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46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docx

整理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

精品文档

遗传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一、解题的基本方法

1.解法1――已知表现型求基因型是最基本的题型

(1)从子代开始,从隐性纯合体开始。

(2)表现型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基因型可直接写出。

(3)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既可能的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需先写出基因型通式,再依据该个体的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写出其余部分。

(4)求亲代的基因型,先依据亲代的表现型,写出基因式;再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完成基因型的书写。

例题1:

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遗传病。

试问:

(1)如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

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是。

(2)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二个孩

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2.解法2――用分离定律求解遗传应用题

在孟德尔定律中,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规律。

因此,属于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题,都可以用分离规律求解。

即涉及到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只要各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便可一对一对地先拆开进行分析,再综合起来。

即逐对分析、各个击破、有序组合。

例题2鸡的羽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均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

现有A和B两只公鸡,C和D两只母鸡,均为羽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如下:

1CXA-羽腿豌豆冠

2DXA-羽腿豌豆冠

3CXB-羽腿豌豆冠和光腿豌豆冠

4DXB-羽腿豌豆冠和羽腿单冠

(1)这四只鸡的基因型分别为:

A、B、C、

D。

(2)DXB交配后代中,羽腿单冠鸡的基因型为;CXB交配后代中,

光腿豌豆冠鸡的基因型为。

答案:

(1)AFFEEBFfEe、CFfEE、DFFEe

(2)Ffee,FFee;ffEE,ffEe

3.解法3――系谱分析的简要方法

寻求两个关系:

(1)基因的显隐关系;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找准两个开始:

(1)从子代开始;

(2)从隐性个体开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会双向探究:

(1)逆向反推(即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

(2)顺向直推(即已

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式,

再看亲子关系。

例题3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呈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

呈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

在这对夫妇中:

(1)男子的基因型是。

⑵女子的基因型是。

(3)他们的子代中出现蓝眼色盲男孩的几率是

答案:

(1)AaXBY

(2)aaXBX5(3)1/8

例题4右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医学遗传学检测查明,图中U6不带任何致

病基因,可判定图中川9患有染色

II

III

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如果川7与一个正常男子婚配,请预测这对夫妇

所生子女患该遗传病的可能性:

(3)如果川9与一个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该遗传病的家族)婚配,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生育哪种性别的子女?

,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X,隐性

(2)生女孩皆正常,生男孩有1/4可能性患该遗传病

(3)选择生男孩,因为川9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会传递给子代男性。

而生女孩则一定是携带者,该携带者的子代中,男孩有50%勺可能性是该遗传病患者

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一般条件下,其实质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

(1)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XY型,雌性个体为XX,雄性个体为XY;另一种为ZW型,雌性个体为ZW,雄性个体为ZZ。

(2)有些基因位于X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Y染色体(或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

位基因,从而存在只含有单个隐性基因也能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如乂丫、Zbvy。

(3)有些基因位于丫染色体(或W染色体)上,而X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无相应的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的性状只限于相应性别个体之间的传递。

(4)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书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

精品文档

3•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一起遗传时,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无论是在性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例题5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

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携带者,1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高考题】(2011年安徽)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

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现有一杂交组合:

ggZZxGG^W只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三、遗传规律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

1•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

(1)口诀

1父子相传为伴丫,子女同母为母系(图例见A、B)。

2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其父子都病(即女病,父、子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图例见C、D)。

3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其母女都病(即男病,母、女病)为伴性,

母女有正非伴性(图例见E

、F)。

O-y-n

6

占i-p-0

6占

6i

最可能是伴Y

细胞质遗传

常隐

b占i

最可能是

I•rn^二

:

-pO匚〒6i-p-eEFpdi)由(5丄(5由(5丄{

X隐常显最可能为

E.F*

垄X显

(2)不能确定的类型

若图系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做不确定的判断,通常的原则是: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为显性。

2若系谱图中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人数约各占一半,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病。

3若系谱图中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则该病很可能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病。

4若系谱图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则该病很可能是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

制的病。

2•根据表现型求基因型

在遗传病相关的考题中,常见类型为纯文字题和图形题(遗传系谱图)两种。

(1)纯文字题:

我们将其转化为遗传系谱图,这样会更加直观。

(2)遗传系谱图:

根据表现型求基因型是其中重要的步骤,一般分两步:

①根据表现型写基因型通式,例如显性表现型写成A_;②根据前后代推出基因型通式中未知基因。

3.有关概率的计算

⑴原理

1乘法原理:

当两个互不影响的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时,其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2加法原理:

当两个事件非此即彼或相互排斥,一个事件出现或另一个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2)计算技巧

1先分别求出题中每种病的发病概率(假设甲病患病概率为a,乙病患病概率为b)。

2运用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求出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

同时得两种病的概率:

axb;只得甲病的概率:

ax(1—b);只得乙病的概率:

bx(1—a);两病都不患的概率:

(1—a)x(1—b)。

【典例】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011121314

图2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色体上。

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

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O

⑶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

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

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点拨]

(1)由家系图中“父母正常,子女患病”这一特征可判断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均为隐性遗传病。

