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117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题目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班级

学号

完成日期: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摘要3

Abstract4

1前言5

1.1国内外幸福感研究综述6

1.1.1起源6

1.1.2主观幸福感的界定6

1.1.3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7

1.1.4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8

1.1.5国内老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10

1.2研究目的与意义11

1.3研究创新之处11

2.研究方法12

2.1研究对象12

2.2研究工具13

2.3研究方法14

2.4统计处理14

3.结果与分析14

3.1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14

3.2月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5

3.3家庭结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5

3.4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6

3.5文化程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6

3.6性别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7

4.讨论17

4.1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比较分析17

4.2月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状况分析17

4.3家庭结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状况分析18

4.4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状况分析18

4.5文化程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状况分析18

4.6性别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状况分析18

4.7研究的不足19

5.结论19

[参考文献]19

摘要

目的了解城乡老年人之间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出措施,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

方法以四川省南部县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300名,其中城市与农村各150名。

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为工具,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城乡老年人的主幸福感之间差异显著;2.城市好于农村(t=12.954,P<0.001,df=298),主观幸福感随年龄的增加得分越高(F=31.844,P<0.001);3.文化程度高、拥有伴侣、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与文化程度低、没有伴侣、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4.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

结论城市与农村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好于农村。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收入水平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巨大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受到这4种因素的影响最大。

积极改善这四种因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ingthedifference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andfactorsinfluencingtheelderly,toproposemeasurestoimprovetheirsubjectivewell-being,and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elderly.

Method:

SichuanNanbuCountyseniorsforthestudy,atotalof300,ofwhichall150urbanandrural.Intheformofquestionnairestotheoverallwell-beingscaleasatooltocarryoutthesurvey.

Results:

1.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urbanandruralwell-beingoftheelderlymaster;2.Citybetterthanrural(t=12.954,P<0.001,df=298),SWBscorehigherwithincreasingage(F=31.844,P<0.001);3.SWBdifference3loweducationlevelishigh,hasapartner,high-incomeelderlyandeducation,thereisnopartner,low-incomeelderlyissignificantly;4.Genderhasnoeffectonsubjectivewell-being.

Conclusion:

Thepresenceofsubjectivewell-beingoftheelderlyinurbanandrural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citybetterthanruralareas.Age,education,familystructureandincomelevelshaveahugeimpactonsubjectivewell-beingoftheelderly,ruralelderlyinthesefourfactorsaffectedthemost.Activelyimprovethesefourfactorswillhelpimprovethesubjectivewell-beingoftheelderly.

 

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出措施,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

方法以四川省南部县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300名,其中城市与农村各150名。

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为工具,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城乡老年人的主幸福感之间差异显著;2.城市好于农村(t=12.954,P<0.001,df=298),主观幸福感随年龄的增加得分越高(F=31.844,P<0.001);3.文化程度高(F=21.538,P<0.001)、拥有伴侣(F=13.517,P<0.001)、经济收入高(F=14.16,P<0.001)的老年人与文化程度低、没有伴侣、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4.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

结论城市与农村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好于农村。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收入水平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巨大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受到这4种因素的影响最大。

积极改善这四种因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城市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1前言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截止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8亿,占总人口的13.1%,比2009年增加了0.8%。

在这巨大的老年人口中,农村老年人又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人的一生要经历8个阶段,而老年期是人所要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身体不断的衰老,工作的丢失,老年人逐渐的退出了生产线,开始了休息生活。

但是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他们由于文化程度低,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收入,还在为生活而奔波劳累,健康状况也不好,进而引发了很多的心理问题,这一类人更多的就是农村老年人。

所以,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关注,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改善其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1.1国内外幸福感研究综述

1.1.1起源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古罗马时期,伦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幸福与人生,由于哲学依据不同,由此形成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

在中世纪的欧洲,对人的幸福观思考主要由基督教神学家们承担,他们完全依据《圣经》中的话语对人的幸福观作出指导,提倡禁欲主义幸福观。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人性的解放,思想上的开放,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是如何关注自己的,由此人本主义开始兴起。

他们提出的自我实现,关注人性的积极面,为幸福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

主观幸福感(SWB)一词来源于国外,最早由威尔逊(Wilson)于1967年发表的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的文章,此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兴起。

他在本文中指出,幸福感包括“年轻、健康、有活力、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有较高的收入、乐观”等一列积极情绪[2]。

