重症者,出现下痢,两期因鼻腔有粘液,有时摇头,向四处飞溅粘液,脏湿被部羽毛。

 3.后期拉白黄色拉稀粪,脚部麻痹,不能站立,经常翻到。

  剖解变化:

  1.上呼吸道有淡黄色纤维薄膜增生。

  2.脾肿大(2~3)表面有粟粒状灰白色坏死灶,心外膜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管理,注意防寒保暖。

严格控制好育雏期的温度、密度、湿度和通风。

降温时,以每周2~3℃的幅度下调,不可过快,通风也不可过急,以免鹅雏受凉感冒。

定时、定量饮水,每次饮完水后,及时撤下饮水器具,防止鹅雏绒毛沾水变湿、着凉。

  其次,初次放牧时,要选择晴、无风的天气,温度要适宜,同时也要避免雨淋,防止低温应激而致发病。

  患病时,每只鹅青霉素5万,链霉素6万,肌肉注射一天二次,连用3天;或用磺胺嘧啶,口服或拌料,首次每只0.25g,以后每4h每只0.125g,连用4天;大肠杆菌灵饮水4天,0.05%恩诺沙星饮水4天;1:

800倍百毒杀,带喷喷雾消毒,一天一次,连用6天。

  也可用中药疗法:

芫荽根15g,山芝麻15g,玄参15g,附子4g,广豆根4g,煎水,以胡椒面2份拌和,灌服100只雏鹅,连服7d。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以及葡萄糖,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恢复。

  七、球虫病:

  因艾美尔属和泰泽属的球虫,寄生于鹅的肠道内而引起发病,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往往造成增重和产蛋受到影响。

发生的原因:

  1.人为传播:

由于饲养,管理或其它外来人员,带有虫卵,鹅(鸭,鸡)的粪便及所携带被污染的器械进入鹅舍,又污染了饮水,饲料等,被鹅吃入而引起发病。

  2.老舍被污染,未经消毒净化再次喂鹅时引起感染发病。

临床症状:

 1.急性:

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无光,行走缓慢,闭目,呆立或卧地头弯曲伸入被部羽毛。

  3.采食量减少,喜欢饮水,开始排稀粥样白色或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粘着,后期排带有血水样稀粪。

  4.因病情加剧,鹅逐渐消瘦,头,腿部出现痉挛性收缩而死亡。

剖检变化:

  1.肠道粘膜增厚,出血,糜烂,指肠中段,回盲口处的肠粘膜有一层糠麸样的假膜覆盖。

  2.肠腔特别盲肠内有暗红色血液或血凝块,严重后期内形成灰白色的凝固栓塞。

  3.小肠内容物呈西红柿样或淡黄色浆膜层,有白,淡红色圆形坏死灶,整个肠壁变薄。

 

防治方法:

  1.在进鹅前10天,将水槽料盘及其它器械全部搬出放在太阳下保晒3~4天。

鹅舍内用水洗清扫干净,然后每平方米用甲醛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水14毫升,混合熏蒸消毒26~28小时(进鹅前7天)。

  2.将鹅的粪便,垫料清除后,远离饲养场地,将其发酵。

所有人员进入鹅舍时都要更换鞋,杜绝或减少球虫卵的污染。

  3.盲肠球虫用马杜霉素,每10000公斤饲料加6克,连喂4~6天(因毒性较大,不得长期或超量使用)或求速天饮水1天1次,连用4天。

  4.出现小肠球虫时,使用磺胺二甲嘧啶0.5%拌料,连用4天,或球虫套元,饮水5天。

  5.饲料中按0.03%维生素C,添加拌料连用4~6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