根据9号个体患病而5号个体正常(或根据13号个体患病而8号个体正常)可判断出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2号个体的X染色体(XB)只能来自于第U代的7号个体,又因1号个体患有乙病(XbY),可知12号个体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第I代的2号个体。

(2)9号个体患甲病而11号个体患乙病,可知9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aaXBXb家系图中1号个体患乙病(XbY),13号个体患甲病(aa),可推知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则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3X1/2=1/6

(3)图4—2-5中细胞a和细胞b均为精原细胞,细胞c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d为

精细胞,细胞e为精子。

过程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表示变形过程。

正常情况下,细胞di和d4由同一

个精原细胞分裂而来,染色体的数目相同,但染色体的组成不同。

(4)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过程②。

DNA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均可导致细胞el和e2的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

[答案]

(1)常2

(2)aaXBXB或aaXBXb1/6

(3)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是)(4)②基因突变(或答“交叉互换”)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情况

1•正常情况

AaBbA_B_:

A_bb:

aaB_:

aabb=9:

3:

3:

1AaBbxaabb—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

2.异常情况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互作)或致死作用等,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

3:

3:

1的孟德尔比例,杂

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丁号

条件

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

1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

7

1:

3

2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

3:

4

1:

1:

2

3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

6:

1

1:

2:

1

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

1

3:

1

5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

AABB(AABb+

AaBB):

(AAbb+aaBB+AaBb):

(Aabb+aaBb):

aabb=1:

4:

6:

4:

1

AaBb:

(Aabb+aaBb):

aabb=

1:

2:

1

6

显性纯合致死

AaBb:

Aabb:

aaBb:

aabb=4:

2:

2:

1

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

【典例】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绿、黄三种色素在果皮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4—2-8所示。

请回答:

T基因

燮J黄色色素

B基因

I

蛋白B卄抑制

Pl色色素►绿色色素

图4—2—8

(1)①过程称为。

根据上图可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可能是

(2)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分离比为让F2的全部

白果皮西葫芦与绿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3,则F3中白果皮西葫芦占。

[点拨]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由题意可知,只要含B基因,西葫芦的颜色就为白色,不含B基因但含有T基因,

西葫芦的颜色就为黄色,不含B基因也不含T基因,西葫芦的颜色就为绿色;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基因型为bbTT,所以BBtt与bbTT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Tt,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

黄色:

绿色=12:

3:

1。

[答案]

(1)基因的表达bbTT或bbTt

(2)白色:

黄色:

绿色二12:

3:

12/3

【典例】已知某种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

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1:

1[解析]群体有AAAa两种基因型,AA为1/3,Aa为2/3,随机交配,有四种组合的可能性,分别是AAXAA占1/9,AAXAa占2/9,AaxAA占2/9,AaxAa占4/9,第1种子代全为AA第2种子代AA:

Aa=1:

1,第3种子代AA:

Aa=1:

1,第4种子代AA:

Aa:

aa=1:

2:

1,再利用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子代A心1/9x1+2/9x1/2+2/9x1/2+4/9x1/4=4/9,子代Aa=2/9x1/2+2/9x1/2+4/9x1/2=4/9,子代aa=4/9x1/4=1/9,子代aa不能存活,所以AA:

Aa=1:

1。

[答案]A

(10年全国1卷)33.(12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

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

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

圆:

长=9:

6:

1

实验2:

扁盘x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

圆:

长=9:

6:

1

实验3:

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

扁盘:

圆:

长均等于1:

2:

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

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扁盘的基因型

应为,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3)为了验证

(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

圆=1:

1,有的株系F3果

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

精品文档

(1)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9:

6:

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

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9:

6:

1可以推测出,扁盘形

应为A_B_,长形应为aabb,两种圆形为A_bb和aaB_0

第(3)小题中,F2扁盘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其比例为:

1/9AABB2/9AABb4/9AaBb和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

1/9A_B_;2/9(1/2A_B_:

1/2A_bb);4/9(1/4A_B_:

1/4Aabb:

1/4aaBb:

1/4aabb);2/9(1/2A_B_:

1/2aaB_)。

【答案】

(1)2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4/94/9扁盘:

圆:

长=1:

2:

1

(2012山东卷)6•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

I-1基因型为AaBB且II-2与U-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I-3的基因型一定为

B.I-2的基因型一定为

C.m-1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aaBBAaBb或AABb

D.rn-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考查对遗传定律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考查识图能力。

“I-1基因型为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A__B』个体表现正常,也可推知患病的个体I-2的基因型必为aaB__。

由于第川代不会患病,第川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一故I-3的基因型必为AAbb,同时确定I-2的基因型必为aaBB则I-3的基因型为A__Bb,故选项A错误,B正确。

川-1与川-2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基因型都是AaBb故选项C错误。

川-2基因型为AaBbAaBbXAaBb的子代中,正常的概率为9/16而患病的概率为7/16,故选项D错误。

(2013江苏卷)31.(8分)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

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

单独致病。

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

]正常男性

O正常女性

■恵辭男性

•忠病立性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

I代第个体均不患病。

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0

(2)假设I-1和I-4婚配、I-2和I-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

则川-1的基因型为,n-2的基因型为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U-2与

n-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o

【答案】

(1)不是1、3常染色体隐性

(2)AaBbAABB或AaBB(AABB或AABb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