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230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某某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

主办单位:

某某县规划和建设局

编制单位:

某某省某某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1.2编制原则及依据

1.2.1编制原则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采取可靠的处理工艺,做到无害化,尽可能做到减量化和资源化,避免二次污染。

●吸取国内外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经验教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最终处理达到设计要求。

●充分考虑建设地点的具体条件,使其切实可行。

1.2.2文件依据

●某某县垃圾处理场地形图;

●其它相关基础资料。

1.2.3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建设部国家计委2001年5月15日;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2004;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

(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554-1993;

(9)《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WKB2w1999;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堆放大量的垃圾部分垃圾开始腐烂,并形成有害的气体和污水,对其周边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垃圾的堆放与目前的周边环境极度不协调。

垃圾堆码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半山腰,在其之下有部分农田、农民和部分厂矿,在其上部有部分高岩村的居民,垃圾堆放对附近的居住者的生活和厂矿的生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现有垃圾堆码场的治理从生态环境和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都是有必要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增加,对其治理势在必行。

1.4项目建设及编制内容

1.4.1建设内容及技术指标

垃圾堆码场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自然雨水和垃圾污水处理后的分流的排洪沟、垃圾堆码场的挡土墙工程、堆码场区内的道路、场区内污水处理池工程、污水防渗系统、场区绿化工程、填土工程和垃圾污水、废弃的设备设施工艺工程等内容。

1.4.2编制内容

我单位受某某县规划和建设局的委托,对某某县城市垃圾堆码场治理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垃圾处理工艺、卫生填埋场场址选择、卫生填埋场设计、项目节能、水土保持、项目环境影、工程招标、项目组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总占地面积

67

其中

新占地面积

44

已有占地面积

23

2

土地利用系数

≥90%

3

绿化率

%

60%--70%

4

进场道路(宽3.5米)

m

150

5

场内道路(宽3.5米)

m

150

6

排水沟

m

1500

7

挡土墙

m3

3600(约1250米)

8

沉淀池

m3

30

9

污泥池

m3

64

10

MBR池

m3

180

1.5项目投资及建设工期

项目总投资额103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为向上级申请部分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提出及必要性

2.1项目的提出

该垃圾堆放场的前身是某某县环卫处一九九八年兴建的填埋场,原计划仅靠消毒杀菌进行沟填处理,对周围土壤、水和空气环境影响较大,远远达不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对垃圾的治理未能持续进行,南外镇高岩村目前堆放有90余万吨未处理的垃圾,无论是群众的反响还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都必须对该南外镇高岩村堆码场的垃圾进行处理。

在2015年1月28日,召开了某某垃圾治理场会议,对如何治理垃圾做出了具体指示,该项目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

目前垃圾堆放的数量较大,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气候的变化,部分垃圾开始腐烂,并形成有害的气体和污水,对其周边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由于没有及时的采取治理措施,垃圾腐烂所产生的污水对地下土质产生破坏性影响,进而对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农作物的生产。

其次:

通过项目现场勘查,垃圾的堆放与目前的周边环境极度不协调。

垃圾堆码场周边属于山地,植物茂密,在没有垃圾影响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堆放大量的垃圾形成了宣明的对比。

第三:

目前垃圾堆码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半山腰,在其之下有部分农田、农民和部分厂矿,在其上部有部分高岩村的居民,垃圾堆放对附近的居住者的生活和厂矿的生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鉴于以上垃圾堆码场堆放垃圾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和产生的较大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现有堆放垃圾的处理,达到处理垃圾堆码场后还自然以青山绿水的目的。

 

第三章项目所在区域基本介绍

某某市,即原达川地区,是某某省的一个地级市。

位于某某东北部,大巴山南麓。

某某市现辖通川区、某某县、宣汉、开江、大竹、渠县5个县和代管万源市,全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0万人。

是某某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有“川东明珠”之誉。

某某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0°75′-32°07′,东经106°94′-108°06′。

北接陕西省安康市,南与广安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开县及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相邻,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

某某是某某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

共有通航河流9条,分别为渠江、巴河、州河和前河、后河、中河、铁溪河、清溪河、林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这主干流的水路运输网络,流域覆盖全市四个县(市)。

