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027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docx

研究报告最新沈主任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

《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人:

沈晓昕

(在首页底部加横线注明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

摘要:

职业学校单纯注重技术培养,忽视人文素养培养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职业学校必须通过一定的策略、途径,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五年制高职学校在确立人文教育实施途径,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及年龄特征。

关键词:

人文素养;五年制高职生;培养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在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民族、外民族,本国、外国,现代价值观、情感、理性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与高度。

它更注重的是学生文化底蕴、精神方面的修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

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

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方针,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培训中心论,导致职业教育呈现出功利化、应急性特征。

职业教育强调专业教学,忽视人文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综合素养不高,从而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广东省公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

近四成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干精神、专业水平、人际沟通和职业道德。

在全国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杨叔子院士强调:

教育的要义是育人,而非制器。

职业教育的功利化与应急性特征使得职业教育与教育的本意渐行渐远。

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以较高的综合素养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提升职校生的社会价值,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

对本课题“人文素养”的界定:

人文素养的范畴很广,为了加强研究的有效性,本课题组根据对五年制高职生人文知识、人文水平的调查,结合市场调研,本研究把该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人文素养”概念做了一个规定:

研究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做人、学习、做事产生较大影响的人文素养:

如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吃苦精神、合作意识、感恩意识、集体意识。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2.1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它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由文化产品、活动和概念充当中介的、并受中介调节的过程。

在该理论框架内,人类被理解为利用原有的文化工具创作新的文化工具,并由这些文化工具来调节他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

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是通过社会和物质环境内的互动而得到发展。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人文素养培养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的构筑价值和活动平台的育人功能。

2.2团体动力理论

团体动力理论是由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来的。

他强调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整体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必将导致整体内其它部分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性质。

团体的本质在于其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这种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决定着团体的特性。

勒温指出,个体和他的情境构成了心理场,与此相同,团体和团体的情境就构成了社会场;个体的行为主要由其生活空间内各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团体的行为也主要由团体的社会场中各区域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任何一个团体都面临着内聚和分裂对抗的压力,分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团体内各成员间交往的障碍或团体内每个个体的目标和团体目标间的冲突;内聚力则是团体内抵抗分裂的力量,内聚力是指团体成员间的正效价或吸引力,它的强度依赖于个体求得成员资格的动力强度。

分裂和内聚是团体中时刻进行斗争的一对矛盾,一个良好的有生命力的团体必须要有较强的内聚性才能防止团体的分裂。

团体动力理论指导我们重新审视循环节律活动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价值。

2.3习得理论:

人非生而知之,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水平、待人处世的态度方法等等,都是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知识和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形成的。

既如此,我们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就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通过一定的策略使之改变。

人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教育者建设一个充满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用一定的制度制约学生参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之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审美水平、道德素养的提升是一种可能。

同时,从课程设置、讲座、第二课堂开设、活动课内容等方面安排一些具有人文素养的特色课程,通过知识习得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重构。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练和文化的熏陶中获得影响,促成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人文素质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

职业教育着眼于学生技能提升,以此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但是,职业教育的对象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他们不仅需要生存的权利,同样,作为社会公民,他们也同样具有社会人的情感需求、审美需要,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也有着自己的追求,也有对他人、社会、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

温家宝总理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让公民活得有尊严!

关注“五年制职校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通过一定的途径熏陶,策略养成,促成他们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使他们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自觉地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与社会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是对职校生个体生命的一种尊重,是对教育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回归。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在突出技术型、专业性、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培养。

这样做的结果是:

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工具”而非“人”。

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那么,职业教育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人文素质,又该怎样培养?

