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643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docx

医学检验三基名词解释

2004医技三基解词

题号:

1/516

答题指南:

解释下列名词,缩写应先写(译)出全文再解释

均数——

答案:

符号:

代表一组观察值的集中趋势。

 

题号:

2/516

标准差——

答案:

符号:

S,代表一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题号:

3/516

标准误——

答案:

符号:

Sx或SE,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接近程度。

 

题号:

4/516

变异系数——

答案:

符号:

CV,又称离散系数。

是相对数,没有单位,更便于资料之间的分析比较。

常用于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或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

 

题号:

5/516

卡方检验——

答案:

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差别的显著性,使用卡方检验。

 

题号:

6/516

真值——

答案:

是用最可靠的决定性方法,即没有偏差或只有已知偏差的最佳条件下定量测得的数值。

 

题号:

7/516

定值——

答案:

是指标定的质控材料的已知值。

 

题号:

8/516

精密度——

答案:

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

 

题号:

9/516

决定性方法——

答案:

指经过彻底研究未发现任何不精密和不准确因素的方法。

 

题号:

10/516

参考方法——

答案:

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稍微低于决定性方法,其各种轻度干扰因素为已知的分析方法。

 

题号:

11/516

医学决定水平——

答案:

指某项待测成分的某一浓度,围绕该浓度的升高或降低,对确定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起帮助甚至关键的作用。

 

题号:

12/516

室内质量控制——

答案:

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确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题号:

13/516

室间质量评价——

答案:

由实验室以外的某个机构对各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定,以评价各实验室工作质量,逐步提高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题号:

14/516

变异指数——

答案:

简写为VI,

表示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变异百分数与选定的变异系数的倍数。

 

题号:

15/516

质控方法——

答案:

以统计学方法确定质控测定值是否不同于已知值的方法。

也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题号:

16/516

肝素——

答案:

肝素广泛存在于肺,肝,脾以及肥大细胞和嗜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它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粘多糖,具有多方面的抗凝作用,主要是对抗凝血活酶的形成和活性。

 

题号:

17/516

库尔特原理——

答案:

血细胞计数原理。

根据血细胞非传导的性质,以电解质溶液中悬浮的白细胞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

 

题号:

18/516

VCS技术——

答案:

容量、电导、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法。

可使血细胞未经任何处理,与体内形态完全相同的自然状态下得出检测结果。

 

题号:

19/516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

答案:

原理是一定体积的全血标本用鞘流液按适当比例稀释,其白细胞内部结构似乎自然状态。

 

题号:

20/516

网织红细胞——

答案: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因其胞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煌焦油、新亚甲蓝等活体染色后,

嗜碱性物质凝集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联辍成线,而构成网织状。

 

题号:

21/516

网织红细胞比值——

答案:

在油镜下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网织红细胞染色较好的部分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数,除以1000即为网织红细胞比值。

 

题号:

22/516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答案:

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

=网织红细胞比值×100/2×(病人红细胞比积/正常人红细胞比积)

 

题号:

23/516

网织红细胞校正值——

答案:

=网织红细胞比值×(病人红细胞比积/正常人红细胞比积)

 

题号:

24/516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答案:

指外周血中未成熟粒细胞与成熟中粒细胞的比率增大。

同时伴白细胞总数增加者称再生性左移,示造血旺盛,常见于急性炎症;总数不增或减少者,称退行性左移,示骨髓功能受抑,常见于严重感染。

 

题号:

25/516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答案:

外周血中中性分子叶核粒细胞增多,同时分5叶核以上的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

 

题号:

26/516

红细胞沉降率——

答案:

1.指红细胞在玻璃管中在一定单位时间内下沉的距离(ESR),简称血沉。

2.凡是纤维蛋白元及球蛋白增多及能导致红细胞串钱状形成的因素都能血沉增快,

3.临床常用于风温热及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但并无特异诊断意义。

 

题号:

27/516

HCT——

答案:

红细胞比积。

是将EDTAK2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其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题号:

28/516

PF3——

答案:

即血小板脂蛋白,主要作用是促进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形成。

 

题号:

29/516

凝血共同途径——

答案:

指从因子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凝血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题号:

30/516

细胞抗凝系统——

答案:

主要指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通过清除血循环中的抗凝物质而完成的抗凝作用。

 

题号:

31/516

出血时间——

答案:

BT,是指皮肤微血管经人工剌破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行停止所需的时间。

 

题号:

32/516

凝血时间——

答案:

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后,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

 

题号:

33/516

APTT——

答案: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

 

题号:

34/516

PT——

答案: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题号:

35/516

尿比密——

答案:

是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质量之比。

因尿中含有3~5%的固体物质,故尿比密大于纯水。

 

题号:

36/516

尿渗量——

答案:

尿渗透量,指经肾脏排泄到尿液内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

 

题号:

37/516

混合性蛋白尿——

答案:

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及肾小管。

相对低分子质量的β2M及相对中分子质量白蛋白同时增多,相对大分子质量的蛋白质较少。

 

题号:

38/516

本-周氏蛋白——

答案:

是某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出现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有一种特殊的物理性质,即患者尿液加热至56℃左右时,蛋白沉淀,继续加热至

100℃时沉淀消失,冷却至56℃左右时,絮状沉淀又出现,因此又称为凝-溶蛋白。

 

题号:

39/516

血红蛋白尿——

答案:

因为血管内溶血等情况,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急剧上升,超过肝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从尿中排出。

 

题号:

40/516

管型——

答案:

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集而成的长条型圆柱体,其形态两边平

行,两端钝圆;管型的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

 

题号:

41/516

尿液1小时细胞计数——

答案:

准确留取3小时尿,然后准确计数,以平均1小时的细胞数报告。

 

题号:

42/516

滤出液——

答案:

血液内的水分伴随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尘,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性组织液,称为滤出液。

 

题号:

43/516

渗出液——

答案:

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内形成的液体称渗出液。

 

题号:

44/516

浆膜腔积液的一级检查——

答案:

为一些简易的项目,包括:

比密、pH、总蛋白、粘蛋白试验、细胞总数、分类与形态学检查以及细菌检验。

 

题号:

45/516

浆膜腔积液的二级检查——

答案:

包括;CRP、FDP、LD、ADA、ASP、AMY、GP等。

 

题号:

46/516

浆膜腔积液的三级检查——

答案:

包括;CEA、AFP、HCG、同工酶、蛋白质组分分析、肿瘤特异性抗原及细胞免疫功能等。

 

题号:

47/516

潘迪试验——

答案:

系检查脑脊液中的蛋白质,试剂中的石炭酸与脑脊液中球蛋白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题号:

48/516

李凡他试验——

答案:

系检查浆膜腔积液中的浆液粘蛋白(酸性糖蛋白),浆液粘蛋白为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等电点为pH3~5,在稀乙酸溶液中出现白色雾状沉淀。

 

题号:

49/516

加热乙酸试验——

答案:

系检查尿中蛋白质,

尿中有无机盐存在情况下,白蛋白和球蛋白均能被沉淀。

加热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加酸使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有利于变性蛋白质沉淀。

 

题号:

50/516

精子活动力——

答案:

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

 

题号:

51/516

精子存活率——

答案:

活精子数占精子总数的比例。

 

题号:

52/516

AsAb——

答案:

抗精子抗体。

精子抗原性很强,可引起异种免疫和同种异体免疫,

其器官特异性抗原还可引起自身抗精子抗体。

精液中抗精子抗体几乎全部为IgA和IgG。

 

题号:

53/516

粪便隐血——

答案:

指消化道出血量很少,肉眼不见血色,而且少量红细胞又被消化分解以致显微镜也无从发现红细胞的出血状况。

 

题号:

54/516

共栖——

答案: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题号:

55/516

互利共生——

答案: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在营养上互相依赖,彼此受益,长期共生。

 

题号:

56/516

寄生——

答案: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方称为宿主。

 

题号:

57/516

终宿主——

答案:

寄生虫成虫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题号:

58/516

中间宿主——

答案:

寄生虫幼虫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题号:

59/516

保虫宿主——

答案:

又称为储存宿主。

某些蠕虫的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在一定条件下寄生虫可从这些脊椎动物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称为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题号:

60/516

转续宿主——

答案:

某些寄生虫的幼期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在幼期状态,当此幼期虫体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

这些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题号:

61/516

寄生虫的循环抗原——

答案:

生活虫体释放于宿主血循环中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虫体的排泄分泌物和表膜脱落物中具有抗原性且能通过免疫学试验检出者。

 

题号:

62/516

消除性免疫——

答案:

指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其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题号:

63/516

非消除性免疫——

答案:

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能清除或不能完全清除已经建立感染的寄生虫,但对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题号:

64/516

带虫免疫——

答案:

体内带有活寄生虫时,才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有抵抗力。

 

题号:

65/516

伴随免疫——

答案:

宿主感染寄生虫可产生获得免疫,其对已寄生的成虫无影响,但可抵抗再感染,即对再侵入的童虫有一定抵抗力。

 

题号:

66/516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答案:

某些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并能在宿主体内增殖或长期生存。

 