某某资源富集,交通便捷,素有中国气都和中国苎麻之乡之称。

某某县属某某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节气候。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800至1000米的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雨天142天,年平均气温17.3℃,最高气温42.7℃,最低气温-4.7℃,一月最冷,七月最热;年平均无霜期299.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85.2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549.6毫米,最低年降水量计829.7毫米,6-8月份降水量最多,冬季(12-2)月最少。

相对湿度:

年平均79%。

年平均日照时数1502小时,日照百分比34%;日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某某县主导风向东北,平均风速2.2m/s,静风频率34%。

流经某某县有洲河,属山区性河流,洪水暴雨形成,峰高量大,徒涨徒落,一次洪峰过程一般2-3天(单峰)。

洲河流域面积11165平方公里,历史最高洪水位286.3米,最枯水位269.5米,百年一遇最大流量13400m3/s,95%保证率枯水量14.5m3/s.

明月江是洲河的支流,百年一遇最高水位285.9米,最枯水位269.1米。

工程地质条件好,表层为耕植土,砂质粘土,下层为基岩,无不良好地质现象,地震烈度为六度。

该项目位于某某县南外镇,某某县南城位于洲河以南,与某某市隔河相望,整个南城幅员面积60多平方公里,以南外镇为主,国道210线南北纵贯全境,地形以丘陵为主,现南外镇区非农业人口约9.5万人,建设用地3.88平方公里,各类工矿企业100余家,产值约20亿元,以轻纺和机械工业为主。

县城发展,结合城市现状和发展建设条件,确定南城性质以轻纺、机械等工业为主的某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县城人口发展规模,预测南城区规划人口在2010年达到25万人左右,考虑城市发展,2020年可容纳30万人左右。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某某县雨量充沛,气温适宜,丘陵面积广,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及油桐。

第四章垃圾处理工艺

4.1垃圾成分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垃圾处理主要体现为城市生活垃圾,未发现医疗垃圾(医疗垃圾的特殊性,按医疗垃圾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现场垃圾抽样分析,得出该项目处理垃圾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表4-1某某县垃圾堆码场处理垃圾成分

成份

厨余、菜叶等

织物

纸张

塑料

灰土类

玻璃

金属

含量

39%

9.2%

3.5%

14%

27%

2.7%

4.6%

由上表数据可以知道,堆码场垃圾处理主要是厨余、菜叶和塑料等,不含有建筑垃圾和医疗方面的垃圾,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就针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处理。

4.2垃圾处理工艺介绍

为防止现有堆放垃圾的污染,现有的垃圾处理工艺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热解、蚯蚓分解等,但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使用较多的是前三种。

4.2.1垃圾卫生填埋

垃圾卫生填埋是按卫生填埋工程技术标准处理城市垃圾的一种方法,它有别于垃圾的自然堆放或简易填埋。

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为一层垃圾一层覆盖土交替填埋,每层均用压实机械压实;填埋堆中预埋导气管,导出垃圾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CH4、CO2、N2、H2S等);填埋场底部做成不透水层,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并在底部设垃圾渗滤液导出管,将渗滤液导出,进行集中处理。

卫生填埋具有技术简单、处理量大、风险小,建设费用、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但卫生填埋对场址条件要求较高,所需的覆盖土量较大。

如果能够找到合适场址并解决覆盖土的来源问题,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卫生填埋法是最适用的方法。

4.2.2垃圾堆肥

堆肥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腐植土肥料的处理工艺,是一种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

堆肥有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两种,前者堆肥时间长、堆温低、占地大、二次污染严重。

现代堆肥工艺均是指高温好氧堆肥,是在好氧条件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垃圾的发酵分解,并利用分解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堆温升至60~80℃,起到灭菌、灭寄生虫和苍蝇卵蛹的作用,从而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垃圾堆肥处理的优点在于能使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既增加了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又减少了垃圾最终填埋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但垃圾堆肥需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建设投资和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堆肥产品的产量、质量和价格受垃圾成分影响较大,肥料中超标的重金属会污染农作物,还可能会伤害人畜。