本课题针对这样两个问题展开研究。

“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的构建将会帮助同类学校改变人文素养培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现状;对人文素养培养途经及策略的探索因其实践性特征,对同类学校进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应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其实践应用研究成果将对五年制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操作层面上有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指初中毕业进入江苏五年制高职校学习的学生。

年龄在15——20周岁之间。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

但是,五年制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因多种原因没能升入普通高中学习,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其内心世界是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

(1)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

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

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

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让他们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使他们难以自觉控制。

(2)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

五年制职业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

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比较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

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社会人格倾向。

(3)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青年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与知心人愿意敞开心扉,说话坦诚直率,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暴露出心理闭锁性,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

五年制职校学生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

分析原因主要有:

第一,不良的心理品质,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妒忌猜疑、偏激、报复性强等;第二,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如言语表达力差,知识水平低,不会交往等;第三,曾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第四,语言不通,没有共同语言等。

研究对象的心理、情感、认知特色,显示了他们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本着着眼于其未来发展,促进其与周围社会的和谐相处,促成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为课题研究的追求,我们把研究目标定位在“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体系构建”和“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上。

2.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是一项讲究系统性、科学性的工作。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全面和多角度地展开研究,同时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成一项研究工作,选择好科学的方法是研究成功的一半。

为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针对课题的特征,课题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构建指导实践的理论支撑

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法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学习了与该课题相关的职校生人文教育的理论,国内外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人文素养研究的成果现状等,帮助课题组确立了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论证依据,提高了研究效益;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对拓展研究人员的研究思路,提升研究的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课题研究的创新性,避免研究中的重复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零次文献研究帮助课题组在个案研究中积累第一手文献提供了帮助,增强了研究的真实性、历史感。

一次文献研究也为课题组积累研究经验和历史资料提供了帮助,促成课题组研究成员养成科学、严谨的教育科研作风。

(2)行动研究法。

制定研究计划后,实施教育教学行动。

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时,先是从课程内容的整合入手,着眼于显性的物质层面的改革;在改革中逐渐发现,仅只在课程内容层面注意人文内容的补充和渗透还远远不够,于是子课题组决定修正方案,在教师教学行为、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注意隐性教学理念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功效。

(3)个案研究法。

对不同的学生施教的方法不尽相同,同样,不同的教师实施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班会活动中人文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2008.6——2008.8)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工作有:

1.进行调研、资料查询,确定研究方向;

2.根据研究方向,确定项目组,落实研究人员,明确人员分工。

本课题组的成员主要由两个方面的成员构成:

(1)教务处、科研处的相关研究人员,主要承担子课题“五年制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体系研究”的研究任务。

(2)学工处及系部的相关研究人员和(专业)学科教研室主任、一线教师,主要承担子课题“五年制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的研究任务。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统筹、协调,课题的申报、开题、研究计划的设计、研究方案的实施修正、结题等全面工作。

3.填写课题申报书,构建研究方案。

在此阶段,课题组成员从三个方面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1)课题组成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网络、书籍、资料等多种资源,了解国内外中小学、职业学校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同时利用下企业调研机会,查找第一手资料,分析五年制高职生需要的人文素养,确立子课题:

五年制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体系研究。

(2)课题组成员通过梳理我校传统的“循环节律”活动内容,研究我校传统的人文教育方式途径,反思其功效及缺憾,确立子课题:

五年制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3)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运用调查法,进行细致的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学内容分析,采用座谈、个案交流等方式,从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在课堂的反应两个角度分析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根由,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查找学生到底缺少什么样的人文素养,从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寻找补救措施,确立了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渗透人文精神”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第二阶段(2008.8——2010.6)为实践研究阶段

1.开展专项调研

2008年9月,课题组进行主题调研,奔赴宿迁地区五年制高职学校,对机电、商贸、计算机、广告、旅游管理等五个专业的5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文知识的储备、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感恩意识、吃苦精神、学生对教师人文教育实施能力评价等,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五年制高职生人文培养的途径,由主持人执笔写成调查报告《《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该文在第四届职教论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发表于《五年制高职教育》2009的第一期。

并把调研结果在本校范围内向相关专业、相关科室进行反馈,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付诸实施。