1.1.2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指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3]。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它是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这种评价以情感和认知的形式发生[4]。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龚耀先[5]先生认为,主观幸福感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认知评价,对社会生活的整体评价,即生活满意度;2.正性情感,包括高兴、愉快、生活有意义、对生活充满了兴趣等正向情感;3.负性情感,包括沮丧、悲观、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的负向情感体验,但是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

同时,主观幸福感也有一些它所独有的特点[6],:

1.主观性,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是通过受试者自己对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评价,而非是通过实验测量的,所以其拥有主观性;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生活质量,而不是零散的,部分的;3.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调查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的个体生活质量的情况,它不随时间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

主观幸福感主要的测量问卷有五种[7]:

1.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2.情感量表;3.生活满意度量表;4.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5.总体幸福感量表。

1.1.3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阶段是探讨获得主观幸福感的各种途径,以及在这个阶段提出的各种解释理论;第三阶段则是研究方法的探索[8]。

第一阶段,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收入、年龄、婚姻等人口学变量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9]。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国家内和国际间两个层面。

从国家内层面看,对发达国家居民的研究显示,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显著相关[10]。

从国际间层面看,发达国家之间的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只是水平表现的比较稳定[11]。

在较为贫穷的国家,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相关[12]。

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经过研究者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主观幸福感也会增加[13]。

婚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出现了不一致。

20世纪70年代。

坎贝尔等人认为婚姻有助于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12]。

但是哈约、希多等人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并无显著差异[14]。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理论来对主观幸福感进行解释,主要有:

(1)幸福感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幸福感是由人格和某些特质所决定的,是不容易改变的;即使其发生改变,也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最终在恢复到原来的水平[15]。

(2)认知比较论,该理论认为幸福与不幸福不是自己主观决定的,而是通过与目标比较、与社会比较形成的,如果在比较中,自己获得胜利,那么幸福感就高,反之,就低[16]。

(3)应对方式理论,主要指在面对应激事件时,个体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对,积极应对者的主观幸福感就高,消极应对者的主观幸福感就低[17]。

(4)文化差异论,Kitayama等提出了文化常模(CrossCultureNormModelTheory)理论假设。

该理论认为个体遵守文化规范而做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时,就会产生幸福感,背离文化常模则会不安。

同时,该理论也指出,一个人有坚定的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前行时,那么他就是幸福的[18]。

第三阶段主要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多样化,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支持。

(1)测量方法多样化,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多采用多维度分析。

(2)研究方法科学化,以往的研究主要是横断研究,只抽取某一个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研究,现在更多的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得到的结论更加可靠。

(3)研究领域的扩大化,人们对幸福感的研究伴随着积极心理学和享乐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跨文化、垮地域、垮种族研究日益兴起[19]。

对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上,具体表现在两大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即以欧美为代表西方个人主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集体主义之间的差异。

跨文化研究发现,在个体主义文化的国家里,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要比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水平高[20]。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上,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深化了现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社会心理学对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扩展了对其的研究领域,勾画出了主观幸福感的完整面貌,对其在心理学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在5个方面出现了新进展:

适应与主观幸福感、记忆与主观幸福感、消极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友好关系与主观幸福感、文化与主观幸福感[21]。

1.1.4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类人群的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目前国内学者将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大类[22]。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

人格,应对方式,自尊;客观因素主要包括:

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社会支持。

1.主观因素:

(1)人格。

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更多的依赖于自身设立的标准,一般很难发生改变。

因此,人格是幸福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结果表明,外向性与幸福感成正相关;而神经质则相反,与幸福感成负相关。

(2)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23]。

有研究发现,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

说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作用,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会降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使他们更加孤独、抑郁。

所以要使老年人的幸福感增加,不仅要让他们学会用积极地应对方式去处理问题,还应减少他们处理问题的消极应对方式。

(3)自尊。

即自我尊重,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它反映出个体知觉到的现实状况与期望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

有研究表明高自尊的老年人的幸福感也较高,低自尊的老年人的幸福感较低。

在西方,个人的自尊与他的幸福感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中国,个人的自尊与他的幸福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这与Kwan等人的研究相一致,他们发现:

在个人主义国家(例如美国),自尊和自我满意度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集体主义国家(中国),有高自尊感的人不一定幸福感就高。

2.客观因素

(1)健康状况。

随着人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各个方面也慢慢地衰退。

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自己是否健康,最担心生病。

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身体抵抗力下降,免疫机能降低,一个小毛病,都可能使他们死亡。

同时,健康状况也会对人的心理状况有巨大的影响[24]。

如果身体健康,那么其高兴的时间就会越多;反之,则每天都是忧郁心境。

健康状况是指老年人对自己是否健康的主观看法。

有研究表明,觉得自己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在幸福感得分上比觉得自己不健康的老年人得分高。