当前,制约垃圾堆肥的因素,主要是堆肥产品的销路问题。

4.2.3垃圾焚烧

垃圾焚烧法是一种对城市垃圾进行高温热化学处理的工艺。

将垃圾送入焚烧炉中,在800℃~1000℃高温条件下,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转化成高温燃烧气体和少量性质稳定的惰性残渣。

通过焚烧可以使垃圾中可燃物氧化分解,达到减少体积、去除毒物、回收能量的目的。

经焚烧处理后垃圾中的细菌和病毒能被彻底消灭,各种恶臭气体得到高温分解,烟气中的有害气体经处理达标排放。

焚烧法减量化的效果最好,无害化程度高,且产生的热量可作能源回收利用,资源化效果好。

该法占地少,处理能力可以调节,处理周期短;但建设投资大,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受垃圾成分和热值的影响,是今后大中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先后建设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

如上海老港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填埋场;上海安亭、无锡及常州堆肥厂;深圳焚烧发电厂等,具体采用何种工艺,应因地制宜。

在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中,焚烧、填埋、堆肥的技术较为成熟,使用也较多。

但是,不同的处理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不足。

现对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列于下表。

表4-2三种垃圾处理工艺的比较

比较项目

垃圾卫生填埋工艺

垃圾焚烧工艺

垃圾堆肥工艺

技术可靠性

可靠,属常用处理方法

较可靠,国外属成熟技术

较可靠,我国有实践经验

工程规模

工程规模主要取决于作业场地、填埋库容、设备配置和使用年限,一般均较大

单台焚烧炉常用规格为100~500t/d,垃圾焚烧厂一般安装2~4台焚烧炉

静态或动态间歇式堆肥厂常用100~200t/d,动态连续式堆肥厂可达200~400t/d

选址难度

较困难

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难度

占地面积

大,500~900m2/t

较小,60~100m2/t

中等,110~150m2/t

建设工期

9~12月

30~36月

12~18月

适用条件

进厂垃圾的含水率小于30%,无机含量大于60%

进炉垃圾的低位热值高于3360kj/kg,含水率小于50%,灰分低于30%

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

操作安全性

较好,沼气导排要通畅

较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较好

管理水平

一般

很高

较高

产品市场

有沼气回收的填埋场,沼气可以利用

热能或电能可为社会使用,需要政策支持

落实堆肥产品市场有一定困难,需采用多种措施

能源化

沼气收集后可以利用

垃圾焚烧余热可发电或综合利用

采用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可利用

资源利用

填埋场封场并稳定后,可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陈垃圾可开采利用

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焚烧炉渣可综合利用

垃圾堆肥产品可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等,可回收部分物资

稳定化时间

10~15年

2小时左右

20~30天

最终处理

本身就是最终处理

焚烧炉渣需做处理,约占

进厂垃圾量的10~15%

不可堆肥物需做处理,约占进厂垃圾量的30~40%

地表水污染

应有完善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但不容易达标

炉渣填埋与垃圾填埋方法一致,渗滤液有害物质较少

可能性较小,污水应处理后排入管网

地下水污染

场底需有防渗措施,但仍能渗漏,人工防渗投资较大

可能性较小

可能性较小

大气污染

有轻微污染,可用导气、覆盖、隔离带等措施控制

应加强对酸性气体、重金属和二恶英的控制和治理

有臭气,应设除臭装置和隔离带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焚烧法减量化的效果最好,无害化程度也较高,且产生的热量可以回收利用,资源化效果明显,且该法具有占地面积少,处理能力可调节,处理周期短等特点。

但是,采用该法的一次性投资最大,单位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效果受垃圾成分和热值的影响。

据我国有关权威部门测算,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其规模必须在500吨/日以上,所发电力才有上网的可能。

因此,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是大中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情况看,对于中小城市还不适用。

卫生填埋法具有技术简单、处理量大、风险小、建设费用少、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但卫生填埋法对厂址条件的要求较高,所需的防渗土和覆盖土量较大。

堆肥法无害化、资源化效果较好,出售肥料产品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采用该法需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建设投资和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堆肥产品的产量、质量和价格受垃圾成份的影响,产品的销路好坏是采用堆肥法的决定性因素。

