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906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docx

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1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1)

单元检测(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施于1918年到1921年,这个时期正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所以B项正确。

2.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

“……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答案 A

解析 依据文章标题和题干内容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正处于苏俄进行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时期。

B项是斯大林时期,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所以答案选A。

3.(2016·新疆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的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

A.自由放任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正确。

4.“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列宁的这一政策(  )

A.在战争状态下推行B.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

C.在苏联被长期贯彻D.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

答案 D

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苏联经济并修复和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正确。

5.(2017·湖南长郡中学期末)斯大林偏执地曲解列宁1919年关于“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的观点,反复强调“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这是“工农联盟的任务”!

据此,斯大林要求(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突出农业基础作用D.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答案 A

解析 从“‘农民是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得出斯大林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

6.(2017·宜宾期末)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这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不能说明新经济政策并未停止,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比的变化”和“择优、低价购买”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故D项正确。

7.观察图片,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改变所有制性质

答案 D

解析 加入集体农庄和加入农业合作社,都是将农民的个体经营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8.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

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  )

A.为其他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

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

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D.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

答案 C

解析 苏联工业化着眼于备战和打仗,与民主理性法治的现代化不符,说明国家工业化不等于国家现代化,故C项正确。

9.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情况下而提出的。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

它们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

10.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田纳西水利工程    第聂伯河水电站

A.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都是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C.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

D.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

答案 B

解析 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就,与应对经济危机无关,故A、D项错误;两项水利工程都是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故B项正确;当时美国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

11.(2017·德阳期末)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正式提出干部更新制度,规定:

每次选举,苏共中央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主席团委员只能连任三届。

这一制度有助于(  )

A.清除个人崇拜的影响B.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C.改变权力集中的局面D.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答案 B

解析 个人崇拜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干部更新制度是政治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权力集中局面的改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2.苏联某一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逐步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后来甚至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

该时期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答案 C

解析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执政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增,美苏军备竞赛逐步加剧,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题22分,14题18分,共40分)

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失败的教训。

苏联解体后,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

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

……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

“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三

会议

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据共产党新闻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

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4分)

答案 

(1)内容:

实施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

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

意义:

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特点:

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3)贡献:

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启示:

充分利用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一回答;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

策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4)问结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得出启示。

14.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

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

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

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

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

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

……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分)

(4)上述有关农业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4分)

答案 

(1)措施:

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

理解: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

(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

(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任答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