(2)家庭生活。

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较好,那么他的幸福感也就越高;婚姻状况主要指老年人的伴侣是否还在,一般认为有伴侣的老年人的幸福感得分高,丧偶的老年人得分低;经济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直接因素,研究表明经济收入与老年人的幸福感成正比,有工资者的幸福感得分高于无工资者。

(3)社会支持。

指可以为个体所利用的外部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上面的,增加人的归属感、喜悦感,提高人的自尊和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事件时还可以减缓人的压力,调节心情,从而增加人的幸福感。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强弱与幸福感成正比。

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有较高的幸福感[25]。

1.1.5国内老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26],最初主要是引进国外的理论和量表,国内进行的研究比较少。

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积极心理学影响的逐步扩大,形成了心理学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他们指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还包括通过自身潜能的发挥达到自我实现[27]。

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教师和老年人。

进入21世纪以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不仅仅只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描述研究,而且还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研究[28]。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较之前的大,研究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跨文化研究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研究的进展,例如有一些专门的调查机构开始对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呈“U”型关系[11]。

在对城乡老年人幸福感进行对比研究中,考虑到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人口规模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各种研究有不同的结果。

孟琛,项曼君(1996)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市老年人[29];胡军生(2006)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低于城市老年人[30];邬俊福(2010)明农村与城市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并无显著差别[31]。

目前一致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即大多数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相比之下,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原因在于其生活自理能力较低,收入水平低、健康状况差,以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对其的生理心理都有极大的影响[32]。

由于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有研究者分别对城市和农村进行研究。

在这之中,又主要对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袁云、梁辉等人(2010)只对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8]。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使用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自己对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看法,同时,也可以从问卷中了解到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以及老年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与生活水平是什么,老年人的兴趣是什么,还有老年人的家庭结构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样就有利于更加清楚的了解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情况和找出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改善其主观幸福感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对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之一。

人的一生要经历8个的阶段,而老年期就是人生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心理状态也随着生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心理上变得非常脆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减低,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同时,老年人的经济能力也相对下降,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随着老年人群数目的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且,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将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

因此,研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安度晚年;还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稳定。

1.3研究创新之处

目前国内关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不足:

1.现在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全国这个整体层面来探讨整个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小一点的研究也集中于市一级的区域,但是相对而言对一个较小的区域的(例如县一级)则要研究的较少。

同时因为地区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养老保险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异明显,所以笼统的说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谁好谁不好,有失偏颇。

2.由于时代的发展,现在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更加复杂多样。

但是对于农村老年人的研究较少。

3.以前的研究都重在于研究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上,各位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通过此研究也得到了很多可以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11]。

所以本研究则重点在研究一个较小的地域内农村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对比情况,重点是研究老年人在家庭结构和经济水平上面存在的影响,看这两个因素是否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以及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在这两个因素下的区别如何,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针对感觉不幸福的老年人提出合理建议,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如意、美好、幸福。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四川省南部县共300名老年人(城市户口的150名,农村户口150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这些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了有效数据,包括老年人的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水平状况、居住状况、家庭结构等状况。

见表1。

表1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

N

%

生活背景

城市

150

50.0

农村

150

50.0

性别

150

50.0

150

50.0

年龄

50—60

35

11.7

60—70

137

45.7

70—80

114

38.0

80以上

14

4.7

文化程度

文盲

224

74.7

小学

49

16.3

初中

13

4.3

大专及以上

14

4.7

家庭结构

有伴侣,与子女同住

167

55.7

有伴侣,单独住

48

16.0

无伴侣,与子女同住

53

17.7

无伴侣,单独同住

32

10.7

月收入水平

500以下

40

13.0

500-1000

158

53.0

1000-2000

52

17.3

2000以上

50

16.7

合计

300

100.0

2.2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的是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用来评价被试的主观幸福感[33]。

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主观幸福度越高。

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

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并用修订后的量表测查了362名大学生。

量表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

这6个因子是:

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松弛与紧张(焦虑)。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城市中随机抽取15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在农村,进行挨家挨户逐一对老年人进行询问,填写问卷,访问人数也是150名。

问卷发放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

2.4统计处理

数据处理工具采用SPSSforWindows16.0软件统计包。

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考察生活背景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异,如表2所示,主观幸福感的总分方面t=12.954,P<0.001,df=298,即生活背景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主观幸福感量表(GWB)的各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精力方面t=13.302,P<0.001,df=298,即生活背景与精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方面t=8.802,P<0.001,df=298,即生活背景与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