2.开展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

(1)重构循环节律体系

“循环节律”活动是我校进行德育的传统方式。

课题组重新梳理原有的体系,围绕“人文教育”主题,针对职校生特点,增补删减活动内容,形成新的活动体系。

以天为单位的活动:

“每天一读”:

经典诵读。

我们把“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当做校本教材来做。

按一定的人文主题为模块编排相应的古诗词。

分为志向篇、交友篇、仁爱篇等六大主题。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人文的浸润。

强调鼓励学生作个性化的解读。

把积累和解读的结果纳入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

同时,我们还注重蒙学读物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润泽作用,

“每天一写”书法训练:

书法训练是我校传统校本课程,针对五年制高职生的特点,在书法训练中,我们弱化了书法的技术要求,强化了书法的育人功能。

把人格教育、审美教育、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养成教育等人文教育融入书法教育,实现书法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滋养并举的功效。

该项目负责人姜亚明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写成论文《职业学校书法育人功能浅议》,发表于《职业时空》2010年第3期。

这几年,我们书法教育的成效也颇为显著。

有学生获得国家级书法大赛一等奖、多名学生获得省市书法大赛的大奖。

以周为单位的活动:

“升旗仪式”:

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上对上一周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

“每周一歌”:

精选爱国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弘扬爱国激情,用“拉歌”等形式传唱爱国歌曲,用班级评比激发集体荣誉感,集体自豪感。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品格。

“每周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职校生扩大交流的最好方式之一,交往能力较低,合作意识较差是影响职校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每周四,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性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对外交往意识和能力。

以月为单位的活动:

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的确定来源于学生的真实情况,具有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特点。

课题组用座谈、调研和观察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一定的时事、季节、文化特征,提出一定的人文主题,方便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

再对班主任实施情况进行观察,遴选有价值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

主题板报活动:

主题板报是对主题班会的配合,是主题班会的拓展和延伸,旨在巩固主题班会的成果。

文明宿舍评比:

以文明宿舍的评比促进宿舍成员形成协调合作的意识。

以学期或年为时间单位的活动:

艺术节活动:

精选爱国歌曲,以大合唱形式开展合唱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协作意识。

经典诵读节活动:

与教育部经典诵读活动接轨,以早读经典诵读为基础,以人文浸润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体育节活动:

体育节活动包括传统的运动项目和反映学生个性特长的拓展性体育项目。

(2)校本选修:

在课程设置上,凸显重视人文的特征。

目前我校各系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力争加大人文素养选修课程的比例。

目前我们较为成熟的人文选修课有唐宋词赏析、电影赏析、实用礼仪、声乐、朗诵、茶艺、舞蹈等。

(3)校本课改:

针对专业、学科特征,进行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训练。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调整了仅从专业教学入手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理念。

拓宽思路,本着殊途同归,全面开花的原则,扩大研究视野。

引导教师挖掘人文学科的人文内涵,找准理工学科与人文的连接点,通过讲座引导、制度规范等方式强化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提升实施人文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从显性和隐形两个层面,全方位开展“理念中时时有人文意识,课堂中处处有人文精神”课堂教育改革。

获得的显性成果有:

主持人渗透人文情怀关怀的语文课在2009年江苏第二届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马婷婷带领学生进行苏北乡土名片制作活动,在广泛的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写成《苏北旅游文化》校本教材,在具体的行动中点燃了了学生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激情。

该教材填补了苏北此项资料的空白。

广告设计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题。

在学生作品展中,该系学生作品灵动的气息展现了青春年少的他们对真善美的感悟和表现力。

而机电专业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则呈现另外的风格特征,他们是通过借鉴企业文化,在上课之前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按严格的纪律要求进入岗位,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学生社团

像所有的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一样,人文教育的主角也是学生。

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功能,因此,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以社团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目前,我校正在实行星级社团的建设,参加建设的社团有礼仪队、健美操队、语言艺术队、声乐队、合唱团、文学社。