4.3推荐垃圾处理工艺

南外镇其垃圾成份特征为有机物所占比例相对小,无机物所占比例大,同时可燃物少,垃圾热值偏低。

同时,根据现场踏勘的垃圾数量(约90万吨)若采用焚烧工艺处理,则需要使用大量的燃煤或燃油作为助燃物,垃圾总量减少也不明显,最终垃圾处理成本得大大增加,给今后维持项目运行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宜考虑垃圾焚烧工艺。

南外镇垃圾有机成分较低(<40%),不宜采用堆肥工艺。

垃圾堆肥系统工艺设备相当庞大。

首先垃圾经过分选后,把可腐有机物送进发酵仓经过半个月以上的发酵、后分选,再将有用的腐熟物干燥、粉碎、磨细,才能做为垃圾粉备用。

其次,肥料中超标的重金属会污染农作物,伤害人和牲畜。

最后是肥料市场销路前景,需要进行深入调查,若销路困难,仍然会有大量的剩余垃圾需要进行填埋处理,堆肥厂运行就存在问题。

而且修建堆肥厂的工程费用较高,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不宜采用。

南外镇垃圾成分中,无机物占的比例超过50%,宜采用卫生填埋工艺。

所需机械、设备少,基建投资较上述二种工艺低,而且日常运转费用也较低。

从城市经济基础和垃圾成份的特点出发,本可研推荐卫生填埋工艺作为本工程的处理工艺,是比较合理和实际的。

4.4卫生填埋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的卫生填埋工艺,其流程示于下图。

对于已经存在的垃圾,利用新征的用地面积,按预先确定的填埋小单元区卸下,用推土机分层推平后压实、覆土。

收集到的沼气和渗滤液需分别进行处置和处理,使之达标排放。

填埋作业方式主要包括运、卸、摊平、压实、覆土等环节。

卸料填埋作业采用垃圾进场后由下向上分层压实填埋的方式。

 

 

还耕利用

图4-1卫生填埋工艺方框图

4.5填埋工艺操作

垃圾运输车进入填埋场必须进行检查和计量,垃圾运输车辆离开填埋场前宜冲洗轮胎和底盘。

经地磅房称重后进入填埋场,将垃圾倒入预定位置进行卫生填埋操作,填埋作业采用分区、分单元、分层作业。

填埋采用自下而上地填埋方式。

填埋作业由坝后向填埋场尾部推进。

库区内分区从靠近坝的第一填埋区开始填埋,随后依次向其它区推进。

在每个填埋区内以填埋单元为作业面进行卫生填埋,先将垃圾卸在预先规划的小填埋单元内(10m×12m),用推土机将垃圾均匀摊铺在约120m2面积的填埋单元上,分层填埋并压实,每层厚约0.40—0.60m,用压实机碾压2—3次,压实密度达应大于0.6t/m3,多层循环操作,当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达到2-4m时。

应覆0.25m厚的土并压实,单元的坡度不宜大于1:

3。

填埋分区是以逐年递增的垃圾产量为基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垃圾成份,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以渗滤液产生量最小为原则,来确定各个填埋区的面积。

当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应进行中间覆盖,覆盖层厚度宜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厚度宜大于30cm。

当垃圾填到坝顶高程后,按1:

3的坡度向后推进,每升高5米留2米宽的马道,随着马道攀升再进行第二个坡度的推进。

当每个填埋区至最终标高后,将进行最后封场,封场时要注意表面的美观。

最后在终场顶部形成约5%的坡度,以利于排除表层雨水。

因垃圾沉降引起的顶面层破坏需及时进行覆土修复工作,稳定后可进行绿化或综合开发。

在填埋过程中,可通过渗滤液收集系统,将填埋区域的渗滤液排放到设置在坝外的调节池。

通过填埋场周边截洪沟和库区内排水管将周边的降水以及未填埋区域的雨水引出填埋场,以减少渗滤液生成量。

本工程采用厌氧填埋工艺,将产生一定浓度的甲烷气体,通过场内导气系统将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进行监控,并视情况进行排空或燃烧处理。

