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511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docx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美术考试名词解释200道(附答案)

1.艺术:

艺术是一种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具有形

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

影、曲艺等。

2.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

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3.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历史时期内,一批思想观念、艺术主张、

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是在有一定艺术影

响力的艺术氛围内形成的艺术家的创作群体。

4.教案:

又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5.实用艺术:

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

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6.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综合艺术吸取

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特长,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

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

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8.审美直觉:

审美直觉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

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

它,将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9.隶变:

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我们把这一书体发展蜕变的景象及其内在的规

律称为“隶变”。

10.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以具体形态存在的艺术作品

实现感性掌握。

审美感知的敏锐、细腻、丰富,为艺术鉴赏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必要的基

础。

11.美术媒材:

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

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2.题材:

文艺作品内容的构成之一。

即作品所描写的、体现一定创作意图的社会、历

史的生活事件或现象。

13.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

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

14.写生:

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

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的描写,

统称为写生。

15.临摹:

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的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16.造型表现手段:

是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

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17.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

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18.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

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 1:

0.618 或

0.618:

1,即长段为全段的 0. 618。

19.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

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20.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

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

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21.形式感:

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22.藏书票:

将图案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

为藏书的标志,称之为藏书票,一般认为,藏书票是 15 世纪德国藏书家发明的。

23.立体表现法:

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

的特质。

属于人物画表现方法的一种。

24.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

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个不同的质地特征,给予人

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25.平面构成:

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

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

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6.明暗:

绘画术语。

是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

化的表现方法。

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绘画的基本方法。

27.标志:

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

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

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的作用。

28.补色对比:

指色轮中成 180 度相对两色的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关

系。

如黄——紫、橙——蓝、红——绿。

29.环境色:

光线、环境以及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30.冷色:

蓝、蓝绿、蓝紫,使人联想到冰雪、大海,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人们把这

类颜色称为冷色。

31.封面设计:

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书籍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

设计。

32.色彩:

色彩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

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

33.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个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

红、银灰、橙黄等。

34.色性:

色彩的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

橙、黄为暖色,给人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

静、内缩的感觉。

35.建筑艺术:

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

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

36.色调:

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

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37.同类色:

有深浅不同的变化但是属于同一色相的颜色叫做同类色,比如淡黄、柠檬

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38.对比:

在造型的各种因素(线型、体量、空间、质地、色彩)中,把同一因素中有

差别程度的部分组织在一起,产生对照和比较,称之为对比。

39.色彩的对比:

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和时间关系为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

时,他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色彩的对比。

分为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

40.色彩构成:

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原则去组合,创作出合适的、需要的美好色彩,

这种创作过程称为色彩构成。

41.色彩的渐变:

在色彩的构成中,将色相、明度、纯度和一定的色形状色面积等,以

一定的等差级数或等比级数的变化,即可以构成色彩的渐变。

42.比例:

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

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

向与横向之间等互相之间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

43.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

即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

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绘画方法。

透视有三种: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角透视。

44,平行透视:

就是有一面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

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45.成角透视:

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46.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从而表现绘画中空间

感的方法。

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

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

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以及繁简变化。

47.双钩:

中国画技法名。

用线条钩描物象的轮廓,通称“勾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

上下两笔钩描合拢,故亦称“双钩”。

大部分用于工笔花鸟画。

48.工笔:

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是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

画法。

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

49.写意画:

是指运笔粗放的画法,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不拘泥于形似,着重描绘物

象意态神韵和抒发艺术家胸襟的中国画。

50.水墨山水画: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唐代大诗人王维为其奠定了基础,不用

色彩,而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的景色,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51.青绿山水画:

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

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富有生气,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分大青绿、小青绿。

前者钩而不皴,以赋色为主;后者在水墨皴染基础上再赋色,色调清丽明亮。

52.速写:

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的形象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

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材料,培养敏锐的

观察力及迅速描绘对象的能力。

53.水粉画:

用水调和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

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

能力,可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

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

效果。

54.笔触:

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

能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55.帛画:

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

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

汉发展到高峰。

56.中国画:

简称“国画”。

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

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

它使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

素上作画。

讲求“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还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

篆刻融为一体。

57.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故称画为“丹青”。

也泛指绘画艺术,如“尤

善丹青”。

58.意境:

意境是指意识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

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59.古意:

元代初期开始在画坛上流行的审美倾向,主张摆脱近世(指南宋院体)画的

作风,追求晋唐的艺术境界。

倡导“画贵有古意”的主要人物是赵孟頫。

60.笔墨:

中国画术语。

在技法上,“笔”通常指勾、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

染、破、泼、积等墨法。

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

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61.金字塔:

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而得名。

中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

神上的压力。

62.工笔淡彩:

画面以植物质颜料(透明水色)来表现画面的主要部分,虽然在一些必

要的地方也用一些矿物质颜料,但整个画面仍保持清新、淡雅的格调。

63.工笔重彩:

画面以矿物质颜料(石色)来表现主要部分,颜色浓重、艳丽、浑厚。

当然画面中也用淡彩打底色,所以二者也是分不开的。

64.积墨法:

是指将一层层的墨色累积到画面上,而且要分清层次、分清笔道,做到“墨

不碍色,色不碍墨,处处虚显,非失涂泽”的绘画方法。

65.皴法:

中国画技法名称。

用以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各种脉络纹理,主要有

披麻皴、雨点皴、折带皴、斧劈皴等。

66.晕染:

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一种。

将两只湿笔中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

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

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67.肖像画:

专门用来描绘人物形象的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68.静物画:

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

这种物体必须是根据作者创

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精心地布局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

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出物象内在的感情。

69.素描:

以线条或者明暗色面来描绘物象的单色面,统称为素描。

通常作为锻炼绘画

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

力。

70.调子素描:

即明暗画法的素描,是以光照在物体上形成的明暗色调为表现媒介,用

不同色调块来塑造形体的素描。

71.结构素描:

是指主要以线的形式突出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省去对象表面的光

影和颜色的深浅变化的素描方法。

72.爱奥尼亚式:

古希腊三种柱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 24 条凹槽,

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亚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由于爱奥尼亚式柱优雅高贵的气

质,所以广泛用于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

73.文人画: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风格流派。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

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全面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

“文人画”的称谓

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

文人画全面形成的阶段是在元代。

74.仕女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

中国画,后来成为人物画科中以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有张萱、周

昉等;民间木版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75.院体画:

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

这类作品为迎

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用笔设色工整细致、富丽

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76.没骨画:

用墨笔勾轮廓线的叫骨法画;直接用色用墨进行绘画,不勾勒轮廓线的叫

没骨法。

后来又把画山水用的没骨法运用到画花画鸟上,不勾轮廓线,直接用色进行绘画。

77.白描画:

是以线为造型手段,舍弃光、色,完全依靠线条本身的长短、干湿、浓淡、

方圆等形态,和线条疏密、聚散排列形成的不同的节奏和韵律,表现物象的形体、神韵。

宋代李公麟创造,元代钱选、明代陈洪绶的白描画都很成功。

78.界画:

中国画门类之一,作画时使用界尺,故名界画,多用于表现楼台殿阁。

其特

点是工整细致,疏密相间,立体感强。

代表画家有李思训、郭忠恕等。

79.卷轴画:

指画在绢本或纸本上的绘画,其尺幅有横条状的手卷和竖条状的立轴两种

形式,和汉代的帛画有直接的联系。

卷轴的装裱形式因时代的不同而有若干差异。

80.指画:

以手代笔,蘸墨作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旁支。

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

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

81.四君子:

中国画术语,是指梅、兰、竹、菊四种花卉的总称,是花鸟画之分支。

类题材(梅、兰、竹、菊)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韧、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

历代画家久画不衰。

82.画谱:

包括著录中国画的著作和欣赏与学习绘画的范本。

前者如北宋的宫廷收藏目

录《宣和画谱》;后者有专题性和综合性图谱两类,如梅、竹、山水等专题画谱和表现各种

画作的《顾氏画谱》《十竹斋画谱》等。

83.解衣般礴:

是中国画术语,语出《庄子·田子方》。

解衣,即袒胸露臂;般礴,即随

便席地盘坐。

意即全神贯注于绘画。

84.骨法用笔:

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

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

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8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山水画家张璨的名言。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

心灵感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

家内心的感受。

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

远的影响。

86.“三远”:

郭熙的山水画论中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远、高远、平远。

出自其著作《林泉高致》中。

87.六要:

绘画创作的六个要领,主要是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包括“气、韵、

思、景、笔、墨”这三对范畴,将谢赫“六法”作了专题的发挥,代表了山水画在五代逐渐

取代人物画成为画坛主流的新趋势。

88.“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

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

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

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他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

带当风”之称。

89.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

铁线描等十八种不同的线描方法。

90.徐黄异体:

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筌评论的一种说法。

徐熙、黄筌同是花

鸟画家。

黄筌讲求用色,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点,追求形象逼真和画面的生趣,代表作《写

生珍禽图》。

徐熙讲求用墨,多取水墨淡彩的方法,创立了水墨渲染的“野逸”风格,代表

作《雪竹图》。

91.米氏云山:

是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

其创始人是米芾,其子米友仁

加以继承和发展。

主要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破墨,又常

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对水墨山水画发展影响很大。

92.松江派:

又名“华亭派”,以顾正谊为创始,董其昌为代表。

因其主要成员都是当时

的松江府人而命名松江派,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

93.《千里江山图》:

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

绢本大青绿设色(51.5×1191.5 厘米)。

画家在近 12 米 20 厘米的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

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94.南宋四家:

是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位南宋时期的画家,以他们为代表的

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其画风对明代的浙派和院体山水画有较大的影响,

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

95.元四家: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合

称。

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

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96.南北宗:

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

分为南北二宗,即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

97.浙派: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

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

吴伟等。

98.南陈北崔:

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

人不仅以人物画名世,而且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99.吴门四家:

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他们都在江苏

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100.哥特式建筑:

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

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

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

表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

101.四僧:

即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等四人,都是明末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是

明宗室,后出家为僧,精通禅学,寄情绘画,各有独特造诣。

102.清初四王:

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

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

尊为“正统派”。

103.娄东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

山水画家王原祁,继其祖父王时敏家法并仿黄公望法,

名重于圣祖康熙年间,一时师承者甚多,成为一独特画派。

因其所居地娄江(即浏河)东流

经过太仓,故称“娄东派”。

此派崇古保守的画风与“虞山画派”相依托,对后世影响颇大。

104.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六法”之一,指绘画中的最高境界,绘画中

构思、用笔、用墨、用色及造型各项俱佳,统一和谐而生动者,才能产生气韵生动的效果。

105.扬州八怪:

是指清乾隆年间活跃于江苏扬州画坛的一群革新派画家,他们被当时保

守派视为骚扰画坛的怪物,于是有“怪以八名”的说法。

一般认为八怪为金农、黄慎、汪士

慎、郑板桥、李鳝、李方膺、高翔、罗聘。

他们都是布衣身份,卖画为生,绘画以梅、兰、

竹、菊为主要题材。

该派以一种清新、生气勃勃的姿态振奋了中国画坛,在中国画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

106.海上三任:

任熊、任薰两兄弟和任颐合称“海上三任”,属于海派画家。

他们善于

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金石艺术中吸取养分,

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的大写意水墨画技巧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

共赏的新格局。

107.岭南画派:

是指居住于广东的画家所形成的画派,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因此称为

岭南。

他们致力于写生,强调师法自然,反对复古,主张“中西折衷”,融合西画以革新中

国画。

代表人物有清末时期的居巢、居廉两兄弟及他们的学生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

108.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也指艺

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09.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指写汉字的方法。

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

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

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

110.金文:

秦称铜为金,因此把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

商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

111.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文字叫“跋”。

元代以

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112.《兰亭序》:

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饮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

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13.初唐四家: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是初唐崇尚王羲之书风的重要代表人物,

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秉承先人的艺术精髓融合进个人的特色,为唐初文坛注入新鲜活力。

后代将其并称为“初唐四家”。

114.唐草三杰:

贺知章、张旭、怀素是盛、中唐时期最具有创新思维和时代精神的出色

书法家,由于他们的勤奋,使盛、中唐以草书为代表的浪漫书风走向极致,并铸就了草书史

上的岑岭。

115.青铜器:

发源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

器等四大类。

其中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分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

等。

116.失蜡法:

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

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

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117.饕餮纹: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青铜器

上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

时加以自己的想像而形成的。

118.罗马式建筑:

是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

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

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

意大利

的比萨大教堂等。

119.剔红:

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所需要的纹样的漆器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