题号:

67/516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答案:

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题号:

68/516

临床化学自动分析——

答案:

临床化学的实验操作步骤:

吸样、加试剂、搅拌混合、去干扰物、保温、检测、结果计算和报告等步骤全部由仪器完成。

 

题号:

69/516

电泳——

答案: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电泳。

 

题号:

70/516

双缩脲反应——

答案:

蛋白质中的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

此反应和两个尿素分子缩合后生成的双缩脲(H2N-OC-NH-H2N)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反应相类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

 

题号:

71/516

APR——

答案: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

其血浆浓度在炎症、创伤等情况下显著上升。

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则出现相应的低下,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题号:

72/516

NPN——

答案:

血液非蛋白氮。

指血液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包括:

尿素、尿酸、肌酐、肌酸、谷胱甘肽、氨基酸、核苷酸、氨等物质中所含的氮,还有一小部分为结构尚未明了的残余氮。

 

题号:

73/516

痛风——

答案:

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浓度增高所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等。

 

题号:

74/516

邻甲苯胺法——

答案:

葡萄糖与邻甲苯胺在强酸溶液中加热,葡萄糖的醛基与邻甲苯胺缩合成葡萄糖基胺,后者脱水生成Schiff碱,再经结构重排,生成有色化合物,吸收峰在630nm。

 

题号:

75/516

葡萄糖氧化酶法——

答案:

此酶催化葡萄氧化成葡萄糖酸,并产生一分子过氧化氢。

在过氧化物酶和色原性氧受体的存在下,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初生态氧,氧化色素原,生成有色化合物。

 

题号:

76/516

血清葡萄糖己糖激酶法——

答案:

此酶催化葡萄糖和ATP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与ADP。

前者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同时使NADP还原成NADPH,NADPH的生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在波长340nm下监测吸光度升高速率,计算出血清中葡萄糖浓度。

 

题号:

77/516

酶的活力——

答案:

一定条件下,酶作用一定时间后基质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速度,表示酶含量的多少。

 

题号:

78/516

酶活力的国际单位——

答案:

在实验室规定条件下(如25℃、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每分钟催化一个微摩尔底物变化所需要的酶量。

 

题号:

79/516

Kata1单位——

答案:

在确定的最适条件下每秒钟催化一个摩尔底物变化所需要的酶量为1Kat单位。

 

题号:

80/516

酶活力测定的两点法——

答案:

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

 

题号:

81/516

酶活力测定的终点法——

答案:

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进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亦称平衡法。

 

题号:

82/516

酶活力测定的速率法——

答案:

连续测定(每15秒~1分钟监测一次)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求出酶反应的初速度的方法,又称动力学法。

 

题号:

83/516

同工酶——

答案:

1.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2.分子结构不同;

3.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题号:

84/516

17-KS——

答案:

尿中17-酮类固醇。

指尿中出现的所有C-17为酮基的类固醇类物质。

包括雄酮、异雄酮、脱氢异雄酮等及其代谢产物。

 

题号:

85/516

17-OHCS——

答案:

17-羟皮质类固醇。

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主要为皮质素及氢皮质素。

 

题号:

86/516

TCO2——

答案:

指血浆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包括HCO3-的CO2(95%)与溶解状态的CO2等。

 

题号:

87/516

CO2CP——

答案: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

指在25℃时,PACO2=KPA时,血浆中以碳酸氢根离子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的量。

 

题号:

88/516

抗原——

答案:

刺激产生免疫应答;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发生反应。

 

题号:

89/516

抗体——

答案:

抗原物质刺激机体所形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有特定结构的球蛋白。

 

题号:

90/516

SAg——

答案:

超抗原。

少量分子可使大量T细胞活化的高效能抗原。

 

题号:

91/516

免疫球蛋白——

答案:

具有抗体活性,或无抗体活性而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题号:

92/516

细胞因子——

答案:

是一大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肽。

是由免疫细胞以及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题号:

93/516

免疫应答——

答案:

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效应过程。

包括抗原识别和递呈,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免疫分子形成以及免疫效应等,其效应大多是生理反应。

 

题号:

94/516

补体——

答案:

存在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

 

题号:

95/516

变态反应——

答案:

以机体组织损伤或生理机能障碍为表现的免疫应答。

 

题号:

96/516

传染性变态反应——

答案:

胞内寄生菌病病毒某些真菌在传染过程中引起;以T细胞介导为主的免疫应答。

 

题号:

97/516

抗原抗体反应——

答案:

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发生于体内的抗原抗体反应可介导吞噬、溶菌、杀菌、中和毒素等作用;发生于体外的可出现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及中和反应等。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原或抗体检测多采用血清,故亦称为血清学反应。