 

第五章卫生填埋场场址

5.1场址选择原则

场址的选择,应以合理的技术方案,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保护为目的;

选择场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相适应。

应对场地位置、运输距离、占地面积和库容、场地地形,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水电供应、交通状况及拆迁居民等因素加以综合统一考虑;

依据目前垃圾堆放状况,就近处理原则;

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垃圾堆码场处理效果情况下,考虑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采取经济适用原则。

5.2垃圾堆码场场址的确定

某某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本工程项目的场址确定十分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经过现场踏勘,结合垃圾堆放场周边的地形情况,确定在垃圾堆码场原址进行处理。

考虑到现有垃圾的堆放数量,同时将目前堆放垃圾的周边土地进行扩建,在维持原址情况下,增加垃圾处理的占地面积。

主要理由在于:

(1)垃圾堆码场现有垃圾数量庞大(约90余万吨),若进行异地处理,搬运成本较大,造成的环境影响较为明显;

(2)现有垃圾堆放周边地形有利于进行垃圾处理:

垃圾堆放前面为平地,有利于扩用土地进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周边地形对排洪沟和污水排放沟渠的修建具有节约成本和解决技术难度的作用。

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无论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城市发展,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项目选址在某某县南外镇高岩村一社、二社、三社和五社的部分土地。

 

第六章垃圾堆码场总体设计

6.1总图设计

6.1.1总图布置原则

在规划红线范围内,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平面布置尽可能紧凑合理。

堆码场中的道路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力求减少工程量和线路长度。

为行车创造一个安全的行车路线。

所有设计和布置都必须满足国家现行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道路运输等设计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6.1.2总体布置

管理房布置在填埋场进场道路边。

沿垃圾挡土墙修建排洪沟(供自然降水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达标后的排水),两条排洪沟长约1500米,延至山脚。

垃圾处理占用土地67亩土地(其中新占用林地约44亩,平面图中紫色线范围内;另外约23亩土地已办理相关手续,现状为垃圾堆放场地)。

6.1.3进场道路

堆码场内为了便于后期管理,新建道路混凝土路面150米,路面宽3.5m,路基宽4.5m,并连接到目前高岩村的村级公路。

6.1.4场内道路

场内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3.5m,路基宽4.5m。

顺着填埋场沿山坡布线,共150米。

6.1.5绿化

垃圾填埋后,上层平铺一定厚度的泥土,在其上进行植物种植,除少数道路、部分污水处理池及构筑物暂用场地外,可以使垃圾堆码场所体现出来的绿化率达到60%--70%左右。

在渗滤液处理地方的空地上种植具有防尘、防臭功能的高大的松树、桉树等,防止垃圾场的臭气和飞扬物污染周围环境。

边角空地种草。

要保护好场外山坡上原有树木与植被。

进场混凝土道路旁间隔5m种行道树,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6.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图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于表6-1。

表6-1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67

其中

新占地面积

44

已有占地面积

23

2

土地利用系数

≥90%

3

绿化率

%

60%--70%

4

进场道路

m

150

砼C25厚20cm,5%水泥稳定碎石层

5

场内道路

m

150

泥结碎石15cm,基层20cm厚片石

6

排水沟

m

1500

C15砼沟尺寸:

0.5×0.4

7

挡土墙

m3

3600(约1250米)

高度为15米,按1:

4的斜度处理,上部宽800mm

6.2建筑结构设计

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堆码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是直接关系到城市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建筑总体设计,在南外镇规划局指定红线范围内进行设计,做到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及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1建筑总体布置

根据地形和工艺要求,分别设计有综合管理区和渗滤液处区;建筑设计根据功能不同进行分区布置,达到既有功能分区,又满足作业需要。

2建筑意境

建筑设计,在满足垃圾处理场使用年限和使用功能条件下,建筑设计做到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卫生条件好,建筑造型简洁、清新和明朗,使人感到垃圾处理场具有环境卫生的意境。

3建筑构造

在建筑抗震设防7度的要求下进行建筑抗震设防,管理房及主体车间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余附属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或者毛石材料。

建筑防水等级:

主要车间建筑为Ⅱ级防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