(5)心理咨询活动室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是宿迁市最早成立的活动中心,着力于研究职校生的心理分析和研究,其特色是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心理咨询工作,构建了团体心理活动体系,通过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以阳光心态参与教育教学的活动,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心理。

(6)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从物化环境建设与内涵建设两方面入手。

物化建设:

我校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植花种草,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唤醒学生内在的审美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

内涵建设:

我校刚刚完成了新校区建设。

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学校从专业文化建设、从挖掘儒学的人文内涵入手正逐步丰富校园文化中人文素养的因素。

第三阶段(2010.7——2010.11)此阶段为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有:

1.编辑论文集。

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论文汇编成册。

发表了与课题相关的论文6篇:

(1)《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发表于《五年制高职教育》2009(此文在第四届职教论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作者:

沈晓昕)

(2)《蒙学读物之于高职生人文素养提升浅议》发表于《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8(作者:

张传刚)

(3)《五化协同,实现高职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发表于《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9

(2)(此文在第四届职教论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作者:

张传刚)

(4)《高职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发表于《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

2009(4)作者:

沈晓昕

(5)《职业学校书法教育育人功能浅析》发表于《职业时空》2010(3)

作者:

姜亚明

(6)《不可忽视汉字的规范书写意识》发表于《现代语文》2010(20)作者:

葛灵芝

2.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3.整理活动资料,完成活动资料汇编。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活动载体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人文类活动的兴趣

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结果,从心理学上讲,内化必须经历一个从接触到接受再到转化的过程。

所以,人文类活动要想获得让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投身活动,这种投入还必须是主动地投入,心灵参与的投入。

在这个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的时代,学生们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重选择的特征。

单一的活动形式不在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在课题研究开设实施之前,我校兴趣小组项目只有传统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八个项目。

硬件建设、师资条件相对受限制的因素较多,同时,学生受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所限,大量的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也就丧失了受滋润的机会和权利。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把相关的观察分析结果向相关处室和校领导反馈,逐步完善我校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项目,现已形成包括声乐、舞蹈、古筝、形体表演、健美操、茶艺、朗诵、讲故事、演讲、乒乓球、棒球、羽毛球、足球、篮球、营养师、剪纸、双面绣等43个涵盖多个领域的寓教于乐的兴趣项目,项目实行超市化管理,学生可以自行按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同时,项目学习成绩纳入学分储存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发展特长的兴趣,而在发展兴趣的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自然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滋养,这种无声的滋养也必然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2.以人为本开展人文活动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者兢兢业业地付出,最终却一无所获。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犯了闭门造车的过错,不问甚至无视教育对象的心理、认知水平、情感需求,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好恶施教,导致教与学的两相对立,必然导致教育教学的无效性。

就像我们做母亲的,常常把自己认为有营养的东西做出来给孩子吃,然而根本不对孩子的胃口,他连吃都不吃,何谈营养的吸收。

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本质体现,是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课题组认为育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认识教育对象。

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他们的身上带有浓厚的90后学生的种种特点:

情感态度上具有探求性,而行为观念上带有偏激性;奋斗目标上具有时代性,而基本需求上带有享乐性;思维活动上具有求异性,而心理过程上带有逆反性;行动方式上具有独立性,而物质生活上带有依赖性;自我意识上具有自主性,而待人处事上带有自私性;格特征上具有开放性,而意志品质上带有脆弱性;交往对象上具有广泛性,而情感表露上带有冲动性。

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在“教育”中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教育对象,根据时代要求,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采取新方法,践行新举措。

根据以上所概括的学生的特征,我们成立了心理活动咨询室,独创性地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自私特征所可能给自己发展带来的制约,极大地纠正、改善了学生的性格弱点。

根据学生喜欢创造、思维具有求异性的特征,我们改变了传统体育节的项目,把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分成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