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国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03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粉国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麦粉国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麦粉国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麦粉国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麦粉国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粉国标.docx

《小麦粉国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粉国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粉国标.docx

小麦粉国标

国家标准《小麦粉》编制说明

前言

GB1355—1986《小麦粉》国家标准自198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近二十年,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LS/T3201-1993~LS/T3209-1993)也已实施十二年之久。

这些标准构建了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规范小麦粉质量,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小麦粉是我国民众的最大宗食品,同时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

“民以食为天”,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小麦粉、大米等“细粮”的渴求,二十年后的今天,小麦粉的消费群体大幅扩大,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主食。

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安全与营养,原标准已经不适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经济形势、供求关系和消费需求。

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保障小麦粉的食用安全,促进公平竞争,急需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小麦粉》进行修订。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国家标准GB1355-1986《小麦粉》的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二○○一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

(二)》中的项目,项目编号为Q449-2001-001。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与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共同起草了本标准。

200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国家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国家标准(初稿);

2003年10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二稿。

2004年1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和生产企业,广泛征求意见。

2004年3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

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审定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将通用小麦粉与专用小麦粉合并为一个小麦粉标准,修改形成第四稿;

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修改形成第五稿;

2005年7月在海拉尔召开的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上对第五稿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目前的文本,即报批稿。

二、小麦粉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

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确定小麦粉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3.1关于小麦粉的分类

在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上,有的专家提出我国小麦粉标准应参考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麦粉分类标准,上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基本相同,其小麦粉分类可供我们借鉴。

本标准按照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三类:

强筋小麦粉——主要作为各类面包的原料和其他要求较强筋力的食品原料。

中筋小麦粉——主要用于各类馒头、面条、面饼、水饺、包子类面食品、油炸类面食品等。

弱筋小麦粉——主要作为蛋糕和饼干的原料。

普通小麦粉——考虑到有些特殊产品无法按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粉进行分类,因此,统一归并在普通小麦粉中,该类小麦粉只规定其常规指标,不涉及小麦粉的筋力强度。

由于中筋小麦粉对应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较广,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将中筋小麦粉又分为南方型中筋小麦粉和北方型中筋小麦粉。

按照以上小麦粉分类,从原料上对应了GB1351小麦、GB/T17892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3优质小麦弱筋小麦;从食品加工适应性方面,强筋粉、弱筋粉基本上对应了GB8607高筋小麦粉、GB8608低筋小麦粉、部分专用小麦粉;中筋粉对应了GB1355小麦粉和部分专用小麦粉。

本标准修订后,涵盖了所有的小麦粉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小麦粉标准。

3.2关于小麦粉的分级

原小麦粉标准(GB1355)分为特制一等、特制二等、标准粉、普通粉四个等级。

该标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营养、适口、节约同时兼顾的原则下制定出来的。

其中标准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主要消费品种。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小麦粉行业吸取国际上生产专用粉的经验,为适应不同用途的市场需要,促进小麦制粉技术和食品生产的发展,制定了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每个专用粉品种又分为精制级和普通级。

这些标准对促进我国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次小麦粉标准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因此,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以灰分作为定级指标,将中筋小麦粉和普通小麦粉分成1、2、3、4四个等级,强筋小麦粉和弱筋小麦粉分成1、2、3三个等级。

其中中筋小麦粉的1级相当于各企业标准中的精制粉。

精制粉是指小麦经过加工制成的质量优于原特制一等粉的小麦粉。

80年代初,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一些面粉厂陆续生产精制粉供应市场。

1985年后,生产精制粉的厂家逐步增加,产量逐年上升,到1990年全国已有广东、湖北、上海、北京、江苏、辽宁等19个省生产精制粉。

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地方或企业自定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的质量标准略有差异。

为了适应市场,规范生产,新标准增加了精制粉(本标准将其定为一级)质量指标。

中筋小麦粉的2、3、4级相当于原小麦粉标准中的特制一等、特制二等和标准粉。

3.3分类指标

本标准将体现小麦粉筋力强度的指标,包括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等作为三类小麦粉的分类指标,来体现不同类别小麦粉的特性差异。

3.3.1关于湿面筋含量

我们对农业部门近几年的小麦普查数据中湿面筋含量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农业部门近几年的全国小麦普查数据:

湿面筋

年份

样本总数

湿面筋均值%

湿面筋范围%

湿面筋≥32.0%比例%

28~32%比例%

24~28%比例%

<24.0%比例%

1998年

262

32.0

18.8~42.2

52.6

29.4

13.0

5.0

2002年

305

29.7

17.0~42.5

33.1

30.5

26.6

9.8

2003年

233

31.0

17.3~45.8

40.3

40.8

12.5

6.4

2004年

168

31.7

19.4~45.2

-

-

-

-

注:

1998年的数据为小麦籽粒湿面筋,其余为面粉湿面筋。

我们汇总了自1982年以来的小麦和小麦粉品质测报和监督抽查数据,见表2。

 

表2我国小麦和小麦粉湿面筋历史状况

年份

项目

样品来源

小麦

小麦粉

份数

湿面筋%

脂肪酸值

1982-

1984

我国商品小麦

品质测报

全国小麦主产区(11省)

2523

24.3

标粉

132

30.1

1985

北京市农科院

育种小麦

北京市郊区县

102

33.0

1987-

1989

国家“七五”课题小麦、面粉品质标准的研究

全国19个省市

特粉

标粉

353

221

29.2

30.0

1995

北京市粮食局

小麦粉抽查

市属面粉厂

特一

31

29.9

21.8

1996

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抽查

市属面粉厂

特一

标准粉

31

16

31.2

30.5

1997

北京市集贸市场抽查

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安徽

特一

特二

标准粉

38

7

9

31.4

30.4

31.9

31.3

1998

北京市面粉抽查

市属面粉厂、

粮店

特一

特二

标准粉

49

1

10

32.2

32.2

33.0

47.5

1998

全国小麦粉行业统检

全国23个省市

特一

特二

标准粉

124

89

70

30.1

29.1

28.6

33.9

1985

江苏省小麦品种品质普查

省内小麦产区

28.9

1999-

2000

34.4

1999

山西省小麦品种品质普查

省内南部地区

19

42.5

2000

22

39.0

2001

 

古船面粉厂

 

 

北京地区

 

特一粉

特二粉

标准粉

12个月平均数

31.1

32.1

34.5

2002

特一粉

特二粉

标准粉

12个月平均数

30.5

32.5

33.7

2003

 

特一粉

特二粉

标准粉

9个月平均数

30.9

33.0

33.8

由表1和表2看出,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取得很大成效,小麦的湿面筋含量从1982~1984年的24.3%(见表2)上升到1998年的32.0%(见表1),有大幅度提高。

同时从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看,2002年至200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面粉湿面筋含量低于24.0%的小麦不足10%(见表1)。

从表2可以看出,1982~2003年二十多年来,小麦粉湿面筋平均含量变动不大,维持在30%左右,特一粉、特二粉的湿面筋含量与标准粉的湿面筋含量相差无几,且湿面筋含量标准粉>特二粉>特一粉。

根据农业部门的分析,2003年全国小麦主产区主栽品种34个强筋类小麦的面粉湿面筋平均值为32.1%。

原标准中,小麦粉湿面筋含量按等级划分,精度越高,湿面筋含量越高,这种划分不够科学。

实际上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去皮程度越大,麦心粉越多,灰分趋低,蛋白质含量亦低,等级越高面筋含量越低;去皮程度越小,小麦的糊粉层、皮层越多,灰分趋高,蛋白质含量亦高,等级越低湿面筋含量越高。

因此,新标准充分考虑了小麦粉的加工特性,根据小麦粉湿面筋的实际含量,参照我国历年来小麦面筋的变化情况及全国主产麦省小麦面筋的平均含量,不分等级规定一个下限指标。

即:

根据GB/T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本标准将强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定为不低于32.0%;弱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保留了GB/T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中的限量值,定为低于24.0%;北方型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LS/T3202-1993《面条用小麦粉》中的限量值,不低于28.0%;南方型中筋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采用了GB1355-1986中标准粉的限量值,不低于24.0%。

3.3.2面筋指数

面筋筋力是反映面筋质量的指标。

以往人们认为小麦粉面筋含量高就是优质面粉,只注意用面筋数量评价面粉。

近年来研究表明面筋筋力更能反映面筋的内在质量。

面筋数量是“量”的因素,面筋质量是“质”的因素,有的面粉面筋含量高,但面筋质量差;有的面粉面筋含量低,但面筋质量高。

评价面筋筋力的指标一般采用沉降值和面筋指数。

由于沉降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数据的可比性差,故新标准未采纳沉降值。

1988年瑞典HaraldPerten在面筋仪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面筋筋力的方法,即:

小麦粉湿面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一定孔径筛板,保留在筛板上的面筋质量与全部面筋质量的百分率,定义为面筋指数。

该方法成为国际谷物科技协会标准(ICCNo.137)和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标准(AACCNo.38-12)。

1994年HaraldPerten把改进后的面筋仪称为面筋测量系统,该方法又成为ICCNo.155标准,并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如;意大利、西班牙将其测定方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德国、阿根廷用面筋指数作为小麦定价的一项依据。

1995年我国修改采用ICCNo.155标准,将其制定为行业标准LS/T6102(原SB/T10248-1995)。

为了更好的评价面筋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最新技术,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