 

题号:

98/516

凝集反应——

答案: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的混悬液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在有电解质的环境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题号:

99/516

沉淀反应——

答案: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的环境中,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题号:

100/516

ELISA——

答案: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可溶性Ag(或AB)吸附于固相载体,再与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结合,检测酶所分解的底物是否呈色或呈色深浅对未知Ag(或AB)定性或定量。

 

题号:

101/516

COOmbs试验——

答案:

半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不能出现可见反应,但半抗体也是球蛋白;半抗体+相应抗原+抗球蛋白抗体→出现可见凝集。

 

题号:

102/516

免疫浊度法——

答案:

是抗原抗体在一种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物中呈现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从而计算出受检物的含量。

 

题号:

103/516

自身免疫病——

答案:

当某些原因使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导致相应的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这种病理状态称为自身免疫病。

 

题号:

104/516

ANA——

答案:

抗核抗体。

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可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尖,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题号:

105/516

RF——

答案:

类风湿因子。

是抗抗变性IgG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到7S的IgG及IgA。

 

题号:

106/516

细菌——

答案:

是一类最常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题号:

107/516

真菌——

答案:

有细胞核,不含叶绿素,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题号:

108/516

药敏试验的“敏感”——

答案:

表示测试菌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

 

题号:

109/516

中度敏感——

答案:

指测试菌可被测定药物大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能达到的浓度的抑制,或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中,如尿中被抑制。

 

题号:

110/516

耐药——

答案:

表示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题号:

111/516

β-内酰胺酶——

答案:

能裂解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抗生素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其丧失抗菌活性的酶。

 

题号:

112/516

ST与LT——

答案:

ST指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LT指大肠杆菌不耐热的肠毒素。

 

题号:

113/516

支原体——

答案:

一群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可通过滤菌器,无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

 

题号:

114/516

衣原体——

答案:

是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滤菌器,严格细胞内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发育繁殖有独特的生活周期的原核微生物。

 

题号:

115/516

专性厌氧菌——

答案:

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需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题号:

116/516

噬菌体——

答案:

是病毒;侵袭细菌、螺旋体、卡介苗、支原体、放线菌。

 

题号:

117/516

L型细菌——

答案: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首先由李斯特研究所发现,取其首字母称之。

 

题号:

118/516

镜口角——

答案:

指从标本射过来的光线,伸展到接物镜下透镜边缘所张的角,通常以α表示。

 

题号:

119/516

N.A.——

答案:

数值孔径。

指光线从聚光器经盖片折射后所成光锥底面的也径数字,为判断物镜或聚光镜能力的重要依据。

 

题号:

120/516

RCS——

答案:

白细胞计数的“常规考核标准”。

RCS(%)=(四大格中所见白细胞最大值-最小值)/四大格所见白细胞数均值×100%

 

题号:

121/516

杜勒氏体——

答案:

中性粒细胞严重毒性变时,胞浆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

直径1-2微米。

染天蓝色或灰蓝色。

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题号:

122/516

瑞特染液——

答案:

是伊红和美蓝两种水溶液混合后形成的沉淀物,即伊红化美蓝。

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美蓝与伊红离子,分别与不同亲和性的细胞组织结合。

 

题号:

123/516

光的“互补色”原理——

答案:

有色溶液对可见光区某种波长的光选择性的吸收,只吸收该有色溶液的互补色。

 

题号:

124/516

分区画线分离法——

答案:

灭菌接种环取标本先涂布于平板1区内并作数次画线,再在2、3......区依次画线。

 

题号:

125/516

菌落——

答案:

单个菌形成;肉眼可见;单个的集落。

 

题号:

126/516

体层摄影──

答案:

应用特殊的体层摄影装置和操作方法,摄取人体某一指定厚度层面的体层影像,非指定层面的影像在投照过程中被模糊掉而不成影。

 

题号:

127/516

选择性血管造影——

答案: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指经皮穿刺动脉或静脉置入导管,在电视屏监护下,将导管选择性送入靶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

 

题号:

128/51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答案:

DSA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

 

题号:

129/516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

答案:

CT是利用X线对人体扫描所获取的信息,经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重建图像,比传统X线检查方法的密度分辩率显著提高,能够分辩各种软组织结构间的微小密度差异,因而扩大了X线检查范围,提高了图像质量,并促进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题号:

130/516

磁共振成像(MRI)——

答案:

MRI是利用生物磁自旋原理,收集磁共振信号经计算机重建图像的新一代成像技术,可使某些CT扫描不能显示的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